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官 >

第104部分

天官-第104部分

小说: 天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悲惨的不是国庆假期继续宅,也不是宅了还感冒,而是感冒还卡文。晚上昏昏沉沉地,想着早起码字,早起吃完又接着困,翻着明朝礼仪的书籍,昏昏沉沉又一天。欠下的这几章,会在假期结束前补上。每天看新闻过过出游的瘾,然后发现各地人山人海,处处杯具。祝大家过个不拥挤的假期。

猪一样的生活。欠下的这几章会尽快补上,每天看新闻过过眼瘾,然后发现各处人山人海,汗啊。祝大家过个不拥挤的假期吧。

四人除了陆炳年岁还小,其他人也多通晓世情,

第三卷 青云起 第一百六十三章 进京入驻会同馆

回馆驿这一道上,那长随又讲了两个市井传开的“仙人跳”故事,听得大家面面相觑。

说到底不过是外出商人或士子贪花好色引来的风流债,几个人都是少年,对于男女情事正是的好奇得很,少不得多问两句。

还真没有其他心思,毕竟那妇人身形妖娆是妖娆些,容貌又不是十分出色。不说别的,就是这几人见过姊妹还有自家婢子,出色的也不少。

那长随见众少年不以为意的模样,忍不住道:“几位公子勿要小瞧了这些市井手段,这里头邪着呢。若是上当的都是小门小户的,那又能勒出几个钱?上当受骗的,不乏好人家的公子。”

刘从云摇着扇子道:“莫非她们还有其他手段?”

那长随回道:“小人倒是听过两嘴。除了勾结地头蛇,在官府有所庇护之外,这做‘仙人跳’的分长局短局,有的用药,有的则是这女娘自身的本钱,引人趣味。”说话间有些吞吞吐吐。

王琪听得有趣,刚想要详问,就见刘从云悄悄指了指道痴与陆炳。

王琪便道:“好了,晓得他们不善,不招惹就是,左右在良乡也逗留不了两日就进京。”

陆炳却眉头微皱,犹豫道:“这里离京城这么近,民风就如此败坏,那京城呢?”

单纯的少年伤不起,即便在王府长得晓得眉眼高低,可对于王府外的世界,小陆炳还是太陌生了。

打懂事起受到的教育就是“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如今听闻这等事情,他实在有些受不了。不是受不了坏人的存在。而是受不了官府的纵容。

那长随瞧着他不痛快,没敢直接接话。望向王琪。

王琪笑着道:“不管什么地方。都不乏捞偏门的。不过京城治安还好,不到京城,不知道官多,官场人情错中复杂。谁晓得哪条肥羊背后有靠山。就是大街上走个干巴巴的老头,都有可能是个翰林。门下有几个实权学生。”

陆炳闻言,微松了一口气,王琪见状。摇头道:“你就放心吧。敢欺负你的人怕是还没生出来。”

陆炳似有不解,面露差异。王琪道:“不说陆大人从龙之功,升迁在即;就说你与殿下的关系,哪个不开眼的敢欺负你!”

陆炳讪笑两声,道:“我哪好仗着殿下的势。论起与殿下的关系,诸位哥哥与殿下也不逊旁人。到了京里也是诸位哥哥威风。”

换做寻常,王琪听了这话。早要得意起来,眼下却只是冲刘从云扬扬眉“嘿嘿”笑道:“三郎与陈老大要升官发财了!”

刘从云看了王琪一眼,眼神有些复杂。

众伴读中,除去陆炳不算,原本王琪得以尚郡主,成为世子姻亲,最为体面;可世子上京继皇统,王琪的身份则变得尴尬。既是兴王府仪宾,那就没有离开兴藩的道理,除非世子登基,恩封胞姐妹为公主。只有那样,王琪才能留京,可代价是三代亲之内官场隐退。

到底会是哪一种?

世子事亲至孝,两个姊妹又是同产所出,真的能独自在京城享受至高权利,将王府那边抛在一边?

以世子的脾气,更有可能是后一种。

刘从云的眼睛不由睁大,飞快地扫了王琪与道痴一眼。

两兄弟两个却看不出什么,是没想到这点,还是有了应对手段?

说话的功夫,众人就到了馆驿街。

因世子已经移驾,这边的戒严也取消了。只有馆驿这里,还留了两百府卫,还有六十来个王府无品级的王府属员。

范氏嘱咐大家天黑之前回来,现下暮色朦胧,有些迟了。

众人心中惴惴,去了范氏处。

范氏双目泛红,面带泪痕,众人见了大惊。

不待众人开口详询,范氏已经含泪道:“方才京城有使至,殿下今日下午已经登基为皇帝……命我等明日进京……”

众人先是诧异,反应过来就是浓浓的喜悦。即便原本心思复杂的王琪,也露出真心笑容。

这些日子,大家都跟着悬心。没有这遗诏之事还罢,谁做龙椅,也不甘藩王什么事。有了这遗诏的事,世子要是不能顺利登基,那才是灭顶之灾。就是他们这些王府属员,也未必落得下好去。

同性命攸关相比,其他的都要靠后。即便是王琪,虽为自己身份尴尬,可是心里也没想过盼着世子不登基。

范氏的眼泪忍不住又流了下来,陆炳上前劝道:“殿下顺利登基,娘当欢喜才是,怎么又哭了?”

