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乱臣 >

第247部分

乱臣-第247部分

小说: 乱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数超过了十万,而且有暴力分子开始煽动,对英军的敌意也开始越来越大,甚至有顾问认为,失望的印度人很有可能引发一场暴乱,谁都明白,大批失望的人聚集在一起是危险的,谁都不能控制事态的发展。
    寇松决心举行一次会议来解决这个问题,城内的军官和高级官员都抵达了总督府,开始对绝食者的处置展开激辩。
    仍有一部分人认为没有干涉的必要,他们认为干涉只会更糟。
    而另一部分人认为应该弹压,将那些绝食者杀死或者投入监狱,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德里的安全,也可以防止这些家伙得寸进尺。
    正在双方争论不休之际,一个年轻人却站出来,这个年轻人只是个书记官,他显得有些羞涩的提出自己建议道:“诸位,我们为什么不同意他们的一部分条件呢,我的意思是,适可而止的答应他们的祈求。”
    寇松火冒三丈的看着这个年轻人道:“同意?小子,这是一个大英帝国殖民行政人员说出来的话吗?我看你已经被那群家伙蛊惑了。”
    书记官道:“不,请听我说完,我的意思是,我们可以同意北印度地区自治,反正那里现在还在俄国人手里,而根据我们与新国的条约,在将来也会落在新国人手里,您看,我们答应了他们的请求,而他们要自治,大可以向俄国人或者新国人索取,不管怎么说,我们是信守了承诺的,因为现在或者将来英国人都将管辖不到那里。”
    众人面面相觑,有人提出疑问道:“如果是这样,会不会引起新国的不满。”
    “不会。”书记官道:“因为现在它们还在俄国人手里,这只能算是我们抵抗俄国人的一个计划,至于俄国人撤走之后的事谁愿意关心呢,维护统治是新国人的事,和我们没有任何关系,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些自治分子送到北印度去。”
    寇松开始犹豫起来,这确实是个好办法,既于英国的信誉无损,又可解决当下的危机,当然,也可以给新国暗中埋下一棵钉子,这些新国人胃口实在太大了,他们勒索的越多,将来麻烦也就越大,这是个好主意,当他考虑之后,便认定了这个事实,随即道:“那么,请立即将那个甘地的家伙叫过来,我要和他谈判。”
    众人见此事得以解决,纷纷松了口气,就连要求镇压的激进分子也觉得这个办法再恰当不过。
    很快,甘地出现在了总督府,寇松满脸堆笑的对这个中年人表示了赞赏,当然是赞赏他的勇气,随后开门见山的道:“我可以满足你们的要求,但是你知道,任何人都不要指望有太大的胃口,因为胃口太大,会让你们撑坏的,所以,我决心选择一个折中的方案,允许一部分印度地区自治或者步入半独立状态,你们大可以在那里大展拳脚,怎么样?这已经是我们最后的恩赐了,如果你不同意,那么我敢保证,德里城内有足够的兵力镇压任何暴乱分子,当然,谁都不希望流血,相信您也是这样认为吧?”V!~!
    ..
第二百八十九章:全面战争
    甘地同意了寇松的条件。WWw。在他看来,寇松已经作出了很大的让步,而一旦惹起了英国人的怒火,恐怕事情就不好办了。
    随后,绝食行动结束,德里城又恢复了平静,而英国人也松了口气。
    寇松接下来已经开始颇为轻松了,根据英军的估计,俄国人要想攻下这座城市至少需要两个月的时间,而这两个月足够时局翻盘了,现在,他只需要等待,等待新军正式进入中亚和印度地区,虽然这个结果是牺牲了英国的利益而换取的,不过凡事应该往好的方面想,寇松就是如此。
    在北京城里,一场会议正在召开,吴辰已经决心干涉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欧洲战场已经完结,俄国人看似强大。但是也不过是外强中干,只要新军加入这场战争,整个德俄联盟迅速会成为强弩之末。
    战争也应该结束了。吴辰望着众人,这些人有文职大臣,有军团的司令,还有为数不少的参谋部官员,这些人有的和他在朝鲜共过患难,有的和他在越南打过仗,有的在辽东为他立下赫赫战功,有的在南圻为他经营建设,现如今,他们已经成了方方面面的大员,不管如何,大家的利益都是连在一起的,而现在,作出决定的时候到了。
    吴辰沉默了很久,才道:“我已和英国人缔结了秘密条约,新国将全面进入战争,此次战争可能是几个月,也可能是一年才能结束,诸位可有什么意见。”
