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远东1628 >

第39部分

远东1628-第39部分

小说: 远东162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和乔海鹏因为想买登陆舰,所以专门研究过国内的几个型号,对国内海军的几种登陆舰非常了解。直到后来他们在大卡缅买到了两艘毛子的鳄鱼级,这才打消了这个想法。

他们聊了一会儿,就到了公司在临海港的总部所在地。刚一下车,就受到了临海总部员工的热烈欢迎。这几天,大家都是望眼欲穿,就等着李明来呢。

现在临海总部的工作已经基本结束,大部分人员都去了海参崴,剩下的人员也就几百人。而且大部分还都是海运组和各个部门的技术人员。大家来到了公司食堂,这里已经摆好了酒席,为李明、宋涛接风。

李明还把先遣队在海参崴取得的成果向大家做了汇报,虽然大家都通过海参崴分公司,知道了一些先遣队的情况,可是现在从李明的嘴里听到了更为详实的情况,大家还是非常振奋,一时间场面非常的热烈。

每当李明说到一些振奋人心的地方时,公司食堂里都响起热烈的掌声,持续了很长时间。

李明讲完了,大家就开始纷纷走到李明和宋涛面前敬酒,虽然他们都是酒精考验的老兵痞,可是也架不住人多,喝了第一杯,你还能不喝其他人的酒吗,那不是瞧不起人吗。所以他们俩被人这通灌啊,不一会就已经蒙圈了。其他人失去了目标,就开始自己灌自己,最后公司的食堂里一片狼藉,东倒西歪的睡了一地。

第二天,李明和宋涛刚爬起来,就被一帮技术组的老家伙们打上门来,拉着他们俩就走,一个个板着脸不说话。两人的脸还没洗呢,可他们怎么解释都不行。

他们刚到技术部就被一帮技术人员围住了,还没等他俩坐下呢,大家就开始喷了。

“昨天就想找你们俩了,可是考虑你们刚到临海,我们也不能不讲情理。可我们一直憋着一口气。你们保卫部制定的那个军备计划根本就是胡来吗,就我们现在掌握的技术水平,陆军居然选择前装枪前装炮,这是要干什么,瞧不起我们技术部吗?”

“我们战士的生命是宝贵的,你们怎么还抱着这么落后的军事思想,你们不知道前装步枪需要维持线列的正常状态,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火器兵器的优势吗,那样伤亡会很大啊。我的同志,你们这就是犯罪啊!”

“你们当年在部队都干什么了,难道我军现在已经沦落到这个地步了吗?我们面对的是后金鞑子的马队,还有蒙古鞑子的游骑,一旦遇到遭遇战怎么办?”

大家七嘴八舌的对着两人狂喷,一个个吐沫横飞,把李明和宋涛两个苦逼喷得头昏眼花,两人昨天就已经有了思想准备,可是当他们身临前线的时候,还是有点吃不消。

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一摆手,让大家停了下来,这人叫张江,原来是某个军工厂技术部门的专家。他阴沉的看着两个人,严肃的说道:“你们陆军有什么想法,也可以说吗。别弄得像我们不讲道理似的,我们也要讲民主吗。现在你们说一说吧。”

李明看着周围一大帮眼镜男,镜框后面喷吐着灼人的目光。李明心里话,谁要是和你们这帮知识分子讲理,谁特么就是棒槌。关键是你讲不过他们啊,说什么都是一套套的,而且全是坚持自己的主观想法,根本不容许别人的意见。

反正搞技术的人都固执,通情达理的人太少。可能就是因为这样,科学才能一直进步吧。

李明咳嗽了一声,清了清嗓子,然后笑着道:“我和老高之前制定这个陆军军备计划的时候,主要是考虑了客观的现实情况,远东公司头两年,主要任务就是在海参崴基地站住脚,尽量在最短的时间里搞好海参崴开发区的各项基础建设,还有就是辽东移民的接收工作。

因为这段时间公司的威胁相对较少,所以公司保卫部并没有主动进攻的军事计划,而是把训练新兵,培养部队未来骨干作为这两年的主要工作。部队的装备计划,主要还是以我们所针对的敌人,还有我们将要达到什么样的战略意图来制定,不是武器越先进就越好,而且是要考虑武器的效费比。

我们的计划也是这样,先期在公司威胁相对较少的这段时间,尽可能的为部队打底子。培养出一批能上战场的骨干老兵,并且找一些优秀带兵人的好苗子,这也是为部队的长远规划着想。”

李明的话音刚落,一个粗壮的中年男子就站了起来,一拍桌子大声道:“真是无稽之谈!”

