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远东1628 >

第654部分

远东1628-第654部分

小说: 远东162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拆分情报部

周比利笑了下道:“领导,我真是有正事儿,这不是先来给你汇报来了吗。”

李明似笑非笑的看了他一眼,然后说道:“好吧,你说吧,到底是什么事情。”

周比利抽了口烟,然后笑着道:“我是来找你要人的。”

李明皱着眉头道:“要人……要什么人?”

“就是原来大明的锦衣卫和东厂的那些人,我觉得他们中有些人,还是有本事的,现在大明已经完蛋了,他们闲着也是闲着,不如交给我吧。”

听了周比利的话,李明一瞪眼,怒道:“你难道想在远东也搞一套锦衣卫和东厂那样的特务系统?”

周比利连忙摆了摆手道:“我们情报部真没那个意思,只是充实一下我们情报部的队伍。为了应付中原各地传统封建势力的反扑,必须在公司建国之前,建立一整套的内卫、情报和国安系统。

锦衣卫的南镇抚司相当于内勤情报部门,他们负责侦查、审讯、判决、处理情报。而北镇抚司相当于外勤执行部门,主要负责秘密监视、肃反肃贪、逮捕、判决、诏狱和反间谍工作。东厂隶属于司礼监,更多的是一个监视和情报部门,处理的一般都是******。

这些人都是世代相传,很多人几辈子干得都是这一行,尤其是侦缉、刑讯、情报和间谍等方面的人才尤其难得。这些人虽然在大明名声不好,可我们却不能否认他们的专业性。把大明特务系统的某些专业性比较强的人才纳入我们情报部,也算是物尽其用。”

李明听了周比利的话,想了下问道:“这帮人可不好驾驭,一个个都是贼精贼精的老油条,而且以前都是劣迹斑斑,万一他们恶习难改,利用职权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你们情报部将难辞其咎,也必然会陷入被动的局面。”

周利比笑了笑,然后阴测测的说道:“这个你就放心吧,只要进了我们情报部,呵呵……以前我们情报部找的都是什么人,坑、绷、拐、骗,甚至以前杀人放火的凶徒都有不少,可是现在一个个还不是规规矩矩的,我们有的是办法拿捏他们。

而且这帮家伙,我们只是用一两年,等彻底肃清了中原的传统封建势力,一些危险系数比较高的,我们会秘密处理掉。剩下的人也会被派到海外,让他们去祸害海外控制区的当地人。”

听了周比利的话,李明都感觉后背冰凉。虽然这个家伙说得轻描淡写,但这其中还不知道隐藏着多少龌龊的事情呢。

李明当然不会去管情报部的事情,毕竟这个部门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很多时候必须要利用各种手段来达成目的。现代社会中情局、克格勃等情报部门,也都一个样子,干得都是见不得人的事情。

虽然李明理解情报部的一些做法,但是一想到锦衣卫镇抚司的那些酷刑,心里都不由得打了个冷战。

比如“弹琵琶”,就是把肋骨一根根活生生的剔出来,不打麻药的。还有“洗刷”,洗用开水洗,刷用铁刷子刷。把开水浇到皮肉上,用铁刷子一层层刷下来,一直能见到骨头。

此外,还有诸如夹棍、剥皮、铲头会、钩肠、拔指甲、钉竹签、重枷等等。现代社会的那些刑讯手段和这个时代的酷刑相比,只能算是小清新。

想到这里,李明沉声说道:“你可想好了,要是真出了什么事情,可别指望我们董事局替你说话。”

“我的领导啊,我的手段你总该相信吧,他们在我手下做事,若是敢扯那些猫腻,我就让他们生不如死,后悔活在这个世上。”

李明苦笑着点了下头道:“那行,这个时期我记下了,我会跟老高和王和研究一下,如果大家没有意见,那你们就具体操办吧,记住啊,一切都要秘密进行,若是消息传出去,非得被吐沫星子喷死不可。”

周比利突然想起了什么,又接着说道:“对了,还有一件事。我和老钱、兴浩他们碰了碰,也达成了一致。大家都认为情报部是该拆分的时候了,若是再不拆分,我们就真成大家眼里的眼中钉肉中刺了。”

李明笑了下道:“呵呵……你们倒是有自知之明,也知道规避风险了。”

周比利点了点头道:“我们的意见是,将情报部拆分为三个部门。老钱负责内政部,兴浩负责国家安全局,我管理中央情报局。利用情报部现有资源,尽快组建这三个部门,为应付公司建国后各地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

