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复贵盈门 >

第136部分

复贵盈门-第136部分

小说: 复贵盈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齐重轩从来没有在她面前提起过这些事,她如何能知晓。

周琅嬛吸口气,“我应该问你的,我曾试着和你说话。只是你并不多理睬,什么话也不愿意多说,宁愿晚上起身坐在廊下吹风,也不肯将心里的事将给我听。”

齐重轩转头看向周琅嬛,“你嫁进来前就该知道的。我就是这样。我的性子一直没有变。”

这大约是她的错,她将一切想的太好。

两个人静谧地站了一会儿。

齐重轩伸出手来去擦周琅嬛脸颊边的泪水。“就像我知晓,你温婉善良,待人接物大方得体。我娶你不是因你出自国姓爷家。婚姻岂是儿戏。日后两个人要相对很多年。”

周琅嬛诧异地看齐重轩。

齐重轩道:“不光是你一个人的错,我也对你不闻不问。若是我们试着商量不一定会有今天。”

周琅嬛摇头,“不怪你,哪家的新媳妇不是小心翼翼揣摩夫君的心思。是我妒忌之心作祟。”

“现在说这些也是徒劳,想法子补救才是真的。”齐重轩转身去拿案上的书本看。

周琅嬛倒有些不知所措了。半晌才想起来拿墨条磨墨。

齐重轩在灯光下沉默了片刻,“广平侯是对的,天津知府没有贪墨那十万石粮食,从前几个朝代开始有了丁税,那时候丁额就开始每年削减,每朝每代都有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太平盛世,丁额却从来没有涨过,依旧递减,大周朝建国时丁额两千多万,经过了太祖、成祖、高宗,丁额还没有超过三千万,大战过后休养生息这么多年,何以丁额涨不上去?因为要收人丁税,有人交不起丁税只能藏起来不出来见人,我听父亲整日说整改吏治,官员贪墨尚有御史敢参奏,涉及到国策谁也不敢开口,可是现在有人坐不住了,”说着抬起头,“我不是因齐家和广平侯有些交情要帮忙,我是觉得广平侯是对的,就像之前替姻家说话,只是我一心想如此,和旁人无关。”齐重轩不再多言,将目光放到书上去。

周琅嬛也拿起墨条来继续磨墨,待到磨好了,才垂下眼睛走出去。听到齐重轩说这些,她心里轻快了不少,至少齐重轩没有一味地指责她,周琅嬛深吸一口气,琳怡说的对,她和齐重轩之间的事,只有他们自己能解决。

屋子里又安静下来,只能听闻到他自己的心跳声,齐重轩抬起头来看向窗外,他从小就羡慕祖父,因祖父是一位正士,他想过将来长大以后也要平心持正。可是他现在才知晓,人不会没有半点的私心。他能正“行”,却不易正“心”。所以才会惹得周琅嬛猜忌。

齐重轩皱起眉头,抛开心绪继续翻书。这段时间的事让他心烦意乱,林正青不停地暗示他,康郡王和广平侯结亲是想要利用广平侯陈家。他从旁仔细看着,康郡王之前利用陈家和姻家的关系换来前程,现在表面上是为岳父出头,实际上身为武将却能插手政事。

康郡王看似是为旁人出头,却从中获得最大的利益,康郡王这样缜密的心思和算计能掌控一切又让人看不透。所以他才会觉得广平侯陈家结这门亲事不一定是福是祸。

可是他不得不佩服康郡王。

前几日他从衙门回来,在路上瞧见一个人。那人含笑骑在马背上,整个人看起来狂妄,无所畏惧。

康郡王本应该在天津府,却敢悄悄进京。

即便是康郡王利用广平侯插手政事,可谁又有这个胆量?就像他说的那样官员贪墨尚有御史敢参奏,涉及到国策谁也不敢开口。天津知府敢擅用十万石粮食却不敢提丁税。

齐重轩眼前浮起康郡王妃陈氏的面容,也许只有陈氏才能坐镇康郡王府。

齐重轩这样想着微阖上眼睛,再睁开时眼睛里已剩下一片清明。

人人都有权利将不想和外人提起的事深深地埋在心底,永远也不会让旁人知晓。

……

第二天献郡王妃来康郡王府做客,琳怡陪着献郡王妃先去了周老夫人房里。

献郡王妃就说起种药材的事,“我们都算好了,明年说什么也要试试。”

周老夫人脸色不太好,偶尔还要咳嗽两声,“你们年轻人多折腾折腾总没有坏事。”

献郡王妃关切地看周老夫人,“您要好好调养身子,天是眼见越来越冷了,反而不得养。”

周老夫人笑着道:“人老了,不像你们年轻人,就是有个不舒服好的也快些,”说着顿了顿看向琳怡,“若是人手、银子有一时凑不上来的就开口和我说。”

琳怡笑道:“真有了困难,自然少不了来烦婶娘。”

琳怡和献郡王妃从周老夫人房里出来,在院子里看到脸色红润,穿着银红褙子的大太太甄氏。甄氏被周元景打了,一直不敢出门,今天是第一次露面。

甄氏上来给琳怡和献郡王妃行了礼,捏着鲛纱的牡丹帕子,长长的蔻丹指甲十分的惹人眼,看起来竟然比平日里更光鲜些。

甄氏要在外人面前装作若无其事,可是这样刻意的装扮反而让人觉得是在遮掩。

“我来看看娘。”甄氏道。

琳怡微微一笑,“大嫂快过去吧!”是有事不能解决,来寻老夫人帮忙的吧!

