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重生之科技巅峰 >

第280部分

重生之科技巅峰-第280部分

小说: 重生之科技巅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地库工程就这样停了下来。
    到九四年,公司开始搭建第一套超级计算机系统的时候,萧强又想把这些超级计算机,藏在地下。毕竟,修一栋计算机中心大楼,气派是气派了,可是几十上百号安保队员,成天像防贼似地,盯着任何一个靠近大楼的人员,以至于所有地公司职员,都不喜欢从那条路经过。
    久而久之,计算机中心大楼,基本成为了禁地的代名词。
    包括林怡和奥斯丁,还有秦运强等人,都曾向萧强反映过,认为在公司里出现一个如此戒备森严的地方,很容易造成员工心理上的不适,建议他另外找一个地方,安置超级计算机系统。
    就这样,地库工程再次动工。
    到九八年,经过几年的建设,地库终于全面完工。
    地库深藏在地下五百米,共有九层,有三条电梯通道,上到地面。每一层长三百米,宽两百米,高五米,采用了钢梁架柱,对地库进行加固。
    现在,这个建成地地库,迎来的不是早期的第一批超级计算机,而是第二代产品——光电混合超级计算机!
    这套光电混合超级计算机,和第一代产品一样,采用了六万五千个处理器,包括数十万微型光电转换装置。原来计算机系统常常看到地光纤、电路都没有了,整个超级计算机系统,就是一个三维立体布局。
    各种外设,都是从激光传输信号装置中收发数据。
    按理说,搭建这样一套系统,其价格将是天文数字。每一套,光是成本恐怕就会让美国破产。但公司每个月都会收到两套主要元器件,以供搭建超级计算机系统。
    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以每月两套的速度,在这个被萧强命名为“超脑”的地库,安家落户。
    萧强总算可以从繁重的研制过程中,抽出身来。
    在他将注意力转向之前,他召开了最后一次光子电脑项目小组会议。
    项目组的所有成员,都参加了这次会议。
    和两年前不同。现在地光脑项目小组的研究人员,一个个意气风发,神采飞扬。虽然超级电脑研究成功,最终依靠的是萧强的能力,但没有谁能否定他们的功绩。
    至少,是他们,制作出了第一台光电混合电脑的原型机。没有这个原型机,所谓的光电混合超脑,只是一句空话。
    看到第一台千万亿次超级电脑研制成功。所有的项目组成员,都忍不住泪流满面。
    这些年来,他们太苦了。
    忍受着公司其他研究员的白眼,承担着饭桶地“美名”,每一个人,都过得极为低调压抑。直到原型机的研制成功,他们终于可以骄傲地向其他部门宣称:我们,只有我们。才能制作出这样一台,达到现代科技水平巅峰之作的光电混合电脑!
    萧强看着来参加会议的项目组研究人员,脸上轻松自在的神情,也是面带微笑。
    他宽容
    面的研究人员们,相互寒暄吹牛了半个多小时,才宣正题。
    会议的主题就是表彰。
    每一个研究员都应该受到表彰。
    这些年,他们没日没夜地工作,很多人累到病倒了还是加班加点。带病搞研究。七年来,没有一个人享受过一个假日,许多人的身体。都差不多要垮了。
    所以,每个研究人员在享受公司给予地高额奖金的同时,还将享受三个月的带薪休假时间。萧强希望借此,弥补一下公司对他们的亏欠。并且,专门安排他们。到医院接受了身体检查,需要养病的、需要休息的,都会接受到最好的服务。
    然后。再以充沛的经历,投入到新地研究之中。
    萧强在会议的最后,提了一下他对未来研究的一点想法,作为研究人员,在三个月休假中地思考方向。
    目前研制成功的,还只是光电混合电脑,距离全光电脑的差距还很大。
    集成电路技术,最大限度地缩短了电子的运行距离,将其速度发挥到最大。但在处理器运算、存储方面,还是依靠着硅半导体的成就。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光混合电脑,还远远谈不上是一个纯粹地光脑。
    萧强要说的,就是这几年来,他对光脑计算和存储方面的一些设想。
    光脑地设计和现行电脑,从结构上来说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依照图灵机原型所搭建。
    因此,它的处理核心,还是需要各种光晶体管来构建。用激光产生光源,光晶体管传输光信息,进行运算,并通过激光转换装置,传送数据。