范氏忙拭泪,点头道:“娘这是欢喜的,娘不哭了。明日再见,要改口了,不能再叫‘殿下”要叫‘圣上’。”

陆炳抓抓后脑勺道:“叫了十来年殿下了,这乍一改口,还真有些叫不来。”

范氏正色道:“叫不来也得叫,宫里最重规矩,万不可错了规矩,给殿……给圣上抹黑。”

大家闻言,都望向范氏,陆炳有些疑惑道:“娘,咱们也能进宫?”

范氏道:“不单单是进宫,圣上的意思,是命我带你暂居宫中。”

陆炳即便对皇宫有些好奇,可也晓得宫里都是贵人。王妃慈爱,平素免了阿娘的肃拜之礼,在后宫贵人跟前,阿娘岂不是要肃拜不停了。因此,他脸上不见欢喜,反而露出几分担忧。

范氏摸了摸儿子的大脑门,道:“圣上初入宫中,总要有人照看。即便圣上不提,王妃未至,我也要主动求着入宫的。”

陆炳点点头,道:“儿子晓得了……”

一夜匆匆而过,众人心思各异。

次日,却都是早早起了,每人脸上都是欢喜。

除了这二百六十来人外,世子出行所带的行李物件,还有之前护卫大部队行军所带的后勤辎重,都在馆驿。二百多人骑马,簇拥着几十辆马车,浩浩荡荡地离了良乡。

道痴与陆炳等人,都骑马随在范氏的马车左右。

晨初(早上七点)出发,一个半小时就到了京城。

现下的京城,还是太宗时的规划,正方城,开九门。不过因京城人员增多,民生繁衍,住不开了,南城外修建了不少屋舍,时日久了,形成了城外城。

不少京卫驻扎此地,宿卫治安,看起来倒有条不紊。

不过因没城墙的缘故,官绅富户有钱的,还是会在城里置宅,毕竟蒙古寇边不是一次两次,就是打到京城城门下也是有的。

城外住着的,多是商贩庶民,看到官道上浩浩荡荡的车队,护卫都是军爷装扮,便都远远地避开。

眺望前面巍峨的城墙,陆炳与刘从云都不由带了几分亢奋。就连道痴,也凝神望去。

大明建都燕地,因“天子守国门”这一国策,京城城墙修建的极为高大巍峨。同后世京城突破两千万的常驻人口相比,这个时候的京城人口数不足七十万,因此看在道痴眼中,这连绵不断的屋舍,川流不息的行人马车,实在不算什么。

他更满意的是自然环境,只觉得天更蓝,草木更绿,道路更宽阔。

陆炳可是忙不过眼,对于从没离开过安陆的少年来说,京城实在是太壮观、太繁华,人太多。

南城墙共开三个城门,中间正阳门,西边宣武门,东边崇文门。正阳门是京城正门,是皇帝出行所过之门,平素都关着。军民进京走宣武门与崇文门,因崇文门设关税衙门,所以商人货运通行此门,其他人走宣武门。

道痴等一行人,两百府卫,进了宣武门后,便有人接应,安置在天子近卫营驻地。范氏与陆炳两个,则是由内官引入宫,其他王府属员,则被引往兵部衙门所在的会同馆安置。

那里本是安置外藩使臣的,后来各地藩王使臣与地方官员进京办差,也有留宿在此处。

会同馆本分南馆、北馆,每馆三百七十六间房,各分六所。昨日随着进京的王府随从,内官已经随着新帝入宫,品官则是入驻南馆;今日进京这些人,则是入驻北馆。

会同馆隶属兵部,负责的不过是正九品官大使,与副九品的副使。

可是眼前带了几个官员,在北馆门口满脸温煦的官员,明显不是正九品的配置,因为补服上绣着孔雀。

果不其然,一个穿着鹌鹑(九品)的官员,扬着嗓子给大家介绍,兵部某侍郎在此,迎接诸位从龙功臣。

道痴与王琪对视一眼,很是无奈地率着众人跪下。

那兵部侍郎早已打听清楚,晓得次日进京的都是无品王府属员,可是心里明白现下无品,不代表明日、后日无品。

新皇登基,加恩分封旧属,也是历朝历代惯例。

换做昨日那些人,本就是品官,说不定升官后,就是同殿为官,就是一个、两个品级高于他们这些人也保不齐。今日这些人,毕竟尚未出仕,即便加封、五品、六品顶天了。

不过关于新皇的消息,京城诸大佬早已打探得差不多。

晓得新皇有几个伴读,不可与常人同……

第三卷 青云起 第一百六十四章 会同馆三郎来访

不等王琪跪下,那侍郎已经上前一步扶住,面带温煦道:“这是王家七郎吧?都不是外人,很不必如此。”

