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复贵盈门 >

第41部分

复贵盈门-第41部分

小说: 复贵盈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房老太太笑道:“林家总是大户人家,难道还会被几个悍匪咬住?只要让人打点一二就是了,官府不会给林家定罪,林家怕的不是这个,而是名声。林家出了这样的事,京中所有人都盯着瞧,但凡有半点风吹草动都会落到旁人眼睛里。”

林家暗中对付成国公的种种也会被查出来。

如此一来人人都知晓林家要对付成国公。

加上林家和成国公从前已经积下恩怨,林家这时候再想躲避开就没那么容易了。

吴大人那封信已经进了宫,林氏一族在官场多年,该知晓这时候揣摩圣意是最要紧的,皇上若是有心惩办成国公,林家正好争一份功劳。

现在的局面,这件事一时半刻烧不到陈家来,所以陈家和郑老夫人一样,真正的隔岸观火。

长房老太太亲手给琳怡梳理头发,“这两日我带你去族里串门,让族里长辈也好识得你。”

“伯祖母。”琳怡靠在长房老太太身上,自从她来到长房之后,为了他们一家能好过,长房老太太是费尽了心思。

长房老太太笑着道,“只要族里点头,你父亲、母亲就能搬来长房住。”虽然没他们的事,也要为下一步做打算。先要得到族里的支持是最重要的。老三这几年不与族里往来,真正有难的时候,有二老太太董氏中间作梗,不会有族人上前帮衬。她还想正式将老三收为继子,六丫头以后就是她的亲孙女。老三虽然脾气直倔,六丫头却争气,这样走动下来,想必族里的老东西会喜欢六丫头。

长房老太太想着扬起眉毛,“二老太太不是要争二房嫡长子吗?你父亲过来长房正好给她儿子让出位置。”

琳怡笑着看一脸快意的长房老太太,比起二房嫡长子,二老太太董氏更想让自己儿子入主长房,这样陈家两房就都落在二老太太董氏手里。

琳怡窝在长房老太太身边恶补陈氏直系族人的关系,哪家老太太和长房老太太走的进,哪家又对董家趋炎附势。

整个家族关系琳怡还没疏通好。就有消息传来,林氏族里在朝为官的被御史弹劾了。御史奏疏上说的好,与悍匪来往,便是匪类。

长房老太太讥诮地道:“林家确实觉得冤,被官府拿到的人哪里是什么悍匪,京里平日替大户人家跑脚办事的人不少,没见哪个办事途中做了强人的。不管怎么说,既然有人动了手,林家就不能束手待毙。”

林家人正忙着维护自家的声名。陈允远带来了好消息,“康郡王出面选了合适的人去福宁赈灾,将我留京了,我打听到鸿胪寺有个少卿的缺……”

真做了少卿,就成了半个闲散人。陈允远有些不甘心,黯然地叹了口气。

琳怡听得这话却眼睛亮起来。父亲的脾气能少管些事,日后就少了担惊受怕。没想到留京这件事办的这般顺利。

长房老太太也十分赞同陈允远去争取鸿胪寺的职务,“不如让人活动活动,你这般年纪能取个少卿也是不错了,等到在京城稳当下来,再谋个好位置。”

陈允远仍旧迟疑,他在福宁勤恳了多年,对那边一草一木都有了感情,在任的时候想离开图个闲职,真正要走的时候却不想放手,“福宁还有许多事……儿子想……不如再等等……起码要有个交代。”

“有什么交代?”长房老太太道:“京中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空职的,朝廷下了调任的公文,自然给你时间让你回去交接清楚。你这般年纪拖家带口,凡事都要谨慎,在官场上不图朝夕,但凡能熬到二三品的,哪个不是该忍的时候忍,该避的时候避。你若是这般瞻前顾后,就白费了我一番苦心。”

陈允远惶恐地跪下来,“老太太不要生气,儿子听从就是。”

长房老太太点点头,问陈允远,“康郡王那边又有什么话?”

听到长房老太太提起康郡王,琳怡停下打络子的手。

陈允远站起身坐在一旁,“自从上次在一起喝过酒,就再没别的话,”说着顿了顿,“儿子倒是想着上门道谢。”

长房老太太点点头,“听你这样说,康郡王倒是个可交的。要知道现在京里的达官显贵,但凡伸伸手都要让人千恩万谢。”

陈允远笑道:“老太太说的是,儿子也这般想法。”

琳怡眼前浮起周十九那让人捉摸不透的神情。光是钱财就能满足的人才更简单,周十九不是图小利的人。

考满得了中上的陈允远,很快就跟鸿胪寺少卿一职绑在一起。长房老太太难得地露出轻松的笑容。后来琳怡才知道,父亲能这么快从福宁脱身,是因为福宁赈灾去了一位严大人。

“那位严大人是最最耿直之人,当今圣上登基时重铸铜钱,这位严大人就当众顶撞过圣上,进了大狱。”琳怡听哥哥讲从书院里听来的事。

言官因谏言有进过大狱的经历,在文官中是最让人敬佩的。所以像父亲这般不顾性命前仆后继的文官才会这么多。

这位耿直的严大人是周十九推荐的,琳怡不自觉地想到父亲当年的遭遇,这周十九还真是会利用言官。严大人去了福建,福建的官员定会如临大敌,怪不得父亲这些日子这般清闲,仿佛被人遗忘在脑后。

