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远东1628 >

第778部分

远东1628-第778部分

小说: 远东162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原所有百姓心中传统的封建思想,短时间内根本无法转变。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贸然施行所谓的先进政治体制,就是生搬硬套,不但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还将会极大阻碍国家建设和发展速度。

当然,当未来国家一切都走上正轨,先进的法律制度、成熟的法治社会、完善的教育体制、强大的经济基础、高效的执政团体、先进的舆论体系等各方面的建设达到一定水平以后,政府将根据情况改变现有体制。

中华共和国的现有体制,具备共和体制的政治架构,实际上却是采用集权制的管理方式。所但却具备了共和制度的基本架构,未来政府会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转变为真正的议会共和制、总统共和制,或者是现代中国的政治体制。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远东公司穿越了数百年的时空,骤然来到了这个时代。历史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就连远东公司所有员工的思维,也无法跟上这个节奏了。未来国家到底能发展到哪一步谁也不知道,只能摸着黑走路,走一步看一步。

目前公司根本无法借鉴任何一个历史时期的经验,只能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适合国家发展的政治体制,并且在制定宪法的时候,也为未来政治体制的转变,做了一定的准备。

未来的一段时期,远东公司还将继续存在,将会隐于幕后。公司董事局委员会继续管理公司。只是董事局委员会的委员增加到九十人,常委依然是九人团。

随着国家政治体制的逐渐转变,公司也会根据国家发展的情况,组建政党团体。在必要时甚至会组建两个党派,通过国家议会和地方议会的选举,轮流执政管理国家。

当然,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至少要在国家各方面条件具备一定的基础,远东公司才会尝试逐渐转变现有的政治体制。而且也不会大幅度的进行改变,会从基层一步步的试点,然后逐步在各地区推广,在这个问题上必须谨慎,操之过急要不得。

参加股东大会的公司内部员工,绝大多数对公司建国后的方阵政策,都表示了支持。虽然少数一直坚持公司应该实行民主制度的人,对建国后的政策提出了强烈的反对意见,但是经过全体股东的表决,这项议案以绝对的多数迅速通过。

会议的最后,公司董事局委员会也信守承诺,向所有的股东保证,公司建国后的一年时间内,若是有人提出希望离开公司去海外创业的要求,公司董事局委员会将尽可能为其提供各种便利的条件。

这也在所有股东中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没想到公司真的实施这个政策了。但是绝大多数人却并不感兴趣,毕竟如今公司蒸蒸日上,这个时候谁愿意离开公司。

首先是对于公司最重要的技术流团体,他们肯定不会离开公司。毕竟离开了远东公司这个良好的科技环境,就算你是天纵之才,也干不成一件事。

其次是公司的体制派团体,这些人最向往的就是权力,他们一直在朝思暮想的盼着公司建国,只有在国家体制下,才能发挥出他们最大的潜力。

工业部门的实干派团体,也对去海外创业没有丝毫兴趣。他们还想在公司建国后大干一场呢,离开了公司,难道让他们领着一帮土著盖窝棚吗。

至于军委会的那些兵痞,就更不会考虑了。目前远东军兵强马壮,如今他们都是位高权重,一旦他们离开了军委会这个团体,这些只会打仗的兵痞,只能是混吃等死。

现在公司的内部员工,要权利有权利,要女人有女人,财富在他们的眼里简直算不上条件。最重要的是,谁会甘心放弃亲自参与去改变一个时代,而且几百年后,他们也将名垂青史。

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海外创业

当然,即便绝大多数的远东公司内部员工,都不会考虑离开公司这个集体,只身去海外创业。但是依然有部分人,抱着这样的想法。

公司一部分人确实是喜欢安逸的生活,刚刚来到这个时代的时候,他们同样是满怀激情。可是随着远东公司已经初具规模,再加上他们年龄的增长,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也可以理解。

有些人的天性,就是不甘为人下,也没有起码的集体观念,希望自己出去开辟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

这样的人在哪里都不会满足,他们向往自由,讨厌集体的束缚,也不喜欢和别人分享任何东西。就算不具备超出常人的能力,但却始终认为自己的天赋被低估了。

还有些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在公司犯了错误,被远东公司董事局委员会,刻意的边缘化了。其中就包括上次在春季会议期间,联名上书的那些员工。

乔伟当年在马尼拉,因工作能力强,所以深受梁玉洁的器重,年纪轻轻的他,就已经是吕宋管委会的常委成员,前途无比光明。

时任吕宋管委会主任的萧汉光,性格相对随和,再加上他过于在乎团结,所以平日里就显得有些软,并没有在班子中树立起应有的威信。

长此以往,也助长了以梁玉洁为首的几个常委的嚣张气焰,再加上马尼拉孤悬海外,所以当时的吕宋管委会,颇有些脱离中央的意思,在一些重大决策的问题上,甚至不请示公司董事局,管委会内部就擅自决定。