    自然没有人有意见,相对于这个纷乱的世界,新国已经承平的太久了,将军们渴望功勋,官员们亦觉得枯燥,士兵们有太多的精力需要发泄,商人们需要战争来刺激他们的订单。所有的人都可以得到利益,当然,对于工人和农民来说或许往后的日子会艰难一点点,甚至可能会发生些许的物资短缺,不过关于这一点,报纸是可以解决的。
    要嘛不打,要嘛就来一次大的,一次定乾坤,这就是吴辰的想法,恐怕也是大多数人的心愿。
    终于来了,这里的大多数人已经等待的太久,新国以战争起家,与法国人打,与日本人打,与俄国人打,与英法联军打,突然之间,似乎一下子没有了对手,确实是一件令人难受的事,而如今,新国趁着欧洲战争已经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并且缔造了世界第一大陆军,还拥有一支足以防卫的海军,现在,该是做点什么事的时候了。
    吴辰道:“还有一个星期的时间,一个星期之后,战争就可爆发,诸位,各自做准备吧。”
    准备工作其实非常充分,报纸早已对俄国抱有敌意,而很快,各种与俄国摩擦的新闻更是占据了头条,边防摩擦,侨民纷争,国家争端,俄国占领印度之后对新国的不利局面,民族主义的宣传开始愈演愈烈,而随后,新国开始向俄国提出抗议,要求俄国人必须毫不犹豫的撤除东巴基斯坦以及印度地区,否则新国将采取行动,俄国在印度的军事行动已经严重的威胁了新国的安全,如果俄国不立即撤除该区域,一切后果由俄方承担。
    俄国人不予理会,新国提出的条件几乎可以说是天方夜谭,再加把劲,俄国人就可以得到他梦寐以求的东西,怎么可能轻易的放弃到嘴的美食。
    接下来的几天来,新国几次召见了俄国的公使,发出最后通牒。
    这个时候。俄国人才警惕起来,这实在太不寻常了,虽然新国曾多次威胁过俄国,但是措辞从来没有这次这么严厉过,两国虽然宣战,但是大家心照不宣,努力的维持着事态的平缓,就算是边界发生冲突,两国也都非常默契的低调处理,尽量将事态的影响压至最低。
    可是现在,新国居然发出了最后通牒,最后通牒就意味着接近战争只剩下一步之遥,俄国人开始意识到,他们的好日子结束了。
    可是,不管怎么说,俄国人也是不会同意新国的条件的,这是俄国距离伟大帝国最近的一次机会,拜占庭的荣光,沙皇的荣耀,东正教的福音,伟大帝国即将诞生,所有的赌注都已经压在了印度,俄国应该成为一个不同凡响的帝国。它不应该偏居于远东和东欧,它的目标是整个世界,它的陆地面积应该延伸到中亚,延伸到印度去,它应该面向大洋,而不只是黑海的几个出海口,世界上所有的事务都必须有它的参与,一个地区性的大国怎么可能满足它呢,它应该举世无双才对。
    为了这个目标,几代俄国人为此而努力,它们遇到了很多的对手。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封锁了它的西进之路,取而代之的是英国人勒令它不许染指巴尔干,法国人入侵它,德国人也曾一度的防备它,一个个崛起的帝国在对它说,不要试图拥有你的实力不相匹配的妄想,回到原来的地方去,否则等待你的将是灾难。
    它们说到做到,拿破仑东侵,克里米亚战争,德国对东欧的干涉,这些战争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是不管怎么说,都在削弱着俄国的国力,整个俄国的历史几乎可以概括为西进和南进的历史,而每一次,当他的触手伸出来,便会有人将其斩断,冥冥中一个声音在说,滚回你该去的地方,不要试图染指这里。
    一次次的希望最后以失望告终,而现在,这个梦想已经触手可及,怎么可能放弃呢,来吧,就算是新国人征服了西伯利亚,就算打败了沙皇的大军,俄国也已经做好了决一死战的打算。
    更大规模的征召令已经下达,俄国人习惯了铤而走险,就算再行险一次又何妨。
    俄国公使在最后一次新国下达通牒的时候,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说不。
    “俄国绝对不会放弃对印度地区的合理要求,如果新军要开战,那么就开战好了。”随即,这个公使离开了北京,他明白,最后的斡旋已经结束。现在该用拳头来说话了,既然如此,那么还有什么可犹豫的,要打,就打吧。
    俄国国内一片沸腾,生死之战的时候到了,沙皇下令所有二十岁到四十岁的男人除有必要工作或者带有伤残之人除外,必须全部到本地成立的军事委员会报道,所有人,没有任何的理由,不需要任何的借口,必须执行,否则,将以叛国罪论处。
    随后,下一道命令是,所有的妇女以及年满十周岁,而未满二十岁的少年,都必须加入工厂做工,处宗教人士之外。
