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金陵春 >

第322部分

金陵春-第322部分

小说: 金陵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老夫人呵呵地笑,不再说什么。

程池就问起郭老夫人去杏林胡同的事来:“……杨大人被压押进京了,我准备去杨家看看,然后再去趟宋阁老家,再就是几个上司和同僚,我既然从济宁回来,少不得要去拜访一番。您定了去杏林胡同的日子,提前跟我说一声,到时候我也好送您过去。”

郭老夫人淡淡地道:“让他们来接吧!你不用管我了,到时候有少瑾在家就行了。我也就是过去住几天就回来。”然后话锋一转,道,“杨家那边,你既然要过去,就带点银子过去吧!杨大人犯了事。他们家的日子肯定不好过。”

程池点头:“我省得。几位大人那里,我也准备了东西。”

郭老夫人颔首,三个人又说了一会闲话,看着时候不早了,周少瑾送了程池出门。

程池却怕她冻着,出了东路,寻思着郭老夫人那边的人看不到这边来。就搓着她的手道:“快回去歇歇。横竖过年的事都安排妥贴了,别冻着了,我回来和你一起用晚膳。”

周少瑾留恋地应“好”。还是依依不舍地帮他整了整实际上平整无迹的斗蓬,道了句“路上小心点”,有小厮一路跑了过来,远远地看见他们就喊着“四老爷”。“四太太”上前行礼,道:“大老爷和大太太过来了。”

他们来干什么?

而且程泾还亲自过来了。

快过年了。程池都这么忙,更不要说程泾了。

周少瑾朝程池望去。

程池笑着对她道:“可能是来接娘过去的。”

周少瑾犹豫道:“那你要不要和大伯碰面?”

“既然来了,肯定是要碰面的。”程池笑道,带了周少瑾在垂花门前迎接程池。

这还是河道总督府出事之后程池和程泾第一次见面。

程泾笑着上下打量了程池一番。露出欣慰的笑容:“臭子小,干得不错!如今皇上都记得你的名字了。”

程池不以为意,挑了挑眉笑道:“你什么时候见我出过错!”

语气颇有些狂妄自大。倨傲跋扈。

程泾哈哈大笑。

袁氏却忍不住朝周少瑾望去。

她静静地站在一旁,眉眼弯弯地望着程池。恬静而又温顺,美好得如朵独自绽放的莲。

袁氏心里就像被什么堵住了似的。

老太太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

给老四娶谁不好,非要娶了她。

自己就是想和她亲近也亲近不起来。

别人家都盼着家和万事兴,老太太倒好,唯恐这天下不乱似的。

还好彼此分了家单过,这样让自己和周少瑾一个大门进出,她气都要气死了。

想到这里,袁氏深深吸了几口气,这才把心中那些忿然、不快咽了下去,和周少瑾寒暄:“家里过年的东西都准备得怎样了?有没有要我帮忙的地方?”

周少瑾和她客气道:“有娘在这里看着,家里应该不会缺什么的。若是要帮忙,我会跟大嫂说的。”

两人说完这几句话,也没有什么要说的。只好把目光投向了程泾和程池。

兄弟俩倒说得正酣。程泾道:“工部既然派了人去挑大梁,你就不要生事了。等这件事完了,我会想办法把你调回来的。最好是通政司。那是小九卿的位置。何大人又是诰哥儿的岳父,我和大理寺那边说好了,把他们那边的一个经历调过去,你过去就是正五品了——别人不好直接这样提拔,你是从从六品贬下去的,到时候再升上来打个马虎眼,也就过去了。只是要低调行事,免得有人拿这做文章。”

说来说去,就是让程池在杨寿山的事上不要得罪人,他破格被提到正五品的时候别惹得人弹劾。

周少瑾微微皱眉。

若是想做一代权臣,履历必须经得起推敲。

正五品,除非是皇上下旨御封,这样不声不响地升了上去,就像那砌墙根基少了一块砖,谁知道哪天坍塌就出在这块砖上。

袁氏也很意外,可更多的,是妨忌。

丈夫这可是不遗余力地在帮老四啊!

等到她儿子的时候,也不知道程家还有没有这样的资源。

“有劳大哥了!”程池笑道,“大哥还是别为我的事去求人了,嘉善不也马上要参加春闱了吗?何况我已经决定了,以后就在都察院混日子了——通政司虽好,却好不过都察院去。一样是皇上的亲信,可都察院的言官出来,十之八九都是清流。”

读书人的士林,可是更尊重清流的!

☆、第四百九十四章接人

程泾听着,就不由皱了皱眉头。

程池没等他说话,已笑道:“大哥,你和大嫂是来接娘的吧?马上朝廷要封印了,你这几天肯定很忙。我也不耽搁你了——我昨天才回来,原想今天去你那里一趟的,又怕你忙,准备过几送母亲去杏林胡同的时候再和大哥碰个头的,没想到大哥你先来了?今天我要去宋阁老那里……我还是先陪你去见了娘再说吧?”

