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孔氏家族全传 >

第46部分

孔氏家族全传-第46部分

小说: 孔氏家族全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似乎还送走了两个‘老婆’。宋美龄也同她的情人、当年赴美留学生刘纪文分手。” 
  这报道还说: 
  “种种迹象表明,即将举行的美龄的婚礼没有因为这些形形色色的蒋夫人的存在而推迟,他们之间的婚姻完全是以双方的爱情为基础的。蒋同宋家的罗曼史将使蒋身价倍增,成为中国第一人……” 
  这篇报道是该报驻上海记者米塞尔维茨写的,令人吃惊的是,提供这一重要消息的既不是蒋介石,也不是宋美龄,而是孔祥熙的夫人,宋家姐妹中的大姐大宋蔼龄。同年9月16日,她在自己的寓所举行了记者招待会,让人看出了她在宋家的地位和作用。开过会后,她把到会的蒋介石和宋美龄…一介绍给大家,并让记者们拍照。 
  照片也拍了,消息也发了,生米煮成了熟饭,但没有宋母的同意,他们没法举行婚礼。 
  蒋介石和宋美龄没法去求别人,只有还找宋蔼龄。 
  宋蔼龄给母亲写了一封长信,宋美龄随后也写了一封,前后不差几天寄到了日本。 
  说实话,蒋介石和宋美龄在上海宣布结婚和合影拍照的消息,宋老夫人已经知道。在此之前,蒋介石几乎两天一个电报打到日本,请求拜见宋母。宋母到日本后先住在长崎,后为了摆脱蒋介石的干扰搬到了镰仓。不料几天后蒋的电报又打到了镰仓。宋母便知道这是家人和蒋疏通好了。接着老夫人又收到宋蔼龄和宋美龄的信,看来不见蒋介石是不行了。 
  在此之前,蒋介石和张群已到了日本长崎。原想在长崎拜见宋母,不料宋母去了镰仓,便不敢冒然打扰,怕惹怒了老太太鸡飞蛋打,只得静等宋蔼龄的消息。 
  1927年10月3日,对蒋介石是个不平常的日子。在镰仓的宋母倪桂珍老人,终于答应见蒋介石了,也就是说,蒋介石宋美龄婚姻道路上的最后障碍终于被清除了。 
  那是秋天里的一天,低重的铅色云团压在镰仓上空。蒋介石精心打扮了一番,他脱去了往日的军服,换了崭新的银灰色马褂,脸上擦了油,下巴刮得精光发亮,手里提着一盒张群亲自选购的精制的日本点心。 
  渴望以久的见面实际上平淡无奇,在一间不大的房间里,蒋介石见到了宋母。 
  “妈……”蒋介石一进门,先叫开了声“妈”。这对他是很困难的。蒋从小失去父亲,是母亲含辛茹苦将他抚养长大,他对妈妈这个词的感情是没法用语言形容的。 
  “妈,我这次是向您老人家提亲的。” 
  “你不是有夫人吗?”宋母一个字都不肯多说,面孔上也几乎没有表情。 
  “我们已经离了婚。”说着,蒋介石将几张预备好的证明递了过去。 
  宋母接过证明看了一下又问:“你是否愿意成为一个基督徒?” 
  蒋介石回答的也巧妙:“我不妨试一试,要学习《圣经》,并尽力去做,但我不能未经体验就随便做出保证。” 
  当时,宋母对蒋的回答基本满意,也就默许了这件婚事。 
  但据说宋美龄在正式和蒋结婚前曾提出了个条件,一是蒋介石必须信奉上帝,受洗礼成为基督徒;二是宋美龄不生小孩;三是宋美龄不担任公职,不参加高层决策,只对外从事活动。 
  1927年11月,蒋介石由日本回国,回国后即发表结婚启事。这一年,蒋介石41岁,宋美龄29岁。 
  据说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地点曾令宋母极为失望。因为宋家全是虔诚的基督徒,而孔祥熙和宋蔼龄是在日本结的婚,孙中山和宋庆龄是“私自出走”。宋母希望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婚姻能按基督徒的传统在宋耀如的教堂里举行,由本堂牧师主持。但由于蒋介石离婚多次,卫理公会禁止牧师主持离过婚的人的结婚仪式。没办法,只好在上海西摩路宋家的宅邸为蒋介石、宋美龄举行婚礼,请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总干事余日章证婚。后因余日章生病,又改请蔡元培作证婚人,何香凝、李德全等也参加了证婚。男方主婚人为蒋介石同父异母哥哥蒋锡侯,女方主婚人是宋子文。 
  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婚礼在上海举行。 
  婚礼共分为两个部分,先是在上海西摩路宋家按基督教徒的方式举行的婚礼,人们聚集在耶稣的像前,最前面的是蒋介石和宋美龄,第二排是宋氏家族的人,其次是来宾和朋友。 
  宋母的情绪那天显得格外好,她头发虽已花白,但面色红润。神采奕奕。 
  应邀前来的主婚人也风度翩翩。 
  蒋介石和宋美龄更是激动不已。 
