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天遂人意 >

第469部分

天遂人意-第469部分

小说: 天遂人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池二郎疑惑,芳姐更是皱眉,这老头不是看她不顺眼,不想认亲的吗,怎么今天脑子短路了,竟然说起古来了。

不怕她黏上谢氏的名声,把他们已经早就不复存在的谢氏名望给带累了吗。有古怪。

老头看着两人木呆呆的神情,那是不太满意的,强调谢氏的荣耀:‘要知道谢氏不光是在濠州,就是在整个前朝那都是名望十足的。天下士子无不以成为我谢氏子弟而骄傲。’

这两人好歹给点反应好不好。

芳姐总结到:‘所以谢氏现在灭了,先生是在警醒我等吗,您放心,池府在怎么风光也还不到让人君王忌讳,让氏族排挤的地步呢。’

老先生脑子一热,差点‘呸’出来,就现在池府的破名声,别说忌讳,能立足就不错了,倒霉孩子自我感觉怎么就那么良好呀,认亲的真的好吗。

谢老头做了那么长的铺垫,最后在认不认这个问题上纠结了。面对这位池夫人,实在太糟心,就不知道华侍郎那样大才的人怎么就养的出来这么样的闺女呢。

好在池二郎还在边上化解了老先生的羞愤:‘先生说的让本官向往,当真想一睹当日谢氏子弟的风采。’

有人配合,谢老先生一脸的惆怅:‘谢氏子弟哎,怕是没有机会了,谢氏已经没落了,谢氏嫡系更是连个后人都没有了,偌大的家族分崩离析,竟然在短短几年之间,实在让人措手不及,难以想象,丫头说的也没有错,若不是有外力介入,那样的谢氏,就是想要灭族也不那么容易。’

池二郎也觉得老头有点情绪化,若是想要认这一表三千里的亲戚,合该当初在辽东就认了,如何非得到了京城,他池府如此尴尬的时候再过来呢,难道要表达雪中送炭不离不弃之情吗,

话说他小舅子他儿子都是先生的子弟,就是想要撇清那也不容易,老先生此举实在有些多此一举。

芳姐可受不得这么压抑的沉闷,他们池府都被京城勋贵排挤在交际圈之外了,他们不是还该怎么样怎么样,也没有这么低落呀,

这老头没事闲的,专门上这里感慨来了,难道想寻找共鸣,那可是来错了地方:“好了,不说这个了,在怎么风光,那不是也过去了吗,先生如今虽然比不得当年的谢氏,可先生桃李满天下,一代大儒的名声,未必比当年的谢氏差,不过先生的家族稍微小了些。没有那么多的谢氏子弟供世人膜拜,可惜的很呢。”

然后看向老头,一脸的你怎么不多多繁衍子嗣呀,这样你就能同当年的谢氏比肩了。

弄得池二郎都不好意思,什么跟什么呀,夫人这话多不吉利呀。好好地怎么拿先生同谢氏比呀,这不是咒先生吗:“先生莫怪,内子有口无心的。”

谢老头冷哼:“血脉传承岂能儿戏,老夫安敢同当初的谢氏相提并论,不怕同你们说,老夫能有今日的微薄成就,全是赖当年谢氏族人的余荫,老夫不过是在族学里面呆过三五年而已。又岂能同谢氏嫡系相提并论,小儿不可胡言乱语。”

原来如此,芳姐同池二郎都恍然大悟,老头如此照顾她,就是因为这点祖宗余荫呢。

芳姐感叹不愧是大儒,果然风范不一般,这么点情分念及这么多年,要不要去给外祖母上香呀,都是沾了他老人家的光了呢。

若不是因为大梁律法上明明白白的写着同姓不婚,怕是芳姐都要以为这位老先生同她外祖母之间有什么不得不说的故事呢。幸好,幸好。没给长辈乱扣帽子。

芳姐:“古往今来,沉沉浮浮,谢氏也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老先生也算是重振家门了,实在不必太过挂怀,别太纠结了,该看开些才是。”

谢老头黑脸,这破孩子,还开导上他了,哎:“别怪老夫啰嗦,老夫也是从夫人送的藏书中砍破的,夫人同谢氏怕是有些渊源,老夫没有别的意思,也不是让夫人肩扛重任,振兴家族,毕竟夫人不是姓谢的,”

这句话实在有点讽刺,芳姐面上不好看,老头太损,

就听老头继续说道:“老夫只是想要让夫人知道,谢氏当初的荣耀,知道夫人身上由着这样荣耀的血脉,让夫人在教导子孙的时候,能够让子孙明白,他们身上也有着这样的血脉传承。”

谢老头要求真的不高。芳姐觉得也不高。

芳姐:“呵呵,先生说的是,不过就是这个血脉真的挺稀薄的哈。”

池二郎觉得老头遇上自家夫人,就是找郁闷的,你说老头都那么激动了,夫人怎么就不能跟着感人肺腑的说两句呢。

池二郎:“原来如此,倒是池某幸运,哪怕是将来儿孙能有当初谢氏子弟十分之一的风采,我池氏也算是荣光备至了。”