这人叫李铁雄,原来是某个重型机器厂主抓生产的车间副主任,他是个军迷,在各大军事论坛里,都有他的身影,是公司技术部里几个唯武器论的主导者之一。

“现在我们考虑什么效费比,我们现在需要的时间。趁着虫洞还在,我们为什么不把大批的AK47运至另一时空,还有坦克、装甲车、火箭炮,为什么不要这些装备,反而弄那些没有用的东西。就是给我一个装甲营,我都能一个月打到沈阳,越早消灭后金政权,对我们就越有利,你们……”

还没等他讲完旁边的张江就一下把李铁雄给拉住了,生怕他再说点儿什么。可刚拉住李铁雄,旁边几个唯武器论的拥趸也站了起来。

“要我说干脆就弄一些火神机炮,那火力绝对能打得鞑子落花流水,连炮都省下了。”

“我们为什么要发展机帆船,可以发展全钢装甲战列舰吗,甚至不用开炮,就是撞都能撞沉欧洲的风帆战列舰,再装上几门大口径火炮,一炮就能毁灭一座城市。”

“我们也可以搞一些拖拉机,几百辆大型拖拉机都装上机枪,一路横推,什么蒙古铁骑、鞑子马队统统都是渣啊。”

一帮技术人员连忙把这几个人给劝住了,他们也知道这么搞不现实。李明和宋涛相对苦笑,但并没有反驳,毕竟大家的心情都是可以理解的,都希望公司的部队能越强大越好,可是现实并不允许他们这么做啊。

要是想打到沈阳,十辆BTR-60装甲输送车、五十辆吉普车就足可以完成这个任务。可是打下来以后怎么办,这和公司稳扎稳打的战略意图完全是相违背啊,占领一个地方,靠谁来管理,没有足够的干部,就算是打下了地盘,从根本上也解决不了问题。

还是要改造一批明朝的土著,培养足够的基层管理人才,才能让占领的地方保持稳定。部队以后肯定也要大规模扩军,可是没有足够的基层骨干,这部队怎么建,难道让保卫部的人当班排长吗。

可是保卫部一共就那么点儿人,还有相当一部分海军,陆军总共就不到三百人,还有相当数量的技术、后勤、炮兵等其他兵种的干部士官。就算都当班排长才能带出多少兵,而且部队的后备力量怎么办。

部队建设包括了方方面面,光是后勤就是军队重要的组成部分,打仗就是打后勤,几万部队一天所需的物资,就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上了战场需要的物资那更是天文数字,人吃马喂哪个不要从后方运过来。

第六十三章 新武器

他们要打碎这个旧世界的一切,首先就要从改造这些辽民开始,光靠远东公司这些人,能管理多大的地方。部队更是如此,如何保证部队的绝对忠诚,让他们拥有钢铁一般的意志,这些都要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基础打得越牢固,他们以后建立的新世界就越稳定。

张江这时也说话了,他看了李明一眼,严肃的说道:“铁雄他们几个的建议,是有些操之过急了,可是你们保卫部的军备计划也行不通,根本就是乱搞。我还是那个意思,那就是用事实来说话,你们俩看看我们做出的一些东西,绝对比你们那些落后的前装枪要好得多。””“

他说完就站起身,率先走出了屋子,其它技术组的人员也都跟着出去了。宋涛冲着李明笑道:“我就说你们的计划有问题吧,你和老高还坚持,现在好了,连我都躺着中枪。我特么比窦娥都冤,其实我和那个李铁雄是一个想法。”

李明正窝火呢,听到宋涛这么说,“啪”的一声,就给了他一个脖溜子,怒道:“你是保卫部的人,你要是敢临阵倒戈,以后你休想带兵,保卫部没有你这样的叛徒。想玩无间道,就你那个心眼,还是省省吧。”

他说完也站起来走出了屋子,留下宋涛一个人在那里泪流满面。哥特么容易吗,两面不讨好,都特么对着我来劲儿,我……我不跟你们一般见识。想到这里,他也跟着跑出了屋子。

李明和宋涛来到了一个空旷的仓库,这里已经摆了几张桌子,上面摆着几只步枪、手枪,地面上还有三门火炮。李明和宋涛并没有和技术部的人说话,而是直接走到桌子前,一人拿起了一把步枪仔细的看了起来。

张江走过来,满是自豪的说道:“这是我们定型的直拉栓动步枪,我们把它叫1628式步枪,其实就是仿制的夏塞波式步枪,但是材料和工艺绝对要比原型枪好得多,而且我们改进了当年夏塞波步枪的一些缺点,不但提高了性能,还简化了一些繁琐的设计,很多部件都采用了冲压工艺。

还是采用纸包子弹和黑色发射药,但性能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全长厘米,重公斤,口径11毫米,有效射程900米。我们经过研究决定,还是采用夏塞波步枪的原版72厘米刺刀,装上刺刀后,全枪长米。

主要还是考虑到一旦遭遇鞑子骑兵的突袭,战士们在紧急的情况下,就有了能够对付骑兵的武器。以后巷战时,在狭窄的空间里,也可以拿着刺刀作为短剑来战斗。这种步枪的枪管、散件我们已经生产了2万套。到达另一时空的海参崴,在那边生产木质组件后,组装起来就能使用,现在这些套件已经全部装船。”