    沙皇在召见大臣们说:“我将武装一百个师,我不管其他,所有人都必须去作战,只要俄罗斯还有男人,就该为帝国的存亡做出努力,妇女和儿童也应该组织起来,如果新国人胆敢侵略我们,我们会给他好看的。”
    随后,沙皇任命了他的统帅人选,尤登尼奇将军,随后他对尤登尼奇道:“不需要有任何的顾虑,你要做的,就是杀死所有的新国人,战争已经开始,我就没有想到过结束,开始吧,放手去干。”
    尤登尼奇则忧心忡忡的劝诫这位皇帝,道:“陛下,农奴组成的士兵并没有多少战斗力,而且,我并不认为他们是可kao的,除非您能够给予他们双倍的军饷,或许他们更愿意为帝国效力。”
    尤登尼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俄国从伟大的彼得开始就十分的不正常,彼得曾做出了一个对俄罗斯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决定,他放弃了有着八百多年历史的俄罗斯古老都城——莫斯科,在从瑞典手中夺来的涅瓦河口,重新建立了一个崭新的首都——圣彼得堡,一个穿着欧式服装,讲着欧洲语言、还生活着很多外国人的城市。
    彼得大帝的改革完全忽略了俄罗斯的历史,似乎俄罗斯就是一张白纸,他在重新书写历史,在不顾一切地推行着他的改革。彼得一世以自己的严酷无情来实现他所理解的国家的强盛。为了国家的强盛,从19岁开始,彼得一世以下士的身份在军中服役,kao着战功,而不是沙皇的身份获得了海军中将的军衔,在有生之年,他的个人用度从来没有超出一个海军中将的薪俸。他甚至到一个钢铁厂像普通工人那样劳动一天,用挣来的8块钱买了一双新鞋子。 在一次接见海外归来的留学生时,彼得伸出右手说:“你看,老弟,我是沙皇,但我手掌上有老茧,这些都是为了给你们示范”。
    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这一切,他希望所有的人也能像他那样,他几乎强迫所有的臣民毫无保留地奉献一切。俄罗斯已经没有了自由人,不仅农奴,连贵族也必须从19岁开始一直到死都为政府服役。但这些措施对人来讲是不能承受的,对他的支持者来讲也是不能够承受的,人们不能承受彼得残暴、野蛮的要求。用野蛮方式推动俄国文明进程的彼得一世没有意识到,他的改革正在将俄罗斯人推向忍耐的极限。
    1725年1月28日,彼得一世去世了。这一年,由他亲自创建的国家科学院正式成立。彼得一世留下了一个空前强大,但在精神上却失去平衡的俄罗斯帝国。他为俄罗斯打开了“面向欧洲的窗户”,将一个守旧的国家推上了改革的道路,但与此同时又在相当程度上割断了这个民族和自己历史的联系。
    不过,彼得一世也留下了后遗症,他对农民的政策实在太狠了,在彼得大帝时期,全国的人口不到1600万,而俄罗斯又拥有广阔的未开发的土地。农民不堪地主剥削时往往会选择逃走。由于人口的大量逃亡,莫斯科在历史上曾两度变为空城。为了维持统治,统治者只能用强迫的方式把农民像奴隶一样束缚在土地上。
    在当时,农奴是可以像物品一样被买卖的。要么卖单个的人,要么把一个家庭都卖掉,孩子被从父母的手里抢走,总之就像买卖牲口一样。比如说打牌输了,要么就是为了还债,或者就把农奴当作行贿品,送给他人。
    农奴的孩子仍是奴隶,男孩可以继续的为贵族们耕种,或者进入贵族的小作坊做徒工,当然,他们永远都不知道工资是怎么回事的,碰到善心的大老爷,或许一日可以吃上三餐,而如果不幸碰上了个坏老爷的话,那么处境将更惨,非但要日以继夜的工作,三餐不济,而且还要经常遭受鞭笞。
    假若是女孩,则会被送到纺织作坊去,在那里,没有工资,每日工作十四小时以上,若是长得漂亮一些,恐怕最后只会沦为贵族们的玩物,当你的主人玩腻时再赠送他人,当然,谁都不要指望能够成为灰姑娘,因为有史以来从来没有哪个贵族会娶一个女奴,她们充其量不过是供主人发泄的工具罢了。
    而到了标榜自由和人权、一心要改革的叶卡捷琳娜二世时代,女皇和彼得大帝一样,并没有改变俄国社会的实质。因为kao君主本人来推动的改革不可能用来推翻自己。为了建立帝国,女皇把更多的人变成了农奴。但和彼得大帝时代不同的是,女皇给了贵族们更多的自由,因为女皇需要他们的支持。这使俄罗斯迈向自由的第一步,在彼得时代,这是完全被禁止和镇压的。
    当然,贵族的自由已经够多了,再多一点虽然能够调剂生活,但是于事无补,毕竟贵族永远都是少数。
    此后,贵族的权利越来越多,而农奴的境遇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