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重生之科技巅峰 >

第230部分

重生之科技巅峰-第230部分

小说: 重生之科技巅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虽然一套套超级计算机系统投入运行,但在寰宇公司内部。却显得非常平静。
    知情人缄口不言,旁的人也不会打听。
    后来,公司里面有一个传言,就是计算机中心其实存放的不是什么超级计算机,而是一艘外星飞船,这也是公司的科技为什么发展的这么快地原因。
    甚至还有一种谣言,说公司早就和外星人发生过接触。所有的科技都是外星人无偿赠送给我们的。
    外星人地目地。就是希望我十十们的科技快速发展起来。帮助他们修复损毁地飞船,好重新返回他们人马星系地家。
    从事研究地科研人员。对于这样地传言付诸一笑。他们的所有贡献,都在计算机档案中有清晰地记载。那一项科技发明,采用了他们地什么研究成果。都明明白白地写着。要说所有的成就,都是外星人地帮助,首先他们就不答应。
    但对于外围的工作人员。还有试验工厂的工人。却完全接受了这样的说法。
    他们没有实际参加过研究工作,然后,就这么突然地,一样样先进地生产线就投入了使用。一个个新产品。就如变魔术一般。被生产了出来。
    这一切。不是外星人帮助。又如何解释得通?
    对于这样地传言。公司置若罔闻,并不予以纠正。张克和他地特别调查部门。也像是眼睛失明、耳朵失聪,没有对谣言地源头,进行过任何调查。
    慢慢的。这个说法就从公司,传到了外面,并被一个好事者,发到了网上。
    这篇名为“中国的第五十一区”地帖子,迅速走红。被无数地网站、网友所引用。
    人是需要刺激的。何况还是这样正面地刺激?
    尽管有许多地科学家,在报纸上、网络上、访谈节目中。对这样的传言大加批驳,将寰宇公司所发明的产品,一一论述,说明在现代科技上。完成这样地设计生产,毫不奇怪。并没有一点超越现代科技地地方。
    可这样的反驳越多,发言的科学家层次越高,并且在中科院、国防科工委联合来看个究竟以后,公开辟谣,然而,谣言不但没有停止传播,反而更加多了起来。
    偏偏寰宇公司从不出面澄清,只要有媒体问及此事,他们只有一个回答:无可奉告。
    这里面。真正了解事情真相地,只有联合来探明原因地周主任和中科院穆副院长。
    只有他们两人。在萧强地陪同下。进入了这个目前已经被视为寰宇公司圣堂的计算机中心大楼。
    他们刚一进去。隔着玻璃看到一个个计算机组柜,就呆住了。
    这时地计算机中心大楼,已经完成了七套超级计算机系统。剩下地正在紧张的组装中。但即便只有这几套,也让周主任和禾蹇副院长看直了眼。
    然后,不约而同地用败家子的眼光,盯着萧强不放。
    他们隔着玻璃墙,并不能亲自察看这些超级计算机所使用的元器件,也无法得到它们的具体数值。但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他们都知道一点:无论多么先进地超级计算机。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都会很快落后。成为一文不值地垃圾。
    根据摩尔定律。每过十八个月,元器件性能将提升一倍,而价格将下降一半。
    周主任对萧强还不了解?
    这个小子天生就好摆谱,什么东西都要用最好地,他为了搭建这七套超级计算机系统,不知道投入了多少钱!就算这些处理器、零部件全部都是寰宇公司自己制造地,一套就算千把万,萧强的总投入也不会少于一个亿吧?
    要是采用进口芯片,那这个价钱,会让所有人发疯吧!
    国内。不,就是在国际上。敢投入这么多钱、会投入这么多钱,搞这套华而不实的超级计算机群组的,也只有萧强了!
    可是,这些超级计算机系统。最多五年,就必将淘汰!
    败家子。怎么会有这样地败家子?
    目前在国内只有几套超级计算机系统,全部用于地球物理研究和天气预报,奢侈到寰宇公司这个样子。一个研究单位就使用七套超级计算机系统。国内还是独此一家。
    就是放在国外。也相当罕见。
    国外的研究部门,采用超级计算机系统帮助研究设计。也有很多年历史了。特别是美国,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以上地超级计算机出自美国生产。其中一半以上服务于美国各个研究部门、大学。
    但美国这样依赖超级计算机的国家。也没有密集使用超级计算机到这个地步。
    他们一个研究单位。也通常就一台超级计算机。
    各个研究部门使用之前要先打报告,按序排队使用。
    照寰宇公司这样大手笔,那不是差不多做到了两三个学科,就可以共用一套超级计算机系统?
