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035、[历史小说] 官居一品 作者:三戒大师 (起点vip2012-6-30完结) >

第87部分

035、[历史小说] 官居一品 作者:三戒大师 (起点vip2012-6-30完结)-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屋里很静,戚继光一直没有说话,直到沈默自己回过神来。

  整理一下思路,沈默轻声道:“古人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可见军事自古就是国家的根本之事。所以任何一个军事问题,都必须放进政治的环境中去考虑。政治环境允许你做的,那就可以去做,不允许你做的,就一定不要去做,否则……”

  “不要老拿朱大人做比喻了,让他老人安息吧。”说完戚继光自己先笑了,沈默也跟着一起笑起来,笑完了,气氛也就恢复如常了。

  沈默便继续道:“既然你对这一点没有异议,我们就可以讨论现在为什么不能发展海军了。因为其所牵涉地问题和将要引起的后果,已经超出军备问题而及于政治。”

  “其实我大明不是没有水军,只是规模太小,船也太差,根本不敢与倭寇对峙。”这不是跟徐渭在那书生论道,一切似是而非地东西都可以胡扯。这是在跟一个将军讨论很严肃的命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好在沈默已经有了调查,所以他理直气壮道:“如果想要达到御敌于国门之外,最少需要大船二百艘,小船四百艘,水军五万人……你想过没有,需要多少船厂,多少码头,多少人力为其服务?一年又要花多少银子呢?”

  “最少也得五万人吧。”戚继光轻声道:“就算民夫可以征用,但仅官兵薪俸,也得至少一百万两……再加上造船和出海作战的花费,那就得再有一百万了。”说着自己也觉着这个数字有些扯淡,便补救道:“但是这十万人可以从陆军中转移过去,不就不会产生新的军费开支了吗?”

  “就按你的法子,让一部分陆军转业成海军。”沈默一拱手道:“请问戚将军,你准备从多少个省、多少个府里抽调这十万人?”

  “这个吗……”戚继光也意识到问题的难度了,这相当于将各省各府地兵力割裂出一部分,同时各省各府的财政也要相应割除一块,由海军部门统一管理。

  这在别地朝代也许不是难事,只要方法好,可以用中央财政统一搞一下嘛。但在大明朝那是万万不可能的……因为大明朝没有中央财政。

  按理说,户部是国家财政中枢,应该统筹全局,掌管着全国税收的调配,自然可以集中财力办大事。可因为太祖皇帝不太懂经济,觉着很多钱收上来再发下去,既浪费时间,又耗费财力,实在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所以他规定许多地方上该花地钱,就不要再往国库里送了,直接坐收坐支吧。

  比如说在国家财政中占据绝对大头的军费问题,便是由各个地方政府按照规定的数额,直接采买军需,然后送到临近的卫所去,军费的流动直接省略了入国库那一道。

  诸如此类的状况很多,都被老朱为了省事而省事了。要不然也不会出现一边是一年才收上三五百万两国税的大明朝,另一边老百姓却被苛捐杂税逼得活不下去的咄咄怪事。关键就在于,七八倍甚至十几倍于国税的税银,被地方政府合法但绝不合理的截留了。

