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三国之蜀汉儒将 >

第191部分

三国之蜀汉儒将-第191部分

小说: 三国之蜀汉儒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不过积攒下这点家当。眼下司隶之地的军马,算上为父的门生故吏,恐怕最多也只能调动两万,再多已是无法调动了!”
    “两万大军已然足矣,况且孩儿还有别处兵马!”司马懿笑道。司马防点了点头,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司马懿再陪自己父亲说了几句话,就匆匆告辞了。在这之后的数月内,司马懿都是在家读书种菜,为父守孝,治理家业。
    而每当有亲朋好友上门拜访,司马懿也是热情接待。但是他自己却是很少出门访友,甚至可以说是闭门不出。
    当然,这一切也是通过密探,传到了邺城的曹丞相耳中。曹操看完密探的报告,也是不置可否。不过司马懿暂时无事,曹操也是稍微放下一点心来,开始全力以赴准备恢复河北民生,然后为下次大战做准备。然而就在这年冬天,曹操自己都几乎将司马懿遗忘的时候,有两名不速之客,来到了河北司马懿的家中。
    “司马公子,您真的愿意帮我们?”这人一进门之后,也是亟不可待地向司马懿问道。
    司马懿闻言呵呵一笑,然后开言道:“将军放心,我司马懿并非言而无信之人。眼下曹操上欺天子,下迫黎民。将军为势所迫,司马懿怎能袖手旁观?将军若是信得过我,不出数年,便可为部下谋得一块栖息之地了!”
    “唉,如此便好啊!”这人间言之后也是叹道。看了看一脸从容微笑的司马懿,这入也是有些苦涩地道:“我黑山群雄啸聚山林十余年,如今却是举步维艰了!家父逝世后,我带着这数十万人聚居山林,近年来与张颌交战,也是败多胜少。我欲投降曹操,但是曹操为人奸险,我等又怕为其所害。幸得司马公子仗义相助,张方感激不尽!”
    “张将军言重了,待到事成之后,懿保证,将军与麾下军马,皆可去关中安居乐业!
    将军请看,此乃当今圣上亲笔密旨。你我奉召讨贼,何愁曹操不破!”司马懿一边说,一边掏出怀中那份汉献帝的诏书,张方看了之后也是连连点头。看毕,张方叹道:“如今曹操实力雄厚,就算是你我联手,亦不过数万人马。
    想要击破曹操,实在是难上加难啊!”
    “将军放心,我已有计了。将军且暂回黑山,忍耐一时。待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再起兵!”司马懿最后安慰了几句,张方连忙点头,随后告辞。
    作为黄巾军仅次于青州军的最大残余势力,黑山军这些年一直是在太行山中盘踞。历史上曹操在一统北方之后,黑山军就被收编了。但是现在曹操南有刘备这个大敌,几乎是打完匈奴,就和刘备掐架了。加上辽东的袁谭,也比黑山军要更为棘手,因此对于他们的剿灭,也就一直耽搁了下来。苴至黑山军第一任领袖张燕去世,他的儿子张方继任领袖。
    现在,曹操和刘备暂时停战,自然不能放着这么一个大的隐患不管,因此自开春之后,曹操就派大将张颌率军剿灭黑山军。张颌乃是镇压黄巾的老手了,当年的吴敦等人就是被他弄得无处藏身,这才被迫投了刘备。现在张方与之交手,也是节节败退。
    黑山军号称三十万,但事实上那是所有拖家带口的人,才有三十万。可是经过张颌这~顿打击,也就剩下不足二十万了。要是论兵力,倒还有个三四万。可是这点人手,想要在乱世中立足,实在是干难万难。张方无奈之下,也只能率领部众退回太行山的深山,准备像山越人一样,做个山林之民吧。
    到了今年,司马懿突然派自己的亲信王双潜入深山之中,和张方取得联络。王双告诉张方,司马懿愿意收留他们。太行山处于河东郡与冀州之间,王双建议张方,可以潜入司马家势力范围内,以便栖身。
    张方一开始自然是不信,不过后来太行山一带爆发了小范围的水灾,黑山军生存更是困难。与此同时,司马家却是主动接济他们。张方感念其恩,这才答应与司马懿合作。在司马懿的建议下,一部分不愿啸聚山林的黑山军,就混迹在逃难的灾民中,开始逃到河东郡讨生活。司马懿家大业大,田地甚多,将这万把人安置了下来。当然,对外都是说这些人都是灾民,司马家只是收留而已。但是这种事毕竟是瞒不过自己人,司马孚所说的司马懿收留死土,就是指的这件事。只不过那一次笼统拖家带口不过千把户,数千人,这种事倒也不算太引人注目。毕竟这年头,世家大族趁着天灾收留灾民充作佃户,是再正常不过了。
    如此一来,司马懿获得了张方的信任。黑山军不下数万,有了这一支得力臂助,司马懿才得力施展手脚。只待刘备和曹操再次开战,自己就好从中取利。与此同时,司马防趁着此番九品中正制选官之际,选拔了一些自己的亲信担任河东的备级官吏。这些虽然曹操有所知晓,但是司马家乃是河东豪门大族,选拔些自家的亲信也属正常。况且就算是司马懿想起事,光靠河东一郡也不足以成事。等到司马防死了,曹操这仅有的一点疑虑也就消散威云烟。谁会想到,他已经整出这么多的花样了。
    就连后来赵峰知道司马懿居然未雨绸缪到了这个地步,也只能感叹这家伙实在是太阴了。只是他还有一点不明白,为什么历史上隐忍多年的司马懿,现在却要铤而走险?