大家都站着,王琪也不乐意跪,顺着起身,有些受宠若惊,不知这“不是外人”从何处论起。

那侍郎摸着胡子笑道:“本官与尊伯父是同年故交,已经相约结为儿女姻缘。”

王琪心中惊诧不已,前日与二伯父分手时,还不曾听闻此事。这才隔了一日功夫,身为刑部侍郎的伯父就与兵部侍郎家结为亲家,好快的速度。二伯家三哥已经娶亲,四哥原议过一门亲,没等下定,对方就病逝,亲事不了了之,这次与兵部侍郎家结为姻亲的当是四哥了。二伯父家没有嫡女,两个庶妹还小。

对方一侍郎,也没有白攀亲的必要。王琪便遵从这侍郎的要求,将口中称呼从“冯大人”换成“冯世伯”。

众目睽睽之下,说两句话拉了交情,冯侍郎便望向道痴与刘从云两个:“这两位才俊是?”

王琪介绍道:“这两位都是侄儿同窗……”说到这里,指着刘从云道:“这位是刘从云,仲德先生高徒。”说罢,又指了指道痴道:“这是王瑾,乃侄儿族弟。”

冯侍郎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心中有数。这陪着今上同车进京的是年少的这个,年长的这个是袁宗皋的弟子。两人都是伴读出身,小小年纪,又有功名在身,前程不可限量。可惜自家未出阁的女儿只有一个,已经许给王家。要不然挑个天子伴读做女婿,也是好事。

到底是三品大员。除了对三伴读各聊了两句外,对于其他王府属员不过点点头。就吩咐会同馆的人带下去安置。这一批从龙旧臣中。最有前途的不过三伴读,其他人以王府无品属员授官,不会高于六品,冯侍郎觉得见个面就够了。

对于三伴读。冯侍郎虽与王家有姻亲,可最关注的不是王琪。本是道痴。可待见面,见他面上尤带稚嫩,热络就减了几分。即便今上再看重又如何。三五年上不了朝。三五年后谁晓得圣眷如何。倒是对刘从云多问两句,仲德是袁宗皋的字。袁宗皋可不单单是王府长吏,还是兴献王与今上父子两人的老师,昨日在数百京官面前与首辅杨廷和对峙,为新皇帝争得从大明小承天门入宫的权利,是御前第一红人。

刘从云察觉出冯侍郎态度的变化。望了王琪一眼。

他的确与袁宗皋师生相称,不过只是挂名而已。因他这两年在长吏司学差事勤勉。袁宗皋颇为看重,偶尔指点一二。

王琪这样说,算是抬举他,即便他没正式出仕,相信用不了两日,京城官场也多知晓他的姓名。

王琪对刘从云笑笑,露出一口白牙。花花轿子人人抬,不过是说几句好话而已。让大家关注刘从云,总比关注二郎强。

冯侍郎并没有在会同馆久留,与三人说过话便带着从属走了。

会同馆每馆分六所,每所就是**的院子,四周都是房子,北房曰“照房。”其他三面为“厢房。”每面九间,三间一个隔断,院子中路是工字房,为宴堂,穿厅,后厅。

因王府品官都安置在北馆,南馆空着,所以三人轮上了头所照房。照房九间,三间一套,正好一人一套,很是宽敞。

三人却顾不上欣赏这会同馆格局,稍加梳洗便相约去北馆打听消息去了。

结果沿着北馆六个所找了一圈,袁宗皋不在,陆松不在,虎头不在,陈赤忠不在,邢百户不在,蒋康、蒋寿皆不在。

能说得上话的都不在,留下的多是两眼一抹黑,只晓得世子昨日下午登基为帝。

三人出了北馆,面面相觑。

王琪迟疑道:“大家都在宫里,咱们怎么办……”

道痴想着方才缺席的那些人,王府属官中,文官除了袁宗皋基本都在,武官与蒋家几个姻亲则是一个不剩。看来世子在行汉文帝行事,进京后先抓军权。不管是外戚,还是权臣,这下想要闹得什么,也成事不了了。

可是,怎么拉下了王琪?

刘从云合起扇子,敲打掌心,道:“既进京了,是不是先传信给殿……给圣上,看是否能面见圣上,给圣上请安。”

王琪闻言,视线在众人身上扫了一圈,神情犹豫。

三人都没出仕,即便是新皇伴读,也只有等着旨意的份,暂时没有上前的资格。冒然寻到宫门,倒显得他们三个轻狂。

加上身份的缘故,王琪还没想好如何向世子求助,所以能避就先避些。

刘从云显然也想到避讳处,道:“既是不好寻去,那就等吧。等到晚上老师从宫里出来,再做道理。”

道痴与王琪也没有其他主意,三人便有回到南馆。

没等到头所,就见几个人站在头所门口。

见到三人踱步回来,那几个人都往这边望过来,其中有两个穿着官服,还有几个穿着儒生服。

未等近前,道痴便认出几个,穿着官服的除了给他们安排屋子的馆副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