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乱臣 >

第253部分

乱臣-第253部分

小说: 乱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海军中将的薪俸。他甚至到一个钢铁厂像普通工人那样劳动一天,用挣来的8块钱买了一双新鞋子。 在一次接见海外归来的留学生时,彼得伸出右手说:“你看,老弟,我是沙皇,但我手掌上有老茧,这些都是为了给你们示范”。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这一切,他希望所有的人也能像他那样,他几乎强迫所有的臣民毫无保留地奉献一切。俄罗斯已经没有了自由人,不仅农奴,连贵族也必须从19岁开始一直到死都为政府服役。但这些措施对人来讲是不能承受的,对他的支持者来讲也是不能够承受的,人们不能承受彼得残暴、野蛮的要求。用野蛮方式推动俄国文明进程的彼得一世没有意识到,他的改革正在将俄罗斯人推向忍耐的极限。
    1725年1月28日,彼得一世去世了。这一年,由他亲自创建的国家科学院正式成立。彼得一世留下了一个空前强大,但在精神上却失去平衡的俄罗斯帝国。他为俄罗斯打开了“面向欧洲的窗户”,将一个守旧的国家推上了改革的道路,但与此同时又在相当程度上割断了这个民族和自己历史的联系。
    他缔造了一个帝国,同时也为它埋下了极大的隐患——农奴。
    吴辰看着他的塑像,心里感伏万千,最后他对身后的官员道:“这座雕像不应该堆积在仓库里,它应该在公园或者广场的中央,城东不是新建了一个公园吗?”
    官员明白了吴辰的意思,忙道:“微臣立即去办。”
    吴辰继续道:“这些东西都不要浪费,前些年南圻、朝鲜、日本带来的各色珍宝不是还在库房吗?建个万国博物馆吧,把它们全部陈列上去。”
    吴辰说完,出了库房,上了外院的车子,随后出发前往总参谋部,中亚和俄国的军情几乎每隔一个小时就会送来一份,电报房不断的接受各种消息,吴辰这几日喜欢往那里跑,收到了电报,便可和段祺瑞等人分析,他不轻易发出命令,但是对于每个军情,都会加以分析。
    总参谋部位于内阁附近,这栋大楼的安全性比之内阁要高的多,外面到处都是卫兵,所有人出入都必须出示证件,十七层楼高的巨大建筑里,几乎决定了整个两百万军队的调动、补给。
    这里永远是最繁忙的,当吴辰抵达,段祺瑞立即出来相迎,段祺瑞这几日消瘦了不少,他的差事比较特殊,平时闲的发慌,可是真忙起来就是有三头六臂也不够用。
    到了段祺瑞的办公室,正好有一分情报送来,是中亚方面的,袁世凯亲笔写就,吴辰看了看,随即一笑,道:“英国人挡住了。”
    这短短的六个字一抹而过,可是对于远在德里的英军来说却记忆犹新,俄国人在疯狂的进攻之后,终于由于缺乏弹药和粮食陷入困境,袁世凯已经带兵南下,打算给这伙俄国远征军致命一击。
    “俄国人完蛋了!”段祺瑞笑了笑,显得很是笃定。
    这个国家确实完蛋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丧失了超过八十万的军队,其中超过半数,是精锐的正规军,现在俄国仅存的力量大多部署在伊拉克地区、乌拉尔地区两线,兵力大约在一百三十万人,当然,谁也不会拿这个庞大的数字当一回事,谁都知道,这些所谓的俄军其实不过是一群民夫、工人、学生仓促组成的临时部队而已,武器低劣,弹药匮乏,素质堪忧。
    只要新军大举进攻,他们是挡不住的,关于这一点,段祺瑞很有信心。
    吴辰同样有这个自信,沙皇俄国完蛋了,那么下一个是谁?
    吴辰盯着墙上悬挂的巨幅地图,目光瞄准在了东欧、中亚部分,喃喃道:“奥斯曼帝国也要完蛋了,是到了未雨绸缪制定好作战计划的时间。”
    段祺瑞点点头,俄国的崩溃,对于德、奥斯曼、奥地利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尤其是首当其冲的奥斯曼人,这个老帝国仍然在苟延残喘,不过吴辰并不打算放过他,他可以预见的是,俄国的轰然倒下极有可能造成奥斯曼的投降,现在的问题是,绝不能让奥斯曼投降,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帝国仍有一笔巨大的财产,如果投降,那么将是新英法三国进行瓜分,可是假若是新军自己去攥取,那么就是一人独吞的结局。
    吴辰不喜欢和人分享,独食是他的习惯,因此,在西路军解决了伊拉克之后,首先要做的就不是突入南俄了,他们应该突袭奥斯曼,以最快的速度闪击该国。
    至于苟延残喘的俄国,就让北征军去解决他们吧。V!~!
    ..