    赵峰不知道的是,司马懿这么做也是迫不得已。历史上司马懿熬了四十年,慢慢积攒起名望和实力之后,这才开始夺取曹氏江山。但是现在和历史上大不一样,首先就是鼎足三分的架势已经不复存在了。眼下刘备和曹操实力相差无几,在接下来的一战中,谁要是落败,那么基本上就注定要彻底失败了。不出十年,天下必然会一统。正因为如此,司马懿才会铤而走险提前举事。同样也正是因为如此,上次司马懿才会给曹操出那么个看似对曹操有礼,实则暗助刘备的兵围许昌之策,为的就是让两者之间的实力稍微平衡一些,这样他们对峙的时间越长的话,自己也就更有机会从中取事。
    算盘打到这个地步,当真是已经不能用精来形容了。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现在曹操和刘备,就相当于历史上原本对峙的曹操和孙权,而司马懿则威了当时的刘备,实力薄弱。因此他只有趁着曹刘交兵之际,才能从中取事。只是从曹刘口中夺食,岂是那么容易的?司马懿准备到现在,掂量掂量自己手里这点筹码,要说够的话,怎么也都有些勉强。但是正所谓富贵险中求,想到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也只能硬着头皮来了。一旦事成,至不济也可割据一方,角逐天下。这个诱惑对司马懿来说,实在是太大了,他是绝对不可能不下注的。
    这其中的奥妙,此时赵峰还不知道。现在的他,忙着在西川操练兵马,为下一次北伐作准备。虽然张任和黄权都认为今年年成不错,可以适当地再招募一些新军。但是本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赵峰考虑再三,在招募了无前飞军之后,也只是稍微招募了五千士兵,让他们充实一下地方守卫。
    “眼下十余万川军,除去东三郡和汉中,我川中还有九万人马。若是北伐之时,还需留下万余人配合郡国兵以守卫南疆。如此一来,待我汇合了汉中的子龙还有东三郡的叔嗣之后,加上陇西的沮授和田丰处,兵马也可有个十二三万。此外西凉马孟起那里,还可调动不下四五万人马。如此一来,足以夺取关中,大破夏侯渊!”看着桌上的地图,马谡侃侃而谈道,语气里满是自信。这一天正好张任前来汇报新军操练情况,索性众人就探探军务。这种纸上谈兵的事,马谡实在是再擅长不过了。
    “此言不假,囊日我等所惧者,乃是夏侯渊之关中精骑,我等川军以步卒居多,与之决战关中平原甚是不利。如今有马孟起将军和赵子龙将军之西凉铁骑,足以与夏侯渊决一胜负。他要是识相的话,就据守泾河与渭水,否则的话关中必为我等所得!”张任也是连连点头。不过转头一看赵峰眉头微皱,似乎并不怎么对马谡和张任的豪言壮语感冒,张任不由得有些一滞。”幼常和公义所言不差,不过若是举兵北伐,如何进兵还需主公决断啊!”诸葛亮笑道,一句话轻轻将北伐的事揭开,然后众人开始探讨如何布置南中的防务。虽然孟节等人现在还算安稳,但有道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赵峰可不敢把希望寄托在这些人自己听话上。
    “将军似乎对再次北伐,有所忧虑啊?”
    待众人走后,诸葛亮忽然问道。
    “孔明,我就知道瞒不过你!”赵峰摇头苦笑道。正如程昱所预料的那样,赵峰现在真的已经有些忌惮,要不要继续立功了。毕竟功高震主,那可不是传说啊。自己取西川,取汉中,取江东都没什么,但是关中不一样,那可是大汉第一战略要地啊。万一这个功劳落到自己头上,那么想不招人注目都难。因此,赵峰也就早已经想好了对策。
    “孔明,我想,下一次北伐若是要夺取关中,就由你来挥军北伐,我坐镇成都即可!”
    赵峰忽地言道,这个提议实在是出乎诸葛亮意料。
    (未完待续)
第四十五章
    “将军何苦如此呢?亮一介儒生,如何能率军征战!”诸葛亮万没料到赵峰会提出这样的建议,顿时急道。wWw、
    “无妨,你我相识多年,孔明你一身才学如何,我自是知晓。难道你认为以你这一身才学,只能做个州郡文臣不成?”赵峰端着茶杯,对诸葛亮悠悠地道。后者闻言微微一滞,不过随后却是叹道:“如此,岂不是难为将军了?”