  在这种情况下,大明朝户部的作用也只能是,监督各个机构与地方政府的财务收支,所以才会有十三清吏司的存在。至于那些花钱的事情,都得由地方上自行解决,国家那点钱,还这留着给京官们发俸禄,给困难地区救个灾,以及给皇帝修园子呢。

  ~~~~~~~~~~~~~~~~

  想明白这一点,戚继光自己就放弃了,把每个省每个府的财政统一起来,集中管理,那可是与全体地方官僚为敌啊……还不如让他单枪匹马去消灭所有倭寇来的现实。

  高涨的热情煞那间低落许多,戚继光自己起身将那张纸从墙上揭下来,呆立良久才嘶声道:“难道,我大明的海军要永远无望了吗?”

  沈默从他手中拿过那张纸,小心的叠好,沉声道:“相信我,我是这世上最希望大明朝有一支强大海军的人,我会用我的全部,去实现这个梦想的。”

  说着再将其递到戚继光的面前,声音低沉而坚定:“收好我们共同的理想吧,等到可以实现的那天,你再将它还给我。”

  戚继光郑重的点点头,将那张纸片贴身收好。

  当这个问题揭过去,戚继光便极少对沈默的否决提出异议,进展无形中便快了许多。最终两人用了三天时间,甄选出了八十八条可行的方案。

  接下来便是依照着这些珍贵的材料,写成最终的练兵大计,以及呈送总督衙门的报告了……很明显,前者是纯军事问题,后者则是以政治为主。

  两人便分了工,戚继光写练兵大计,而政治上的事情,还是由沈默来处理比较妥当。

  对于沈默来说,他这份报告的重点,不在于要将建军思想阐述的多清楚,而在于如何打动当权者,也就是张总督。要知道这位张部堂可是总督六省军务,便宜行事啊!也就是说,只要在这一亩三分地里,他认为可以干的,那就可以这么干!

  如何才能打动上级,尤其是有些刚愎的上级呢?首先得让他接受,也就是所说不要跟他的认识偏差太远;其次得有新意,得拿出些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来才行,拾人牙慧是不会得到认同的;最后便是让他觉着这样做对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如果做到这三点,相信张经一定会被打动的。

  想来想去,沈默觉着直接提出“编练新军”有些惊世骇俗了……因为招募兵士一直是督抚衙门的权力,现在一个参将也想掺和进去,显然是越雷池了。

  在与戚继光商量之后,他将第一个字改为了“训”,训练新军,也就是说只要求将政府招募的新兵,划一部分给戚继光训练,这样就不会让张部堂一看就骂娘。为了不让张大佬觉着小戚不务正业,沈默特意加了句“末将以为杀贼练兵,可以并行不悖”。

  然后就是体现特色,让张大佬眼前一亮,觉着有益无害,沈默便从那些素材中,选取了两条比较独特,又不会让张大佬骂娘的。一个是要求创立兵营,使部队“退则后有可恃以更番,进则对垒可恃以无虞”。另一个就更独特了,是要求设立专门火头军,士兵随身携带干粮,随时可以开伙,一来可以减轻战斗部队的负担,二来也能更好的补给部队。

  待构思完毕,沈默便用戚继光的语气,写成了一片绝不复杂的《新任宁绍台参将戚建言我军二三事》的文移,掩盖住了两人这十几天来构建的宏伟蓝图。

第三卷 谁人试手补天裂 第一七二章 鹿姑娘

  当沈默完成他的禀文时,戚继光的《练兵大计》才写了个开头,见他已经在活动筋骨,收拾笔具了,戚将军苦笑道:“早知道咱俩换换,让你写这个大部头了。”

  沈默撇嘴笑笑道:“我比赵括强不了多少,干点务虚的还行,你这种务实的工作,我可干不了。”

  戚继光摇摇头,认真道:“如果朝廷大员能有你一半的见识,东南何患不平?俺答何愁不灭。”

  沈默哈哈笑道:“别再吹我了。”说着将那份报告递到戚继光面前,轻声道:“你再看看,没有问题就誊写一遍,加盖官防吧,我明天一早就带到杭州去,亲手交给张部堂。”

  戚继光吃惊道:“这么急着走?我还想等写完了大计,跟你在好好推敲一下呢。”

  “来不及了,我得去杭州了。”沈默摆摆手道:“这个大计你慢慢写,什么样的方法最适合自己,只有你自己知道,我一掺和就乱了。等写出来了给我看看就是。”

  戚继光一想也是,便点头道:“都听你的。”这才拿过沈默的报告,细细看下去,看完后皱眉道:“我怎么觉着……有些平淡呢?似乎将我们这些天所得的东西,体现的不多。”

  沈默轻笑道:“这份文书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请张部堂拨付一支新兵,交给你训练,能把这个坎过去才是王道。”大明朝向来是练兵的不带兵,带兵的不练兵,想要将这一关过去,已经是极端困难的了。

  戚继光点点头,有些不甘道:“那我们这些天不是白讨论了?”

  沈默翻翻白眼道:“等将那帮新兵蛋子弄到手,还不随你摆弄?”

  戚继光恍然道:“原来你是想挂羊头卖狗肉?”

  “闷声发大财不好吗?我地戚将军?”沈默哈哈大笑道:“这些方法毕竟没有经过实践。如果一五一十递上去。那些老家伙们肯定要摆出前辈高人地架势。说这个不对。那个不行。最后得出结论。戚继光简直是在瞎扯淡。反之等你把军队练出来。打了胜仗。自然没人敢说你地方法错。说不得还得夸你是青年英才。国之干城呢。”

  戚继光登时被说羞了。呵呵笑道:“那多不好意思啊。”刚要提笔写。却又停住道:“你不署名?”

  沈默摇头道:“我这个巡察使只有问地权力。没有说地权力。一署名就复杂了。”

  戚继光点点头。深有感触道:“朝堂和战场一样。一步都不能走岔了。”

  沈默颔首笑道:“是啊。大家都努力吧。。”

  戚继光便誊写一遍,签名用印,装进信封,火漆封口,再加盖自己的关防。

  ~~~~~~~~~~~~~~~~~~~~~~~~~~~~~~

  当天晚上,戚继光设盛宴为沈默践行。次日一早,又将一大包金银悄悄送到他的屋里,沈默有些错愕,指着那金银道:“元敬兄,你我一见如故,意气相投,何必来这一套呢?”

