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乱臣 >

第160部分

乱臣-第160部分

小说: 乱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盛怀仁说完,张树声忍不住微微莞尔,目光一转去看李鸿章怎么说,盛怀仁算是帮了他一个,小忙,从前这肥头大耳的家伙张树声是打心眼里瞧不起,现在看来,似乎也没有了从前的那样厌恶,横看竖看,倒能从这臃肿的身材中找到一点儿发光点。
    李鸿章捋着稀须抿抿嘴,目光扫向众人:“你们都是这样看?。
    马建忠不以为然的撇撇嘴:“盛大人算的是生意账,可是这事儿和生意没有干系,朝鲜是咱们大清朝的门户。也是抚守北洋的要津,吴辰再坏。他的朝鲜新军在北朝鲜落脚也对咱们有好处,拱手让给日本人,这北洋水师是不是该叫威海卫水师了?日本人狼子野心,前些年想要台湾。幸好咱们一力维护,总算是保住了。可也割了不少的台湾岛屿给他们。后来又想要朝鲜,后来也没有得逞,等什么时候他们碍手了整个朝鲜,下一个是不是辽东?辽东之后呢?欲壑难填啊,况且一旦朝鲜、辽东落到日本人手里,咱们心里头会好过?这还是其次,中堂该怎样向天下人交待?总不能说中子丹:羔帐,货得众买卖丹论如何都亏了本叹。”       众人一齐笑了起来,马建忠最近很得李鸿章的信任,人家是正牌子出国留洋回来的,会说几种语言,对洋务很有发言权,盛怀仁和他比。总是少了点儿什么,盛怀仁也跟着嘻嘻的笑,浑然不为马建忠出言顶撞他而恼怒。这就是他做人的成功之处。也是他在准系内部混的如鱼得水的原因,就算是有人和他有龌龊,面对他这样的“肚量”谁也生不起气来。
    张树声悠悠然道:“马先生说的很有道理,不过我却有点儿自己的看法
    他顿了顿,等笑声停了,才道:“派水师援朝自然不成问题,可也不能一意孤行,这是大事儿,这么大的水师调动,总得先向朝廷,向皇上请示吧,如若不然,咱们成什么了?。
    张树声就是料定了朝廷不会让北洋水师出海,这样说既不算反对张佩纶、马建忠,把责任推到朝廷那边,谁都不得罪,他虽是淮系第二号人物,可是在这威海卫,却没有多少说话的余地,只有到了南边  才能显出威风,不一定比得上李鸿章这边的幕僚、参军。
    张佩纶微微皱起了眉,向朝廷请示?那和袖手旁观有什么区别?现在谁不清楚,这光绪皇帝明面上是对吴辰恩宠有加,几次发旨意搞劳,可是谁不知道,人家巴不得这愣头青早点儿死呢,正好派大员去接收朝鲜新军,朝鲜对于朝廷并不重要,让日本人占了也比朝鲜新军占了好,这是名分问题,日本人是异族,占了也最多是敌国,吴辰是乱臣。往往这乱臣的危害对于朝廷来说都比异族耍大得多,更何况是吴辰这种手掌二十万新式陆军,富可敌国,背后又有英国人的支持大军阀。前些日子他的手段大伙儿都见了,老佛爷是说到就到,恭亲王是说完就完,这幕后的推手不就是吴辰吗?光绪皇帝再傻,恐怕也知道了这个愣头青的能量,他光绪能睡的安稳?瞧瞧现在朝廷的态度,摆明了是隔岸观火的,还指望朝廷让北洋水师出港去援救朝鲜?