后来被惯出毛病的梁玉洁,在马尼拉一脚踢在了李明的这块钢板上,直接被发配到海参崴冷藏了起来,乔伟做为她的亲信,后来也被调到了公司民政部。

当时正值远东公司安置中原流民的关键时期,民政部的员工一年到头几乎都在各地基层忙碌,甚至比基层干部还要辛苦。

从繁华的马尼拉,一下子回到了辽东基层农村,还被分配到最辛苦的民政部。年轻气盛的乔伟,心态也迅速的发生了变化,认为这是李明在整他。

其实当时吕宋管委会的几个常委,包括主任萧汉光,都被调回了公司。公司非常欣赏乔伟的工作能力,把他调到民政部,也是变相的一种考验。

别看民政部很辛苦,可也是最出成绩的地方,辛苦繁琐的工作也最锻炼人,甚至很多能力一般的员工,都是在安置流民的那几年,通过在基层的磨练,最后成为独当一面的人物。

后来李明去河套创业,当时在海参崴闲置两年的梁玉洁,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毅然选择回到了沈阳,提出去河套创业。

当时梁玉洁还找过乔伟,让他也去河套。可乔伟对李明始终心怀芥蒂,因此拒绝了梁玉洁。使得本该可以改变他命运的一次机会,和他擦肩而过。

所谓物以类聚,不久他就和一群有着和他一样心态的人走到了一起。他们经常在一起聚会,从彼此发一些牢骚,到志同道合,最后发展到在春季会议上联名上书。

当时跑到梁玉洁那里做工作,希望对方也在倡议书上签字的人就是乔伟。他并不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早就在公司的监控之下,他的名字后面已经被周比利画了红圈。

联名上书事件失败以后,公司董事局并没有做出什么找后帐的举动,彷佛一切都没有丝毫改变。

无论是远东高层,还是部门领导,甚至是同事朋友,却开始对乔伟变得越来越客气。部门的领导经常对他嘘寒问暖,同事们对他也是关怀备至。

一切还是那么和谐,可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隔阂,但却令乔伟过得非常不舒坦。最让他感觉憋屈的是,就算想找人发火吵一架,都特么没有合适的理由。

直到在一些涉及到个人利益的事情上,乔伟才深切的体会到,他已经被彻底的边缘化了。本该属于自己的关键岗位,会被别人不动声色的替代,本该自己独当一面,可是莫名其妙的被提拔,成了一个身居高位的副手。

乔伟找到部门的领导发牢骚,部门负责人依然像春风一般温暖的和他谈心,细数一大堆让你无法反驳的理由,然后就不了了之。他和身边要好的同事诉苦,可大家都对他安慰劝解,但也少了以往那种掏心挖肺。

乔伟心里非常清楚,今天这样的境遇是因为什么,是因为他触碰了公司的团结稳定的这条红线,已经被剥离出了这个团体,想要再融入进去何其艰难。

一旦在公司失去了存在感,再留在公司还有什么意思。所以乔伟早就有了离开公司的想法,至少去海外创业,能自由自在的做个逍遥的土皇帝。

会议结束以后,共有百余人向公司提出书面报告,希望离开公司去海外创业,其中就包括乔伟。公司董事局委员会的常委王和,亲切的接见了乔伟,并对他进行极力的挽留,然后遗憾的同意了他的请求。

公司董事局的几个常委,郑重的向所有准备离开公司的员工承诺,公司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为他们提供各种便利的条件。

不知道为什么,直到乔伟从王和的手中接过那张书面文件,并在文件上签下来自己名字以后,他的心里突然感觉空落落的,就像被人抛弃了一般。

以前他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这一天,可是这一天到来的时候,他却没有一丝喜悦。

当年在现代社会怀才不遇的乔伟,和公司两千多人一道来到了这个时代,大家同心协力,在荒僻偏远的海参崴创业,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才有了如今这样的一番局面。

不知道为什么,此时此刻,以往的一幕幕,不断的在乔伟的脑海里闪过。当年创业的那一段日子,虽然非常艰苦,但他却始终满怀激情,身上的血都是热的。

其实很多事情,都是在你决定放下的那一刹那,才能从一个当局者的心态中的解脱出来,让你瞬间明白很多事情。

所以乔伟走出了公司总部,一个人默默的来到了郊外,不顾寒冷的天气,找了个无人的地方坐下来开始反思。

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春节(一)

又是一年的大年三十,远东公司各个控制区,无论城镇还是乡村,都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气息。