李明拿起了旁边那把外形像是土耳其亚特坎弯刀似的刺刀,先是拿在手里挥舞了几下,感觉非常的趁手。一旦以后在巷战中遭遇,这就是一把杀人的利器。李明又把刺刀装上了步枪上,对着前方做了几个刺杀的动作。

这特么就是长矛啊,就算是后金马队、蒙古游骑遭遇了,被他们冲道眼前,战士们组成的枪林就够鞑子喝一壶的。那一把把弯曲的刺刀,闪烁着凛冽的寒光,看着就是一件非常爽的事情。

他恋恋不舍的放下步枪,拿起旁边的一把左轮手枪。李明认识这种手枪,是著名的柯尔特M1873单动式转轮手枪,需要用手搬动击锤的那种,同样采用纸包子弹。

“这是我们技术部生产的1628式左轮手枪,口径毫米,弹容6发。分为两种规格,一种是骑兵型,枪管190毫米。另一种是军官型,枪管140毫米。当然我们还是做了一些改进,并且在工艺和材料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性能同样超越原版的型号。我们已经生产出5000套组件。”

李明听了张江的介绍,也是满意的点了点头,但他突然问道:“这些枪械的子弹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张江从兜里拿出了几发子弹,递给了李明。然后笑着道:“纯铅的弹头是我们公司自己做的模具浇铸的。后面的硬纸筒找了一家生产纸杯的工厂订做的,双面淋膜,防潮性比普通纸壳好多了。

我们已经经过多次的试验,性能非常稳定。我们订做了5000万个这样的纸筒。底火也是外包出去的,只是厂家不在国内,而是东南亚某国,我们一次性定制了两亿个,已经运抵海参崴,这东西生产起来很麻烦,但是两亿个足够用到我们以后工艺达到标准的那一天了。

我们已经进了一批生产纸筒的设备,纸浆和一些配料也都可以在海参崴当地解决。颗粒火药我们只是生产了一部分,这个没什么科技含量,在另一时空可以大批量生产。”

李明把玩了一会儿手中的子弹,笑着道:“我代表保卫部感谢技术部各位专家,为我们的战士研制了这么好的武器,大家辛苦了。”

说完李明还冲着一帮技术人员鞠了个躬,这帮知识分子和技术宅,虽然有时候很固执,但都是吃软不吃硬的顺毛驴,看到李明这样的表现,反而不好意思了。

张江也上去仅仅的握住李明的双手,笑着道:“我们辛苦什么啊,你们以后作为我们公司的武装力量,是要去拼命的。我们只是在后方,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把最好的装备,以最快的速度送到战士们的手里。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吗。而且我们和保卫部只是存在一些沟通方面的问题,根本不是主要矛盾。我建议以后我们技术组的军械部,随时和保卫部取得沟通,而且技术人员也要下到部队的基层连队班排,和战士们打成一片,倾听战士们对武器的使用感受,以便对枪支后续强型的改进。”

他说完就亲切的拉着李明和宋涛,来到了几门火炮的面前,他首先来到一部娇小的火炮面前,为李明介绍了起来。

“这是我们基于日本92式步兵炮的基础上,研制出的一种步兵支援火炮,但考虑到我们面临的后金武装,甚至以后面对欧美国家的纯火器部队,他们的火炮对我们都没有太大的威胁。经过我们技术组军械部各位的研究就决定,还是选择了架退火炮。

也不能说是单纯意义上的架退火炮,这门炮的也有一个简单制退复进装置,只是行程短而已,但是对于这种小口径,短倍径的轻型火炮足够了。原理就是采用摩擦软木和炮身缓冲复位弹簧,进行双重缓解火炮发射的后坐力。这种装置的优点是简单实用,而且套件生产成本极低,也易于更换,在另一时空的海参崴就能生产。虽然稳定性、射速和管退炮还有一定差距,但是对于我们目前来说足够了。

炮管长倍口径,炮重吨,长米,高米(带防盾),高低射角-10度至+70,最大射程2000米,最小射程100米。这种前线支援火炮,作为部队营团一级的标准配备,在关键时刻几个人就可以拉着跑,巷战的时候,完全可以使用";大炮上刺刀”的战术抵近射击。”

他说完又从旁边的地上拿起了几枚炮弹,又开始兴致勃勃的为李明和宋涛介绍了起来:“我们同样采用的纸壳一体式炮弹,弹种有散弹、榴弹、榴散弹。以后我们还要发展**、照明弹、化学弹。”

他说完又走到另一门火炮的旁边,摸着炮身道:“这是我们最新研究出来的75毫米山炮,仿制的是克虏伯75毫米山炮,但是缓冲复位装置和70毫米步兵炮一样。口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