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唐寅在异界 >

第989部分

唐寅在异界-第989部分

小说: 唐寅在异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得萧慕青会对一个后生赞不绝口,唐寅笑呵呵地看着他,说道:“这么说来,我当初选人还真选对了。”
    “是的,大王。其实,末将也有心把他留在身边,如果哪天……末将不在军中,刘彰亦可接过平原军的大旗!”
    听闻这话,唐寅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脸色也沉了下来,凝声道:“你不在军中又能在哪?平原军是你一手打造出来的,也是我最信任最能委以重任的军团,就算你七老八十了也得给我职掌下去!”
    唐寅的话虽然蛮横,但却让萧慕青无比感动,身为臣子,能得到大王如此的信赖和倚重,也算是此生无憾了。
    他垂首说道:“大王不是常说瓦罐不离井口破,大将难免阵前亡吗……”
    连那么厉害的吴广都能折损于阵前,何况是自己?
    “这话是对别人,而不是对你!”唐寅腾的一下站起身,走到萧慕青近前,而后慢慢蹲下身形,幽幽说道:“你我二人虽为君臣,实则我一直都把你当成老哥哥看待,风国的江山是你帮我打下来的,我不希望坐享江山的时候,就只剩下我一个人。”
    萧慕青闻言动容,眼圈顿是一红,起身跪地,颤声说道:“有大王的这句话,就算让末将粉身碎骨,末将也在所不辞!”
第十集 第六百八十章
    邵方终于登顶梦寐以求的莫王宝座,而唐寅这边业已得知嘉熙等二十名暗箭人员全部阵亡的消息,心中悲痛的同时,他传令下去,在盐城建造一座忠烈堂,将那些战死沙场的己方将领牌位全部供奉在里面,其中就包括嘉熙的灵牌。
    当然,在嘉熙的生前事迹上不可能写明是刺杀莫王而死的,只是模糊的注明是陨于河东战役。
    邵庭遇刺身亡,二王子邵方继莫国君王位,这是风、莫两国关系的转折点。
    原本风国与莫国的外交非常微妙,似敌非敌,似友非友,而随着邵方的上位,两国关系开始逐步明朗化,转变成全面联盟。
    邵方即位后做的第一件事是彻底根除邵博势力,将那些原本与邵博私好的文臣、武将们要么剔出朝廷,要么排离军中,先将邵博孤立起来,第二件事就是派出使节,出访风国,与风国签定同盟协议。
    同时,邵方还按照当初与唐寅的约定,将他同母的妹妹邵萱也一并送到风国,嫁于唐寅。
    随着风、莫两国关系的改善,两国边境也全面开放,莫国驻扎在边境的要塞纷纷拆除,二十万边境大军西迁,向莫宁边境进发,同样的,风国也做出对莫国无比信任的表现,霸关城外的十万赤峰军全部撤回盐城,霸关六万余众的守军弱减到两万。
    不过缩减的那四万将士可并没有解散,而是作为预备役继续留在霸关,平时该训练依旧训练,只不过比以前多了一项工作,屯田。
    唐寅最看重的就是粮食,而风国的粮草问题也一向是风军最大的麻烦,六万多的霸关军每天要吃要喝,日积月累下来消耗的粮食成了盐城沉重的负担。现在借着风莫两国关系改善的机会,唐寅正好下令让霸关军屯田,表面上看霸关军缩减大半,而实际上战力根本未减,反而还能做到自给自足。
    风莫联盟达成之后,双方的焦点西移,对宁战争提上日程。
    两国的国内在对宁战作战的问题上都有反对的声音。
    莫国朝中原本就有一批大臣是亲宁的,而且莫宁关系一向交好,贸易频繁,民间往来不断,邵方虽为君主,但要对宁动兵也是阻力重重。
    风国的情况比莫国也好不了多少,现在河东地区已被夺回,而且两国又签下了和约,许多的风国民众以及朝中大臣都很满足现状,不希望再打仗、再发生战事,主和派修养生息的意见占了绝大部分。
    对于修养生息这样的说法,唐寅嗤之以鼻,风国环境恶劣,底子薄,国力弱,修养生息十年都未必比得过其他诸国的一年,不近则退,如果不靠战争来掠夺,风国与其他诸国的实力差距只会越拉越大。
    唐寅打算对那些主和派的人采取强硬的手段,谁主和就罢谁的官,谁带头反战,就杀谁的头。
    这天晚上,唐寅正在书房里琢磨着此事,有侍卫走进来,插手施礼,低声说道:“大王,丞相长史高大人求见!”
    高亮节?唐寅微微一怔,点头应道:“请他近来吧!”
    “是!”