老头满意的点头,这才是应该有的态度吗。

芳姐再次给两人降温:“哦。这么说来,同先生竟然还能搭上姻亲,不知道先生同外祖父母如何称呼。”

这个总得有个叫法的。

就看谢老头脸色青红交白,嘴巴蠕动好半天都没有说出个所谓了,芳姐问的随意:‘不好说。’然后低头喝茶。

老头:“放肆”又没有私情,有个屁的不好说,这人怎么就如此的口没遮拦,这不是诽谤长辈的名声吗,还是死后的名声。真是够了。

芳姐被老头激动地一口茶都没敢咽下去,含在嘴巴里面了。要不要这么激动呀。

老头一咬牙一跺脚:“老夫是谢氏旁枝,当初不过是靠着族学进学,令祖乃是谢氏嫡系的嫡出的娘子,老夫要称呼令祖一声姑祖母的。”

芳姐这茶彻底喝不下去了,‘噗’喷了。

池二郎也是一脸的难以置信,然后就看到池二郎动作敏捷的手持一个什么物件利索的挥舞,挡在了老先生跟前,芳姐的一口茶水,全被挡住了,

老先生才幸免于难,不然场面不要太滑稽。

池二郎淡定的放下手中的物件,顺手抽出夫人手上的丝帕,擦擦飞落在脸上的几滴茶水:“先生继续。”就仿佛他家夫人从来没有失礼过一样,

老先生一脸的茫然,不愧是武将人家,这动作当真是及时呢,不过他老人家还继续什么呀。

芳姐身边的阿寿同大人一样的淡定,给夫人递上来丝帕,芳姐擦擦嘴,看着老头压下心中的可乐,纠结,一脸不理解的开口:“原来是老哥哥。”

池二郎扭头,终于能理解夫人为何喷茶了,这个称呼真的挺蛋疼的。

合着他多了一个这么老的大舅哥。还是名满大梁的。真的很蛋疼。

老先生听到这个称呼,只比池二郎更蛋疼,就说这个亲还是不认的好,脑袋一热怎么就认了呢。造孽死了。

郁闷的闷哼:“恩。”这是应了。

芳姐真的不忍心在叫第二声了,老头的脸色比被人强了还难看呢。

池二郎也是不知道怎么办好,这个大舅哥无论如何那是不敢叫的,算了还是老先生好了:“呵呵,想不到同先生还有如此渊源,当真是可喜可贺。”

芳姐扭头,小的尴尬:‘呵呵。’

老先生跟着扭头:“池大人说的是。老夫只是希望贤夫妇在同子孙说道家史的时候,莫要忘了还有我谢氏这么一笔,毕竟谢氏嫡系如今十不存一,能遇到夫人,说说过往,老夫得以安慰平生。”

芳姐咬牙切齿,死老头子,原本在她面前装的二五八万的,还以为是个长辈们,原来是个平辈,也不知道看上他们池府有什么发展的前途,才非得过来认亲的。不然依着老头的心性,怕是根本不愿意认自己这个妹子的。尽管是表的三百多里地的妹子。

还真是让芳姐给说对了,若不是看着胖哥将来不会太过拿不出手,不会对不起谢氏这点血脉,谢老头肯定不会给自己弄这么一个表,表,表,表的表妹。平白降低了多少辈儿呀,他老人家吃亏吃大了。

芳姐磨牙:“老哥哥口风真紧,当初在辽东的时候,妹子可是没看出一丝的不同呢。”言下之意,你当个哥哥可没照顾我。老头默然,就听芳姐接着说道:“若不是池府在京城实在不怎么重要,妹子少不得要误会老哥哥所谓何来呢。”毕竟人情不是时候。

谢老头冷哼:“不是不怎么重要,怕是立足都难呀,妹子好本事,幸亏妹夫厚道,有容人的雅量,老夫还要多谢妹夫宽宏呢。”

芳姐瞪眼,若不是池二郎拦着,怕是当场就要说,我爹我兄弟都在呢,轮不到你在这里当大舅子。算那颗葱呀。池二郎死死地拦着夫人:“不敢当,不敢当,夫人真的很好的,不愧是同先生有着一样血脉的姓氏。”好吧一句话两人都沉默了,然后分别掉头,坚决不对视。大有跟你留着一样的血丢人的意思,芳姐磨牙:“不多的稀薄血缘。”老头:‘老夫不跟女子一般见识。。

池二郎哭了,好好地气氛,说拜就掰了。大先生的气度呢。(未完待续。)

