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魔法世纪编年史 >

第110部分

魔法世纪编年史-第110部分

小说: 魔法世纪编年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必行使地方管理的职责。在重大正式场合,伯爵穿着镶有白色毛皮边的深红色丝绒外套,软帽上缝镶着三条貂皮以表明爵位级别,冠冕上有一镀金银圈,上沿饰有8个银球;而国王则称伯爵为其“真正可信可爱的伙伴。“
    盎格鲁一撒克逊时代已有男爵一词(Baron),但无男爵爵位,而且词义不够确定。似有“自由者“或“国王的臣仆“之意,但无尊贵的含义。英国男爵出现于11世纪。到12世纪初国王大部分高级世俗贵族都被封为男爵。其中少数与王室关系密切、封地较多者又被称做“大男爵“,其地位在伯爵和男爵之间。很快,大男爵发生分化,显赫者升为伯爵,其余与普通男爵不分伯仲。正因当时男爵在世俗贵族中占了很高比例,以至于“男爵“一词长期作为贵族的集合名词使用。1114世纪,男爵的封号和封地可通过血缘和婚姻关系传递,但不得随意出售和转让,历代国王也不随意增加或褫夺贵族封号。1387年,理查德二世首次增补男爵爵位,比奥查姆波※#183;德※#183;豪尔特被封为基德敏斯特男爵。以后数百年至今,居于5级贵族之末的男爵始终人数最多。
    在正式场合,男爵穿着与伯爵同样的外套,帽子上镶有两条貂皮,冠冕上有一浅色银圈,饰有6个银球。
    依次出现的是公爵(Duke)。早在罗马帝国时期,欧洲大陆的公爵称号通常授予守疆拓土、军功卓著的高级指挥官,以后因重大政治变化而中断。几百年后,公爵爵位又见于德国。大约在公元970年,德国皇帝奥托一世初设公爵爵位。不久法国和欧洲大陆其他地区也建立了公国(duchy;大公国,Archduchy)。在英国,公爵是仅次于国王或亲王的最高级贵族,与作为一国之主的欧洲大陆的“大公爵“(即大公,Archduke)有所不同。英国公爵爵位出现很晚。1337年,爱德华三世把康沃尔郡升为公国,将公爵爵号授予年方7岁的“黑太子“爱德华。该王储16岁参加百年战争,锋芒显露;1355年前往法国指挥作战,军功卓著。父王对他赏赐有加,使太子身兼多种称号,如1343年封为威尔士亲王,1362年加封为阿基坦公爵。为突出公爵特殊地位,以后多年里除女王配偶和王子外,其他王亲均不许称王,最高可获公爵爵位。随后,爱德华三世及其继承人又先后建立了兰开斯特公国(1351年)、克拉伦斯公国(1362年)、约克公国和格洛斯特公国(1385)、赫里福德公国(1397)、贝特福德公国(1413)和萨默塞特公国(1443)等。这些公国的领有人都是王室宗亲,他们得到高级爵位后,在贵族中鹤立鸡群,威势不凡,为以后争夺王权、扰乱朝纲、制造战乱埋下了隐患。自从1483年建立诺福克公国以后,公爵爵位开始授予王亲以外者,但很少建立公国。而且能获此最高爵位者多是军功显赫的统帅。行政界政务家即使任职多年,政绩昭著,也难获此殊荣。在正规场合公爵也穿深红色的丝绒外套,帽子上镶四条貂皮。其冠冕上有一个金环,上饰8枚红色金叶片。国王则称公爵为“我们真正可信和最为敬爱的伙伴。“
    再看侯爵(Marquess,也做Marquis)。就词源而言,它是由德文Markgraf'堡侯;边疆殖民地总督;伯爵'演变而来。侯爵原意与“方伯“词义相近,系指统辖一处的封疆大吏。在英格兰,拉丁语“侯爵“一词最初指威尔士边疆的领主。那时只说明他们领地的位置靠近边界,并不说明其地位高于伯爵。1385年涵义变化,第9代牛津伯爵罗伯特※#183;德※#183;维尔被封为都柏林侯爵。1397年,萨默塞特伯爵约翰被封为多西特侯爵和萨默塞特侯爵。侯爵的地位和尊荣程度不甚明确,大约在公爵和伯爵之间,一段时期内不被看重。亨利六世在位期间,约翰※#183;德※#183;比奥福特被国王免去侯爵爵位,下院为此向国王请愿,要求恢复比奥福特的爵位。但他本人却反对乞求国王,并说:“侯爵乃是一个新的荣誉称号,完全不为先人所知。所以,应对此冷漠视之,并不认为接受它是明智之举。“到了15世纪,这级爵号稳定地保持了它在贵族爵位中的第二级地位以后,才被贵族们所看重。与其他4个等级的贵族相比,侯爵的数目一向最少。
    在重大场合,候爵也穿红色丝绒外套,帽子上镶有三行半貂皮,冠冕上装一银环,带有四片金叶和四个银球。国王对他的称呼一如对待公爵。
    上院贵族中数子爵资格最浅。子爵称号(Viscount)源于法国,原为郡守,地位在伯爵之下,但有时可能是实力强大的诸侯。在英国,1440年比奥芒特的约翰被封为子爵,位居所有男爵之上。子爵帽子上有两行半貂皮,冠冕上加一银环,饰有6个银球。
    直到此时,英国5级大贵族方完备成形,成为相对固定的贵族等级制。