其实这次在大明原来的特务系统中选拔人才,就是为了三个新建部门招兵买马。我们短时间根本培训不了那么多合格的情报人员,只能拿他们来应应急了。估计最迟一年后,我们这三个新组建的部门就要有大用了,到时候如果缺乏人手就更被动了。”

李明摇了摇头道:“建国以后,情报、安全和内政等部门的工作会非常多,你暂时还不能撒手,你要把这些工作抓起来,至少在国内稳定之前,你就别想着去海外躲清闲了。具体的还要你们三个研究,部门对外宣布拆分,但是暂时还是一个系统,而且要密切的相互配合。

特殊时期就要特殊对待,不管用什么手段,也要保证公司建国后的稳定。所以你们几个身上的担子很重啊,现在就要积极的进行准备,把各个地区的前期侦察工作做好做细,别到了执行的时候,你们再因为你们工作的疏漏而影响工作。”

周比利听了笑了笑,然后说道:“领导,这样不好吧,大家以后要是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我们会被喷死的。”

李明气的笑骂道:“你少来那一套,你心里怎么想的,我难道不明白吗。你早就知道公司会这样安排,你想干什么,想拿捏公司一把,还是认为公司现在没你就玩不转了。王和他们那些老家伙,哪个不是在体制内打过滚的人,以后还是收起你那些小心思吧。”(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未来的规划

听了李明的话,周比利嘿嘿的笑了起来。他知道这是李明在敲打他,但是李明能这么说,也算是把他当做自己人。

“过几天情报部会搬到北京,等忙完了搬迁工作,我就和老钱、兴浩他们抓紧落实这件事,尽快完成三个部门的组建工作。”

周比利离开以后,李明又开始埋头工作,这几天李明已经累得跟什么似的。没办法,公司刚刚入主中原,可以说是百废待兴,公司的每个部门都是一大摊子事情。

而且远东公司在沈阳的总部,正在陆续组织搬迁。整个搬迁工作也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几十个部门的物资可以说堆积如山。全部搬迁完毕最少也要入冬前。

未来几年公司将在中原地区大肆进行基础建设,其中最大的投入是交通运输网的建设。

为了尽快解决中原和东北的物流交通问题,铁路处已经开始筹备建设沈阳到北京的铁路。

为了尽快通车,铁路处调集了二十余万日本劳工,采取分段施工,整个铁路将会分为十个施工段。

因为远东已经将铁路修到了大凌河东部的广宁,所以最东部的施工段为大凌河西岸,辽西走廊地区因为靠近沿海,所以也将分为五个分段,由船只将各种铁路物资运到海边,支援各个施工段作业。

山海关以西一直到北京分为四个施工段,由船只通过滦河、永定河、饮马河等几条河流运送各种铁路所需的施工物资。

未来铁路处的规划极为庞大,最终将在中国建设一横一纵的“大十字铁路计划”,计划用十年的时间,修建东至黑龙江入海口,西至新疆北疆地区,南至汉阳长江北岸(未来将修至广州),北至贝加尔湖的铁路工程。

并在这个“大十字铁路计划”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国家铁路网络。一旦这个庞大的铁路工程建成通车,将极大的促进中国各项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

除了铁路计划,交通部还将投入大量的资源,建设国内的公路和内河航运工程。以大明官道为基础,逐步完善国内的公路网,以四个等级公路标准,联接城市之间、城乡之间、乡村与乡村之间、和工矿基地之间完善的公路网。

内河航运局将以国内的航道建设为重点,建成全国水运主通道,优先发展长江、黄河、珠江、京杭运河和长江、珠江三角洲水网骨干航道,兼顾发展其他重要支流航道。

另外,公司还将大规模开发北京、天津、汉阳、扬州、西安、郑州、洛阳、青岛、太原等十几个大中城市的城市基础建设。

其中北京将在大明京城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旧城改造,局部或整体地、有步骤地改造和更新老城市的全部物质生活环境,以便根本改善其劳动、生活服务和休息等条件,把北京建成未来中华共和国的政治中心。

以后北京市区将控制发展规模,主要工程将涵盖城市供水、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及公共交通等行业。并不会大肆发展工业,而是保留其悠久历史文化,使之作为国家政治文化中心存在。

公司对于天津的规划就要庞大多了。天津位于华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汇流处,东临渤海,北依燕山。位于海河下游,地跨海河两岸,是北京通往东北、华东地区铁路的交通咽喉和远洋航运的港口,有“河海要冲”和“畿辅门户”之称。