  戚继光面上的尴尬一闪而逝,赶紧笑道:“拙言兄你听我说,这钱有两个用向,一是做兄弟去杭州的盘缠,二是万一办事不顺,说不得要打点则个。”说着笑笑道:“你是给我办事,总不能还让你花自己的钱吧。”

  沈默默然,他突然觉着,如果换成俞大猷的话,一定不会这么干。想了一会儿,他点点头道:“我知道了。”便收下了那包金银。

  戚继光如释重负地笑道:“那我送兄弟下山吧。”

  沈默颔首笑笑,命沈安将东西拿了,与戚继光携手出门而去。

  戚继光将他送了一里又一里,一直送出十八里,沈默笑道:“元敬兄再送的话,就要送到杭州城了。”戚继光这才勒住马缰,拱手道:“继光静听拙言兄的佳音。”

  沈默点头笑笑,也拱手道:“竭力而为。”两人这才依依惜别。

  行出老远,还能看见戚继光在朝他招手,何心隐突然冒出一句道:“我觉着戚继光不如俞大猷。”

  沈默却不同意,他拍拍战马的鬃毛,轻声道:“其实戚将军也是爽直之人,但他比俞将军多明白一个道理——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必须向现实妥协。

  所以他将来的成就一定比俞将军高,对大明地作用也会比俞大。”

  何心隐不信道:“我看你是嫌老爱少。”

  沈默摇摇头:“戚将军是典型的山东人,并不善于掩藏自己的情绪,这半个月地朝夕相处,我时常能看到他在理想与现实间挣扎,最后只能面向理想,却站在现实。”说着长叹一口气,望着天边的孤鸿道:“从本质讲,我们是一类人。”

  何心隐摇摇头,却也不再说话。

  ~~~~~~~~~~~~~~~~~~~~~~~~~~~~~~

  一行人往杭州赶路,这次没有好运气,当夜只好宿在了野外。好在临别时,戚继光送了很多鲜肉白米,倒不用再啃干粮了。

  亲兵们野营惯了,无需队长吩咐,便分头支帐篷,捡柴火,不一会儿便在外围支起四个大帐篷,拱卫着中间一个精致的小帐篷。还在营地里升起火堆,手麻脚利的支起火架子,将切好地大块鹿肉挂在上面烤。

  当然这一切都无需沈默忙活,他裹着棉被,坐在篝火边构思给皇帝的报告。正在出神,就听到有脚步声由远及近过来。

  他抬起头,便看见戴着斗笠的何大侠,领个同样戴斗笠的女子,站在了自己面前。

  只听何心隐对那女子道:“这就是救你的沈大人。”

  那女子便给沈默磕头道:“民女叩谢恩公。”声音虽轻,却如唱歌般好听。

  沈默搁下笔,微笑问道:“你是哪里人氏?那天为什么会倒毙在庙门口?”

  女子身子一颤,过一会儿才凄声道:“民女姓鹿,是杭州城人氏,因上月外公去世,阖家去嘉兴奔丧,谁知半路不幸遭遇倭寇。民女的父母……”说着便伏地痛哭道:“当场便惨遭杀害,呜呜……”

  边上忙活地几个亲兵,不由紧紧攥起了拳头,仿佛感同身受一般。

  沈默没好气的驱赶道:“该干嘛干嘛去。”几个亲兵才怏怏地走远了,还不时回头望几眼。

  沈默这才玩味的望着那女子,淡淡道:“那鹿姑娘你是怎么回事?”

  “民女则被倭寇绑着,与另外一些女子一起,跟着他们行军。民女知道一到天黑,免不了被糟蹋地命运,就趁他们不注意,跳水逃跑。便有几个倭寇在后面穷追不舍,民女只好拼命的跑。”那女子犹带后怕道:“不一会儿天黑下来,民女就更怕了,在野地里跌跌撞撞地跑啊跑,浑身都跑没了力气,后来看到远处有灯火,便稀里糊涂的跑过去,一看到是我大明官军,就一下子晕过去了……”

  沈默玩味的望着这女子。这时火堆上的肉变成了金黄色,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一滴滴油脂溅在火上,发出“滋滋”地响声,在视觉、嗅觉和听觉上,同时撩拨着人的食欲。

  沈默登时变得心不在焉起来,他摸摸下巴生硬的胡茬道:“你家里还有什么人?”

  女子摇摇头,戚声道:“都死在倭寇手里了。”

  沈默的眉头皱得更紧了,:“救人救到底,送佛上西天,既然你是杭州人氏,那我就送你回去。”说着一摆手道:“先去吃饭吧。”

  何心隐便让那女子到小帐篷里呆着,又给她割了两块肉,一碗白饭送进去。等他回来时,沈默已经吃得差不多了,正捧着茶杯消化食呢。

  一见到他过来,沈默便调侃道:“我说何大侠,这是准备焕发第二春了?不知家中嫂夫人会不会作河东狮吼状啊?”

  何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