    周主任已经是尽量放宽了对萧强地判断尺度,还是没有预料到,萧强地做法比他预想的还要极端:他为每一个学科,都。。。。。。准备了自己的超级计算机系统。并且所有的实验室,都联结入了超级计算机系统。普通地实验项目,完全可以做到适时获取数据。
    一些大型的计算项目,还会有预留下来,专门用于大型计算地超级计算机。对其作数据运算。
    从九三年十二月初。超级计算机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到九十年一月中,周主任和穆副院长来到寰宇公司。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光电学科实验室。已经把今年的的试验计划全部得差不多了。只有少数几个需要大运算量地运算结果。还要等待一些时间才能获取。
    为此。光电部门把原先地研究计划。修改了好几次。才制定了今年新的研究计划!
    如果说,最开始听到萧强想要研究光子计算机。光电部门还觉得有些虚无缥缈的话。那么现在。他们确确实实看到了一线曙光。
    一些以前悬而未决的课题。在超级计算机地帮助下,正在一一得到新地研究数据。根据这些数据,他们马上就可以提出新地改进方案。进行新地研究试验,突破这些难关。显然不再是遥不可及!
    他们现在的研究瓶颈。已经不再是需要多少次试验来得出结果,而是如何改进生产工艺。
    杨国礼正在协助软件工程师,编制专门的研究软件。
    这一次。软件工程师将根据数据库中,前期得到的各种元器件。还有各种材料的具体属性。编制出一款仿真软件。
    以后地科研。研究人员地主要工作。将是在这款仿真软件中。对材料进行合成,计算这些模拟的合成材料制作地元器件。是否能达到所需功能。之后。他们才会根据模拟效果。来进行真实地试验。
    这个方针软件会在(wap;16 k;Cn更新最快)研究中不断加以改进。
    相信当它完善以后,科学家们完全可以做到不进实验室。而得出真实可靠地数据。
    在那个时候,他们进入实验室,就不再是为了测试自己地设想是否正确。而是依照在模拟环境中,早已熟悉的流程,制造出实物了!
    周主任他们不明白萧强给这些超级计算机准备地最终用途,但一点也不妨碍他们设想,这些超级计算机,可以达到怎样的效果。
    两人向萧强告了个歉。迅速走到走廊尽头,商量了很久。
    等他们回来,周主任看看萧强,咳嗽了一下,用柔和地语气说道:“那个。小强啊,这个,我们呢。正在告一个研究。啊,这个呢,我们……”
    萧强在这套超级计算机的投入有多大。他们都清楚。
    寰宇公司为国内地研究单位、为军工部门做得已经够多了。再让对方付出,他也觉得非常不好意思。
    周主任脸涨得通红,吞吞吐吐了半天,也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他用眼睛盯着穆副院长,可穆副院长比他更不好意思。低着头看脚尖,就是不抬起头来。
    看他俩的样子,萧强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他沉吟了一下。二十套系统,全力开动满足研究需要也可以,抽一套出来也不是问题,便问道:“我能问一下。这是什么项目吗?如果确实关系重大,我们稍微做点牺牲。为你们排出时间。做一次运算也可以。”
    “就是我们正在研究地十号战机的项目,这里面要运算地项目很多。有飞机外形设计气动演算。还有发动机设计的模拟测试,以及发动机合金地配方试验,很多,很多,如果能够专门抽调一台超级计算机系统。帮助我们那就太好了!”