甄氏也不多说话,转身就去了老夫人房里。

琳怡和献郡王妃到第二进院子内室里。

献郡王妃道:“你听说没有?沈管事出门那天仿佛是找了京里的肖婆子,那肖婆子是有名的长嘴巴,专讲京里权贵的闲话。”

京里传消息就少不了这样的人。

沈管事去找肖婆子是要传什么?可想而知不是什么好话。

献郡王妃看向窗外,“大家都在猜呢,照着样子不出一两日也该有结果了。”

甄氏已经乱了阵脚,纸包不住火,周老夫人也回天乏术。

琳怡微微一笑,献郡王妃拿起笸箩里的针线来,“这阵脚细致,是你亲手绣的?快来教教我,我家里也该换腊梅图了。”

献郡王妃又坐了一会儿提起宫里的消息,“皇后娘娘不搬去坤宁宫了。”

之前说要中秋节搬进去,这是一个信号,皇上虽然常去景仁宫,可是和皇后娘娘的感情已经不复从前。人是会变的,更别提君主。

对于亲皇后这派不是件好事。皇后娘娘无子,现在年纪又大了,几乎不可能会再生下嫡子,这样一来和皇上之间仅靠年轻时的那份情义,皇后娘娘已经主动打开景仁宫的大门,就是走了手里唯一的一步棋,这步棋却并不能救回全局。

若是皇后娘娘得宠,皇上看在皇后娘娘的面子上或许轻判天津知府,现在看来这个可能微乎其微。

第二百一十八章起伏

哪家的内宅都一样,媳妇要孝敬公婆长辈,皇后娘娘这个主母比寻常人家的不知难做多少。

身在权利的中心就不可能不触及朝政,却还要整日面对“后宫不得干政”的牌匾。高高在上同时离跌下深渊也只有一步之遥。

献郡王妃道:“让康郡王小心着些,实在不行就换换政见,总比撞南墙要好多了。”

这是故意逗她开心,琳怡笑道:“说的是。”

两个人笑了笑,仿佛让屋子里的气氛也舒缓下来。

献郡王妃低声道,“可惜我们郡王爷不在朝中任职不能帮上多大忙。”

“千万别这么说,”琳怡笑着,“光是郡王妃时常让人送书过来,我就不知怎么报答,那些书我是看了就不想撒手。”

献郡王妃掩嘴笑,“好在你是喜欢那些东西,否则要别的我还没有呢,”说着顿了顿,“你们两口子都是好人,”献郡王妃目光柔和,“我不懂政局,只是看人,再说,反正我们郡王爷整日里就是躲在书楼里,外面政局再变也牵连不到我们头上。”

谁若是牵连上献郡王,那真是不怕担了故意诬陷的罪名。要知道献郡王一听政事就会不由自主地眼皮发沉。

送走了献郡王妃,琳怡回到内室里听第三院子的情形。

周大太太甄氏在周老夫人屋里始终没有出来,去第三进院子的丫鬟听到周老夫人屋子里传来抽抽噎噎地哭声。

巩妈妈道:“这就是害人不成终害己。”

若不是沈管事出了事,敬郡王妃没能拿住她,现在手足无措的就是她。琳怡想到这里,门房来道:“广平侯府来人了。”

来的是白妈妈。

橘红打帘让白妈妈进了屋。

胡桃端来了小杌子让白妈妈坐下。

琳怡怕是长房老太太的事,急忙问,“祖母怎么样?”

白妈妈道:“老太太的身子还好,上次郡王妃回去说了一次,老太太最近都肯好好休养,”白妈妈向周围看看。“老太太只是担心郡王妃这边,刚刚侯爷让管事的传消息回府,说是郡王爷让人送了奏折进京。”

等了好几日,终于有了结果。琳怡道:“父亲有没有说奏折里大约是怎么写的?”

白妈妈摇头,“奏折才进京。侯爷大约是怕过一会儿宫里情势会有变化,万一紧起来,也就打听不出消息了。”

这件事首先涉及的是父亲,真的紧起来,父亲还不知道会怎么样。

长房老太太屋里少不了白妈妈,白妈妈稍坐了一会儿就要回去。琳怡放心不下祖母,让人将内务府送来的上好药材包去给白妈妈拿走。

白妈妈笑道:“您瞧瞧,我就是将广平侯府的东西拿来康郡王府,再将康郡王府的东西拿回广平侯府,其实两府什么也少不了,就是长房老太太和您互相放心不下。”

没嫁人之前,琳怡整日腻在长房老太太身边,嫁了人虽然都在京里。却始终不太方便。回去娘家多了也会惹人非议。

巩妈妈将白妈妈送出去。

白妈妈临走之前往第三进院子看了一眼,低声道:“老太太还担心……那边会怎么样。”