    光晶体管不是什么陌生的东西,各个国家都能生产出来。
    这种早期的光晶体管,就类似于电子管刚刚问世的时候一样,体积庞大。用它搭建的电脑,也和早期的电子管计算机一样,要用整个房间来装。
    人们也在想方设法缩小光晶体管的体积,期翼研制成功,向现代电脑一样体积小巧、功能强大的光集成电路处理器。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不用像现代计算机发展一样,要经过几十年摸索,才能研制成功。
    或许,只要再过十年、二十年,人们就有能力,制作出符合人们要求的微型光脑。
    萧强就向所有研究人员,传递了一份文件。
    这份文件是情报中心从寰宇往上,截取的一份电子邮件。
    在这个电子邮件中,一个在美国的克萨斯州奥斯汀大学的科学家,向他在另外一所大学工作的同学,提到一个现象。
    他说,他们曾经无意中,从大肠杆菌中,制造出了纳米晶体。
    大肠杆菌因为容易培养和操作,因此被大量运用于科学实验。在某次试验中,他们曾经无意中,在大肠杆菌培养基中,倾倒了化溶液。在科学家准备清理玻璃器皿的时候,他们突发奇想,又往里面添加了硫化~
    结果出乎他们意料之外,离子和硫离子都被大肠杆菌所吸收,并在它们体内产生了反应,从而生成了硫化的纳米晶体,每个晶体只有两到五纳米。
    当时实验室的所有人都为此感到惊奇,重复了这个试验。都得到相同地结果。
    从试验中可知,每个大肠杆菌都能产生出一万个纳米晶体。
    那个教授在给同学的电子邮件中感叹道:“要是能够制造出更大的晶体,我们就能对其操作,制作出光子芯片所需要的光晶体管。可是我们经过上百次试验,还是没能明白,是什么因素影响着晶体生成大小的,更谈不上控制其生长。”
    萧强传递给他们的那份文件,在项目组成员中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的确,就像那个教授所言。要是大肠杆菌生成的晶体足够大,他们就能对其加工,以大批量制造出符合需要地光晶体管。
    如果这个教授所说属实,那他算是为所有的项目组研究人员,开出了一条新路。
    欧宏博当场就想回到实验室,将这个实验重做一次,看看是否能得到这个结果。要是试验成功,那他们可以利用操作原子核的技术。对如此微小的晶体进行加工,生产出第一个微型光晶体管。
    萧强希望他们做的工作,就是这个。
    制作一批微型的光晶体管、二极管,就为制造光处理器,奠定了基础。
    他可以帮助,提供制造芯片所需的上亿个微型光晶体管、二极管。
    但是,让他们纯手工,将上亿微型光元器件安装到位。无异于要他们的命!没有一个人,可以微操作,完成这项艰巨地工作。
    萧强设想的是。由项目组完成主要功能电路的制作,再由他进行大批量重组,最后交给实验室进行集成。
    当然,这个工作也近乎于不可能完成,但至少比当前看不到一点希望。要好得多。
    他所说的第二个设想,是关于光存储。
    这个设想,还来自于这次研制光电混合处理器。偶然所得。
    在制作成功的光电混合处理器中,集成在处理器中的内存,采用了多级缓冲的形式来设置。
    其实,多极缓冲内存,早已被英特尔和寰宇公司的国腾芯片所采用。
    之所以采用多级缓冲,就是因为集成在处理器中地内存速度快,而主板内存等其他设备
    ,从而引起速度不匹配。
    通过多级缓冲,将处理器缓存的速度,降低到和外存同样,使之正常运行,这就是多级缓冲的目地。
    萧强就从这个缓冲中,得到灵感。
    他在这次会议上,所说的就是他从中,引发出来的一个设想:用缓冲的方式,来实现光暂存。
    需要处理的数据数以亿万,但不可能同时交由处理器,让其对数据进行运算。
    他地设想,就是根据数据处理的先后顺序,分别存储的不同地存储器中。
    例如读取次数较少的数据,完全可以用目前能够制作的高速内存来担任。暂存缓冲器则随时读取这些数据,以供光脑即时读取处理。处理完毕,或是暂时不用的数据,又回到内存存储起来,并被再一次调用调到缓冲器。
    通过暂存缓冲器,光处理器可以随时以光速调用数据,不会出现内存调用延迟。
    而缓冲器虽然无法真正保存数据,但可以通过不断将数据传回内存,从而起到保存的效果。
    同样,如同现行处理器中,直接集成在内的缓存一样,可以用暂存缓冲器,以几乎和光处理器同步的速度,来暂存数据,供处理器调用。
    “暂存器!”欧宏博猛然跳了起来。