第二百三十五章:媾和
    在伊斯坦布尔,这个曾经繁荣一时的帝国心脏此时已经萧条下来,原因不只是海洋大发现,最重要的是战争引起的萧条。wWw;
    这个曾经盛极一时的帝国此时已经老去,当年横跨欧亚非的领土现在已经开始不断的收缩,而现如今,当他们进行了最后一次赌博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发现,他们的胜率已经越来越低了。
    苏丹哈米德二世已经心急如焚,俄国已经完蛋了,德国亦陷入了最危险的境地,眼下尚没有遭受波及的恐怕只有奥地利和奥斯曼,可是这一天还会远吗?这个历经数百年的大帝国难道要毁在自己的手中。
    不,绝不可能。
    哈米德二世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的幼子。在兄长穆拉德五世苏丹被宣布患有精神病而遭废黜后,在新奥斯曼党人支持下,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被拥上王位。可以说,他的地位并不稳固。
    在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即位的时候,由于国内经济发展缓慢,奥斯曼帝国对内统治遥遥预坠,民族矛盾丛生。俄国人借口土耳其政府镇压保加利亚1876年4月起义过程中发生了对其斯拉夫兄弟暴政,在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即位后的第二年向奥斯曼帝国宣战。
    经过三次普列文会战,俄国…罗马尼亚联军突破了多瑙河防线,前锋远达伊斯坦布尔近郊。执政的米德哈特帕夏为挑动英俄大战,故意在1878年签署圣斯特凡诺条约。英国果然不能容忍俄国单独吞并土耳其,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把舰队开到了伊斯坦布尔金角湾,英俄大战一触即发,经德国首相俾斯麦调解,制定了共同宰割土耳其的计划,保加利亚独立,受俄国保护,英国取的塞浦路斯,奥地利把波黑划为势力范围,土耳其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成为著名的西亚病夫。
    对俄作战失败后,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乘机解散议会,停止实行宪法,以作战失败的名义将宰相米德哈特放逐国外。从此,他深居君士坦丁堡的伊尔迪兹宫,依kao秘密警察维持统治。在法国1881年夺取突尼斯,英国1882年霸占埃及后,他寻求新即位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支持,作为报酬,他允许德国修建巴格达铁路,在内政方面,他曾经实行教育改革,建立18所职业学校,1900年建立伊斯坦布尔大学,在全国各地普遍设立中小学和军事学校。他还改组了司法部和发展铁路和电讯系统。在推行现代化的同时也接受了西方流行的民族主义,对企图分离的的少数民族进行残酷镇压。1895年至1896年,在西亚的奥斯曼军队以里通外国的名义对亚美尼亚人进行了第一次的屠杀。尽管面临着国际上的强烈抗议,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制止这些暴行。对伊斯兰世界,推行泛伊斯兰主义,企图使自己成为广大穆斯林的精神领袖,借以提高与西方对抗的资本。
    而后,他绑上了德国的战车上,他认为依kao德国是有利的,至少可以重整奥斯曼帝国的威望,可惜的是,他的如意算盘明显的打错了,当下的时局已经严峻到无可奈何的地步,无计可施的哈米德二世只好硬着头皮开始寻求前宰相米德哈特的帮助。
    米德哈特是奥斯曼近代史上最知名的宰相,他出身于法官家庭,早年在中央和地方担任过多种职务。1858年访问西欧各国,从此成为立宪制度的坚定拥护者。在担任尼什省总督、多瑙河省总督、巴格达省总督期间,积极推行社会经济改革,促进了所在地区的经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但也曾镇压多瑙河省和巴格达省等地的民族独立运动。
    他的父亲哈吉。阿里埃芬迪是奥斯曼帝国的法官。米德哈特自幼受到伊斯兰文化的传统教育。1838年进入当时新型的文官学校学习;不久辍学。
    米德哈特1840年进入宰相府工作;1845年任科尼亚省总督秘书;后调任卡斯塔莫努省总督秘书;表现出卓越的行政才能。宰相穆斯塔法。雷希德帕夏把他调回首都伊斯坦布尔;让他主持机要厅的工作;负责综合研究地方行政机构的活动。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米德哈特在政府会议秘书处工作期间;先后去保加利亚、色雷斯等地区;或调查地方当局工作中的问题;或协助“整顿”社会秩序。这使他能比较系统深入地了解帝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情况。
    1859年米德哈特出国旅行;先后访问了巴黎、伦敦、布鲁塞尔、维也纳等地。米德哈特自己说;他旅行的目的是要研究欧洲各国的生活准则和繁荣的原因。这次出国访问对他社会政治、经济观点的形成和发展;无疑具有很大的影响。