  在一阵朗朗的祷告后,唱诗班的歌声便漫过宽敞的大厅,向寒冷的天空飘飘远去。 
  人们注意到,宋代家族中只有一个人没来参加婚礼,她就是宋庆龄。 
  宋庆龄是9月30日收到请柬的,在此之前,她一直试图说服宋美龄不要嫁给蒋介石。她接到请柬便赶回上海家中。但是,她在上海没住几天便匆匆离开了上海,同一位美国朋友去了莫斯科。据说,当她试图再次说服宋美龄时,发现一切都已经晚了,于是只好离去,并以此种方式表示自己的原则。 
  在宋家举行完基督教式的婚礼后,接着他们又随来宾前往大华饭店,举行了世俗的婚礼,这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堪称空前绝后。 
  据说那天,几乎所有能赶到上海的各界知名人士都来了,都想亲眼看看来氏家族和前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结合的场面。 
  同年12月2日,《上海时报》对蒋宋婚礼作了如下报道: 
  “这是近年来的一次辉煌盛举,也是中国人的一个显赫的结婚典礼。这次婚姻使得南京军队过去最强有力的领导人和新娘的哥哥宋子文博士的家庭,以及国民党创始人、已故孙中山博士的家庭联结成一体。 
  “昨天下午举行婚礼时,大华饭店的舞厅里足足有1300人。当蒋总司令同男演相一起出场时,桌边的椅子上坐满了人,还有许多人站着,鼓掌欢迎这位前军事领袖。 
  “上海以及其他地区的中外知名人士在这里济济一堂…… 
  “在这次结婚典礼仪式上担任接待委员会主任的郭先生站在大华饭店舞厅的人口处,来宾们向郭先生出示请柬后,即被引人舞厅。 
  “步人装饰华丽的舞厅时,人们立刻就被那很有气派的满堂花卉迷住了。这里花卉是由刘易斯育婴堂布置的。讲台上如果可以这样称呼的话挂着国民党创始人孙中山博士栩栩如生的大幅肖像;肖像一边是国民党党旗,另一边是孙中山博士的旗帜。 
  “乐池里,一支俄国管弦乐队正在忙着调弦定音,等待下达演奏门德尔松《婚礼进行曲》的命令。四时十五分的时候,新郎新娘都还没露面,舞厅外面,大约聚集着1000名中国人,他们都站着恭候这位前总司令及其新娘的到来。 
  “在大华饭店内外,布置了一大批中外侦探,严密地监视着周围的动静,谨防出现任何乱子。在舞厅门口,必须出示请柬并签到之后方可进入。签到之后,签名者即可被赠给一枚刻有总司令和宋小姐名字的徽章,同时还得到一张印着汉字的婚礼程序单。 
  “据程序单的安排,这次结婚盛典共分十个项目,这十个项目分别如下: 
  1.来宾入场。 
  2.主婚人和证婚人入场。 
  3.新郎入场。 
  4.新娘人场。 
  5.向孙中山博士肖像三鞠躬。 
  6.宣读结婚证书。 
  7.在结婚证书上盖公章。 
  8.夫妻对拜。 
  9.新娘新郎向主婚人和证婚人鞠躬,以示感谢。 
  10.新郎、新娘向来宾鞠躬,以示感谢。 
  “……在大华饭店举行的中国式结婚盛典,是由北京大学前校长、南京政府教育部长蔡元培先生主持的。 
  “结婚典礼开始之时。管弦乐队奏起悠扬的外国乐曲。舞厅里的人们屏住呼吸,伸长了脖子。蒋介石在男傧相的陪伴下步人舞厅,摄影机开始转动。 
  “人们又一次屏住呼吸,又一次伸长了脖子,后面的人因被人挡住了视线而登上了椅子。伴随着“新娘来了”的古老名曲,宋小姐挽着她的哥哥宋子文先生的臂膀走了进来了…… 
  “宋小姐捧着一束白色和粉红色的玫瑰花。在结婚仪式举行之前,她和新郎摆好了照相的姿势拍了照片。然后向位于讲台正中的孙中山博士的肖像三鞠躬。肖像的右边是孙博士的旗子,左边是国民党的旗子。新娘和新郎先向右边鞠躬,然后又向左边鞠躬,最后再向中部鞠躬。 
  “一个中国人开始宣读结婚证书,然后证书上盖了公章。接下去的程序是,夫妻对拜,向“证婚人”鞠躬,向全体来宾鞠躬。 
  “当宋美龄和丈夫一起在乐曲声中离开讲台,来到一个由玫瑰花装饰成的巨大花团下而摆好姿势合影的时候,场内爆发出一片掌声。 
  “与基督教的习惯相反,牧师或其他人都没有拥抱亲吻新娘。这次结婚仪式本身是短暂而简单的,新娘是由她的哥哥宋子文交给新郎的……” 
  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的当天,上海的《申报》同时刊登了两条启事:一是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二是蒋介石与毛福梅离婚声明。蒋介石还在报上发表了《我们的生日》的文章。美其名曰:“我今天和最敬爱的宋女士结婚,是有生以来最光荣、最愉快的事。我们结婚以后,革命事业必定更有进步,从今可以安心担当革命的大任……我们的结婚,可以给中国旧社会以影响,同时又给新社会以贡献。” 
  据说,这篇文章中的话都出于蒋介石的“文胆”陈布雷的手笔。 
