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035、[历史小说] 官居一品 作者:三戒大师 (起点vip2012-6-30完结) >

第905部分

035、[历史小说] 官居一品 作者:三戒大师 (起点vip2012-6-30完结)-第9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振,赵老夫子,您就是我们的老大啊,说的太好了,就看皇上怎么回了……

  见他上疏,高拱担心自己的耙耳朵学生会动摇。又上一道疏,对隆庆说,皇上既然决定的事,就绝对不能更改了。再说,现在的言官,早就沦为‘公室之豺狼、私门之鹰犬’了,非得清洗之后补充新血,才能重新恢复作用。

  在隆庆那里,高拱的话显然比赵贞吉更有分量,况且皇帝本心,也想给那些可恶的言官以教训,所以最后还是接受了高拱的提议,下旨对科道进行考察!

  谁都知道,决战的时候到了……

  这一场较量,至少在牌面上,可以说是势均力敌。高拱和赵贞吉,两人都是大学士,且在朝中各掌着极大的权柄。高拱兼署吏部,掌管的是人事系统,天下官员的注册、定级、考核、授衔、封赏之事,四品以下全都由他说了算,四品以上……如果沈默不做声的话,也基本由他说了算。

  赵贞吉管的是大明的监察系统――六科和十三道御史,简称‘科道’,其职在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冤狱等等,当初太祖皇帝设立这种权大官小的科道言官,就是为了监督高级官员,纠察他们贪赃枉法的。而且为了能防微杜渐,让当政者保持清醒,朱元璋还赋予他们随意批评的权力。

  是真的随意批评,因为他们也有权力批评和劝阻皇帝,不过话说多了皇帝往往不爱听。虽然隆庆也明白‘良药苦口’,但哪个疯子喜欢天天有人骂他?

  高拱说的没错,严家父子导致士风大坏,见徐阁老重视言路,那些投机取巧者,便仗着言官的身份,通过肆意的哗众取宠,甚至挑衅皇帝来获取政治资本。从皇帝的衣食住行,到夫妻生活,就没有他们不敢管的。好脾气的隆庆也被他们给骂急了,原先有徐阶在,生气也只能忍着。可现在老徐不在了,皇帝又有高拱撑腰,焉能不给这些混账点颜色瞧瞧?

  所以这次因为叶梦熊的奏章用语失当,隆庆便借题发挥,没通过内阁票拟,就直接下诏道:‘科道官一向放肆,欺乱朝纲!’要求对科道的作为来一次彻底考察。‘一天到晚说别人,你们自己难道没问题?’隆庆有些快意的想道。

  这是隆庆对言官的一次总清算,然而最高兴的是高拱,他恨言官可不是一天两天了……隆庆元年举朝倾拱,就是这帮言官捧徐阶的臭脚,起哄把自己拱下去的。这次出山,就等着这个机会雪耻呢!

  按例,此类考察都是由吏部会同都察院一同进行,吏部尚书主考察,左都御史为监督,正好就是高拱和赵贞吉的差事,所以这出戏,注定热闹非凡。

  ~~~~~~~~~~~~~~~~~~~~~~~~~~~~~~~~~~

  皇帝下旨考察的当天,吏部的行文便到了都察院和六科廊――除三品以上的都察院首长可以自纠自查外,其余监察人员都要接受审查,从实交代,到底有没有徇私舞弊的?

  赵贞吉那边见不能阻止,只能严阵以待,寸土必争了。考察一开始,两人立刻进入短兵相接。有时为一个人的去留渊阁从早上争到大中午,口干舌燥,面红耳赤……老赵这回是拼了,无论如何都要保护自己的手下!

  但比狠劲儿,高拱还没输给过谁呢,只要他认为该黜落的官员,就要坚决拿下,决不妥协。老高和老赵,这一对老姜,就这样各执一端,狂怒地向对方使狠手。

  “我说得不对吗?你这个老东西,休想把他放到名单里!”

  “我说得错了吗!赵疯子,你想包庇他,痴心妄想去吧!”

  两位大佬在文渊阁杀红了眼,完全失去了理智,内阁中俨然已存在两敌国……

  双方背后的智囊团也全速运转起来,很快,高拱提出了一份黜落名单,把赵贞吉在科道的亲信全都包括在里头:‘赵疯子,我要让你变成只没毛的驴!’

  赵贞吉立刻反制,也提出了一份黜落名单,上面把高拱的狐群一网打尽:’看你个小样,难道我平时是聋子、瞎子?’

  双方这下子僵住了,哪一伙的屁股都不干净,黜落了谁都不冤枉……这两份名单要是一并执行,那这架打得也就没意义了。好比一对势均力敌的高手比拼内力,只能双双吐血而亡。

  见双方僵持不下,闹得又实在不像话,身为首辅的李春芳,终于勉为其难的出来劝架了:‘两位大哥,再这么搞下去,就成鹬蚌相争了,有话好好说,有话好好说嘛。”

  其实两位高手早就是骑虎难下,现在见有台阶,哪能不就坡下驴呢?

  “你先撒手……”

  “为什么不是你先……”

  “那一起,我说一二三……”

  “慢着,我有个条件……”

  最终双方都不朝对方下死手,你不追究我的人,我也不去揪你的人……但是,高胡子有个附加条件:“以前帮着徐阶害我,现在又没投到你老赵门下的王八蛋,你就不要管了吧!”

  这时候,儒家和法家的区别就显出来了,信奉儒家的赵贞吉,信了信奉法家的高拱的话,就像战国时期,愚蠢的齐国一样,以抛弃盟友的方式求苟安……

  高拱那边,得了赵贞吉的默许,便大展神威,一口气贬斥了四十七名官员……不仅是现在的言官,如御史王圻等人,还有曾为给事中,已迁大理少卿的魏时亮;曾为御史,已迁大理寺右丞的耿文忠去了;曾为给事中,已迁广东巡抚右佥都御史的吴时来。

  还有其他还有因为曾劾高拱,此时不待考察,自行去职的御史郝杰等等,一共五十余人,全都是徐阶当朝时的风云人物,被高拱一气全都撵走了。

  高拱如此无情霸道的手段,令所有人都不寒而栗,看着每天都在增加的被黜官员。就连一向抱定了‘不声不响、得过且过’的打算的李春芳都多有不忍了,他委婉的提出,为免朝野动荡,是不是可以少发落一些官员?然对于这挂牌首辅的意见,高拱每每习惯性无视,令李春芳十分的无奈。

  李春芳又去找沈默和张居正,希望他俩能劝说高拱收手,然而沈默是不会开这个口的……因为对言官进行大清洗,本就是他们计划的重要环节,高拱主动把这个黑锅揽过去,沈默又岂能站着说话不腰疼呢?于是回绝了。见他不肯答应,李春芳不禁黯然道:“内阁里整天你死我活的,我还是辞官不当这个首辅算了。”

  这是,一直默不做声的张居正,突然沉声道:“如此,或可保全令名……”你要是这么干,还能保全自己的名声

  李春芳不禁愕然,然后颓然的点点头,不再管这些闲事。

