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之军嫂有空间.重生之种田有空间+番外 作者:弦歌雅意(jj金榜vip14.5.11完結) >

第107部分

重生之军嫂有空间.重生之种田有空间+番外 作者:弦歌雅意(jj金榜vip14.5.11完結)-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个空房间准备好了,宋慕武按照三个人一个小组,分别给每个证人配备了一个询问的小组,同时进行,但是在不同的房间。反正现在因为这个事情大家也没有心情上课了,正好将空教室利用一下。
  “主要问清楚时间、地点、在场的人物还有原话是怎么说的!”
  几个人得了交代,认认真真去办事,这可是红卫兵的工作!
  问话花不了多少时间,就像是问供词似得,问完了之后,还要当着那个人的面读一遍,看看有没有哪里是弄错了或者漏掉了什么,确定之后还要按一个手印在上面,意思是对这些话是负责的。
  许多学生都聚在操场上,严密关注这个事情的动态,这个时候不少人被斗了,也有老师被斗了,但是轮到自己学校的校长的时候,大家还是都保持着一颗热切的八卦之心的。
  证词都被写好拿出来了,将供词放在一处,几个红卫兵的中心人物也被请来了,请他们看那些证词。
  他们一看就皱了眉头,这些证词都是矛盾的,有的人说是昨晚吃晚饭的时候,有的说是吃完了饭在外面牵牛的时候,还有的说是天还亮着的时候,地点有的说在屋子里,有的说在院子里,还有的说是在茅房里之类的,在场的人有的提到了别的证人,有的就说当时没看到别人,原话更搞笑,大家写的都不一样。
  “如果他们是真的听到了这个事情,以大家对毛*主*席的忠诚,怎么会时间地点都记不住呢?如果是记住了,差别也不会这么大。而且校长是有些文化的人,怎么会说出这么没有水平的话来?我想,对于校长是如何赞同和推崇毛*主*席的教育方式和理念的,我们学校的每个学生都可以作证。”
  宋慕雯像是辩方律师一样给校长作了总结陈词。
  这年头诬告虚告的人不少,很多人都是因为对对方怀恨在心,为了报仇。不过大家大部分都会告言语上的过失,因为这样不需要实际的物证,更省事儿,也更容易让人相信。所以这样的冤情也是最难澄清的。
  几个红卫兵的负责人商议了一下,最后得出了结论,推选的代表站出来,道:“宋慕雯同志提供的证据很有力,我们看了之后,也觉得这位校长同志是被冤枉的。我不能冤枉了任何一个同志,要团结所有的力量来干革命!所以这位校长同志,我们觉得应该当场放了他,希望他以后继续忠于革命忠于毛*主*席!”
  得到这样的结果宋慕雯很满意,那几个人也觉得很羞愧很害怕,害怕被组织惩罚,但是宋慕雯顾不上这么多了,在这个年代里,迫害了多少善良无辜的人,她能够帮一次就要帮一次,尽管她的力量很微小。
  校长被解开了身上的麻绳,几个红卫兵也跟他道了歉,说是他们偏听偏信了,害得校长差点被冤枉了,他们回去之后一定会好好学习毛*主(席的有调查才有发言权的精神,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努力改进,争取做一个更加优秀的革命者之类的。
  校长也只能原谅这些学生。
  对于这些人,当然也不会有很重的惩罚,一个是因为他们是红卫兵,另一个是他们的根本动机没有暴露,在别人看来,他们也是为了革命,是为了毛*主*席,是无可厚非的。
  这样的风波又浪费了半天的时间,这一天的课算是没得上了。
  学生们下学之后去闹革命,校长还特地来感谢了宋慕雯等人,大家都觉得自己的校长挺好的,所以都谦虚了一把,但是心里是不无得意的。
  这样的事情给大家敲了一个警钟,红卫兵觉得,有时候革命确实是太草率了,没有证据就乱斗,实在是要不得,以后要是要斗哪个,一定要把事情弄清楚了,不过那些身份是明晃晃的,只差额头上写了反动派三个字的人,就不用走这一步了。
  在被斗得人中,校长只是那个比较幸运的人而已,还有些人根本就倒霉死了,因为有些人遇上的冤家更加心黑,也更加心狠,他们为了坐实罪名,甚至还会伪造一些证据,比如说制造女老师和别人通奸的假象,故意将纸条放在老师的办公室里之类的,因为这样被斗倒的人不少。有些年纪大的可能撑不住,就在被殴打的时候死掉了,还有的人是自杀了。但是自杀也会带来很恐怖的后果,如果没死掉,接下来是更加猛烈地抨击和迫害,如果死了,那这些伤害就会被留给家人,他本人的罪名洗刷不清,家人也会被连累的更加厉害。
  在这个过程中,红卫兵想出了更多折磨人的方法,比如说让被斗的人在下雨的时候去外面在地上爬,比如用椅子搭出一个高台,让被批斗的人站在上面,然后故意抽掉一把椅子,然后上面的人就会摔了下来,摔得头破血流的,还有将人绑在或者吊在树上过夜的……相比起这些来,朝他们身上吐口水实在是太轻了。
