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乱臣 >

第106部分

乱臣-第106部分

小说: 乱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国对吴辰的态度不一。除了英国人将吴辰视为东北亚地再的代言人之外,美国、德国人对吴辰怀有极大的好感,一直在尝试与吴辰建立联系,这自然不是什么狗屁惺惺相惜,或者是王八之气的因素,现在经济危机已经开始蔓延,工业普遍出现生产过剩。大量的工人失业,已经开始危及各国的政府、王室,在这种背景之下,各国不得不将目光投向世界,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缓和国内危机。
    英国人还可以继续维持下去,继续扮演世界仲裁者的角色,它们的殖民地已经太多,剩余的商品可以通过殖民地消化。危机的特征还不
    。
    可是对于那些新兴的列强来说,却并非这样容易,尤其是德国,德国还没有一块像样的殖民地,这就使得他们不得不寻求贸易的突破口,在欧洲,德国制造已经陷入了危局,英国人制定了带有歧视性的决议草案,要求流入英国的德国货标明它的生产产地,其余各国纷纷效仿,每一个商品开始在它们的显眼位置上烙上“英国制造,“德国制造。“美国制造,等字样,这对于德国工业来说无异壬摧毁性的打击。
    在这个时代。德国制造并不是什么好的名词,一年需要维修几十次的仿织机、一个月之内耸掉鞋底的皮鞋、不合格的螺丝钉,,
    德国制造等同于垃圾,这是欧洲人的现有的观念,在从前,德国人还可以蒙混过关,将他们的货物掺杂入各国的商品里出售,或者挂上英国、法国的牌子欺骗欧洲人,可是现在,当各国的海关开始严格查验那些入关的商品标记时,德国人彻底没辙了,因为他们的货物太显眼,太容易辨认。没人会去买一件垃圾的,就算只卖一个先令大家也不愿意。
    销售不畅就意味着货物积压,使得用于再生产的资金难以维持,随后就是可怕的工厂倒闭潮,而工厂大量的烂账也迫使银行笈发可危,再加上经济危机的推波助澜,整个德国已经面临崩溃的边缘,如果不是几十年前法国人因为战败而赔付的大量战争赔款,许多评论家认为德国可能会发生革命。威廉皇帝已经焦头烂额,赫赫有名的俾斯麦下达了几次镇压工人的命令。并且准备颁布实施《镇压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社会治安的法令》。
    只是这一的都于事无补,德国如果不能摆脱危机,接下来的打击将会更加致命。
    开拓市场是德国人唯一的选择,可是当德国茫然四顾的时候,却发现世界已经被他们的先行者们开拓完毕了,从广褒的美洲大陆到古老的欧洲,从黑非洲到澳洲,连一点儿剩菜残羹都没有给德国人留下,英国的殖民地不会允许德国人大肆倾销,法国更无可能,唯一留下来的远东古老帝国对德国货似乎有些兴趣,可是这不济事,该死的大清国只会购”  丸,而民用市场很难打开。而且英国、法国、美国、意公、俄国在这里打破了头。德国不可能再有任何进展。
    吴辰出现了。事情发生了一点儿转机,他不像英国人、法国人那样对殖民地采取关税壁垒的政策,而是欢迎任何人前去投资,生产货物,而且他也有足够的能量与大清国沟通,至少朝鲜生产的货物能够通过他的网络顺着长江口岸流入大清国腹地,而且朝鲜本身的消费力也开始增加,大量的工人参与到了工业建设之中,这就意味着他们必须要消费工业产品,越南纳入了他的控制范围,在他的版图之内,他对任何人都不排斥,甚至是刚刚和他打了一仗的法国人,他也没有下达歧视法国商人的法令。
    虽然吴辰不可能吸收所有的德国资本,但是他是会壮大的,德国当然也不会将所有的赌注压在他一个人身上,不过通过这个人,确实是缓和国内危机的途径之一,就比如前一段时间,共有七千多名工人去了朝鲜一样,也就意味着有七千个家庭有了活路,惠及超过三万个德国人,而这些德国人将不再受革命的盅惑。
    国内生产萎缩,资本就不得不寻求海外的市场以寻求利润,朝鲜、南折虽然不能极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却也是一个释放的通道。
    德国乐见吴辰的出现,甚至私下里认为,吴辰应该占领更多的土地,在远东,德国不可能染指到这里,这里几乎全部是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天下,吴辰占的土地越多,对于德国来说,反而有着极大的助益。
