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03后汉书 >

第329部分

03后汉书-第329部分

小说: 03后汉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三五九页一五行主兵弱诸侯*(争)**'强'*据汲本﹑殿本改。 
  三三六0页一行二十六年二月戊子日有蚀之按:依时历,建武二十六年二月甲辰朔,无戊子。今推是年二﹑三月均无日蚀,古今注误。 
  三三六0页六行下有败兵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占经引“败”作“聚”。 
  三三六0页九行淫雨毁山有兵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占经“毁山”作“数出”。 
  又按:校补谓占经“兵”下有“起”字。 
  三三六0页一一行其占重按:集解引惠栋说,谓此下当有阙文。下永平十六年,日蚀,儒说其占重,后二岁,宫车晏驾。此条下当云“明年,宫车晏驾”。或蒙三十一年之占,不重出也? 
  三三六0页一三行水*(灭)**'盛'*阳溃阴欲翔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占经“灭”作“盛”,是。今据改。 
  三三六0页一五行六年六月庚辰晦日有蚀之按:依时历,永平六年丁巳朔,丙戌晦,庚辰二十四日。今推是年七月合朔丙戌,实时历六月晦晨夜,日蚀不能见,古今注误。 
  三三六一页三行古今注曰十二月按:志文作“八年十月壬寅晦”,明帝纪同。今推永平八年十月壬寅晦日蚀,与志﹑纪合,古今注斗。 
  三三六一页四行天下苦兵大臣骄横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占经作“天下苦兵大起”。 
  三三六一页五行十三年十月甲辰晦日有蚀之明帝纪作“十月壬辰晦”,注引古今注作“闰八月”。按:依时历,是年闰七月,十月甲辰为朔,非晦,亦无壬辰。 
  今推是年八月合朔甲辰,实时历闰七月晦,日蚀可见。纪﹑志与古今注皆斗。 
  三三六一页七行四骑胁大水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占经无“大水”二字,“胁”作“爵”。 
  三三六一页八行主后寿命绝按:“主”原斗“王”,径改正。 
  三三六一页九行日有蚀之“蚀”原作“食”,以前后皆作“蚀”,今改归一律。 
  三三六二页一行彗星东至有寇兵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占经作“彗星东出,有寇兵,旱”。 
  三三六二页五行辛未蚀大水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占经“大水”下有“汤汤”二字。 
  三三六二页七行*(元)**'章'*和元年八月乙未晦日有蚀之校补引钱大昭说,谓“元和”当作“章和”,闽本亦失正。按:推章和元年八月乙未晦日蚀,章帝纪亦书于章和元年,钱说是,今据改。 
  三三六二页一四行有土殃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占经引无“土”字。 
  三三六三页三行子为雄按:王先谦谓占经引“雄”下有“近臣忧”三字。 
  三三六三页五行无非无仪殿本“仪”作“议”。按:此与毛诗合。校补引柳从辰说,谓列女传引诗正作“议”,盖本鲁诗。 
  三三六三页一0行三年三月日有蚀之按:今推是年三月合朔辛卯,无日蚀,古今注误。 
  三三六三页一五行丙申蚀诸侯相攻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占经引作“丙申日蚀,诸侯相攻,夷狄内侵,旱”。案本书注例,日名同者不更注,乃此引“诸侯相攻”句,后元初五年八月丙申朔下引“夷狄内攘”句,同日异占,不可晓。今按: 
  校补谓钱氏以后注引“夷狄内攘”句为即“夷狄内侵”之异文,其说亦误。盖注所引潜潭巴丙申占验,本阙“夷狄内侵旱”五字,说另详后。 
  三三六四页一行元初元年十月戊子朔日有蚀之集解引惠栋说,谓本纪三月癸酉朔日蚀。今按:元初元年三月合朔壬戌,无日蚀,纪误。 
  三三六四页四行雌必成雄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占经引作“必成雄,有忧”。 
  三三六四页七行四年二月乙*(亥)**'巳'*朔集解引洪亮吉说,谓案安纪作“乙巳”,下云乙卯﹑壬戌,则日辰当以本纪为是。又引周寿昌说,谓下云“其月十八日壬戌,武库火”,与纪同。计乙巳朔至壬戌正十八日,若是乙亥朔,则下不得有壬戌,宜从本纪。今按:推是年二月合朔乙巳,日蚀可见,洪﹑周说是,今据改。又按:刘注引春秋讳潜潭巴“乙亥”云云,足证所见本原作“乙亥”。 
  三三六四页八行其*'月'*十*(月)*八日据集解引周寿昌说改,与安纪合,说详上。 
