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碧城 作者:秋风竹(起点榜推vip2014-08-17完结) >

第102部分

碧城 作者:秋风竹(起点榜推vip2014-08-17完结)-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待听得王墨这一声低问,疏桐才留意到他弹奏的曲子来。这首曲子,她并不陌生,正是那日在沙山上曾与石拓合奏过的《凤求凰》。

    愣怔之后,在王墨低沉婉转琴音的叩问下,疏桐飞指落弦,一阵清越柔美的琴声便呼应而出。

    王墨奏琴的技艺不能与石拓相比,但妙在这两张琴的音色格外奇特,一张低沉如诉,一张轻盈如飞,两音交织,竟是格外的和谐悦耳。加之新婚吉日。两人情意相通,爱意溶溶,这一曲《凤求凰》,便在月下旖旎交织。难舍难分。

    一曲奏罢,疏桐心底弥漫起难以描述的柔情蜜意。她含笑问道:“阿墨何时学会了抚琴?”

    “这一曲,却是昨日才学会的。”

    “昨日?!”

    “学琴也不是多困难的事,用心足矣。再说自昆山归来,我不用思考那些复杂的世事朝局,静下心来学琴,自然事半功倍。”

    疏桐瞬间有些汗颜,为了与石拓斗琴,她可是整日整日的练习了两个月。寻思至此,她便转移了话题:“阿墨要送给我的礼物。就是这一曲《凤求凰》?”

    王墨笑着摇头:“我要送给桐儿的,是你面前的那张琴。”

    “送我琴?”

    “这两张琴,是同一个师傅用同一棵桐木斫造的,一名子夜,一名疏桐。一个琴音低沉,一个琴音清越,最宜合奏。”

    “子夜、疏桐?”疏桐一脸诧异,“这莫非是阿墨亲手斫造的?”

    王墨摇头道:“这是两张汉代的古琴,它们曾经的主人是张掖太守邓训和他的夫人苏悦。史书载邓氏夫妇琴瑟和谐、伉俪情深,令为夫十分羡慕。”

    “那就是阿墨得到这两张古琴后,替它们改了名字?”

    “它们本来就叫这两个名字。斫琴师取意来自它们的音色。一个如子夜深更露重宵沉,一个如风过疏桐婉转轻吟。”

    疏桐惊愕道:“可,可怎么会和我们的名字一样?”

    “这说明我们两人的姻缘,上天早已注定。”王墨望着疏桐,笑道。

    疏桐疑惑的看着王墨,只觉此话荒诞不经。

    见疏桐将信将疑。王墨不忍再逗她,便道:“我是在你进入清梧院的前几日才得到这两张琴的。听舅父说,此琴是他去张掖贩茶意外遇到的,因其中一张和我的小字一模一样,他便买下来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我了。那日杨管家带着你来清梧院。未及多想,我便替你取了‘疏桐’这个的名字……想来,或许是那时就想与你如这两张古琴一般长久相伴了……”

    疏桐听得心下一动,不由得低低唤了声:“阿墨……”

    “琴与情谐音,这是为夫的一片心,桐儿需得收好了。”不知何时,王墨已在她身边坐下,抬臂将她揽入了怀中。

    疏桐垂眸抬手抚摸琴弦,一丝一弦,只觉情丝纠缠,由指入心,将那颗曾经孤苦无助的心,填得满满当当的。

    ******

    红烛缱绻,罗帐香暖。

    王墨与疏桐缠绵亲吻许久,却终究翻身躺下了。

    疏桐躺在王墨的怀中,犹豫许久,才羞涩出声:“阿墨是今日累了么?”

    王墨垂眸瞥一眼疏桐,笑道:“桐儿想说什么?”

    “蕙小姐出嫁前,我曾听礼仪嬷嬷说,说男子平生最在意的便是洞房花烛夜,可阿墨你……”到这里,疏桐却再也说不下去了,只羞得红霞满面。

    王墨抬手替疏桐拉上锦被,含笑道:“桐儿忘了么,碧湖的那间石窟,才是我们真正的洞房。今日,我们只是补齐礼仪。”

    听了王墨如此冷静的话语,疏桐心下竟有些失落。自昆山回来,为避免人前失仪,王墨与她分室而居。白日他在人前端严守礼,晚上却夜夜翻窗而入,与她纠缠不休。如今,两人真正是光明正大的夫妻了,他却反倒这般作态,莫非应了常氏时常念叨的那句“妻不如妾,妾不如偷”?

    疑惑中,疏桐侧首打量王墨,却见他双眼盯着红帐上的金流苏,一副沉思状。

    “阿墨在想什么?”疏桐忍不住问道。

    “我在想给孩子取个什么名字好。”

    见王墨答得这般一本正经,疏桐不免好笑道:“阿墨这是未雨绸缪有备无患么?”

    “嗯,再有七八个月孩子就出来了,可不能像我爹一样,逼急了给我胡乱用时辰取个名儿……”

    “七八个月?”疏桐有些疑惑。

    王墨转首看着疏桐,突然好笑道:“桐儿这做母亲的,还没我这当父亲的细心么?”