    美国也是如此。作为新兴国家,贸易自由对于他们来说尤为重要,可是号称贸易自由的英国显然并不自由,英国人的逻辑是你有开放市场的义务,我有关闭殖民地贸易的权利。反正就是只许我占你的便宜,至于在我的殖民地里做生意,你想都不要想,要不然你来试试看。
    西班牙、意大利人,纯属是来瞎凑热闹的,像这种曾经也曾彪悍过,现在却只能跟着大国后头分点肉吃的角色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凑热闹,以向世人表示自己其实还是站在世界大国的核心圈中。
    吴辰与各国的代表交换了意见,倒是没有谈什么实质性的内容,主要还是先接触接触培养点感情,这么多人凑在一起,其实都有些言不由衷,吴辰也只是笑着敷衍,对德国人施来的善意矜持的表示考虑考虑,开玩笑,人巴纳德在边上顶着呢,跟德国走近了,对吴辰是一丁点好处都没有,就算是俾斯麦首相亲自来他也只能冷言相待,倒是美国人仗着和他的约翰表哥的关系与吴辰聊的肆无忌惮,美国的资本家们急需抽离国内的资本寻找投资,朝鲜的项目已经饱和,短短三年间,就已经拥有了三千多家工厂,竞争也逐渐激烈起来,而南折却是块新乐土,美国人希望在南析能有所作为。
    巴纳德一直保持着神士的微笑,并没有打断吴辰和美国人的谈话,只是那一警眼间看到德国公使一脸讪讪的模样忍不住闪露出一丝讥诣,西班牙、意大利一个参赞,一个领事代表倒是聊得火热,他们也就是凑凑热闹,见了吴辰,觉得他也不过如此,还不是一副东方人的长相,因此便彼此找了个角落去谈欢了。
    楼下的宴会已是如火如荼,可是主角儿们总是不见下楼,这气氛自然也就好不到哪儿去了,到了半夜,有领事馆人员上楼去问,随后下来宣布酒宴结束,大家从哪儿来,也就回哪儿去。
    人去楼空。吴辰才带有倦意的与巴纳德几个人一道下了楼梯,向巴纳德告别,,
    吴辰坐上马车。透过车窗看着外头的夜景,前面是王二蛋架着马车,后头几十个卫兵快步跟着,清冷的街道倒是别有一番滋味,吴辰疲倦的打了个哈哈。突然对前头的王二蛋道:“你说,这些上为什么总有这么多钩心斗角呢。嘿嘿,”英国人、美国人、德国人都不是省油的灯啊。”
    “少帅,你说什么?”王二蛋也不知这个少帅是发什么感慨还是跟自个儿说话。满脸疑惑。
    吴辰摆摆手:“没什么,驾你的车吧,准备好收拾行装,明日就回朝鲜。不能再耽误了。”
    第一章送到。!~!
    ..
第一百二十四章新的朝鲜
    程法刚刚抵这仁川时。WWw。真是惊诧的嘴都合不拢,朝汹心出;洋务派,一个个喊洋务时叫得震天的响,办工厂。开山矿,招商局、水师学堂、制造局忙活了这么久,比起仁川来,却实在是小儿科了。
    仁川此时已初具工业港口城市的规模,巨大的港口吞吐看来往的无数船只,码头几乎要堵塞一般,几乎所有的水道都占满了火轮,后来邓程达才知道,由于通往义州郡一带的铁轨还未完工,因此带方省的矿产只能依靠水路运来。再加上成品的货物需要运往各地,还有客轮亦载看来往的客商往返于仁川、香港、广州、上海、天津之间,起先建造的港口明显的进入超负荷状态,现在海关正在统计每日来往的轮船,待义州郡的铁路通车之后,再决定是不是新建一座港口。
    下了栈桥。出了港口,便是一座座高耸的货仓,还有来不及保存直接送入城内的货物一叠叠的码在货仓外的一片平地上,用油布封住。
    往前些便是商铺。还有林立的楼房,这种楼房统一制式,都是六层高,间距统一,虽没有那种精雕细凿的美感,却又着统一规划的整齐。
    完全是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就连走在路上的人也个个油光满面,衣衫得体,精神饱满的令人感觉来自不同的世界。城西新军出操的拉练声远远就能听到,安保团背负着老式步枪在每个街道口来往巡逻。最远处是林立的工厂,无数的烟白喷吐出各色的烟雾,城市的街道整洁的令人发耻,这倒不是新生活运动一下子升华了人的精神,而是每一条街道都有安保团士兵巡视。发现有随意丢垃圾的,便去拿人,严刑峻法有时倒也是必要的,至少在某些时期很管用。
    此情此境,不容那程达不汹涌澎湃一番,这就是他即将管理的地头,这里的一切郗超乎他的想象。在南折时他跟着张寥学习过一些时日,张塞也曾只言片语的说过一些仁川、汉城的繁盛,可若不是亲眼所见,邓程达如何会想象的出这样的景象。
    他先是休息了一日,随后便向汉城出发,汉城至仁川的铁轨倒是通了,坐在这蒸汽车上。那蒸汽发出的汽笛声,还有车厢里摇摇晃晃的感觉都是他平生第一次感受到的,车厢里有汉人、洋人,大家不分彼此的聊天,或相互递着卷烟、洋火,有的摊开报纸去看,有的默默的看着车窗外飞驰而过的沿道景观,邓程达心里对汉城更是充满了期待,边上的几个陪员给他一一讲解乐浪省的规戈