陈允远很快启程去福宁和新任的知州交接差事。临行之前长房老太太再三叮嘱,“只要将日常的公务交接完就快些回京,现在你已经是京官,要以京里的事为重。”

陈允远躬身道:“老太太放心吧,儿子晓得。”

萧氏眼泪汪汪地将陈允远送出门,嘱咐家里的管事,一定要帮老爷将家里打点好,回家之后萧氏还拉着琳怡的手后悔,“我应该和你父亲一起回福宁。”

带了家眷路上总是不方便。长房老太太在琳怡面前说,若是小萧氏是个精明的倒可以跟回去打理家事,小萧氏却是个耳根软的,跟去福宁恐怕还更添乱,不如就让管事的将一应物件原样搬来就是。

陈允远一走,萧氏的日子就数着过,每日在琳怡耳边就是盘算陈允远大概还有多少日到福建,这样唠叨下来,家里的气氛渐渐紧张,加之陈允远没有半封家书,萧氏更加坐立难安,长房老太太看不过眼,但凡有宴席干脆就带着萧氏一起去。

在郑老夫人房里,长房老太太终于听到了福宁的消息。

“听说严大人上了折子,朝廷发放给福建的赈灾款对不上数,”郑老夫人低声道,“如果这事是真的,恐怕三老爷不会很快回京。”

琳怡看向脸色苍白的萧氏。没想到福建的事要从赈灾款开始清起。

萧氏忍不住问郑老夫人,“那会不会牵连到我们老爷……”

这话要让郑老夫人怎么说,长房老太太皱着没有扫了萧氏一眼,萧氏这才闭上嘴静静听着。

郑老夫人道:“我想这件事不是冲着三老爷来的,我们先不要着急,仔细等消息就是。”

长房老太太点点头道:“还是你消息灵通,自从老三走了之后,我们家还是一团浆糊呢。”

郑老夫人亲手端了果子给长房老太太,“你没来之前我还不知晓,也是刚刚康郡王来我们家,才说起这件事。”

长房老太太不由地惊奇,“原来是这样,”说着顿了顿,“我们老三能留在京里还多亏了康郡王帮忙,郡王爷可在府里?我们一家该拜见才是。”

郑老夫人微微一笑,“郡王爷和老爷在前院说话,我就让人去问问看。”

长房老太太笑道:“那自然是好了。”

琳怡听到这里,郑七小姐忽然凑上来,“你上次不是问我十九叔是不是我们郑家的亲戚……其实他并不是我的十九叔,而是母亲这样称呼,我便也这样叫开了,为了这件事母亲没少训斥我,不过还好十九叔也不在意。”

琳怡垂下眼睛点头,“我已经知道了。”周十九就是康郡王。

大家正说着话,丫鬟进来禀告,“老太爷和郡王爷过来了。”

长房老太太听得这话忙起身,萧氏和琳怡也跟着站起来。

石青色四爪蟒纹片金绞边袍服,腰间系着黄玉花草蛟首相扣腰带,团团金花暗绣从腰带上一路攀爬上去,到了肩膀豁然撑开又慢慢缩紧到系紧的领口。

琳怡从来没看过周十九穿正式的行褂,平日里如深泉般宁静、悠远的面容上顿时多添了几分高贵的气势。

连旁边的郑七小姐也惊讶道:“咦,十九叔穿的这般正式。”

第七十二章康郡王

挺直的鼻子如同七月里伸出的花枝,嘴唇软润,勾起的笑容温暖,将他身上让人不敢注视的贵气缓和了些。若不是如此,大概谁也没有勇气多看他一眼。

长房老太太就要上前行礼。

周十九伸手一托将长房老太太扶起来,“老太太安坐。”

清泉般的嗓音美好的让人忍不住叹息。

七月的天气炙热,白玉般宛妙的身姿便似一阵清风,让人豁然舒畅。琳怡低下了头,敛衽蹲下行礼,周十九这样细针密线又长袖善舞怪不得会让旁人赞不绝口。

长房老太太道:“多亏了康郡王帮衬,我们家老三才能留在京里。”

周十九一笑,十分温和,“是恰好能帮忙。”

是恰好能帮忙,还是早就算计到陈家会去求他,她之前也以为因父亲求周十九帮忙,周十九才举荐了旁人,可是听到严大人是个名声在外的言官,她就觉得周十九帮了父亲,还真是周十九说的“恰好能帮忙”。

顺理成章的事,可不就是恰好。

父亲不上门去求,严大人还是会去福宁。

周十九含笑拿起茶来喝,对面的陈六小姐低着头,眼睛里露出不一样的神采。

屋子里进了宗亲,萧氏有些紧张,可是看到康郡王和蔼的样子,也慢慢放下心来。

“之前听陈大人说,陈老太太身子不好。”周十九似是不经意地说起陈家的事。

这样随意,长房老太太说不得就要打听父亲的事,琳怡抬起头来,恰好对上那双灼灼其华的眼睛。那双眼睛有意又无意地将她的目光收入眼底,然后化作清风般的笑容。

长房老太太笑道:“已经好多了,劳郡王爷惦记。”