在遥远的外东北,受西伯利亚寒流的影响,几天前的一场大雪,把广袤的大地披上了一片银装,雪后的气温极度下降,凛冽的寒风呼啸的吹过原野。

可即便如此,在这里却依然能感受到那火热的节日气息。一座座城镇和乡村,到处张灯结彩,家家户户的门前贴着春联福字、挂着鲜红的灯笼,偶尔还能听到一阵阵鞭炮声。

男女老少在家中忙碌,无数熊孩子则是穿着厚厚的棉衣,三五成群的在雪地里撒欢打滚,尽情的享受着他们童年的快乐。

薇拉站在灶台前,用力的翻炒着锅里的花生,她拿着木铲不断的挥动,胸前那片汹涌也随着她的动作剧烈的起伏,波浪翻滚,让人看了头昏目眩。

她身后灶台的大锅里则是炖着野猪肉,呲呲的冒着热气,浓郁的肉香在堂屋四处弥漫着,弄得满屋雾气腾腾。

旁边的木架上堆满了大锅小盆,里面装着各种泡好的松蘑木耳、粉条干菜、鱼干咸鱼,还有蒸好的年糕、猪血、粘豆包和玉米面的饼子,几个木质的蒸屉里,是已经包好的狍子肉蒸饺、白菜五花肉包子。

炒到了火候,薇拉手脚麻利的将锅里的花生盛到了一个簸萁里,然后端进了屋子,炕头上已经摆了一排的簸萁,里面都是炒好的葵花籽、花生、松子和榛子。

那排簸萁的旁边,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盖着厚厚的被子,嘴里裹着拇指,在那睡得正香。薇拉笑着爬上炕,亲了亲孩子的脸,然后帮孩子掖了掖被角。

她出了屋子,就见男人撩起厚厚的棉门帘子,拿着几捆柴禾从外面走进了屋,仅仅刹那间,屋外凛冽的寒风就灌了进来,瞬间化为雾气,让薇拉感觉到一丝寒意。

男人关好门,还仔细的整理下棉门帘子,转身就看到了薇拉,他憨厚的笑了笑,把柴禾放在灶台边的地上,然后蹲在那里,不断的往两个灶台里填着一捆捆柴禾。

灶台下的炉火熊熊的烧着,使得屋子里的火炕,从早到晚都烫得能烙饼。即便屋外寒风刺骨、滴水成冰,可屋内却依然温暖如春。

薇拉和家里的男人,天还没亮就起来开始忙碌了。经过一年多的相处,如今两口子感情一天好似一天,就差蜜里调油了。

如今她除了长相,无论说话还是做派,和一个汉人农村妇女没什么两样,她所在的支队,也被周围农户们戏称为“鬼婆支队”。

薇拉对现在的日子很满意,家里有房有车,有地有牛,现在还多了个大胖小子,每天都给薇拉带来无尽的快乐。

最让她满意的,还是家里的男人。别看这个男人平时少言寡语,可对薇拉却稀罕的不得了。虽然两人已经过了一年多,那个瘦削汉子依旧是沉默寡言,平日在家里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坐在炕沿上抽着烟袋锅,笑呵呵的看着薇拉在屋子里四处忙碌。

有时候薇拉转头看他,男人一般会略微羞涩的低下头,黑黝黝的脸居然红了下。不知道为什么,每到这个时候,薇拉都会浑身燥热,心里春潮泛滥,感觉爱死这个男人了。

虽然他不善言辞,但是却非常能干,平时几乎都在地里起早贪黑的忙活,农闲时还会去周围的大山里采集山货,到附近的河里钓鱼捞虾。

就算是到了冬天,男人也会和村里的一帮汉子,冒着刺骨的寒风,去几十里外的黑龙江冬捕。每次一去就是十几天,然后赶着几辆装满了江鱼的雪橇车回到村子。

每次薇拉和村里的女人们,都会天天站在村口,揪心的等着家里的男人。当男人们冒着寒风,赶着雪橇风尘仆仆的回到村子里的时候,薇拉她们都会欢呼着迎上去,拿着烈酒让他们喝一口暖暖身子。

回到家的以后,薇拉看着在野外熬了十几天的男人,摘下布满霜花的帽子围巾,脸上手上满是冻疮,薇拉都会非常心疼。

这个不善言辞的男人,一年到头都在努力的让家里日子过得更好。尤其是他有了儿子以后,就变得更加拼命了。

两人一直忙碌到晚上,终于弄出了一桌丰盛的年夜饭。热乎乎的炕上摆着一张桌子,大盘小碗的摞在一起,足足十几个菜。

酸菜炖血肠、野猪肉炖粉条、鳕鱼干炖豆腐、红烧江鱼、大马哈鱼炖土豆、炒花生、五花肉炒干菜、萝卜丝丸子汤、白菜炒木耳、小鸡炖蘑菇,泡菜咸菜拼盘,还有从农贸市场用江鱼和山货换的鲸肉罐头和水果罐头。

农户家不怎么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