  难怪有人说人性就是这样,如果一个群体可以肆意地欺负另一个群体的时候,人的残忍的一面就会暴露出来,他们觉得自己掌握了别人的命运,主宰了一切,他们会很享受这样的感觉。
  这个动荡的年代,几乎每天都会有新鲜的消息传来,哪个人被抓了,哪个人被批斗了,哪个人想自杀,成或者没有成之类的,各种消息纷纷扬扬。
  宋慕雯不知道什么时候也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将每天所听到的所看到的都记下来,就写在余二猛送的那个本子上,每次写完都能够写上三四页,写完了才觉得轻松了一点点,好像倾诉了一番一样。还有时候,宋慕雯会忍不住偷偷掏出相机,将他们最残忍最血腥的一面记录下来,然后在空间里存档。这个年代给人的教训实在是太多了。
  就这样,一直纷纷扬扬的吵到了下半年,革命的热潮也一直在持续,并没有因为复课而降低,红卫兵的想法还真是越来越多了。
  到了十月份,本来是应该紧张地准备升学考试的时候,可是现在没有升学考试了,大家只用等着分配就行了,在哪里上小学在哪里上初中上高中,都是分配的,升学考入学考都免除了,现在基本上所有适龄的人都在上学。
  等到上完高中之后,就会获得分配,或者是去哪个单位做事,或者是去哪个地方支援建设。
  这样的分配工作一直持续到了二十世纪末。
  下半年的时候,因为复课之后,大学的一些学生毕业了,高中不少学生也毕业了,大学毕业了的没有工作,高中毕业了也不能考大学,这些人聚集在一起,无所事事就到处闹革命,闹得很凶,在不少地方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为了安置这些人,中央的人就想到了要将这些人“下放”,放到广大的农村去,那里有干不完的活儿,而且农村是革命的根本所在,当初走的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所以去乡下跟贫下中农学习,是很好的建议。
  在毛*主*席发出了“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哪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之后,全国掀起了一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风潮,所有的人都觉得自己应该将一腔热血先给社会主义建设,满腔的激情献给农村。
  在这样的风潮下,很多年轻气盛的年轻人搭乘了火车,专门往最偏僻最贫苦的地方跑,他们要将贫瘠的土地开发成像东北那样的北大仓,要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样的风潮很快就刮遍了全国,于是知识青年下乡到农民中去劳动去生活,并且被称为了知青。
  这个时代的知青不少都是往农场、建设兵团等地跑,但是宋慕雯他们这样穷苦的小山坳也有人来,而且都是热情洋溢的年轻人。
  宋慕雯看着那些穿着的确良的衣服的年轻人,说说笑笑十分有活力的样子,看他们长得白白净净的,很难想象他们干农活的时候的模样。
  这些人的到来自然是受到了欢迎的,他们上火车的时候有鲜花和鼓乐相送,迎接他们的也是噼里啪啦的鞭炮,大家都欢迎知识青年下到农村来,体验农村的生活,从农民身上学习经验。
  不过这些人的吃住是成了问题的,他们说了要去村子里,不能留在城里或者镇上,而且他们要下田,要跟农民一起吃饭一起劳作。
  这年头不少村子还是吃的大锅饭,大家依旧是一起吃饭一起干活儿,只有睡觉是各回各家各抱各的的媳妇的。
  别的村子好说,宋家屋这样的村子,连吃饭都不好解决。



☆、第161章 干活儿

  刚开始的时候有人提议;干脆把大食堂重新建起来,大家都在一块儿吃,看别的村子都是在一块儿吃的;不也是挺好的嘛。
  宋村长当然不同意了;当初他费了多大的力气才把食堂撤了下去,现在又把食堂建起来,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嘛?而且明显的,大家分开吃比较好;吃自家的知道节省着点儿;要是吃公家的,那就是可着劲儿胡搞乱搞了。
  宋村长也发现了;那些个说建食堂的;是平时好吃懒做的;家里情况不是很好的几个,恐怕是羡慕别家比自家日子过得好,想要占便宜才这样说的吧。
  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决定让知青寄住到一些人家里,然后将知青的公分与寄住的家庭的公分算在一起,到时候一起算粮食,当然,这个是要在知青同意的情况下才可以的。而且接收知青的家庭也要经过选拔的,比如说,女知青就寄住在女孩子多一些的家里,这样多点话可以说,帮助尽快融入,尽量不寄住在成年男娃娃多的人家,因为年轻气盛**大家都懂得啊!