    从张佩纶和张树声身上就可以看出淮军的分歧,张树声是心里想着朝廷,想做忠臣,而张佩纶则是希望淮军能够拥有更加独立的地位,希望淮军继续保持藩镇的状态,他对朝廷早就死心了。
    张佩纶抿抿嘴。笑了笑:“张军门,救人如救火,难道朝廷不准,咱们就不去救?这事关北洋的安全。若是咱们在威海卫、刘公岛的水师网刚出海,就落到日本海军的炮口上就好了?朝鲜新军与咱们唇齿相依。互为犄角,共同巡防北洋。若是有朝一日,威海卫遭受了袭击。吴辰也一样会救,这不是交情的事儿,日军占了威海卫,同样威胁他吴辰
    张树声笑了笑:“这话怎么说的,咱们是朝廷命官,不听朝廷的还能听谁的?张先生似乎太不把皇上放在眼里了罢?”
    张树声这话就有点儿争锋相对的味道了,在座的大多数都是朝廷命官,唯有张佩纶却不是,张佩纶因福建的事儿革了职。现在只是无品无级的幕僚。
    张佩纶倒是不生气,悠悠然道:“该向朝廷效忠的自然不能屈居人后,现在这个,事儿,却是不同,朝廷不想掺和,难道咱们就把咱们的地方拱手让给日本人?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是什么,保住了辽东、朝鲜,就是对朝廷最大的忠心,张军门不会连这点都不知道吧?”
    张树声道:“朝廷怎么打算是朝廷的事儿,我们只需要按朝廷的意思去办就是。
    李鸿章见这一文一武两大心腹斗嘴,压了压手,老态龙钟的道:“好啦,有什么争得?各人都少说两句,让外人见了成什么样子他一锤定音,随后转向角落里一直不说话的丁汝昌,丁汝昌是北洋水师提督,是北洋水师的龙头,他笑了笑,对丁汝昌道:“禹廷,你来说说看吧,你是水师提督,这水师该不该出海?。
    丁汝昌原籍安徽凤阳县,祖先在明初投军入了卫所,后人成了卫籍,落户在庐江县北乡石嘴头地方,子孙繁衍,人口增多,后来该地改名为丁家坎村。咸丰末年,丁汝昌家迁巢县高林乡郎中村,丁汝昌的父亲丁灿勋。以务农为生,生活贫苦。丁汝昌幼年曾入私熟读了三年书。因家境贫穷,自十岁起失学。出外帮人放牛、放鸭、摆渡船等,以补贴家用。十四、五岁时。被父亲送到同族伯父的豆腐店学徒。咸丰元年,庐江一带发生严重灾荒。丁汝昌父母先后病故。随后太平军占领庐江,丁汝昌参加太平军。后随太平军驻扎安庆,成为太平军将领程学启的部下。
    当太平军大势已去的时候被迫随队叛投湘军,不久改隶淮军,参与对太平军和捻军作战,官至记名提督。随后被李鸿章调北洋海防差用。直到一八八一年,提任北洋水师提督。
    丁汝昌非二二羔,降将的特点就在干时时刻刻都保持着谨慎。自丁联愕他李鸿章帐下听用之后,一直保持着谨慎,就算做到了提督,也是以李鸿章马首是瞻,这也是他能够平步青云得到李鸿章垂青的原因,李鸿章这人一向任人唯亲,似丁汝昌这样的人,反而是混的最如鱼得水的。
    今个儿丁汝昌早就知道要讨论什么事儿,诚心不想趟这趟浑水,因此特意找了个角落里坐着,一直没有出声,现在李鸿章来问,他只好硬着头皮起来打了个千:“这事儿哪里轮得到标下来出主意,标下是粗人,只懂得听命行事。还得中堂大人做主
    李鸿章其实也是拿不准主意,沉吟道:“让你说你就说,你是水师提督,总该有点儿主见。”
    李鸿章话说到这份上,丁汝昌哪里还能推谭,他是为难的很,说出海嘛得罪了张树声,说不出海。张佩纶的脸上又不好看,左右为难。他吸了口气,才慢吞吞的道:“标下以为,水师出海也没有什么难的,咱们北洋水师是亚细亚第一舰队,日本人能成什么气候,日本海军那点儿船能成什么气候,晾他们不敢与北洋决战,这是举手之劳,顺带着帮衬点朝鲜新军的事,就当是中堂大人不记那愣小子的过,抬举抬举他
    丁汝昌最终还是站到了张佩纶的一边,这不是看在张佩纶的面上,只是心里想着自个儿与吴长庆多少有点儿交情,当时张树声去收编庆军他就是满心不同意的,只是他没有说出来罢了,现在提携提携吴辰,就当是帮了吴长庆一把,不管怎么说,交情就是交情。
    李鸿章点点头,捋着胡须道:“李二先生心眼儿宰相肚子里容不下人,这话儿你们都听说过吧?”
