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军 作者:张明金等 >

第22部分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军 作者:张明金等-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3支队开赴皖南前线。9月,坚守清弋江阵地,同日军作战多次。 12月,担负铜陵、繁昌沿江防御任务。此时,新四军第1支队第1团调至皖南归第3支队指挥,第3支队第6团调至苏南归第1支队建制。1939年,第3支队胜利地进行了5次繁昌保卫战。 1941年,第3支队改称为新四军新编第3支队,辖第5团、军部特务团。1941年5月,新四军第3支队挺进团、无为抗日游击队和皖南事变突围出来的部分部队合编为新四军第7师,师长张鼎丞(未到职),政治委员曾希圣,参谋长李志高,政治部主任何伟,下辖第19旅和挺进团。至1942年底,第7师各部建成巢(湖)无(为)根据地和开辟了含(山)和(县)桐(城)东游击根据地。1943年,第7师兼皖江军区,所属部队编成含和、沿江、皖南、巢湖4个支队和独立团。1943年9月,调新四军第2师第6旅第16团加强第7师。此后,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反对日伪军“扫荡”、“蚕食”和反对国民党顽军制造磨擦的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 1945年9月,第7师免兼皖江军区。 10月,第7师辖第19、第20、第21旅近2万人撤离皖江地区,由师长谭希林、政治委员曾希圣、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李步新、参谋长孙仲德率领开赴鲁南,隶属于津浦前线野战军(后改称山东野战军),阻击国民党军沿津浦路北犯,并肃清拒绝投降的日伪军,先后参加临城、枣庄等战斗。
  1946年1月,新四军第7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7师。6月,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第7师移师淮北,参加朝阳集、泗县及保卫淮阴等作战。9月,第21旅番号撤销,部队并入第20旅。淮南军区独立第5团、第5旅合编为华中野战军第11纵队。10月,调整编组,第20旅拆散,补入华中野战军第1、第6师,第7师师部率第19旅与华中野战军第11纵队合并,仍称第7师。师长成钧,政治委员赵启民,副师长林维先,参谋长胡定千,政治部主任黄火星。下辖第5、第19旅和特务团(由原淮南军区独立第5团改称)。重新编组后,参加涟水保卫战和宿北等战役。1947年2月,山东野战军第7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司令员成钧,政治委员赵启民,副司令员林维先,政治部主任黄火星。第19、第5旅分别改称第19、第20师,以鲁中军区第4、第6团组建第21师,共2。5万余人。3月以后,转战鲁中山区,先后参加莱芜、孟良崮和临朐等战役。8月后,归东线兵团(后改称山东兵团)指挥,转战胶东地区,和兄弟部队一起,取得胶河战役、胶(县)高(密)阻击战和莱阳战役的胜利。1948年3月,第7纵队进行新式整军运动,参加胶济路西段作战,攻克张店、淄川等地。4月至5月,在胶济路中段作战,在西线连续8天阻击济南国民党军东援,对确保潍县战役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6月至7月,转至津浦路中段作战,与第13纵队等部一起,攻克充州及曲阜、邹县等城。9 月,奉命与兄弟部队一起在滕县一带阻援,使徐州地区国民党军未敢北援,保障了攻济(南)作战的胜利进行。入冬参加淮海战役,在徐州以东先切断黄百韬兵团向西逃路,继而参加阻击徐州东援之国民党军,后又参加围歼黄维兵团,共歼国民党军2 万余人。
  1949 年2 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华东野战军第7 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 军,隶属于第三野战军第8 兵团。成钧任军长,黄火星任政治委员,詹化雨任副军长,邓少东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熊应堂任参谋长,方中林任后勤部部长。第19 师改称第73 师,王培臣任师长,萧学林任政治委员;第20 师改称第74 师,张怀忠任师长,邓清和任政治委员;第21 师改称第75 师,谢锐任师长,何志远任政治委员,全军共3 万余人。4 月,参加渡江战役,突破江防后,急插至郎溪、广德地区,截歼南京等地南逃之敌,取得歼灭国民党军1 个军的胜利。5 月,参加上海战役,攻克吴淞,切断国民党军海上逃路,俘敌8000 余人。6 月2 日,攻占崇明。9 月至12 月,进至皖南剿匪,歼国民党游杂武装4000 余人,为巩固皖南新区打下了基础。