  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后,原准备到奉化度蜜月,后因国民党内矛盾斗争尖锐,各派互相攻击且又谁也不服谁,谁也吞不了谁,于是就又把希望寄托在蒋介石身上。 
  1927年12月初,蒋介石结婚没几天,国民党M届四中全会预备会议即在蒋的上海新居召开。在这次会议上,蒋介石官复原职,重新执掌了国民党的党政大权。 
  再说宋蔼龄,促成了蒋介石和小妹的婚姻,自然是松了一口气。但二妹宋庆龄没来参加婚礼,也给这场隆重的婚礼留下了永久的遗憾。宋蔼龄很生宋庆龄的气,觉得她不给面子,事情做得太绝。 
  大约也就是从此时起,宋美龄和孔家的关系极为密切。宋蔼龄是她的姐姐自不必说,因为庆龄和她都没有孩子,所以对孔祥熙和宋蔼龄的几个孩子关心倍至,其中最为关心的是孔令侃和孔令俊。孔令侃是宋氏姐妹里的第一个男孩,长得漂亮人又聪明,从小就深得宋美龄的喜爱。孔令俊虽是女孩儿,但性格脾气都像男孩,宋美龄也特别偏爱,后来竟做了孔令俊的干妈。 
  孔令俊受宋美龄的宠爱,便常去寓所找她。宋美龄的卫兵开始还给孔令俊敬礼,后来来得多了又讨厌她那身不男不女的打扮,就不再给孔令俊敬礼。孔令俊见卫兵故意不理睬她,就跑到宋美龄那里告状。谁知宋美龄在这件事上并没有偏袒她,而是说你不是政府官员,他们当然可以不向你敬礼。 
  孔令侃也是宋美龄家的常客。抗战胜利后,蒋经国在上海的“打老虎”运动中失触及了杜月笙,也触及了孔令侃,孔令侃跑到宋美龄那里一闹,宋美龄就去找蒋介石。蒋介石有时也是个“妻管严”,对宋美龄言听计从。于是孔令侃逍遥法外,“打老虎”运动草草收场。国民党的江山便更处风雨飘摇之中了。 
  宋美龄晚年在美国纽约长岛的一栋别墅里居住。这里一个占地约15顷的院落,离纽约市区大约一个半小时的路程。房子原是孔祥熙的,后为孔令侃所有。宋美龄抵美后,孔令侃自然希望她住在这里。宋美龄也觉得住在那儿有个依靠,便答应住下来。宋美龄最后一次由台湾赴美是在1991年,并且从此再没回台湾。在孔令侃那里,她原计划写一部回忆录,但不知为何迟迟没有问世。 
  1992年夏,孔氏家族的核心成员,孔祥熙、宋蔼龄死后和蒋家关系最为密切的孔令侃病逝,这对宋美龄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为此,当时宋美龄借用庚信的《枯树赋》来表达自己的悲哀心清: 
  昔年种柳,依依江南, 
  今看摇落,凄沧江潭,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5.枪弹·银弹·军阀重开战 
  1928年8月8日,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在南京召开。在此之前,蒋介石曾于7月间日,把四位集团军总司令请到南京郊区的小汤山开谈话会,在会上抛出了《军事整理案》,企图采取整编、混编、调集训练等办法,达到同化异己军队的目的。这一企图当然遭到冯玉祥、阎锡山、李济深、白崇禧等人的反对,汤山会谈遂不了了之。 
  蒋介石之所以召开二届五中全会,目的是利用此次会议压服各派军事领袖,然后召开编遣会议,实现其独握兵权的目的。但是,这一计划终因各实力派领袖的反对而告流产。蒋介石不得不另辟蹊径,继续作他的独裁梦。 
  恰在这时,胡汉民、孙科等人回到国内,胡汉民还表示要与蒋合作,实施“五权宪法”。这一政治主张使蒋介石及各地方实力派均感到可以接受。于是,1928年10月3日,国民党中央执委会通过了《训政大纲》和。《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孔祥熙在这一届政府中被任命为工商部长。 
  新的国民政府成立之后,蒋介石委任何应钦为筹备主任,积极准备召开全国编遣会议。但阎锡山躲在山西一步不肯离开。桂系的李宗仁守在武汉,白崇禧守在北平,黄绍宏一心一意经营广西桂系老家。只有冯玉祥,对蒋介石封给的官表示不放在心上,但对编遣会议很感兴趣。10月3日,冯玉祥先于别人到达南京。因为他要利用编遣会议实现他的裁军计划。 
  蒋介石看到只有冯玉祥一个人来开编遣会议,于是叫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颁发《整理军事宣传标语要点》,大力宣传整理军事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是实行训政的先决条件,从事建设的前提,是“绥靖地方,革除人民痛苦”的保证,是“预备外交的后盾”等等。总之,把整理军事说成是解决国民党一切矛盾的惟一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