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重生之科技巅峰 >

第381部分

重生之科技巅峰-第381部分

小说: 重生之科技巅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寰宇公司选择的小行星直径终究有限,没有造成火星表面全面崩裂,造山运动没有形成反复运作的动能。
    正是探测到火星表面的大气翻滚,明显的开始趋于平和,显示火星剧烈的内部运作,已经平息下来,萧强才派出了第一艘星际飞船,前来探测。
    飞行器一进入火星大气层,就开始急剧颤抖起来。
    这不是没有空气的月球,由于短期内的大气圈重造,数以亿万吨的气体、尘埃冲上了天空。虽然随着时间流逝,这些气体一部分会弥散于太空,一部分会沉降下去。但就目前而言,火星的大气层密度,俨然不亚于地球。
    而且,由于几乎没有氧气存在,所以,飞行器也不可能像地球上那样,使用冲压、涡轮等发动机提供动力。它所飞行的每一秒钟,都要消耗自身携带的液氧。
    当燃料耗尽以后,它也没有再重新冲出大气层的动力,只能坠落到火星表面。
    火星的大气层,比起两年前来说,已经算是非常“温和”了。在刚刚遭到撞击的那两年,火星的大气层,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狂暴!
    现在虽然探测器抖动得很厉害,但总算可以在大气层内飞行,而不会直接解体。
    “硫化物、粉尘、二氧化碳、氢化合物……,好家伙,谁下去谁死!”一名大气学家读着从飞行器上携带的探测器,传回来的数据,一个劲的摇头。
    “情况总体来说,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你看看这张图表,这是我们上个月到达这里时的数据测试结果。从各种数据对比来看,一些比较重的尘埃,已经开始降落。在大气极冠位置,它们的含量,已经降低到了可以忍受的地步。”另一名科学家乐观地说道。
    “逃逸的气体多吗?”又一名科学家凑过来,问道。
    “还算理想,火星这次,只是遭到了几十颗一两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冲击并不大。这不像星球刚形成地时候。
    都在疯狂躁动,将大多数气体都冲出了引力圈。才就已经安静下来了,据估计,气体逃逸的数量,不到万分之一。”第一个科学家读者数据,高兴地说道。
    “再有……半年左右,大气差不多就基本稳定了吧。”
    几个科学家陷入了沉思,半年。半年以后,就是他们进行下一步计划的时候了。
    一名科学家伸了个懒腰:“好了,我们今天的工作完成了。谁想去旋转重力舱,我请你们喝一杯。”
    一个六十多岁的老研究人员嘟囓着:“还是你们去吧。我老了。受不了旋转重力舱的冲击,每次进去,我都感到耳膜刺痛。我还是去看看其它数据,做份统计对比图表什么的。”
    几个年轻的科学家耸了耸肩膀。向重力舱飘去。
    和地球上破裂的板块运动,相互不断挤压,形成频繁地地震不同。
    火星的地壳是完整的一块,通过探测器传回来的数据。这次毁天灭地地大冲撞,没有将火星地壳完全给撞断裂。
    虽然有很多破损,形成火山频发。但火星地壳。依然是一块完整的大陆。
    这就让火星地质活动。失去了主要的动力来源。因此,当火山先后爆发。将淤积在内部的动能泄放完毕以后,火星很快就重新平复下来。
    从第三个月起,科学家们就惊喜地发现,火星上开始下雨了!
    由于狂暴地大气运动,开始趋于平缓,由大气磨擦产生的热量,也在衰减。并且,由于尘埃阻挡了太阳直射,也从一定程度上,使得火星气圈的温度,以超乎预计的速度,很快下降。
    高空气流地温度,降得尤其的快。
    那些被卷到高空的水汽,在冷空气地作用下,形成了小水滴。在重力地作用下,小水滴淅淅沥沥落下来,裹挟着大气圈里地尘埃,还有大量的有害有毒物质,重新回到火星地怀抱。
    如果按照正常的星球运行,有些小行星从太空带来的有机物质,会随着尘埃,在火星上安家落户。
    也许,就有些有机物,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向高等生命的方向发展。
    但更可能的,是当星球运动的彻底终止,当火星表面再次被严寒所包围的时候,重新被冰封起来,而永远失去进一步进化的可能性。
    寰宇人要做的,就是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在第五个月,探测飞行器带回了一个好消息:火星地面温度,已经降低到了摄氏十二度。而海水的温度,也降到了摄氏二十五度!