    1861年米德哈特升任尼什省总督;获帕夏称号。1864—1868年任新成立的多瑙河省总督。1868年春他曾短期主持过国务会议的工作;接着又调任巴格达省总督(1869—1872)。
    米德哈特富于实干精神;处事公正严肃。他在各省任内倡议兴修道路;发展工农业经济;提高民族文化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以多瑙河省为例;米德哈特任职期间共修建了3;000多公里的公路和1;420座桥梁;还铺筑铁路;改建河港;大大改善了省内的交通运输状况;扩大了国内市场。在米德哈特倡议和支持下;多瑙河省创办了马车运输公司、多瑙河轮船公司、运输工具修理厂、呢绒厂等企业。省府卢舒克郊区办起了示范农场;从国外引进先进的农业工具;改进农业生产方法。农业信贷社给农民发放低息贷款。
    六十年代中期;新奥斯曼人xian起了反对苏丹;争取君主立宪的政治运动。米德哈特此时热衷于自己的改革活动;没有参加新奥斯曼人的实际活动。事物的发展逻辑;却全然改变了他的态度。七十年代初期以后;他逐渐走上了新奥斯曼人立宪斗争的道路。
    1872年春;米德哈特从巴格达回到伊斯坦布尔;等候新的任命。在一次谒见苏丹阿布杜勒阿齐兹时;他陈述了人民的贫困处境;并把它归因于宰相马赫迈德。纳迪姆的“荒唐”政策。7月31日米德哈特首次出任宰相。他一上台抓了两件事;一是改革省的管理体制;严格规定官员的职责和义务;二是整顿财政。当时帝国的财政状况非常坏;已“超出了许可的范围”;预算赤字高达300万里拉。米德哈特试图改善财政状况;决定限制宫廷开支;并使其受政府的监督。他还下令调查前任的财政活动。米德哈特的财政政策触犯了苏丹和宫廷显贵们的利益;任职不到3个月就被赶下了台。之后;米德哈特还短期任过萨洛尼卡总督;几次出任政府司法大臣;大部分时间清闲在家;直到1875年底再次进入政府。
    这一段时期是米德哈特思想上最痛苦的时期。他为帝国的前途忧心忡忡;感到有力无处使。他在多瑙河省、巴格达省的活动尽管颇有成效;却无助于改变帝国总的政治经济形势。在苏丹的统治下;米德哈特不仅为改革的前途担心;甚至也为自己的生命担忧。他在同友人谈论自己辞职的原因时;指着博斯普鲁斯海峡的金角湾说:“瞧瞧那里吧!我觉得已经看到了巡航舰;它要把我带到放逐的地方去”。他把自己的辞职比作开小差。从这时起;他逐渐转而倡导立宪运动;成为新奥斯曼人的政治领袖。他开始公开宣扬自己的观点;为推翻纳迪姆政府而斗争。
    米德哈特的社会政治观点促进了他政治态度的演进。他在给苏丹阿卜杜。阿齐兹的一封信里写道:“在每日每时发生的事件的影响下;与国家管理原则和领域有关的事务和问题自然会发生变化;当代发生的令人吃惊的革命和发现尤其改变了我们生存的要求”。在米德哈特看来;法律和制度的多样性是与一定的历史条件相联的;社会的环境条件变了;法律和制度也应跟着变化。
    米德哈特作为奥斯曼帝国统治阶级的一员;在民族问题上表现出双重性。他对少数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是严酷无情的。1875年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爆发反土起义时;米德哈特就主张先镇压然后再开始谈判。但他不同于一般的统治者;认为遏制民族解放运动的最好手段不是暴力;而是改革。他宣扬“民族平等和团结”的思想;主张给基督教民族以平等的权利;“大家都应维护并相互尊重每一个人的自由、安全和权利”;积极倡导发展基督教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
    在对外政策上米德哈特以亲英反俄著称。这是因为他把沙俄看成奥斯曼帝国的主要威胁。这反映出米德哈特对英国的近东政策有认识不足的一面;又有利用列强矛盾以英制俄的一面。亲英反俄并不能概括他对列强的整个态度。克里米亚战争以后;西欧各国加速渗入奥斯曼帝国。
    外国对帝国内政的干涉随之日益lou骨。在列强侵略干涉面前;米德哈特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六十年代中期任多瑙河省总督时;他就支持反对使用外国商品的运动;带头穿着用保加利亚呢绒做的衣服。他极力反对外国资本强加的奴役性条件;反对列强享有特权条约;反对邀请外国人参与起草新法律。米德哈特立宪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防止外国对帝国内政的干涉。
    他提倡学习外国的长处;并不盲目崇拜西方文化。他懂得欧洲尽管有高度文明;到处却是贪婪、欺诈、抢劫和暴力。他高度评价东方各国对发展世界文化作出的历史贡献。
    1875年底;奥斯曼帝国内外形势迅速恶化。小亚细亚的北部和中部地区发生大饥荒;财政濒临崩溃;黑塞哥维那、波斯尼亚、保加利亚相继起义;列强干涉的阴影笼罩全国。在这种形势下;国内政治斗争炽热化。新奥斯曼人和苏丹阿卜杜。阿齐兹的其他反对派暂时结成政治联盟。1876年5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