    好几个科学家也激动地跳起来,但又颓然坐了下来。
    他们现在有办法,让光的速度延缓到汽车行驶的速度,从这一方面来说,这个延迟,足够作为暂存器使用。
    可是,他们让光延迟的装置,非常之大,不管从什么角度看,都不可能将其缩小到,集成进处理器的程度。另外,这个装置,是靠冷冻的方式,来达到让光尽速的目的。虽然通过这个装置的光,确实减速了,但他们并不能做到有选择性地,让携带数据的光,进入这个装置。
    “为什么要集成进处理器?”萧强不以为然地说道,“我们现在只求作出原型机,并不在乎大小、长度,实在不行,做成超级计算机也行。不过,我考虑的方向,并不是用你们的装置来减速,而是用光纤延迟来减速。”
    “光线延迟?”这个方法,欧宏博他们也想过,也是现在科技界所普遍采用的方式。
    光纤延迟,就是让携带数据的光,在光纤里反复来回,从而达到暂存的效果。
    萧强想的则是另一种方式。
    他设想的暂存器,是一个三维球体。
    由于激光的直径可以达到几十纳米,在头发丝粗细的通道里,就可以有几千根激光并行。
    萧强设想用不计其数的纳米级激光触发器,密布在三维球体的不同位置,让激光束,在这个球体中来回运行,直到经过无数次反射之后,从正确的读取口出来,被光处理器所调用。
    半导体激光器只在最开始启动的时候,有延迟,随后可以达到和光信息同步,从而保证激光信息的光速传递。
    同时,激光转发器发射的激光束,可以将衰减的光束凝聚,加强光信号。
    萧强知道,这个暂存器的设想,和光晶体制作,以及集成都是现代技术的极限。从理论上说,都由实现的可能,但实现的过程,则难于上青天。
    他动动嘴,非常轻松,但下面的研究员,要将设想变成现实,可能要花费他们一辈子的光阴。
    他看着下面默默思考的研究人员,无声地叹了口气。
    这下面的科研人员们,大多只有四五十岁,在十年前,还被称为中青年科学家。现在,也被称为年富力强的一代,正是挑大梁的时候。
    但看看他们,看上去最年轻的一个,也已经头发斑白。
    科研工作之苦,从他们一个个超出本来年龄的相貌,就可以看得出来。很多时候,萧强都不忍心,给他们更多的压力。
    但是,他又不得不这样做。
    光电混合芯片制作成功,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在现代技术条件下,他们很偶然地得到了这么一块。但在几年、十几年后,人们应该可以很容易地制造出来。
    他的优势,也就只能保持这么久。
    这最多十多年里,寰宇公司肯定会取得一个又一个科学上的突破,但还不足以确立绝对的领先地位。西方只要同样拥有了混合光脑,要追赶上来,并不是不可能的。
    要想彻底将对手甩到后面,让他们没有任何追赶的可能性,必须确定出绝对的优势。那就是光脑,以后可能还有量子电脑。
    光脑的制作,以欧宏博等人的判断,现代人类科技发展,没有五十年、一百年,绝对无法制造成功。
    萧强再打个折扣,按二十五年记。
    二十五年,寰宇公司应该可以取得,让西方科技界,拍马也追赶不上的科技领先。有些科技产品,就算教给他们,他们也制作不出来。
    只有到了这个时候,萧强才敢轻松地说一句:我,寰宇公司,真正走到了,科技的最巅峰。
    他目光复杂地望着兴致勃勃,讨论自己提出设想的研究人员们,轻声说道:“我知道你们付出了很多、很辛苦,但为了寰宇的未来,还是,拜托你们了,谢谢!”
    正文 第二百二十二章 出游计划
     更新时间:2008…8…25 18:49:37 本章字数:10319
    阵清风拂面,萧强似有所感,缓缓地睁开了眼睛。
    桌上的电子闹钟,显示现在已是上午十点一刻。
    窗外早已是天光大亮,身旁林怡那边整理得干干净净,上班去了。窗户开了一半,风从外面吹进来,微风徐徐。
    他打了个哈欠,伸手向上,伸了个懒腰。
    身上的骨节咯咯作响,好不舒畅。
    萧强懒洋洋地从床上爬起来,依靠在软绵绵的床背,不想起来。他好久没有睡到自然醒的体验了,这次光子电脑的研制初见成效,他也难得有一个机会,休息一下。
    项目小组的成员从前天就开始休假,他也给自己放了一个星期的假。
    反正公司的日常事务,都有奥斯丁打理,他平时也就处理一些重要事项。其他的事务,由奥斯丁决定就可以了。
    这从他们两人的秘书规模就可以看出来。
    林怡现在不再给他担任专职秘书,而是担任了奥斯丁的办公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