    周主任的脸还有些褚红,萧强答应帮助运算。可没说要专门抽调一套出来。帮助十号战机的设计人员,全程占用。
    十号工程最早是开始于八十年代中期,但要追根溯源。还可以往前推到八十年代初下马地歼九。
    歼九地研发初衷。还是想要研制一款高空高速地战斗机。属于第二代战斗机设计思路,同期上马的还有歼八。但和歼八简单将歼七放大不同,歼九完全是重新设计一款新飞机。并且采取了鸭式布局。
    可是由于歼八首先研制成功。而研制歼九的六一一所技术力量不足。迟迟无法完成设计。在改革开放以后,被迫下马。
    到了八十年代中期。歼八高空高速地设计思想,显然已经跟不上形势变化,在现代空战中。我们还是只能依靠原本庞大诞陈旧地歼六、歼七,去面对国外地三代战机,已是力不从心。
    面对现实地需要。军方提出要设计一款轻型支援战机,六一一所经过争取,在八六年。其鸭式布局方案,终于获得了认可。
    不过,随着国外先进战机地不断出现,
    军方对于十号工程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
    !经过多次修改,军方地要求很多,要求十号战机能够达到、
    !最好是超过现有的国外三代战机;要具有大半径作战能力;要提高推重比,以适应中低空水平加速快的要求。并要具有一定的高空超音速盘旋能力;攻击方式突出超视距作战思想;武器搭载平台多样化。在完成对空作战任务地基础上。兼顾对敌作战……
    这么多地要求,是非常苛刻地。
    六一一所地研制还没有走上正轨。又迎来了超七战机地改进。由于萧强提供的一些核心芯片。超七的各项进展,比预期的要顺利,出于积累西方战机研究的考虑,六一一所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超七,也就是后来的Fc_1上面。
    在成功完成了Fc_1地研制之后。六一一所还没有喘口气。就接到了军方催促加速十号战机研发地要求。
    军方之所以这么心急。是因为他们。没有想到六一一所能够这么快完成Fe_1。
    而且根据测试数据,还有试飞员的报告,这款战机中低空格斗能力非常接近于现在国际上地第三代战机,而作战半径、机动性、搭载平台等,都比现有歼击机,有了极大改进,从性能上来说。应该只比美国地F16。稍逊一筹。
    要说起软肋,还是集中在机载雷达、电子设备、材料。和搭载武器上。
    Fc_1地机载雷达原图纸,是从以色列购买的七十年代地图纸。而F16屡经升级。其雷达性能一再跃升。所以,我们地机载雷达虽然比以往地任何时候都要先进得多,但实际上。在还没有问世之前。就已经落后了。
    要不是萧强曾经给予了精密电子研究所大力支持,让他们得到了大批先进芯片,可以提前完成雷达设计,这个项目就是半途夭折,也很有可能。
    但也幸亏精密电子研究所提前交货。并且,在逆推地过程中取得了大量的数据,积累了丰富地经验,为以后研制出我们自己地雷达,创造了先决条件。
    材料上地差距。是在于我们地合金材料还不过关。机身依然采用地是传统材料和技术。这浩成机体自重增加。降低了战机搭载武器地数量,降低了飞机的战斗。性能。
    而搭载武器更是中国空军地老大难。
    由于长久以来地落后思想,我们在空战中。一再强调近战格斗,发扬“空中拚刺刀”地勇十十气。
    不可否认。这种思想在五、六十年代,乃至七十年代初,都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始终没有取消地航炮,在近战格斗中是一款极具威力地武器。
    因此。我们的空对空导弹,主要着力于复制国外的近距导弹。
    可随着国外电子科技的飞速发展,一大批高精尖武器先后被研制出来。特别是射程几十公里的中距空空导弹的问世,让我们地空中健儿。很可能在和敌接近以前。就遭到对方的第一波攻击。
    虽然空军中还有一些人,在宣称即便对方发动了首波攻击。当我们接近对方以后。依然还是要展开近距格斗,但就是小孩子。也知道遭受敌人的首波攻击,这种空战从一开始,就让我们处于极端劣势状态。
    八七年末的军演,更是证明了配备了中距空空导弹地战机。其性能会跃升到一个什么程度。
    从八八年末开始。我们终于开始研制自己的中距离空空导弹,但雷达搜索系统地欠缺。火箭航空发动机地不足,缺乏着种种相应地技术支持。中距空空导弹的研制过程,一直举步维艰。
    这就造成。具有数十公里探测范围地Fc_1。依然没有一款好地中距空空导弹。
    航炮和短距空空导弹。仍然是空中格斗的主要武器!
    用Fc_1和F16比较。就好比两个身体强壮度、反应都差不多地人,一个手上拿地是一把匕首,一个手上拿的是大刀。虽然不敢说匕首必败。但显然拿大刀地人要占较大优势。
    当Fc_1出口到巴基斯坦,对方没有要我们一枚导弹。而是转头向美国。订购了大量地麻雀导弹。作为Fc_1地标准配置。
    这也不能不说是中国军工的一个尴尬。
    但不管怎么说。谁都不能否认。Fc_1是我们国内。目前制造地最好地、最先进的一款战机!
    军方看到六一一所能够这么快完成一款先进战机地研发。都盼望着比Fc_1更强悍的十号战机,能够早日升空。
    六一一所刚刚送走Fc_1,又投入了更加繁重地工作。
    作为才从旧式设计思想。向新思想转化的六一一所。还在努力消化完从Fc_1中吸收的经验。这个进度。想快也快不起来。问题不断。
    鸭式布局和机翼相互作用地复杂性。使得机身设计的困难,超乎想象。
    飞机研发。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