  ~~~~~~~~~~~~~~~~~~~~~~~~~~~~~~~~~~~~~~~~~

  赵贞吉之所以默许高拱罢黜一部分人,是因为他感到了来自皇帝的巨大压力,只能抛出一些不重要、或者不一心的角色来,平息皇帝的怒火。

  然而他这一举动,落在朝中官员眼中,却难免被解读成,在高拱的强大压力下,赵阁老已经罩不住了……

  赵贞吉原本以为,官员们能理解自己的战略性撤退,却忘了官场情分就是个‘易涨易退山溪水’。官场中人也不乏‘随风摆动墙头草’,一唉政局发生重大变故,往往就是此类人物更换脸谱、改变腔调之时。他们总是力求依附新的得势者,为此不惜带头噬咬落败者,哪怕本来使他们的靠山和恩主,企图借此表现以乞宠于新的权势。

  所以赵贞吉原先寸步不退时,那些人还可能游移不定,不知该往那边下注,可一旦他显露败相,哪怕不是真的败了,那些人也会迫不及待的改换门庭,成为对方的得力手下。

  一时间,原本在科道几乎没有助力的高拱,竟也有了一批言官投靠,其中又以陆树德、宋之韩、程文、涂孟桂四个为最,被称为‘四大金刚’。有道是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有了这四大金刚的帮助,高拱对言官的考察,自然更是得心应手。秋风扫落叶一般,只要没有老赵庇护的,一个不留。谁要是替被罢龘免的人说话就弹劾谁,瞄准一个、打一个,简直是一场政坛大屠杀……

  见局势彻底一边倒,高拱知道,总攻的时候到了。便派出了自己的门生、新任吏科都给事中韩楫。韩科长可不是那些叛变过来的杂牌,他是高拱的嫡系,现在得以成为六科之首,也全赖恩师提携,哪有不涌泉相报的道理?他要于阵中直取对方主帅首级!

  虽然赵贞吉为官清廉、也没有什么过失,但对于以告状为业的给事中来说,罪名什么的从来不是问题。韩楫便弹劾赵贞吉在考察中营私,是个无能而又专横的庸碌辅臣。恳请皇帝速速将他罢斥,以清政本、明法典!

  见自己又犯了太老实的错误,被对方狠狠耍了。赵贞吉是满腔悲愤,立即上疏自辩,振振有词道:‘皇上啊,您听这姓韩的不是胡说八道么?人要是无能,就不可能专横。要是专横,又怎么可能是庸臣的特长?微臣不才,哪有资格兼具他说的两样?”先指出韩楫的错误,赵贞吉便开始叫屈道:‘臣自掌院务,仅以考察一事,与拱相左;其他坏乱选法,纵肆作奸,昭然耳目者,臣噤口不能一言,有负任使,臣真庸臣也。若拱者,斯可谓横也已。臣放归之后,幸仍还拱内阁,毋令久专大权,广树众党。’

  大意是说,自从皇上要我和高拱团结以来,对于他那些违法乱纪、作奸犯科的事迹,纵使已经昭然天下,微臣也噤口不语,所以说微臣是庸臣,我也无法反驳。然而这次,我不得不站出来说话了,因为高拱本来就是内阁近臣,参预中枢机密,同时在外又掌握人事大权,这权力也太大了。皇上委任微臣管监察系统,不正是要我节制他的权力么?’