    做母亲?疏桐顿时愣住了。这两月与他百般情浓,竟忘记自己自昆山归来就一直没来癸水的事儿了。难怪他今日明明动情,却又突然放弃,原来是自己有孕了?!

    “阿墨是什么时候发现的?”疏桐羞赧问道。

    “我也是个糊涂爹。若不是先前看你弹琴时手腕空空,想着送你一个金镯子,悄悄量你手腕时触到了脉息,只怕还会一直色令智昏下去。”

    想到他也只比自己早片刻知道孩子的消息。疏桐心下的惭愧才渐渐减轻了一些。她转而问道:“那阿墨想好名字了么?”

    “嗯,刚刚想好。”

    “叫什么呢?”

    “单名一个‘碧’字。小名,阿碧。”

    ——“其实,我想这名的用意,是想纪念我们在这块青石上达成的那笔交易。”

    ——“王、白两人,并坐于湖边青石之上谈交易?”

    回想起两人当时给“碧湖”取名的情形,疏桐不由笑道:“又是因为我们坐过碧湖边的那块大青石么?”

    “不是。”王墨摇头道。

    “那阿墨是何用意?”

    “为了纪念她的爹妈在一块石头上创造了她。”

    “阿墨,你,你怎能……”没料到在讨论如此正经之事时,他会说出如此不正经的话来。疏桐顿时面红耳赤。

    王墨却又道:“阿碧以后要是长得像你就好了。”

    “为何像我就好了?”疏桐有些纳闷。

    “像你一样,就会有像我一样的男子去宠她爱她。若是像我,就不知道会令多少男子黯然伤神了……”

    “为何像你就有男子黯然伤神?”

    “像我就太漂亮了啊。”

    被他的话绕了一大圈,却原来说来说去都是在夸他自己!疏桐忍不住在他腰间掐了一把,王墨便闷声笑了起来。

    ******

    次年初夏。龟兹延城王氏宅邸书房内。

    “这么说。司马衷又归位了?”王墨丢下手里的账本,抬眉道。

    坐在王墨对面的周慈点头道:“嗯,四月初七众王围攻洛阳,司马伦被赐死,司马衷被重新拥立为帝。想拿赵王若能听子夜的,或许还不至于如此短命……”

    “可恨我还是没能保住石家。”王墨拧眉道。

    “对石家,子夜也算尽力了。怪只怪石崇为反击孙秀。与他外甥欧阳健、好友潘岳暗中联系了汝南王司马允,企图出兵讨伐司马伦。却不知在酒桌饭局中,此事被孙秀的一个眼线探知,司马伦听闻后当即大怒,在孙秀的提议下先是假意提拔司马允,召他入宫听宣。却在宫门之外布下重兵将他以谋反罪诛杀。司马允一死,石崇就失去了最后的靠山,孙秀带着军队收捕谋反同党,第一个收捕的便是石崇……”

    听周慈讲到孙秀的人攻入金谷园,逼着石崇索要绿珠夫人。绿珠竟从崇绮楼翻身跃下时,王墨的眸光便是一沉,好一阵,他才问道:“石拓如今可还好?”

    “朱老板已经按照子夜的意思,以石崇隐秘遗产的方式,将洛阳的那些店铺交给了他,起初他还有些怀疑,后来也没发现什么疑点,便认真过问起经营情况了。想来,他多少遗传了石崇的经商天分,料理起店铺来,比我们想象的好多了,如今那十几个铺子都在盈利。”

    听到这里,王墨脸上的神色轻松了几分,便道:“如此甚好。博陵公与司马颖交恶,他家那位小姐品性才貌皆很不错,师兄可以在合适的时机为他们引荐一下。”

    “如何引荐?”

    “石拓的母亲曾托媒人去求过这门亲事。如今石家没落,博陵公未必会答应。师兄可以设法让王家小姐在街头巷陌与石拓偶遇,她若是喜欢上了石拓,此事便好办了……”

    “偶遇?”

    “石拓那呆子的长处就是生得了一副风流公子的好面相,一般女子见了,没有不动心的。”

    听王墨主意都出到这个份上了,周慈不禁笑道:“子夜,你竟是要将他的终身大事也一并办了?”

    王墨叹道:“他能早些成家立业,桐儿便能放下心来。她对石家,总觉得有愧于心。”

    提到疏桐,周慈便是只笑不语。

    “崔平那边怎样了?”王墨转移了话题。

    “已是病入膏肓,估计我抵达延城时。他差不多就该魂归西天了。是月容在亲自办理此事,子夜可以放心。崔平一倒,司马颖也就熬不了多久了。”

    “崔平替司马颖把路子早就铺好了,邺城的兵马也一直训练有素。他想要坐上皇位其实不难。难就难在身边没有看得长远的谋士,以他急功近利的性情行事,三五年之内必然兵败垂成。”

    “三五年?”周慈搁下手中的茶盏问道,“那蕙小姐怎么办?”

    “自然要在大厦将倾前将她接出来。”

    “那乐素呢?”