    哪片区域是工业重镇,哪座城镇是交通枢纽,哪里是商贸的中心,商人一般会选择哪里出货、入货,汉人聚集最多的是哪几个城镇,哪些地方是专门划拨给朝鲜人务农的,哪个地要修一条道路。最新决定铺建的铁路路经哪里。诸如此类,邓程达很用心的去听,虽然有些地方仍然不明白,需要去看了,去真正感受了才能明白。
    到了汉城车站。车厢里的旅人一个,个下了车邓程达亦步亦趋的有样学样,带着几个随员出了车站,才感受到了不同,若说仁川是一座工业港口城市,那么汉城就有点儿商贸中心的气象了,到处都是商铺,琳琅满目的商品摆在货架上目不暇接,还有专门开辟的商品市集,更是无数商人趋之若鹜的所在,工厂倒是不见得多,可是比起仁”的工厂规模来显得更大一些。边上的随员仿佛看出邓程达的心思提醒道:“总督大人的钧令,仁”的工厂大多是中小商人投办的,咱们公办的枪炮局还有制造局全部在汉城,还有一些大洋商,江淅一带的大商贾也都把工厂设在这里,吴大人说这样收起税赋厘金来方便,而且大商贾得置在咱们的眼皮底下,这样才叫人安心。”
    邓程达不可置否的笑了笑,冷不防看到城市中心位置一座十四层的高楼鹤立鸡群,他的目光不由得被那大厦吸引,心里感叹世上竟有这样的高的建筑,就算是佛塔恐怕也没见过如此高耸的,边上的随员骄傲的指着那大厦道:“这叫汉城帝国大厦,新落成的,花旗国建筑师的手笔,据说是仿制花旗国人芝加哥城的大厦建立的。好家伙,不需要楼梯扶手,坐着电梯就能上下,这里面是许多大洋商、大商贾的办公楼,一年的租金就可收回十万两白银,总督大人打算再建几座这样的大厦出来,不过要等仁”的机械工厂造出电梯再说,美国人的电梯“册高昂。台就要六万两银子。财政署衙门的大人心痢呢。”
    邓程达疑惑道:“宅子就是宅子,建的这么高做什么?”他对这种高层建筑倒是有些反感,汉人沉醉于园林艺术,建筑讲究的是舒适怡然,弄出这么个突兀东西来,邓程达可看不惯。
    随员道:“大人有所不知,这辽东、广州、上海涌来的汉人越来越多,整个朝鲜的汉人已超过了三百万,大多数人都在汉城、仁川几个大城市安居,这几个大城市已是人满为患了,现在汉城中心的土地那是寸土寸金,把地皮买下来建个园林也忒奢侈了一些,就算是身价百万的大商贾也不敢这样的玩儿啊,建这种大厦主要还是为了节约土地用的,你等着瞧吧,现在全辽东的汉人都知道咱们朝鲜有饭吃,有工做,都巴巴的往这边来呢,一些山东、山西的汉人也有人听到风声,都是经由山海关出关,再转辗过来的,人多地少,就是这个样。”
    邓程达到是倒吸了口凉气。心里暗暗佩服吴辰的本事,其实吴辰倒是没有这么大的能量,说来说去还是资本的因素,资本的大量流入。促使北朝鲜瞬间繁荣起来,再加上吴辰通过战争取得了原始积累的资金,使命的砸钱弄铁路、港口,让资本更是看到美好的前景,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都是抢破了头的往这边涌,只要有银子,还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各国流传过来的技术,相互融合之后,什么样的奇迹弄不出来?在后世,日本给炸成了废墟,还不是几年的功夫就爬起来了,原因无他,日本人原本就有足够的技术水平,战争炸得了高楼大厦,却炸不了技术工人和知识分子。其二是在朝鲜战争的大背景之下,美国人战备的资金全部流入日本,以日本作为后方补给基地,其三是大量的人力资源,在这三个因素之下,奇迹也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
    还有那德国,在一战被打得稀烂,欠了一屁股的债,留下了无数的疮口,结果那个发动二战的家伙上了台,三下五除二整理一番,一边叫嚣着不还赔款,又向美国人借去大笔的资金,技术本身就有的,瞎折腾几年,就把一个濒临崩溃的战败国收拾的有声有色。
    那程达抵达乐浪巡抚衙署时。亮明了身份,还有吴辰的印信,也就开始正式工作了,朝鲜这边的官制与国朝不同,虽然也设了巡抚,下面则分别是学政署、财政署、民政署、交通署、监察署几个单位,每个署设署长一名,委员数名,自个儿管自个儿,操心自己这一块的事,每日上报汇总到巡抚衙门去,而巡抚衙门再将一些重要的事做出批示,若是碰到一个署解决不了的问题,则由巡抚挂帅,协调各署一道办差,如今这乐浪省基本步入了轨道,倒是没有什么大事要巡抚出面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