    这个温度,一些暖水性藻类,已经能在海水中生存繁殖。
    飞船上没有再放出探测飞行器,而是从飞船上,弹出了一个个大桶,向海洋区域降落下去。
    当大桶进入大气圈,并由于大气摩擦,温度升到一定程度之后,桶里设定的装置便会炸开,将里面携带的亿万暖水性水藻,投放进大海之中。
    水藻是最原始的光合作用生物,也是今天地球所有生物的大功臣。
    没有水藻,就没有今天的地球。早期的地球,就和现在的火星一样,没有氧气,只有二氧化碳和各种有毒气体。
    正是水藻吸收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各种有害物质,放出了氧气。部分氧气在大气层转化成了臭氧,并形成了初期的臭氧层,才让各种生物,得以繁衍进化。
    寰宇公司现在正在做的,不过是重新将地球的发展史,再走一遍。
    不过,他们投放的水藻,都是经过生物基因改良的品种。耐高温、吸收二氧化碳和有害物质的能力,提升了百分之三十。最重要的一点,是它的繁殖速度,达到了原始母本的两倍!
    或许,未来的火星大海中,藻类将成为一种灾难。
    但在现在,人们需要它们,需要它们将人类无法生存的星球,变成未来的人类乐园。
    除了水藻,科学家们还在大量向陆地,投放草籽和地衣。
    地衣其实也是一种藻类,或者说是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地衣的细胞中,大部分为真菌细胞,少部分为藻类细胞。两种生物在同一种生物上。紧密地结合起来。
    表现出来,地衣叶状体上半部分,像藻类一样,进行光合作用,并生成简单的碳化合物。
    这些简单碳水化合物,又作为营养供应给下方地真菌。真菌在吸收简单碳水化合物之后,又奇妙地将它们转化成多种碳水化合物。
    作为回报,真菌又尽量从空气中吸收水分,供给藻类生长。
    但是这种生物的生长极其缓慢。数年才能长几厘米。
    寰宇公司之所以将它也作为了一种考虑,还是在于它的抗干旱性。地衣喜欢在湿润的地方生长,但在干旱地方,它也能处于假死状态。一旦有水分。它又能活过来,其耐干的特性,令人称奇。
    作为基因改良后的品种,寰宇公司投放的地衣。增强的就是它的生长。
    虽然达不到藻类那样夸张地快速繁殖,但多少,也能为干旱地区,增添一点绿色。
    草和藻类。作为低级生物,它们的光合作用效率是很低的。
    唯一值得称道的,是它们地数量。
    数以亿万计的藻类。从水中产生氧气;同样数量的青草。则在陆地上。进行光合作用。
    它们就像一个巨大的造氧工厂,为火星。提供源源不断地氧气供应。
    二零一九年,星际货运飞船再次来到火星。
    这次随船而来地,是萧强和数十名工程技术人员。他们是火星基地第一批先遣队员,
    目的,除了建立火星基地,还有尽快扩大植物生长范
    长达三年多地时间,火星的大气层已经彻底稳定了下来。除了高空还有气流呼啸而过,在陆地,由于高山的阻隔,风变得柔和了许多。
    这也使得大量地植物,不至于被风吹得满地走,无法扎下根来。
    第一批抛洒地藻类,它们大多都成活了下来。
    当萧强他们从海面上空掠过,可以看到,海洋中,已经出现了点点绿色。这些适应能力惊人地藻类,在经过基因改良以后,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反观投放地草籽,则基本没有存活下来。
    光合作用不是单方面的,如果火星上永远阳光普照,光合作用的确可以持续进行。
    但和地球上一样,火星也有日生日落。
    当夜间来临,植物们就需要突出二氧化碳,吸收氧气。
    火星上就没有多少氧气,植物产生的一点点可怜的氧气,立刻就融入到整个大气层里,进入大气循环。因此,没有足够氧气供应的草类植物,大批死亡,只留下了一点点印迹。
    即便没有氧气循环的难关,它们也扛不过紫外线照射。火星的紫外线强度,可以让一棵草在数分钟内死亡,毫无生机。
    所以,实际上大多数草籽,还没有发芽,就已经死去。
    倒是藻类,它们释放的氧气首先是融入到水里。
    这也保持了一定的氧气供应,让它们可以支撑到太阳升起,重新进行新一轮的造氧活动。
    因此,当萧强他们着陆的时候,所看到的,依然是苍凉荒芜的火星表面。
    火星表面的温度,降低到十九度的时候,开始变得缓慢下来。大气层为火星提供了基本的热量散发保护,还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火星才会重新回到冰冻星球的老路上去。
    萧强他们首先使用带来的充气设备,建立了一个轻便的双层大帐篷。