程泾没有推辞。

一行人往汀香院去。

路上,程泾问程池:“宋阁老邀了你几时?去晚了不好。见过娘之后你就先过去吧!等年夜饭的时候我们再细谈。”

程池点头。

程泾又道:“知道宋阁老找你有什么事吗?”

“应该是为杨大人的事。”程池猜测,“这次之所以民变,是因为河道总督府苛扣民工嚼用,冻死了人,有人怀疑是杨大人贪墨。”

程泾冷笑,道:“若不是贪墨,怎么会到了死人的地步。子川,我们虽然要做官,可做官也要有良心。这个时候,你可别因为他和宋景然的关系就稀里糊涂地为那杨寿山背书。”

“我知道!”程池自嘲地笑道,“我现在也就是个七品的御史,就算我想为杨寿山背书也没有那资格啊!”

程泾也笑了起来,道:“你从小就聪明,有事自己看着办。也别怪我啰嗦,我这也是为了你好。怕你刚入官场,没有看清楚形势,被人当枪使。”

兄弟俩说着话,转眼就到了汀香院。

汀香院服侍的已得了消息。吕嬷嬷在门口迎接。

程泾喊了一声“嬷嬷”,算是和吕嬷嬷打了招呼。

吕嬷嬷激动得不得了,小跑着帮程泾撩了帘了。

程泾进屋,由珍珠领着去了宴息室。

郭老夫人坐在临窗的大炕上,正在等他们。

程泾和袁氏恭敬地行了大礼。

程池搀了程泾。

周少瑾犹豫了片刻,去扶了袁氏。

两人在一前一后地站在了郭老夫人面前,程泾这才开口。说快过年了。程池也回来了,请郭老夫人回杏林胡同过年,也请程池和周少瑾年三十的中午过去吃团年饭。

郭老夫人在程池回来的时候就已做好了去杏林胡同的准备。既然大儿子来请,也就不矫情,决定明天在朝阳门这边用了午膳过去。

程泾劝了良久,才让郭老夫人改变主意。定了明天用了早膳启程。

他神色一松,说起话来也就更随意了:“娘。我们已经把后院的正房收拾出来了,您就住在那里好了。二弟还怕您不习惯,弄了条京巴狗回来,雪白雪白的。就像我们小时候您养的那条一样。”

郭老夫人听着有些意外。

她嫁进程家的时候,还是孙媳妇。来了京城,就住在后院的正房里。后来程勋虽然由大爷变成了老爷、老太爷。她却懒得搬了,依旧住在后院的正房里。

郭老夫人的面色不由温和起来。笑道:“你们把后院的正房收拾出来了,二郎一家住在哪里?”

程泾笑道:“他们已经看好宅子,这大过年的,总不能这个时候就搬吧?就先在东厢房挤几天,等过了年,选个好日子就会搬到这边的四条胡同了。”

今年刚刚分宗,肯定有顾及不到的地方。

郭老夫人不再说什么,而程池见天色不早了,起身告辞,留了周少瑾招待程泾夫妻。

程泾请了一天的假,一直陪着郭老夫人,说着他们兄弟小时候的事,也说着他少年时郭老夫人对她的教导。等到用午膳的时候,周少瑾就发现郭老夫人对程泾夫妻已是和颜悦色,非常的亲昵了。

可能是因为做母亲的无论如何也不会真的生儿子的气吧?

周少瑾笑着,吩咐丫鬟们把午膳摆在了宴息室,让郭老夫人母子用了膳之后可以继续说说话。

袁氏过来帮忙。

周少瑾笑着向她道谢,却没有拦着她。

袁氏一愣。

她比周少瑾年长二十几岁,论年纪可以做周少瑾的母亲了,她说帮忙,也不过是句客气话,没有想到周少瑾一点不客气,竟然真的让她帮忙。

周少瑾却当没有看见。

前世她恨袁氏两面三刀,说的是一套做得是一套。今生她可不想再吃这亏了。袁氏要帮忙,那就帮忙好了,她何必和袁氏客气!

让她既然说了客气话又做了好人。

她借故去了厨房,把袁氏一个人丢在了宴息室。

等到她在厨房里待一会儿,寻思着郭老夫人和程泾应该已经上了桌,这才去了正房。

袁氏正和坐在桌边的郭老夫人和程泾说话:“……三弟妹年纪还小,有想不到的也是自然。”

一副她帮了周少瑾大忙似的。

周少瑾也不辩解,笑着把从厨房端过来的凉拌小黄瓜放在了桌上,笑道:“娘,您尝尝,新上市的,厨房的婆子一大早就守在货栈里才抢到的。”

大冬天的,能吃上脆生生的黄瓜,谁还会去仔细地思量袁氏说的话。

程泾夹了一筷子给郭老夫人,赞着周少瑾道:“弟妹,多谢了!”