    “无妨,我自是悠闲惯了!”赵峰笑道。
    诸葛亮闻言摇头不语,忽而展颜笑道:“将军,或许你我皆是空自忙碌。下次北伐,只怕我等皆要作壁上观了!”
    “孔明,你这话什么意思?”赵峰似乎摸清了一点,但还是问道。
    “将军你看!”诸葛亮指着地图道:“宛城北上,便是洛阳。其间虽有虎牢关和洛水,但是孤悬河南,主公若以大兵攻打,早晚可下。比之关中天险,洛阳近乎唾手可得,主公身旁才智之士甚多,岂会避轻就重?亮大胆揣度,主公下次北伐,必然是兵发洛阳为主攻,而我等西川偏僻之地,只是佯攻策应罢了!”
    “有道理!”赵峰也是比较认同诸葛亮的看法。正所谓当局者迷,他自己一时间倒也没想清应该怎么办。现在看来,自己有时候为了避嫌,未免有些草木皆兵了。只是他和诸葛亮部没有想到的是,最后关中的局势,居然会是这么样一个情形。就在这时门卫来报,说是骑都尉糜威有事求见。
    “将军,我这骑都尉麾下按建制应该有七百骑兵的。可是我操练了数月,麾下七百将士还分不到四百匹马,这边如何是好啊!”糜威拜见完毕之后,也是有些抱怨地向赵峰道。原来这小子今天来,是提意见来了。
    “建武莫要怪我,我这里整个西川,也不过不到两千匹战马,能分给你不到五百匹,已经是很照顾了!”赵峰笑道。要说益州也不是没有战马,不过基本上都是在汉中赵云那里。
    赵云麾下的四万汉中军,骑兵就占了将近三万。赵峰虽然是号称益州牧,但是对这个汉中太守也不是太调用得动。他也明白,这多少也是刘备想要制衡他,才搞出这么多花样。这样一来,自己想要进行稍微规模稍微大一点的战役,都必须要拉上赵云一起。
    “啊,才这么点马?”糜威闻言顿时焉了,这时诸葛亮忽然抬头道:“将军前,吕公山坐镇南中,日前派人来报,说是他从南中弄了些战马,让将军派人去接受。‘“有这等事?”赵峰这次真的有些意外了,仔细想想看,所谓的南中,就是云南和贵州那一带,估计吕岱也就是搞了些云南马和贵州马吧。这种山地马别说和西凉马相比,就连和自己一向鄙视的中原战马比,性能估计也要差些。
    “将军无妨,川人矮小,骑这种小马已是足矣!”似乎看出来赵峰对此不是很感冒,诸葛亮继续开解道。“也罢,建武,你明日就去南中,接受战马。将其高大者编入军中,矮小者用来拉车!”赵峰打起精神道。糜威不知道他肚子里这么多弯弯绕,眼见有了战马,连声答应屈颠屁颠跑去不提。
    “将军,眼下越嘉和兴古以及朱堤三郡的亭里已然建设妥当,汉人与南人杂居者甚多,眼下正在统计百姓。据李太守估计,到了明年再次统计户籍,足可再为川中添二十万百姓。
    若是照此以往,不出二十年,南中则不分蛮汉矣!”诸葛亮一边总结并展望,一边把一份朱堤太守李恢送来的最新的公文递给赵峰。后者接过打开一看,也是连连点头。
    历史上蜀汉饱受南中各部袭扰,虽有诸葛亮五月渡泸,和后来张嶷等人镇守南中,但是却也一直未曾彻底让南中拜服。究其原因,一来蜀汉毕竟是国力比较弱小,若是征讨南中迁延日久,那么难免被曹魏和东吴有机可趁,所以一直是怀柔多过征讨。但是人心难测,怀柔得狠了,他们难免不把你当回事。就好比那孟获,既然打败了部不会死,那他还怕什么呢?
    而现在的赵峰,可就没历史上诸葛亮那么多顾忌了。之前荆南那一战宰了孟获,首先震慑了一下他们,接着趁着战乱拉拢了杨锋和高定,二者已经迁移至荆南与交州之地数年了,这些年倒也是安居乐业。剩下的孟获部落在族长死了之后实力大减,加上新任族长孟节也不是争强好胜之人,因此现在也还算是安稳。当然了,赵峰也知道,同化的过程还是要持续个十几二十年,甚至更长,而且不能操之过急。
    打个比方,想想历史上晚清末年至民国时期,山东等地的百姓数次闯关东,数十年间前后迁移过去几千万汉人,这才将东三省彻底汉化。
    了解了历史的赵峰,自然是不会再走那么多弯路。先是建设兵团开拓,然后这两年陆续开始有百姓过去定居开荒,后来甚至有舍命不舍财的地主,也拖家带口过去当地讨生活。目前看来,原本就地广人稀的朱堤三郡算是安定下来了。至于剩下的永昌、云南等地,还需加以之日。赵峰自己也不知道,在自己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