    双层帐篷非常大,足有上万平方米,相当于一个足球场的大小。上百顶大帐篷相互连接,通过管道传送空气,形成了一个覆盖一平方公里的封闭空间。
    火星大气层的形成,使得小型陨石,已经无法对星球构成威胁。
    只是没有足够的氧气,还无法形成臭氧层,太阳对于星球的紫外线光照,还非常强烈。先遣队员们,就是有氧气供应,也不敢随便暴露在太阳底下。
    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
    所有的空间,都尽其所能地栽种着植物,特别是造氧能力强大的常绿树种。
    一套自动化生产线,在提炼材料之后,制造出大量的帐篷。
    这些新制造地帐篷。呈半透明状,而且只有单层。
    它们被一顶顶撑开,架在基地周边。更让人感到惊奇的是,这些透明帐篷甚至下方都没有彻底密封,偶尔也有外界空气,可以少量地流入到帐篷里。它的作用不在于封闭,而在于通过在材料中添加铅等物质,过滤紫外线光。
    它的偏光添加剂,也能将部分紫外线光反射出去。
    先遣队员们在基地里。通过无土繁殖,栽种下大量的植物。
    当这些植物成活,并长到三四十厘米之后,就将它们移植到这些单层帐篷里。
    植物在这些大棚内生长。进行光合作用。氧比二氧化碳轻,白天植物呼出的氧气,上升到帐篷顶部,被封闭起来。到夜间。帐篷内的氧气,又供应给植物呼吸所需的氧气,从而循环作用。
    这些帐篷也和基地连接起,达成空气流通。
    不足的部分。则由萧强暗地里,根据空气含量变化,进行调整。
    到第三艘货运飞船到来地时候。萧强他们已经完成了上百平方公里的植物栽培。一些改良后的速生型小树苗。也已长到两米来高。
    第三次星际货运。一共来了两艘星际货运飞船,其中一艘。还是这几年新制造出来的。
    他们带来了基地地大量补给用品、新型改良植物种子等等所需物资,还带来了基地的防御武器:电磁炮!
    电磁炮是萧强在月球上就已经准备妥当的,一共有六门,比在月球上部署的,还要多一倍。这很正常,月球只是他计划中地一个踏板,也要小得多,三门就足以控制月球。
    火星则不同,火星是未来的人类家园,而它的改造,也将持续很长的时间。
    也许有生之年,萧强都将致力于火星地大气环境改造。在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内,他都不可能再进行新的星际旅行。
    在可以预期的时间里,他将成为一名彻头彻尾地火星人!
    有可能,他重生之后地生命,会非常悠长;有可能,在他还活着地时候,科学家就对人类的基因,进行了成功地研究,开发出延续生命的良方,那么,到那时,他可能会有其他的想法。
    但就现在,他只是一个火星人而已。
    基地的扩大,和植物的大面积栽种,让基地的容纳人员上限,也得到了迅速增加。
    以基地绿色植物所产生氧气的含量来说,早已超过了人们生存所需。就是容纳上万人,供应他们的生存所需氧气,也没有问题。
    部分多余的氧气,通过密封不太严的缝隙,渗透到了外界。
    现在火星上,并没有太多的动物和喜氧细菌存在。氧气在单方面供应给大气圈,而没有从中索取回报。按照科研人员经过超级计算机的模拟运算,依照现有的扩张速度,只要人员控制在每年增加万人的规模,四十年以后,火星将成为一个人类适
    的星球!
    新的人员的到来,预告了新的扩张将加速进行。
    电磁炮建起来了,飞船还在火星大气层,释放了十几颗大型侦察卫星。
    通过火星地面的接收站,火星已经构筑以一个初步的防御体系。
    月球微弱的重力环境,为飞船从月球直接起飞,运送大批物资创造了条件。同样是创业,获得了月球基地之后,火星的创业过程,明显轻松了许多。
    到第五次补给的时候,林怡和全家人都来了,月球基地,也开始了大迁移。
    火星表面,已经布满了星罗棋布的半透明帐篷。
    按照着未来的开发计划,火星表面被分成了数个部分,从一开始,就按照着统一规划、同步发展的进度实施。
    透明帐篷聚集区,也就使这些未来城市的雏形。
    萧强所迎来的,是依然美丽动人的妻子,和已经长成青年的儿子女儿。奇特的是,萧强和他们站在一起,却并不显得苍老。给人们的感觉,他顶多就像一个成熟的兄长。
    “爸爸,你已经成功了?”儿子才下飞船,就惊喜地发现,贴着地面的一层绿色。
    萧强微笑着,给这个小伙子一个熊抱。勒得萧勇一阵怪叫。
    “还没有完全成功,只能说初见成效。”萧强端详着女儿秀丽的脸蛋,感慨万千,他搂着妻子,久久不愿放开,直到萧勇一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