  三三六四页九行乙亥蚀东国*(发)*兵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占经引作“乙亥日蚀,阳不明,冬无水,东国兵”。按:张森楷校勘记谓“东国”下无“发”字是,若有“发”字则与乙巳占同,非也。今据张说删“发”字。 
  三三六四页一一行潜潭巴曰丙申蚀夷狄内攘按:校补谓案占经作“庚申日蚀,夷狄内攘”,是“丙申蚀”乃“庚申蚀”之误。而此引“潜潭巴曰”十一字应在后“延光三年九月庚申晦日有蚀之”下,因“庚申”误为“庚寅”,故注文亦误移于此。钱大昕氏偶忘“夷狄内攘”四字本为庚申蚀占验,故虽知前注所引潜潭巴丙申蚀占验有误,而仍不免误说也。 
  三三六四页一五行去*'年'*二月京师地震据汲本﹑殿本补。 
  三三六五页三行法当*(坤)**'由'*阳据汲本﹑殿本改。按:“法当坤阳”不可解,由有从义,当不误,今据改。 
  三三六五页七行建光元年邓*'太'*后崩据汲本补。按:“元年”汲本﹑殿本并斗“二年”。 
  三三六五页七行辞言地震日蚀任*'在'*中*(官)**'宫'*汲本﹑殿本作“辞言地震日蚀在中宫”。按:上文言“戊者土主,任在中宫”,足证原本“任”下脱“在”字,“宫”误“官”,而汲本、殿本则“在”上脱一“任”字也。今据以改正。 
  三三六五页八行竟有废*'立'*之谋据汲本、殿本补。 
  三三六五页九行永宁元年七月乙酉朔日有蚀之安帝纪同。按:今推是年七月合朔乙酉,无日蚀。 
  三三六五页一0行贤人消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占经引“消”上有“退”字。 
  三三六五页一二行延光三年九月庚*(寅)**'申'*晦集解引洪亮吉说,谓案安纪作“庚申”,上云丁酉、乙巳,则日辰当以本纪为是。今据改。 
  三三六五页一六行案马融集是时融为许令按:“马”原斗“焉”,“时”原斗“蚀”,径改正。 
  三三六六页三行*(陷)**'昭'*在前志据张森楷校勘记改。 
  三三六六页三行茀气干参按:“干”原斗“于”,径改正。 
  三三六六页三行臣前得敦朴之*(人)**'征'*校补谓“人”当作“征”,今据改。 
  按:融于顺帝阳嘉二年以敦朴征。 
  三三六六页四行殆谓西戎北狄按:“北”原斗“此”,径改正。 
  三三六六页五行验略效*'矣'*据汲本、殿本补。 
  三三六六页五行申诫重*(讳)**'谴'*据汲本、殿本改。 
  三三六六页六行将吏策勋之名按:“勋”原斗“动”,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三三六六页六行皆粗图*(身)**'伸'*一时之权据校补说改。 
  三三六六页七行则各相*(不大)**'美其'*疢病据校补说改。 
  三三六六页一二行施与孤弱按:“孤”原斗“不”,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三三六六页一四行狐疑无断按:“狐”原斗“孤”,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三三六七页二行王命不行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占经“王命”作“主命”。 
  三三六七页一一行日蚀己丑天下唱之按:钱大昕考异谓占经引作“己丑日蚀,臣伐其主,天下皆亡”。又按:“日蚀己丑”汲本作“己丑蚀”。 
  三三六八页三行有旱有兵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占经“旱”上无“有”字。 
  三三六八页四行元嘉二年七月二日庚辰日有蚀之桓帝纪同。按今推是年七月合朔己卯,无日蚀。 
  三三六八页七行凄怆伤心按:“凄”原斗“连”,径改正。 
  三三六八页一四行太史陈援按:集解引惠栋说,谓梁冀传“援”作“授”。 
  三三六九页三行九年正月辛卯朔按:集解引洪亮吉说,谓案桓纪作“辛亥”,下云己酉,则日辰当以续志为是。 
  三三六九页五行臣代其主按:殿本“代”作“伐”,与占经合。校补谓桓帝崩,灵帝由外藩入继而代其位,则作“代”亦自可通。 
  三三六九页七行勃海*(盗贼)**'海溢'*按:集解引惠栋说,谓“盗贼”误,案纪云“勃海海溢”也。今据改。 
  三三六九页八行壬子蚀妃后专恣女谋主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占经作“壬子日蚀,女谋王,女主忧”。 
  三三六九页一二行三年三月丙寅晦日有蚀之灵帝纪同。按今推是年四月合朔丁卯晨夜,日蚀不能见。 
  三三六九页一四行辛酉蚀女谋主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占经作“辛酉日蚀,女谒且兴,奸邪欲起”。 
  三三六九页一四行谷永上书按:“谷”原斗“公”,径改正。 
  三三七0页一行熹平二年十二月癸酉晦日有蚀之灵帝纪同。按:是年十二月乙巳朔,晦为甲戌而非癸酉。今推三年正月合朔甲戌,实时历上年十二月晦,日蚀可见,纪、志俱斗。 