☆、第六百一十四章 大棋

为了大梁长治久安繁荣昌盛,必须繁衍生息,增加人口。而这项决策的最重指向就是,寡妇再嫁的问题。

因为有谢大先生态度分明的立场,在朝堂上,士林里面,又重新掀起了一番风浪。

不过这次的风浪在如何的大,如何的艰险,华老尚书都安定了,大有稳坐钓鱼台的闲情逸致。

原本那是朝政同士林礼教之间的争斗,可如今有了谢大先生的出头,直接变成了士林里面两派的争斗,相当于是把事情给缩小到了一定的范围,

别说是华老尚书对这位大先生印象不错,就是圣人对这位知情识趣的先生那也是充满了好感,这样的大儒才该是被世人推崇的吗。圣人不介意给知情识趣的人增加点筹码。

本来想着不过是做个面子的事情,因为这个,圣人三不五时的要把先生给宣进宫里,表示一下他老人家对先生的看重,对士林的重视,

当然了也是表明了一种态度,为了大梁,为了长治久安,为了他大梁的王朝千年万年长,他老人家坚决要发展人口的。

至于百家之争的学说问题,反倒再次沉寂了,毕竟这争了这么多年都没有个说法的事情,只要有了新得舆论潮流,新的话题,士林的士子们也不会在三纠缠的,

没看到几百年,几千年过来,无论哪家的学说,那都是由着掌权的君王推崇而定吗,说白了,没有能够影响君王影响力,说什么都是白搭,不管你推崇的是哪家的学说。

华老尚书在事情沉寂之后,终于醒过闷来了,本来以为会被人扔臭鸡蛋,从此被清流们鄙视到底的一件事情,不经意间发展方向转向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角度,

一直到这位影响了大梁整个北方的文学大儒,入京,舆论的话题又重新回到了最初,不过是几日的时间,这件事已经跟华府没什么直接关系了,整个京城都跟着沉寂了。

老尚书都不知道事情怎么发展到今天能够还如此怡然自得的。

从前段时间,人心慌慌,连个店小二都要对学说呀,法度呀,说上两句的热闹场景,变成了如今大家见面点头颔首研究学问,再也不非议乱七八糟的问题,怎么都让老尚书觉得神奇。

要是想不到,这后面肯定有幕后黑手推动,老尚书觉得的对不起这么多年的政治生涯。

自己怎么就这么愚钝,到现在才看明白呢。看看人家谢老先生,在京城,一场,又一场的讲学,每次都带动了士子们的风向。舆论如今渐渐脱离了最初的礼教之争。

老先生的演讲都在提倡让这些士子们到处走走,看看民生,不要坐着空谈。

如今的话题已经偏离的原本这些士子们聚集京城的原因,很远很远了。

老尚书坐在书房里面想明白这些,后背都被冷汗给浸湿了,扒拉扒拉这件事牵连的人,还有能做这件事情的人,这件事情老尚书锁定的人物方向,怎么都是倒霉孙女。这事也就她干得出来。

老尚书的老手都有点颤抖,嘴唇哆哆嗦嗦的,这幸好是个丫头,若是个郎君,他华府将来怎么样还不一定呢,这就是个天生的祸患呀,她就怎么敢呀。

不过不得不承认,在玩舆论上,还真是没有比这孩子更得心应手的,想想当初的段氏,不也是如此被年仅十几岁的芳姐给逼出京城的吗,

还有如今的二儿媳妇冯氏,更是这丫头用见不得人的手段给娶进来的,知道事情原由的老尚书,每每看到这位二儿媳妇都有些底气不足,羞愧呀。

弄得现在华府的两个儿媳妇都看出来这位妯娌得他老人家看重,就差说他老人家偏心了,天知道老尚书真的就是觉得对不起人家冯老御史呀,

让一个十几岁的小丫头拍着桌子把孙女给抢过来,当初的冯老御史什么心情,老尚书那是真的能够理解。

到现在倒霉孩子在他眼皮子底下玩手段,那个得心应手,他老人家到现在才看明白,现在已经不是能理解当初冯老御史的心情了,那是真心的体会到了,怎么就那么糟心的恨不得撞墙呢。

死丫头,老尚书恨的咬牙切齿的,交个底也好呀,。这要是让圣人知道了,别说是华府,就是谢老先生也扛不住,当圣人,当朝堂是什么呀,怎么就敢。

老尚书在书房里面转了至少三十圈,最后实在忍不住了,匆匆的去了池府,

芳姐:“祖父大人怎么这么好的心气,这个时候过来,莫不是想要看四娘怎么玩泥巴吧。”

最近因为外交不怎么活跃,芳姐又把制陶烧磁的兴趣给拾翻起来了,这么繁荣的京城,这么精致的池府里面,被芳姐愣是弄了一地方,开辟出来一个玩泥巴,烧泥巴的地方。

对于这种败家,没有什么档次,不怎么高雅的的事情,老尚书多看一眼都觉得糟心。

冷着脸:“少废话,同老夫来书房。”

芳姐咋舌,这老头有一段时间没有跟自己摆脸色了,这是又吃错药了,

还是乖乖的在老尚书身后,去了书房,顺手很有眼色的把身边的丫头还有伺候的小厮管事什么的都给打发了。

老尚书多少松口气,还是知道轻重的吗。也不是那么不堪就要。

芳姐亲手给脸色依然很长很长的老尚书斟茶倒水,心里安慰自己,就当是孝顺自家老爹呢,知道他这么孝顺祖父,老爹总是安慰几分的,真的只是给老爹面子,

这老头的脾气说来就来,还不如个经期不稳定的女人呢,芳姐觉得够够的了。

笑脸相迎:“天干物燥的,人最容易上火了,祖父喝茶,苦丁的败火的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