    “她是他的正妃,要如何选择,由她自己决定吧。”

    周慈还想再问,王墨却道:“师兄与师姐如今可还好?”

    话题陡然转到此处,周慈脸上的笑容便深了几分:“还好。”

    “师姐性子是有些清冷,但她待人却是热肠热心的。”

    周慈无奈笑道:“我们几个一起长大,她是什么性子我岂会不知?总归她是放下你了。这么多年我都等待过了。也不在乎多等她几年。”

    “多谢师兄这些年来一直守护师姐。”王墨起身朝周慈郑重一礼。

    周慈忙忙站起身来:“子夜这是做什么?要说谢,还应是我谢你成全才对。”

    ******

    与周慈欢饮散宴后,王墨轻手轻脚返回卧室,生怕吵醒了疏桐。却刚刚撩开纱帐,便听得疏桐问道:“阿墨回来了?”

    “桐儿还没睡着?”

    “阿碧在肚子里踢得欢腾。想必是还在等着你讲故事,不肯入睡呢。”

    王墨上床将疏桐搂入怀中,抬手抚摸着她圆润的肚腹,一脸歉意道:“我该早些散了宴席回来陪你们。”

    “师兄远道而来,你们相聚一场也不容易,我都和阿碧解释过了。”

    王墨侧首在疏桐额角吻了一下,笑道:“多谢桐儿替为夫开脱。”

    疏桐心底却暗自偷笑。哪里是阿碧在等着听他讲故事,分明是自己习惯了被他搂着入睡。

    “我一直奇怪,阿墨在延城开了那么多店铺,却为何独独不开医馆济世救人呢?”疏桐问道。

    “人生死有命,妄想靠针石方剂与天争命,只是徒劳而已。为夫不太喜欢做那种徒劳抗争的事情。”

    “若没有阿墨的一手好医术。我早就死在常氏手里了。阿墨怎么能说医术是徒劳呢?”

    王墨笑道:“桐儿说得有道理,正好师兄也在,为夫明日便着手安排开医馆的事。”

    “阿墨真的想好了?”

    “想好了。”

    疏桐心下松了口气,满足的闭上了眼睛。

    自成婚以来,王墨每日除了花一个时辰处理手里的生意外。余下的时辰便都是陪伴疏桐。初时,她颇感幸福满足,可日子久了,她却顾虑重重:他不是石拓那样可以只满足于琴棋书画诗酒人生的人,这样平淡无味的日子,他会不会很快就厌倦了?若是开家医馆,他每日替人诊病治疗,受人敬仰尊重,会不会令放弃了竞逐天下的他,得到一些弥补?

    王墨却看透了疏桐的忧虑。他有自己的人生规划,但既然她在替自己担心,开家医馆来安抚她又何妨?龟兹人虔诚信佛,对生老病死的理解也都是以佛理来阐释的,“诸行无常,是生是灭,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汉地的医术他们未必能接受,这也是他开各种店铺却唯独没开医馆的缘由。

    王墨将她露在薄被外的手轻轻拉进被中。就算得不到天下,他也要给她和孩子们一世逍遥,一世安乐。

    ******

    五年后。昆仑山东麓。

    在植被茂密的峡谷驰道上,一辆油壁马车在青石栈道上缓缓行进。

    “爹爹,我们要去哪里呀?”

    装饰精美的车厢内,一个头梳双环髻身着绿罗裙的小姑娘,仰首向一位着青灰褒衣插乌木发髻的雍雅男子发问。

    男子笑着将小姑娘抱入怀中:“爹爹带阿碧回家去看看。”

    “娘亲,我们的家不在延城么?”阿碧疑惑望向坐在男子旁边身着绮罗绣袍嘴角噙笑的母亲。

    女子笑答:“是你爹爹又给阿碧布了一处新家。”

    车厢内正是王墨一家三口。

    马车沿着栈道徐徐前行,车窗外一路溪流潺湲,汩汩流淌,润泽的山风带着草木清香扑面而来,令人神清气爽。

    “开凿这样一条山道。需要耗费许多人力财物吧?”疏桐望着窗外驰道上连绵如画的风景问道。

    王墨道:“是在原来的驰道上清理后重建的,节省了不少工期。”

    疏桐心下却有些不悦:“这么大的事情,阿墨竟能瞒着我好几年。”

    “我只是想给你和阿碧一个惊喜。”王墨抬手将疏桐揽入怀中,一脸爱怜道。“桐儿放心,以后再不会有事瞒着你了。”

    说话间,马车停了下来。

    王墨抱着阿碧先下了马车,随即转身伸手给疏桐道:“桐儿下来看看。”

    疏桐躬身步下马车,却在抬头的一刹那,被眼前的景象惊住。马车停在一道建在两山之间高达五六丈的铜门之前,铜门之上,还有城楼和瞭望台,台上有身着甲衣的武士在巡逻防守。而铜门之下,是一座可以通行车马的石桥。桥下清溪奔涌,水声潺潺。

    “这里便是呼犍谷原来的入口?”

    王墨点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