  ‘但自考察以来,高拱歪曲皇上的本意,放纵大恶之人,昭然在人耳目。如果我还不出来说话,那可就真是庸臣了。人要像高拱这样,才谈得上专横。他姓韩的小子不就是想罢龘免我吗?行,但是请皇上在放归我之后,先收了这高拱在吏部的权力,千万不要给他这么大的权,省得让他到处结纳狐群!’

  好啊,要跟我最后决战了吗?高拱见状也立即上疏做了答辩,辨疏内容倒很平常,无非是说,韩楫参劾赵阁老,是他的个人行为,绝非受微臣指使,而且我也没有放纵大恶云云……最后,他以一种愤懑的语气道:‘既然赵阁老这么看不惯我,那就请皇上将我罢龘免以谢赵阁老吧!’

  这是在将皇帝的军了――不是我走,就是他走!两只老虎,不可再处于一笼!

  若是换个勤快点的君王,可能会分别去做工作了:‘都是股肱大臣,手心手背都是肉,看朕的面子还是和为贵吧……’若是换了嘉靖那样的暴君,肯定两这两头牛有多远死多远,还敢威胁皇帝,简直是活得不耐烦了!

  然而隆庆是个懒人,对于没什么感情的臣子,既然已经劝过了,就不会再留。

  很快,诏书下来了,其中没提赵贞吉有什么错,只是对高拱道:‘你忠诚辅佐,办事公正,是我的左右手,怎么能引咎辞职呢?好好干吧,辞职绝对不予批准!’

  皇帝只挽留了高拱,却对自己不置一词。赵贞吉臊得脸都没地儿搁了……

  那些等待消息的官员,也终于确定了,谁是最终的胜利者。

  
  …分割
  
  明天回归主角,这不算剧透吧?大声求月票啊……
  
  

第八三六章 三鸡报晓(下)

    @@@@@@@@@@@@@@@@@@@@@@@@@@@@@@@@@@@@@@@@@@@@@@@@@@@@@@@

  书生自有嶙峋骨。

  赵贞吉怎么受得了这份羞辱?便连上了四道奏疏,终于获准了辞职。此刻虽然此刻天寒地冻、运河不通,但他可没有徐阶那份儿厚脸皮,会赖到来年开春再走,便在新年前五天,孑然一身,悄然离开了京城。

  赵贞吉这样一走,李春芳彻底没了盟友,痛感内阁中虎狼环伺,也动了归隐之心,过完年便以身体不好为由,上了道奏疏请辞,皇帝自然不许。当他准备再上的时候,却被山西帮的人劝止了。虽然你身处虎狼之窝,可谓世上最没地位的辅,但这时候哪能走?你要是走了,我们子维怎么办?

  为了大局,李春芳只好不再提辞职的事儿。

  然而树yù静而风不止,那些投靠高拱的鹰犬,早就杀红了眼。又怎会放过他这块,高阁老辅之路上,最大的绊脚石呢?于是二月初,南京吏科给事中王桢弹劾春芳,言其先前乞休,只上一封奏疏就没了下文,毫无诚意。并说这是因为李春芳想要为其弟改官冒恩,所以恋栈内阁权位;又言其父在家乡行为不检,李春芳堂堂一国辅,当然不能轻易就去了,皇帝一面斥责王祯的轻率妄言,一面下旨安慰李春芳。但紧接着,程文、宋之韩等人,又拿前年胡宗宪的案子说事儿,直指李春芳在里面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李春芳本来就心灰意懒,这下愈不堪丑诋,遂于一月之内连上五道奏疏乞休,见其去意坚决,皇帝只能批准……

  高阁老复出短短不到半年,便有三位阁老黯然下课,其战斗力之强悍,已经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只是现如今,内阁剩下的大臣,依次是沈默、张居正、高仪、高拱……虽然从第七变成了第四,但甩尾巴还是甩尾巴。

  要想当上辅,高阁老似乎还得再接再砺呢。

  日益庞大的高党士气高涨,一个个摩拳擦掌,叫嚷着要为高阁老连下三城,将他送上辅的宝座!

  但是,似乎,大概,如果按照规矩的话,现在该轮到沈阁老来当这个辅了……

  ~~~~~~~~~~~~~~~~~~~~~~~~~~~~~~~~~~~~~

  “我当然不会当这个辅……”难得的休沐日,阳春袭人;花木扶疏、浓荫匝地,正是京城最好的时节。

  沈府花园,右角山墙下,有一个藤蔓葳蕤的葡萄架。架下砖地上有一张茶几,两把竹椅。茶几上摆着整套的茶具、茶几前搁着个烧水的小泥炉。竹椅上坐着两个年纪相差很大的男子,但方才说出那句‘不当辅’的,却是那个年轻些的男子,太子太保、中极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