    在学界,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英国5级贵族是上院的当然成员。史实却非如此简单。在1315世纪,尽管所有大贵族都拥有出席上院的资格,但每届议会召开前还必须得到盖有国里的国王诏令,否则不可前往开会。自14世纪起,伯爵、子爵、男爵以及公爵之子又称为“勋爵“(lord),后来勋爵也可泛指公爵以下的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其涵义与“显贵“(nobility)一词相近。另外,在英国“贵族“一词始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贵族(aristocracy)源于希腊文和拉丁文。在希腊文中原有“杰出“、“优秀“之意,可以用来指大贵族。但在含义较广泛的拉丁文中,该词除了用指大贵族外,还包括地位较低的自由人,并含有“愚蠢“、“平庸“的贬义,尔后同形异义地转化为英文源,意为服兵役的自由农民。从诺曼征服到近现代,aristocracy用来称呼包括骑士在内的大小贵族。5级贵族形成后,为示区别,又用Peers以及集合名词nobility和Peerage专称上院大贵族。以后,Nobility除用指上院贵族外,有时还泛指政界要员。
    与欧洲大陆的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法兰西等国贵族相比较,英国贵族集团的特点之一,是人数较少。长期以来,贵族称号以及相应的财产权和政治特权只是由爵位领有者本人所拥有,其家属虽为贵族家庭成员,但政治地位接近一般自由民,不得列席上院。贵族爵号和封地按照相当严格的长子继承制传递;若长子早殁,依次由长孙、次子、幼子或其他家庭成员依序递补。若某贵族没有继承人,可根据其遗嘱或生前安排,并经国王和高级法庭批准认可后,由其近亲继承其封号封地。但在多数情况下是被国王收回爵位。通常,英国贵族爵位和封号不可随意转让、出售。历代国王为保持贵族的群体规模和出于其他方面的考虑,大多会适量增补贵族。
    某要人一旦获得一种爵位,并非固定不变。若新获显赫军功、政绩卓著或受到国王格外宠爱,可以晋升更高级的爵位,或兼领新爵位。除此之外,贵族联姻也是获取、增添或提高爵位的良好机会和方式。因爵位封地耀眼可人,为社会上不少人所仰慕,所以拥有贵族身份和家产者以及其长系继承人总能轻易得到爱慕者和求婚者。例如兰开斯特王朝的兴建者亨利四世,即位前所拥有的公爵爵位就是由他的母亲布里奇从娘家带来。布里奇是亨利三世的曾外孙女,她除拥有兰开斯特公国外,还拥有德比、林肯和莱斯特的伯爵领地。
    英国5级贵族大致定型于13—15世纪。它与中国周初的5级贵族分封制不同。不是在某一特定时刻一次建立起来的,而是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形成,最终成为定制的。
    14世纪初,在5级贵族之上的王室贵族中,还出现了一个颇为独特的、专为王储所占有的称号——“威尔士亲王“。该称呼最早为一度统一过全国的威尔士王子利维伦制造出的名号。1282年,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率领大军与舰队攻打威尔士,利维伦死于非命。两年后,威尔士合并于英格兰,爱德华在1301年把威尔士亲王之头衔加给不列颠王位的继承者。
    在政局动荡、战事连绵的中世纪后期,欧洲各封建君主为了使各级贵族在骑士精神的感召下建功立业、效忠国王,除了利用贵族爵位科赐臣下之外,还别出心裁地设立了划分为不同等级名分的勋章勋位,奖赏他们的战功政绩。
    在英格兰,最著名的勋位是创立于4世纪中叶的嘉德勋位(theOrderofGarter)。据传,爱德华三世设立这个勋位是为了纪念一次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偶然事件。在一次庆祝攻陷加莱城的舞会上,姿态秀美的索尔兹伯里女伯爵落下一只蓝色袜带,被爱德华三世捡起,缠在自己的腿上,旁观者见了哄堂大笑,爱德华斥责他们说:“凡是认为这是坏事的人可耻“。以后这句话成为国王在1449年建立袜带骑士团和颁发勋位的格言,它同蓝色袜带和圣乔治十字架图形一起出现在勋章上,激励武士们在战争——当时主要是百年战争——中蔑视死亡,奋勇厮杀。爱德华本人也是袜带骑士团的成员。他与宠爱的武士围绕圆桌议事,共同进餐,多次主持武士们的比武演技,使已经衰落的骑士精神有所振作。并使嘉德勋位成为以后英国最诱人的贵族勋章。