  三三七0页二行天有大异按:“天”原作“夫”,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三三七0页六行光和元年二月辛亥朔日有蚀之灵帝纪同。按:今推是年二月合朔辛亥,无日蚀,纪、志俱斗。 
  三三七0页一0行简宗庙*(上)**'水'*不润下据汲本、殿本改。按:“简宗庙”下疑脱一“则”字。 
  三三七0页一一行其救之也按:海原阁校刊本蔡中郎集作“则其救也”。 
  三三七0页一六行河决海*'溢'*久雾连阴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占经作“河决海溢,久雾连阴”。今按:“河决海”不成语,据钱说补一“溢”字。 
  三三七一页三行雷电击杀骨肉相攻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占经作“雷击杀人,骨肉争功”。 
  三三七一页一0行后火烧官兵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占经作“火烧后宫”。 
  三三七一页一一行六年*(十月癸未)**'二月丁卯'*朔献帝纪作“三月丁卯”。集解引洪亮吉说,谓“十月癸未”应作“三月丁卯”,此因下文十三年而误。今按: 
  建安六年三月丁酉朔,无丁卯,十月甲子朔,非癸未,推是年二月合朔丁卯,八月合朔甲子,实时历七月晦,均有日蚀可见。足证志月日俱误,献帝纪“三月”则为“二月”之斗,今据以改正。 
  三三七二页七行*(征)**'在'*南北面据汲本、殿本改。 
  三三七二页九行皇德传史按:汲本“皇”作“星”。 
  三三七二页一四行偏刺日按:汲本作“篃周日”,殿本作“篃刺日”。 
  三三七三页六行时则天雨按:汲本、殿本“天”作“大”。 
  三三七三页七行社稷移*(亡)**'主'*据汲本、殿本改。 
  ************后汉书志第十九 郡国一 河南河内河东弘农京兆冯翊扶风右司隶 
  汉书地理志记天下郡县本末,及山川奇异,风俗所由,至矣。今但录中兴以来郡县改异,及春秋、三史会同征伐地名,'一'以为郡国志。'二'凡前志有县名,今所不载者,皆世祖所并省也。前无今有者,后所置也。凡县名先书者,郡所治也。'三' 
  注'一'臣昭案:志犹有遗阙,今觽书所载,不可悉记。其春秋土地,通儒所据而未备者,皆先列焉。 
  注'二'本志唯郡县名为大书,其山川地名悉为细注,今进为大字。新注证发,臣刘昭采集。 
  注'三'帝王世记曰:“自天地设辟,未有经界之制。三皇尚矣。诸子称神农之王天下也,地东西九十万里,南北八十五万里。及黄帝受命,始作舟车,以济不通。乃推分星次,以定律度。自斗十一度至婺女七度,一名须女,曰星纪之次,于辰在丑,谓之赤奋若,于律为黄钟,斗建在子,今吴、越分野。自婺女八度至危十六度,曰玄枵之次,一名天鼋,于辰在子,谓之困敦,于律为大吕,斗建在丑,今齐分野。自危十七度至奎四度,曰豕韦之次,一名娵訾,于辰在亥,谓之大渊献,于律为太蔟,斗建在寅,今卫分野。自奎五度至胃六度,曰降娄之次,于辰在戌,谓之阉茂,于律为夹钟,斗建在卯,今鲁分野。自胃七度至毕十一度,曰大梁之次,于辰在酉,谓之作噩,于律为姑洗,斗建在辰,今赵分野。自毕十二度至东井十五度,曰实沉之次,于辰在申,谓之涒滩,于律为中吕,斗建在巳,今晋、魏分野。自井十六度至柳八度,曰鹑首之次,于辰在未,谓之睰洽,于律为蕤宾,斗建在午,今秦分野。自柳九度至张十七度,曰鹑火之次,于辰在午,谓之敦牂,一名大律,于律为林钟,斗建在未,今周分野。自张十八度至轸十一度,曰鹑尾之次,于辰在巳,谓之大荒落,于律为夷则,斗建在申,今楚分野。自轸十二度至氐四度,曰寿星之次,于辰在辰,谓之执徐,于律为南吕,斗建在酉,今韩分野。自氐五度至尾九度,曰大火之次,于辰在卯,谓之单阏,于律为无射,斗建在戌,今宋分野。自尾十度至斗十度百三十五分而终,曰析木之次,于辰在寅,谓之摄提格,于律为应钟,斗建在亥,今燕分野。凡天有十二次,日月之所□也;地有十二分,王侯之所国也。故四方方七宿,四七二十八宿,合百八十二星。东方苍龙三十二星,七十五度;北方玄武三十五星,九十八度*(四分度之一)*;西方白虎五十一星,八十度;南方朱雀六十四星,百一十二度。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一度二千九百三十二里,分为十二次,一次三十度三十二分度之十四,各以附其七宿闲。距周天积百七万九百一十三里,径三十五万六千九百七十一里。阳道左行,故太岁右转,凡中外官常明者百二十四,可名者三百二十,合二千五百星。微星之数,凡万一千五百二十星,万物所受,咸系命焉。此黄帝创制之大略也。而佗说称日月所照三十五万里。 
  考诸子所载,神农之地,过日月之表,近为虚诞。及少昊氏之衰,九黎乱德,其制无闻矣。洎颛顼之所建,帝喾受定,则孔子称其地北至幽陵,南暨交址,西蹈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