    盛怀仁笑嘻嘻的道:“那都是他们妒忌中堂大人呢,那些人连中堂的面前见不着,知道个,什么?不就是看中堂大人位极人臣心里头嫉恨吗?坊间流言当不得真,中堂大人不必去管他们,嚼舌头根子的人哪儿都有,真和他们治气。治的过来吗?”
    李鸿章笑了笑,继续道:“既是谣言。所以就要澄清。这一趟就帮帮那愣头青吧,让别人知道。愣头青得罪了李二,这李二的宰相肚子也不准儿能容下他
    众人哄笑,李鸿章的意思是明摆着要出海了,他既然定下了调子,也就再没有人反对,张树声只好乖乖闭嘴,盛怀仁想说什么,最终也只是晒然一笑,不好再说了。他心里还是有点儿不忿,这招商局也不是他一家的,可是维护招商局也只有他一个,其余的人似乎都在袖手旁观,谁都没有将招商局的因素考虑进去,这招商局少赚了银子,最后又是他的错,心里头不痛快走一回事。可是他也没有表露出来,他是个人精,断然不会作出令人不愉快的事儿。
    李鸿章喝了口茶:“事先得说好,派水师出海是一回事,真去和日本海军硬碰硬又是另一回事儿。水师只是去助阵的,不能贸然挑起战事,帮是帮,可是这帮也得有个限度,要适可而止。朝廷那边也要知会。要讲明事由,一条条的说清楚咯,规矩还是规矩,不能让皇上把咱们看作乱臣贼子。大伙儿今个儿都在,说了这么半天,也不能总是说公务,来,在这儿支个炭盆炉子。烫点儿酒。好好的说些话
    “得嘞,中堂大人不吩咐,咱们今个儿也要鸠占鹊巢,借着这北洋衙门的公堂好好乐乐,咱们这些人整日东奔西跑的,难得见中堂一面,今个儿算是混了个脸熟,再不来见中堂,说不准中堂要把咱们给忘了。”盛怀仁哈哈一笑,故意装作没事人的模样。
    李鸿章莞尔:“忘了谁也忘不了你。
    ”
    “有您这句话,卑职就放心了,对了,从上海来。卑职手里不能空的,前些日子在上海柬职淘到几样稀罕物,得请中堂大人赏鉴只要有盛怀仁在,哪里他都能是主角儿,总能推高气氛。
    淮军众人都是心里头一阵轻松,将公务忘了个干净,也跟着打趣起来。几个戈什哈端着火炉进来,又给炭盆添了点儿碳,开始热酒  这公堂里热烘烘的。
    只有张树声心里头仍是不着快,李鸿章的态度实在过于明显,摆明了是想护住自个。儿的一亩三分地。现在朝廷新政,重要的就是收拢督抚们的权利,这关内的督抚里,只有李鸿章的淮军声势最大,光绪皇帝早就有掌握淮军的意思了,李鸿章岂会不知道?这一次水师出港,不先请示,与吴辰搅和在一起,表面上是帮吴辰。其实这暗地里却是宣示一种态度。不希望朝廷插手淮军内部的事儿。
    ,
    大半夜送到。
    ,!~!
    ..