“没事,”巩妈妈脸上带着些笑容。“自作孽不可活,说不定还弄巧成拙。”周老夫人一家这段日子有的愁了。

白妈妈松口气,“着实可恨,竟然想到这样的手段,”女人最重要的就是名声,“老太太知晓十分后悔,早知今日,当时就不该和齐家谈婚事。”

康郡王妃生怕广平侯府那边知道,没想到长房老太太到底是听到了闲话。

白妈妈出了园子,大太太甄氏仍旧在周老夫人跟前哭。“娘,您可不能不管,放任官府这样查下去,就算查出沈管事果然没事,不能牵扯到媳妇,可是难免……”保不齐肖婆子为了脱罪会将所有的事全盘托出。是她让沈管事出去透露消息。没想到沈管事会找到那个长舌妇。

周老夫人如入定一般,半晌才看一眼甄氏,“让人出去说这样的闲话,你也想得出来。”

甄氏脸色难看,“娘,不是媳妇吩咐的,媳妇再糊涂也不会做出这种事来,这是要落人口实的,别说是肖婆子,就是那些借券也不知道哪里来的。”

周老夫人不动声色地看了甄氏一眼。

甄氏吓得不敢再说话。

甄氏这些年管家从公中拿了多少银子,周老夫人岂会不知晓,不过是睁只眼闭只眼罢了,以甄氏图利的性子,会将银子换做了借券也不奇怪。

平日里甄氏仗着一手操持家中中馈从来不在意,现在一下子被人捏在手心里。本是要害陈氏,现在反过来甄氏自顾不暇。

要知道攘外必先安内,如今自己尚且一片混乱,如何对付外人。

屋子里一时安静,甄氏等着听周老夫人训斥。

申妈妈进屋来道:“大爷下衙来了。”

听到周元景来了,甄氏眼睛里透出几分怨恨,眼看着周元景进门,甄氏向周老夫人身后缩了缩。

周老夫人皱起眉头,“我看当着我的面,他还敢不敢动手。”

甄氏想及那晚的情景,忍不住又掉下眼泪。

周元景本是气愤难消,当着周老夫人的面却不好发作,只是冷冷地瞧了甄氏一眼。想及还有重要的话要说,周元景看看周围,上前几步低声道:“娘,康郡王出事了,不知上了一份什么奏折,让皇上龙颜大怒,已经命人将康郡王和天津知府一并拿回京中。”

甄氏满腹的愁绪这时候一下子打开了。

周老夫人看向周元景,“从哪里听来的消息?”

周元景有几分得意,“外面都闹开了,娘在家中所以不知晓。”

第二百一十九章捉赃

周老夫人微皱眉头,“朝廷的事,不可随便下结论,尤其是圣意难测,就像之前的姻家,大家都以为姻家必死无疑……”

周元景笑道:“还是一样的,不过是早一天晚一天罢了,现在牵连的人更多,皇后娘娘在宫里待的也不舒坦,听说在景仁宫日日流泪,皇上也不曾过去劝慰而是常常去惠妃那里。”皇后娘娘年纪毕竟大了,后宫粉黛靠的都是漂亮的颜面,皇上去后宫图的是个开心,去皇后娘娘的景仁宫帝后两个回想往事,感怀一次也就罢了,次次这样谁都会腻烦。

周元景说完又道出一件好事,“中秋前狩猎,儿子随行三王爷。”

这时候点随行的都是身边信得过的护卫。怪不得周元景会这样高兴,周老夫人道:“你才去王爷府,要事事小心,狩猎时只要尽好本分,王爷面前少说话。”

周元景信心十足,眼睛发亮,“娘放心吧,每年宗室都聚在一起狩猎,儿子见多了,不过是随行哪里会出错呢。”

周老夫人更关心的是都有哪个宗室随行。

周元景说了一串名字,点到了镇国公世子周元广。

那年狩猎是康郡王让皇上赞赏武功骑射,之后康郡王才有了好前程,这次康郡王胆大狂悖,在皇上心中分量大减。皇上信任的臣子和后宫粉黛没什么两样,今天得势,明日就难免失势,等着代替的却大有人在。但愿这次镇国公为儿子铺好了路。

听到周元景有了好前程,甄氏固然高兴,只是周元景再风光却也压不住外面关于她的闲言碎语,甄氏终究忍不住开口,“娘,我的事怎么办?”

……

琳怡在房里带着玲珑、胡桃两个做纱花,纱花串在一起做成帘子,既好看又新奇。橘红站在一旁直道:“郡王妃怎么想出来的呢。”

冬天里暖房出来的花虽然不少。可仍旧有些单调,琳怡看到玲珑拿着裁剩下的布料不愿意扔掉,就想了这样的主意。

琳怡吩咐白芍,将做好的先给郑七小姐送去。郑七小姐就喜欢这样花样百出的东西。自从长房老太太写信给了郑老夫人,郑家那边就少了动静,郑七小姐倒是一如既往地写信给琳怡,不过抱怨惠和郡主严加管教的话少了,整日被关在府里觉得无聊的话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