首先是建设天津港,并在天津建造一个造船厂,还要利用天津优良的地理条件,在天津规划开发一个工业区。

这个工业区规模极为浩大,计划在十年内陆续建成。建成后的天津工业区,是目前海参崴工业区的数倍大小,公司工业部已经决定将海参崴的部分企业,在今后几年的时间里,陆续整体搬迁至天津工业区。

包括一座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一座重型机械厂、一座造船厂在内的多家大型企业,都将落户天津工业区。

未来海参崴工业区主要以研发为主,还有就是军工企业、高科技企业都将继续留在海参崴工业区。

另外,汉阳、扬州、西安、郑州、洛阳、青岛、太原等十几个大中城市,也将根据各个城市的特点,以及地域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建设开发。

除了各个大中城市,公司也会在未来逐步对各地的城镇乡村进行建设,主要是普及农村乡镇的教育、医疗等系统。这当然是未来的远景发展规划,目前农村的主要工作是让广大底层百姓吃饱穿暖。

当然,想要完成这一系列大型基础建设项目,需要远东投入海量的资源,也需要十年甚至几十年不断的投入,这对公司绝对是一次极为严峻的考验。

但这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对国家的经济具有决定性的拉动作用。也将大大的促进公司各项领域的长足发展。公司的多个行业也会因此受益。

这些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还都停留在纸面上,是公司的长远发展,目前也仅仅是积极的规划准备阶段,具体实施还要等公司在中原地区站稳脚跟。

首先就是要从基层工作抓起,通过大量的工作,解决广大底层百姓的温饱问题。让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地种。

以后不管城镇乡村,所有的孩子还都能接受免费义务教育,人们再也不会因为得了一场病,就会被逼的家道中落,底层的广大百姓再也不会受到封建势力的剥削和欺凌。

说得再好听,也没有切实改变人民的生活水平来得实际。只有让广大底层百姓过上了好日子,公司在中原才会得到他们的支持和拥护,才会将基层的权利牢牢的抓在手中。

只有这样,公司才具备挑战中原各地传统封建势力的能力,彻底打破数千年来的封建枷锁,彻底打破传统的政治结构。

这也是公司建国最起码的条件,没有这些条件,就相当于在沙漠上建造摩天大楼一样,缺乏牢固的基础,早晚也会轰然倒塌。(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哄抬物价

通过公司宣传部门的努力,北京城现在已经逐步恢复了秩序。各种店铺都已经恢复了营业,只是各种商品的物价,都不同程度的上涨,尤其是粮食的价格,还有各类副食品的价格涨幅最大。

这是比较正常的现象,这其中有一定的客观因素,毕竟远东军刚刚占据中原,各地百姓对未来的局势能否保持平静,都不是太放心,所以各地百姓都出现了囤积生活物资的现象。

当然,也有很多人为的因素。大批商人利用老百姓对未来局势不明的心理,大肆造谣、煽动,并雇佣了大批的底层民众抢购商品。

这也使得原本就紧张的局势变得更加混乱,不管是什么时代,生活物资价格的上涨,往往会带给人们极大的压力。

尤其是发现周围人都在抢购物资的时候,即便是再冷静的人,也会盲目的参与其中,这也使得各地的气氛变得格外紧张,颇有种愈演愈烈的势头。

不光是北京,其他地区的粮食价格也都再一次涨价。随着粮食的涨价,各地的粮店,包括北京在内的粮商看到粮价持续走高,都陆续关闭的粮店,停止售卖粮食,以期继续推高粮价。

粮价的不断走高,其他商品也受其影响,各种副食品、小商品、生活用品等等都开始暴涨,这也在各地造成了一定的混乱。

面对持续走高的物价,各地百姓的心里都开始慌了,家家户户开始排队抢购各种商品。局势的突变,也让公司面临着进入中原以来,遭遇到第一次危机。

好在公司在入主中原之前,就已经做了很多预案,尤其是在面临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其中就包括物价暴涨带来的恐慌心理,解决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在短时间内向各地提供大批粮食等商品平抑物价。

远东公司发动中原战役期间,控制了大批官仓和军仓里的粮食。还没收了大明各地的藩王及其宗室的财产和土地。并在第一时间控制了京杭运河,缴获了大批的漕粮。

南部兵团的长江舰队还发动了劫掠江南的计划,而且计划非常成功,大大的超出了预期,可以说赚得钵满盆满。

如今这些粮食都已经运送到各地的各大官仓和军仓,因为粮食的数量极大,甚至很多地区都是存放在临时的野战仓库里,随时可以调拨使用。

另外,公司也进行了动员,中原战役发动前,公司在辽南地区、济州岛囤积的各种物资,也都开始装船,然后浩浩荡荡的驶往大明沿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