开战在即
    有为拿着从威海卫来的电报纸,从军机房里急匆匆的程联“殿赶。Www!养心殿现如今成了光绪的寝居处理公务的场所,光绪原来病怏怏的。现在精神气好了,隔:岔五的让侍卫带他打一套拳,这些日子以来倒是龙精虎猛,他穿着件明黄的褂子。将辫子盘在脖子上,一边用手巾擦拭着额头的汗,另一边李莲英给他煽着风,对这个奴才,光绪既不显得生分,又没有故意留难,奴才嘛。跟着哪个主子不是一样?纵然这李莲英不是好东西,光绪当年没少吃他的亏,可没有这奴才伺候,这宫里头还真有点儿乱。
    光绪一瞥眼,看到康有为过来。笑嘻嘻的道:“康先生,这么早就来请安?嘿”,这洪拳还真有点儿好处,打了几趟,浑身骨头都透着点儿清爽劲,康先生要不要来练一趟?”
    康有为摇摇头,压低声音道:“威海卫来了消息
    光绪收敛笑容,挥手让李鸿章退下。拧着眉道:“怎么?北洋水师真的要和朝鲜新军狼狈为奸?。
    康有为点点头,叹了口气:“李鸿章和皇上离心离德啊,皇上,要早做打算
    光绪负着手:“李鸿章此人私心太重,从前老佛爷在的时候他就摇摆不定,现在和吴辰掺和到了一起。摆明了怕朝廷将他的准军一口吞了,他是想做尚之信呢
    尚之信是当年三藩时期平南王尚可喜的世子,走出了名的墙头草。还没有造反时就一直和吴三桂浓情蜜意,希望借着吴三挂反对朝廷撤藩,后来吴:桂反了,广东却一点儿动静都没有,直到吴三桂的声势越来越大,尚之信感觉到吴三桂可能成功,这才带兵围了尚可喜的宅子。夺取了兵权,举兵附和吴三桂,可是等到吴三桂不行了,他立即矛头一转,要悔过自新,掉过头去就往吴三桂招呼。
    光绪将李鸿章比作尚之信,说的是他蛇鼠两端,李鸿章成了尚之信。那吴辰岂不是吴三桂,光绪心里头就想着什么时候像康熙一样平三藩呢,李鸿章原本在他的印象中普普通通,可是现在,却恨这李二太滑头。
    康有为道:“世上本就没有不忠的臣子,可是这些督抚大员们,趁着朝廷虚弱,一个个养兵自重,表面上是尊王,暗地里却是阳奉阴违。这些人从前何尝不是忠心耿耿,只是身份变了,人心也就随之变了。忠臣成了权臣,权臣成了乱臣。皇上新政,不止是要效仿西洋,办实业,开工矿,对这些督抚,对吴辰、李鸿章这样的人也要打击,督抚们只能管民政,不能干涉军事。只有这样,才能让大清朝国运长久。”
    光绪点点头:“联也明白这个道理。可是不知道该怎么去做,康先生有什么主意?。
    康有为道:“对付吴辰,单靠朝廷的一己之力是没用的,与法俄多接触,尽量的慢慢钳制才能起效,朝廷需要的是时间,要练兵,要开矿。要办工厂,所以暂时不能拿他怎么样。对付李鸿章,只能暂时让他自个儿逍遥自在,他要保住淮军。不愿意朝廷插手,咱们可以答应,从今往后,北洋水师咱们由着李鸿章去署理,只看不说。可是对付那些督抚,就不必这么客气了,他们实力不强。对朝廷还是有依赖的。没有实力和朝廷对着干,朝廷可以多派些维新的委员下去监督他们,各省的新军也要朝廷控制着,兵部要挑起担子来,不能纵容。”
    “除了这些,朝廷也必须继续编练禁卫军,老佛爷每年几千万两银子的用度拿去修园子,咱们不修,再从其他地方挪一点儿,每年招募新军。用京师讲武堂的学生补充进去。要他们绝对效忠皇上,不出三年。定要练出十五万新军出来,有了这些,督抚们谁还敢阳奉阴违,到时候收拢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