周十九拿起手边的茶碗稳稳地喝了一口,“陈大人托我寻个好郎中,太医院的洪老御医和我有些交情,老太太让人拿帖子去太医院请洪老御医来看脉。”

郑老夫人在一旁笑道:“洪老御医专治旧症的,宫里的太妃都是老御医照应,听说平日里也是忙的脚不沾地,难得郡王爷能出面请来。”

长房老太太从前就听过洪老御医的名声,却知晓请来不易,也就没有多,“老身谢过郡王爷。”说完这话,长房老太太心里一动,“老身还有件事求问郡王爷。”

琳怡扫向周十九。

长房老太太不开口,周十九也知道接下来要说到什么。

周十九要是买卖关子,长房老太太大概也不会多问什么,周十九直接说起陈允远,倒让长房老太太和萧氏心中满是感激。

自从见到周十九,琳怡学到许多做事的法子。

周十九放下手里的茶碗,“陈大人公事交办的顺利,照理说应该很快就有家书回来。”

就是因为没有家书,长房老太太才有些焦急了。

周十九眼睛晶亮,神情自然,“京里的消息陈大人还是照常上任。”

政事不便议论太多,周十九的话已经很明白,福建的事没有波及父亲。

长房老太太这才松了口气,萧氏脸上也有了笑容。

郑阁老和长房老太太、萧氏说了几句话。不便妨碍女眷说话,周十九起身告辞,女眷都起身行礼。

郑阁老和周十九出了门,长房老太太看向郑老夫人,“怪道你总和我说康郡王不一般。”

郑老夫人含笑,“我可说错了?”气度从容,一切了然于胸,没有宗亲的半点浮夸,如今年纪还稍嫌稚嫩,再磨砺个几年谁也看不透他的心思,大周朝开国皇帝原本就是前朝皇亲在地方任留守,却能在奉天起兵,十几年的功夫平定各地叛乱,逼退前朝程乾皇帝,开国几年大周朝开疆拓土,皇族周氏血脉一度让人闻风丧胆。虽然历过几十年,闲散宗室开始被养廉银子养的精神颓败,毕竟仍旧有高贵聪慧的龙子凤孙。

大家正说着话,只听门口传来郑五小姐的声音,“看没看到贞娘过来?”

丫鬟回了话,郑五小姐几个进了屋。

琳怡抬起头看到郑四小姐红着脸,琳芳神情迷茫仿佛大梦了一场尚未清醒,要不是身边有琳婉仿佛连路也不会走了。

长房老太太带着萧氏和琳怡过来郑家,正巧琳婉也被请过来和郑三小姐说话,琳芳陪着琳婉一起来了郑家,显然是二老太太董氏安排过来打听消息的。

郑老夫人看向郑五小姐,“贞娘呢?”

郑五小姐看看姐姐,这才低声道:“刚才在花园里扑蝴蝶,也就走散了。”

郑二太太听说老夫人和陈家老太太说完话了,也带着下人拿新鲜果子过来。

郑二太太刚笑吟吟地进门,郑老夫人吩咐道:“快去让人找找贞娘,一会儿就要开席了。”

琳婉和琳芳几个坐到座位上,琳婉端起茶给琳芳,琳芳没有在意不小心一挥手让茶洒了下来。青花瓷的小碗顿时落在地上摔碎了,琳婉也被烫的惊呼一声站起身来。

长房老太太正和郑老夫人低声说话,看到吓了一跳,“这是怎么弄的,有没有烫到。”

琳芳看到茶碗碎了这才回过神来,忙道:“我没在意。”说着也去看琳婉的手。

“没事,没事,”琳婉笑着挥手,“我只顾得看多宝阁上的自鸣钟了,不关四妹妹的事。”

琳芳松了口气,惊讶的表情立即变作了理所当然地安心。

这样一闹,屋子里的丫鬟、婆子倒是忙起来。

琳怡看向琳婉的手指。丫鬟端上来的茶不会太热,泼下来也不过就是吓了一跳,最要紧的是琳婉的衣裙湿了,要去换下来才是。

琳怡不动声色地将软巾递给琳婉。

萧氏拉着琳婉的手看了半天,又是上药又是凑在嘴边吹凉风。

琳婉的手总算没有大碍。

“我带姐姐去换下衣裙吧,”坐在一旁的郑四小姐忽然热络地上前,“我才做了一套纱裙正好没上过身,姐姐的样子和我也差不多。”

两个人的身高差不多,琳婉更加玲珑有致些。

郑二太太笑道:“也好,换了衣裙宴席也就好了。”

这番安排也是妥当,郑老夫人笑着颌首。

郑四小姐领着琳婉下去。

郑老夫人小看长房老太太,“三小姐贤惠、四小姐漂亮、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