    欧洲大陆贵族来历大致如下:最初有的只是公爵、伯爵和男爵。其中公爵应该是来自戴克里先改革罗马行省以后的省行政或者军事长官,后来被蛮族用来称呼大领主。伯爵则是克洛维王朝的军队指挥官。但因为往往随着军役而授予领地也成了领主。男爵则是对宫廷显贵的尊称。子爵和侯爵是分别作为副伯爵和副公爵而设立的。这些官衔在加洛林时代吞并采邑的过程中也被当成了采邑而继承下来,才慢慢变成爵号的(就像莱茵—巴拉定选侯自己是行宫伯爵但还是皇帝的骥厩总管。勃兰登堡侯爵还是皇帝的御前大臣一样,他们的官衔也成了采邑只是拥有的人太少而没能成为爵号而已)。所以很多拥有领地但没有官衔的贵族,就以领地为头衔。中间加中缀词。翻译过来就是某某地方的某某先生。很多名门包括日后君临半个欧洲的波旁家最初也都是这些没封号的家族里的。
资料二 格鲁吉亚(亚洲)
    统计数据为公元1995年前后
    ★国名:格鲁吉亚(Georgia)
    ★面积:69700平方千米
    ★同北京时差:比格林尼治时间早3小时;比北京时间晚5小时
    ★国际电话码:995
    ★语言:格鲁吉亚语为官方语言,居民多通晓俄语
    ★货币:拉里
    ★民族:主要是格鲁吉亚族(70)、亚美尼亚族(8)、俄罗斯族(6)和阿塞拜疆等民族
    ★宗教:居民多信奉东正教,有少数人信奉伊斯兰教
    ★独立日:4月9日(1991年)
    ★国旗:呈横长方形,方与宽之比为5∶3。WWw。旗地为红褐色;左上角有两个小长方形,上黑下白。黑色象征刚毅的性格;白色代表神圣和圣洁;红褐色标志着格鲁吉亚人民在历史上的斗争,象征胜利。格鲁吉亚曾为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之一,当时采用的国旗图案与原苏联相似,为左上角有五角星、镰刀和铁锤图案的红旗,旗面上部有一蓝条,以示区别。1991年宣布独立,采用上述三色旗为国旗。
    ★国徽:在一枚七角星内套着一个圆,圆面上一匹白色骏马飞奔在山峰之上,马上的骑士是英雄吉特里格奥尔基,他身穿铠甲,手持长矛和圆盾,白色披巾随风飘扬。骑士的上面有五枚小八角星,其间镶有太阳和月亮。
    ★自然地理:6.97万平方公里。位于连接欧亚大陆的外高加索中西部,包括外高加索整个黑海沿岸、库拉河中游和库拉河支流阿拉扎尼河谷地。西临黑海,西南与土耳其接壤,北与俄罗斯接壤,东南和阿塞拜疆及亚美尼亚共和国毗邻。全境约2/3为山地和山前地带,低地仅占13%。北部是大高加索山脉,南部是小高加索山脉,中间为山间低地、平原和高原。大高加索山脉有许多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境内最高峰什哈拉峰,海拔为5068米。主要河流有库拉河和里奥尼河。有帕腊瓦纳湖和里察湖等。西部为湿润的ya热带海洋性气候,东部为干燥的ya热带气候。各地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海拔490~610米地带为ya热带气候,较高处气候偏寒;海拔2000米以上地带为高山气候,无夏季;3500米以上终年积雪。
    ★自然概况:位于亚洲的西部,有极小部分的领土位于欧洲。西部濒临黑海;北部连接俄罗斯;东南部与阿塞拜疆为邻;南部和亚美尼亚接壤;西南部与土耳其相毗邻。面积69700平方千米,海岸线300多千米。
    境内山地约占国土总面积的以上。分布在西部和北部的大高加索山脉有许多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分布在东部的小高加索山脉最高海拔3300多米。中部为低地,低平辽阔。东部有草原分布,水草丰美。主要河流是库拉河和里奥尼河等。湖泊以帕拉瓦尼湖和里察湖较大。
    属ya热带地中海气候,东部干燥,西部湿润。部分地区属高山气候,气候随海拔的高度而变化。最冷月1月的平均气温为3—7℃,最热月8月的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在400—2000毫米之间。
    自然资源较贫乏,有煤、石油、锰、铜等矿物,锰矿石储量丰富且质地优良。森林覆盖国土面积的40左右。水利资源较丰富。
    ★行政区划
    全国划分为2个自治共和国、1个直辖市、10个大区。
    ★首都:第比利斯(Tbilisi)
    ★主要城市
    序号主要城市
    1第比利斯
    2库塔伊西
    3鲁斯塔维
    4巴统
    5苏呼米
    ★人口:543.75万(1998年)。其中格鲁吉亚族占70.1%,亚美尼亚族8.1%、俄罗斯族6.3%、阿塞拜疆族5.7%。居民大多信奉东正教,少数信奉基督教新教和伊斯兰教。官方语言为格鲁吉亚语,居民多通晓俄语。格鲁吉亚语属于高加索语系伊比利亚-高加索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