    时间不长,高亮节从外面走了近来。
    现在的高亮节已是正三品的丞相长史,穿着威风八面又气派十足的官服,不过官服穿在他身上,怎么看怎么觉得别扭,并非他形象太差,而是官服太脏了,尤其是袖口,唐寅看到脏的竟然已闪出油光。
    他没有洁癖,不过也真受不了高亮节的不拘小节,每次见到他,唐寅都得尽量站远一点,他身上的怪味令人头痛,好象一两个月都没有洗过澡似的。
    等高亮节进入书房之后,唐寅的目光在他身上打转,本来这两天他就心烦,看到这副模样的高亮节就更烦了。
    “微臣参见大王!”
    高亮节在唐寅面前还特意整了整官服,然后跪地叩首施礼。
    唐寅没有马上让他起来,而是故意挖苦地问道:“高大人,朝廷配发的官服只有一套吗?”
    不明白他为何这么问,高亮节莫名其妙地答道:“回大王,还有一套,共有两套。”
    唐寅挑起眉毛,问道:“为什么不穿另外那一套官服?”
    高亮节闻言更是一头雾水,搞不懂大王怎么突然关心起自己的穿着了。他如实回道:“大王,那一套官服已经脏了,微臣来见大王,自然要穿的体面一些。”
    “……”唐寅无语,看着高亮节身上脏的发亮官服,有些哭笑不得。他摇摇头,话锋一转,问道:“高大人前来有什么事吗?”
    “大王是否已准备对宁用兵了?”高亮节不再琢磨其它,切入正题。
    虽然此人邋遢了一点,不过确实很聪明。唐寅含笑点点头,摆手说道:“起来吧!”
    得到他的授意,高亮节这ォ从地上站起身,大咧咧的在唐寅的对面坐下。
    唐寅没说什么,不过还是将屁股下的蒲垫向后挪了挪。他说道:“没错,本王是打算对宁用兵!”
    高亮节一笑,说道:“不过,看朝中大臣,似乎都想主和啊!”
    “哼!”唐寅冷笑一声,撇嘴道:“主和的大臣都是些目光短浅之辈,不要也罢。”
    高亮节明白他这话是什么意思,忍不住暗皱眉头。沉默了片刻,他说道:“主和的大臣众多,大王能罢免一人两人,难道还能罢免全部吗?只按照自己的意愿一意孤行,听不得反对的声音,只怕大王还会落得个暴君的骂名!”
    唐寅眯眼睨着他,反问道:“我并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怎么?高大人今天是来劝本王放弃对宁用兵的?”
    高亮节摆手一笑,说道:“臣是来给大王出主意的。大王想想,我国与宁国的关系如此恶劣,尚且有这么多主和的人,一向与宁国交好的莫国岂不是有更多反战之人?大王就算能压得下国内的主和派,也压不下莫国的主和派啊!”
    “恩……”唐寅皱着眉头,幽幽应了一声,没有马上接话。
    高亮节继续道:“臣有一计,可让风、莫两国名正言顺的对宁出兵,即不落人口实,又不会受到主和派的阻挠!”
    “哦?”唐寅眼睛一亮,看着高亮节,说道:“速速讲来!”
    “大王可还记得臣当初给大王的上疏吗?”
    “这……”被他突然这么一问,唐寅也有些想不起来。
    高亮节也不管唐寅还记不记得,又说道:“在给大王的上疏中,臣就已经预料到,风宁两国无法共存,必有一场生死大战。大王可利用天子在我国的机会,制造出兵的理由。”顿了下,他喘口气,说道:“大王让天子分别给宁王和莫王各发一封诏书,召二人前来盐城拜见天子,以表忠心,召莫王前来,当然只是个幌子,关键是召宁王,如果严初敢来,大王就将他扣下,并以向天子上贡为借口,对宁国索要金银,数额越大越好,大到让宁国无法接受,交不出来,这样大王就可以借题发挥,指责宁国有不忠之意,联手莫国,对宁用兵。如果严初接了天子的诏书不敢来盐城,那事情就更简单了,大王可诏告天下,严初抗旨不遵,有不臣之心,我国与莫国亦可明正言顺的出兵讨逆,夹击宁国。”
    经过高亮节这么一分析,唐寅的心里豁然开朗,如果他不说,自己都快把他的上疏内容忘记了。
    唐寅挺身站起,仰面而笑,点头应道:“高亮节,你的这个主意不错,我会仔细斟酌的。”
    高亮节自信满满地说道:“微臣可以断言,除此之外,别无它法。”
    唐寅收住笑声,怪异地看眼高亮节,没有说话。虽然后者的傲慢让他心里很不舒服,但唐寅也不得不承认,高亮节所想的计谋确实是上策。
    “好了,本王也有些累了,你先回去吧!”唐寅重新坐下,同时挥了挥手。
    “大王,微臣还有一事。”
    “什么事?”唐寅好奇地看着他。
    高亮节顿了一下,方干笑着说道:“大王,臣想把家中的父母接到盐城。”
    恩?这叫什么事?唐寅心不在焉地说道:“好啊,这是好事,既然你有孝心,理应将父母接到都城。”
    “不过……臣任职不久,囊中羞涩,没钱在都城买宅子,大王,您看……”剩下的话他没好意思说下去,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是让唐寅给他出钱在盐城安家落户。