  宋慕雯家里不知道能不能接收,反正家里现在是分成两派的,宋老头儿为代表的几个人觉得收留一个知青两个知青不是什么事儿,现在知青可是了不得的人物,他们的目标是好的,动机是好的,而且人家懂得知识多,可以稍微指点一下自己家里的娃娃。
  宋老太则不觉得,宋老太是一个地盘观念很强的老太太,自家人和外人画得一清二楚的,而且是很护食,所以她不是很能够接受家里住进来一个外人。
  宋慕雯对这样的事情是觉得无所谓,住进来好不好,还要看对方的人品的,要是对方人品怎么样,如果对方人品不好,祸害的是自己一家,如果对方人品好,那得益的也是自己一家 。
  这个问题最后是通过开会决定讨论的。
  来到这里的知青也有不少,而且都是省城来的,要见识一下农村的生活和风貌之类的,这一年的大学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都有。
  等到知青到了村子里,一共三男两女,到达之后先村长请他们吃了顿饭,然后将村子里的情况跟他们说了,也把他们商量出来的几个方案跟对方说了。
  几个知青也没有当场表态,而是说要商量一下。
  商量了之后,决定接受住到村民家里,然后和村民家里一起吃饭,但是工分也会算在一起的决定。
  “你们可要考虑好了,要是你们跟这家过了,要换一个寄住的人家,就没有那么轻松了,没有发生特别严重的事情,我们是不会给你们换的。”
  宋村长在事情决定之前给几个人打防御针,要是换来换去那可就麻烦了。
  几个知青都表示没问题,就是来体验和适应农村生活的,一定会克服所有困难努力向前。
  在晚上睡觉前,终于将几个知青安排好了,五户人家,一户一个,宋慕雯家没有,考虑到家里人多,房子有些紧张,所以就没有接手这个事情。
  知青下乡的事情倒是吸引了不少的视线,红卫兵们也展开了一些工作欢迎知青的到来,毕竟知青有一部分也是红卫兵,他们从大城市过来,肯定也有很多宝贵的经验,更何况,他们来到这样偏僻而且艰苦的地方,就是十分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的,就是在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就是在用青春和热血支持和拥护毛*主*席,就是大家的同志,大家是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
  新来的五个知青据说其中两个女生是同学,另外三个男生以前都不认识,不过到了同一个地方之后,都慢慢熟悉起来。
  两个女生一个活泼外向,一个比较稳重,但是明显那个活泼得更受欢迎,男生好像都喜欢那种会来事儿的。
  刚开始下地的时候,只是让几个人去放牛啊,或者去田里转两圈看看田间地头的水啊之类的,现在这个时候连秋收都过去了,根本没什么活儿需要他们干的。
  几个人来了之后,觉得农村也挺闲适的,看书上说的农民很辛苦,现在一看根本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夸张啊,所以大家都觉得这是毛*主&席的恩泽,是毛*主*席的福泽,要不是**,大家还不知道在过什么样的苦日子呢,所以几个知青开始想着给毛*主*席唱赞歌,写很多诗啊歌啊之类的,而且眼看着年关近了,他们又开始想着折腾着排练节目先给伟大的dang和毛*主*席。
  这样子一来,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还有年轻的小伙子都被拉去了,村子里的活儿都少了人干,村长在捉急也没有办法,因为人家是要给毛*主*席唱赞歌啊!人家红卫兵都很支持呢!而且上面还要求,排练节目也要算工分!村长真是脸都黑了,没有种出粮食也要算工分?对其他的人多不公平啊!但是上面说了,人家是干革命,是比种田还要重要的事业,所以要算工分!
  三婶在家里又不高兴了,道:“阿斓长得也不差,而且上次也表演过节目,为啥就没选上她?这也是算工分的呢!要是上次让知青住到咱们家里来,这个事情也就好说多了。”语气里都是浓浓的埋怨知青,埋怨奶奶没有同意家里住知青。
  宋慕斓一边懒懒的摘菜一边说:“这也是没得办法的事情,你看那个宋春花,脸上那么大一个痦子都被选上了,还不是因为周燕知青姐姐住在她们家?唉……要是我去,我也能每天拿三个工分呢!不过二妹怎么没有去成?二妹不是骨干嘛?”
  宋慕雯本来没打算参与这个话题的,既然人家问了,还是要答话的,道:“那边说我身高不够。”
  其实是在量身高的时候宋慕雯放了水。
  宋慕斓就不说话了。
  宋老太也闷着头不说话,其实她也挺后悔的。
  宋慕雯又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