周少瑾笑笑没有说话。

程泾吩咐袁氏:“过年的时候我们家也买点,除了给娘尝个鲜,初二阿筝和阿箫也会回来,也给两个姑爷添个菜。”

袁氏应下,心里却有些不高兴。

这黄瓜只怕是比黄金还贵。

程池素来会赚钱,这周少瑾花起程池的钱来倒大方,这种东西也舍得买。

可这种既讨好了程泾又讨好了郭老夫人的事她就说也没地方说去。

讪讪然地应了“是”,袁氏低头吃饭。

程泾赞了周少瑾的多味乳鸽、龙井虾仁、松鼠鱼做得好:“地地道道地杭帮菜。”

周少瑾笑道:“大伯若是喜欢,我等会让他们用桶装几条黄鱼给大嫂带回去。”

杏林胡同又不差这几条鱼。

袁氏忙道:“不用了……”

程泾却道:“那就多谢了……”

夫妻俩异口同声,说出来的话却截然不同。

程泾就皱了皱眉。

杏林胡同虽然不差这几条鱼,可四弟妹却是好心。他们又何必拒人于千里之外呢!

他瞥了袁氏一眼,压着袁氏道:“我们就是怕太麻烦了。”

女人知道女人的事。

袁氏大概觉得这是“嗟来之食”吧?

周少瑾笑道:“不麻烦,不麻烦。相公不吃鱼,娘走了,这鱼放在我们这里也是浪费。不如让大哥和大嫂拿回去算个菜。”

程泾笑道:“那就多谢了!”

周少瑾笑了笑,吩咐人去装鱼。

郭老夫人和程泾移到炕上喝茶继续说着家长里短。

袁氏在一旁听着,服侍茶水。

很快。一个下午过去了。程池并没有回来。

郭老夫人道:“怕是在宋阁老那里耽搁了,我们不用等他,先用晚膳。让少瑾给他留点菜就是了,你难得请一天假,明天一大早还要上朝,早点吃了早点回去歇了。”

程泾恭声应是。

周少瑾惦记着程池。有些心不在焉。

就算是有什么事,今天家里有客人。他也应该想办法早点回来才是。

送走了程泾夫妻,周少瑾开始帮着郭老夫人收拾行李。

“那个花觚不带过去,”郭老夫人坐在临窗的大炕前看着周少瑾指使着婆子装箱笼,“等我回来的时候已经开了春。到时候用来插迎春花最好。带过去了还要带回来,就放那里好了。”

周少瑾笑盈盈地应着“是”,有小丫鬟进来禀道:“诺大奶奶过来了。说是做了些年夜菜,拿过来请老夫人尝尝。算是他们做小辈的孝顺。”

程汶得了程池的话,兴致勃勃地准备开茶叶铺子,很快就带着程诺和吴宝璋搬去西直门那边一个租来的小院。原本吴宝璋还准备帮着程汶收拾好了宅子就和程诺回去的,不曾想程汶见京城的人工高,索性留了程诺和吴宝璋帮忙,一个当伙计,帮守铺子,一个主持中馈,带了四、五个丫鬟婆子管着内宅的事务。

程池走得急,也没有过去看一眼。

程汶却一直盯着程池。

见朝阳门这边有了动静,忙派了吴宝璋过来,并吩咐她:“务必请了老夫人和子川夫妻初四的时候过来串门。我有要紧事和他商量。”

吴宝璋这才硬着头皮过来给郭老夫人请安。

郭老夫人谢了程汶的好意,道:“这件事还要等你池四叔回来了和他商量,若是那天没有其他的什么安排,我们就去打扰你们。”

“老夫人说得哪里话!您若是能去,那可是蓬荜生辉!”吴宝璋说了几句客气话,起身告辞。

周少瑾送了她出门。

吴宝璋见黄昏的余辉里她耳间坠着的南珠光华莹润,不由笑道:“少瑾,没有想到你最后会嫁了池四叔,你还记不记得潘清,我们还以为你会嫁给程许呢?”

周少瑾笑道:“我也没有想到你会嫁给程诺,我还以为你会嫁给程辂呢!”

吴宝璋脸色微变。

周少瑾笑道:“说起来程辂也挺可怜的!功名丢了,家也没了,如今不知道流落在了那里,哪天回来了,恐怕还得靠我们这些亲戚救济!”

吴宝璋想到程辂的性子,生死关头,连自己的母亲都能丢下不管,向她借的几两银子只怕在他心里也不是个什么事。

她的笑容都变得勉强起来,笑着:“看你说的,程辂也算是有心气的人,怎么要我们这些亲戚救济呢!”

“什么事都不要把话说满了。”周少瑾继续恶心她,道,“我们走着瞧好了!”

☆、第四百九十五章知道

周少瑾和吴宝璋自然是不欢而散。

只是周少瑾很快就把这件事抛到了脑后,吴宝璋却有些惴惴不安起来。她决定就在京城过年,等过完了年再想个办法让公公程汶同意她回金陵去,她再也没有办法忍受每天呆在那个租来的小宅子里干些柴米油盐糖醋茶的事了,怎么说她父亲也是个正四品的知府,她嫁到程家来可不是行那商贾之事的。

周少瑾则一边帮郭老夫人收拾东西,一面担心着程池怎么还没有回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二更时分,程池披着一身的雪回来。

周少瑾急急地迎了上去,一面帮他解着斗篷,一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