    若是在其它诸国,君主给朝中有ォ能的大臣安家置业,那是很正常的事,不过风国国库空虚,实在没有那个闲钱去安置大臣们,而且唐寅早已下过命令,朝中大臣在都城的宅院一律自己解决,能买就买,能建就建,不能买不能建的就租房子去住。
    现在高亮节提出此事,也多少有点邀功的意味。
    唐寅并非吝啬之人,不过他给别人东西可以,但别人若主动来向他索要,这会让唐寅十分不舒服。
    他目光深邃地看着高亮节,良久良久,久到高亮节都以为唐寅在发火,想要退缩的时候,后者淡然一笑,说道:“区区一宅,算得了什么,准!”才子閣
第十集 第六百八十一章
    第六百八十一章
    当日晚上,唐寅于王宫正殿外的广场上设宴。
    这次入都的地方官员们都有前来参加,一些朝堂中大臣也来了,场面十分热闹,嘈杂声此起彼伏。
    地方官员们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纷纷向朝中的重臣敬酒讨好,希望能为自己在朝中找到一个稳固的靠山。
    右相上官元吉、左相邱真身边聚集的人最多,各地的官员们竭尽所能的恭维奉承,虽说御史大夫张哲也是官居正一品,与上官元吉和邱真平起平坐,但他身边的官员却寥寥无几。
    谁都知道张哲的脾气古怪,又臭又硬,如果不去讨好他或许还没什么事,若是去讨好了反而会给自己惹麻烦。对这样的人,众人都抱有同一种心态,能避就避,躲得越远越好。
    风国各郡首郡尉、县首县尉大多都是军中将领出身,邱真身为左相,武官之首,可谓是他们的老上司。通过官员们对邱真和上官元吉的态度也能看得出来差别。
    对上官元吉,人们除了恭维还是恭维,客气有加,对邱真,则是恭维中还透出几分尊敬和亲近,交谈起来,少了许多的场面话,多了些问候和家长里短的私话。
    正当会场上人声鼎沸之时,有侍卫高声唱吟道:“大王到——”
    随着唱吟声,会场上立刻安静下来,官员们急匆匆返回各自的坐位,正襟危坐,目不敢斜视。
    很快,唐寅在一干侍卫、宫女的簇拥下走进广场。见到大王来了,众官员们纷纷离席跪地,叩首施礼。
    唐寅的坐席也被安排在广场之内,位于正中,他一边向自己的座位走去,一边含笑扫视两旁的众人。
    落座之后,他微微摆了摆手,说道:“诸位都起来吧!”
    “谢大王!”众人齐齐起身,接着,小心翼翼地坐好。
    唐寅笑呵呵说道:“各位不用太拘谨,大家都不是外人,就把这次的宴会当成一次家宴好了。”
    听闻大王的语气轻松又随和,众人不约而同地暗自送了口气。
    唐寅低头瞧了瞧面前的桌子,接着拿起酒壶要倒酒。一旁的阿三阿四急忙上前,欲接过他手中的酒壶,唐寅则摆摆手,示意二人他自己来就行。
    他自斟了一杯酒,高高举起,大声说道:“各位远道而来,一路辛苦,我先敬大家一杯!”
    “臣等敬大王!”众人忙端起酒杯,举向唐寅,而后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喝下一杯酒,唐寅又自斟一杯,说道:“这第二杯酒,要敬那些当初和我们出生入死却未能活着走下战场的英烈们,我风国今日之所以能有这么辽阔的领地,也皆靠这些弟兄的舍生忘死、浴血奋战!”
    “敬我大风的英烈!”众人再次端起酒杯时,许多人的眼圈已经红了,当年他们从军南征北战,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回想起昔日的同袍兄弟,如今却已天人永隔,心中难免伤感。
    唐寅第三次举起酒杯,说道:“这第三杯酒,还是敬诸位,大家在地方任职,也都辛苦了,我敬你们。”
    “大王,臣等愧不敢当!”人们急忙倒满酒,与唐寅又干了第三杯。
    连饮了三杯,唐寅的面颊也略显红晕,他大喇喇抬起衣袖,抹了一把嘴角,冲众人挥手道:“大家该吃就吃,咱们也不能一个劲的喝酒嘛!”
    随着唐寅的招呼,现场的气氛立刻又变得热闹起来,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唐寅突然站起身形,背着手,皱着眉头,在宴席中间的过道上缓缓走动。
    见状,人们纷纷停止交谈说笑,放下手中的酒杯和碗筷,一齐把目光集中在他身上。
    唐寅自个儿漫步了好一会,方在过道的中央停下身形,问周围众人道:“大家都说说,自到地方为官之后,你们的政绩怎么样?”
    “托大王的福,一切安好,微臣的管辖之地亦是蒸蒸日上!”附近的官员们听清楚了唐寅的问话,齐声说道。
    “蒸蒸日上吗?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