  1952 年7 月,中央军委决定第25 军军部及第75 师师部调归空军,第73师调归第23 军,第74 师调归第24 军,第75 师各团分别调归第31 军和江苏军区,第25 军番号撤销。 
 
二十六、第26 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军的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该纵队是由八路军山东军区所属鲁中军区部分部队发展而来的。
  1938年1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领导了徂徕山起义,成立了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4支队,洪涛任司令员,黎玉兼任政治委员。随后,第4支队向南北发展抗日武装。12月,该支队改编为山东纵队第4支队。与此同时,第7、第8支队和第5支队一部分由清河地区和胶东地区进入鲁中地区。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纵队领导机关也由泰山地区进入沂蒙山区。从此,鲁中成为山东抗战的中心地区。1940年9月,鲁中地区部队编为山东纵队第1、第4旅。 1942年8月,八路军山东军区成立鲁中军区,王建安任司令员,罗舜初任政治委员,辖第1、第2、第3、第4军分区。第1分区(兼第4旅)廖容标任司令员,汪洋任政治委员;第2分区吴瑞林任司令员,王一平任政治委员;第3分区赵杰任司令员,董琰任政治委员;第4分区(兼第1旅)孙继先任司令员,霍士廉任政治委员。 1945年8月,山东部队整编,第1、第4旅编为第3、第4师;鲁中各军分区及县区武装,组成警备第1、第2、第3、第4旅。 11月,第3师、警1旅一部、警3旅大部调往东北;鲁中军区以警2、警3旅一部,组成第9师;其它部队编为警备旅和独立第1、第2旅。鲁中军区部队先是参加津浦路战役,协同兄弟部队打破国民党军自徐州沿津浦路北进华北、东北的计划,继而攻占了鲁中要地淄川、博山,并一举解放胶济线西段重要据点张店、周村,使鲁中、渤海两解放区联成一片。
  1946年6月,内战全面爆发,国民党军从济南、潍县沿胶济线两路对进,向淄博解放区进犯。鲁中军区部队参加胶济路西段地区阻击战、淄博地区保卫战和文(祖)埠(村)、西坡地、危山、安邱等战斗。1946年12月,鲁中军区部队参加鲁南战役,与兄弟部队密切配合,全歼国民党军第1快速纵队等部,取得了鲁南战役的胜利。
  1947年2月,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统一整编为华东野战军,鲁中军区主力部队整编为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纵队领导机关以鲁中军区前方指挥所为基础,从各军分区抽调部分人员组成,王建安任司令员,向明任政治委员,孙继先任副司令员,张仁初任参谋长,王一平任政治部主任。纵队下辖3个师和一个炮兵团,鲁中军区第4师改称第22师;鲁中军区第9师改称第23师,鲁中军区警备旅改称第24师。全纵队共3。3万人。第8纵队组成后,即投入大兵团作战,参加莱芜战役,在和庄、不动地区歼国民党军第73军第77师,尔后协同兄弟部队在芹村、张家洼地区歼国民党军第2绥靖区李仙洲集团。3月,在临朐地区休整。4月,参加泰(安)蒙(阴)战役,在费县蒙山地区阻援。5月,在孟良崮战役中,担任左翼迂回任务,攻占桃花山、磊石山要点,为全歼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做出了贡献。6月,在沂源阻击战中,歼国民党军3000余人。 1947年7月,国民党军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第8纵队由内线转入外线作战,西出津浦线,转战鲁西南地区。9月,参加沙土集战役和土山集战斗。9月下旬,进军豫皖苏边区,横扫国民党军保安部队,连克通许、抚沟、周口、陈留、朱仙镇等城镇。 11月,参加陇海铁路破击战,攻克野鸡岗、典黄车站,控制开封至徐州段。12月至1948年2月,进行新式整军运动。在此期间,为配合兄弟部队进行平汉路破击战,于睢县阻击国民党军整编第5军多次西援,歼敌2300余人。为开辟新区和加强地方政权建设,第24师师部及该师第71团调往许昌以西地区组建豫皖苏军区第5军分区,该师第70团拨归第22师指挥,第72团改为纵队特务团。3月,参加洛阳战役,在洛阳以东芝田镇、山神庙、堤东一线阻击郑州国民党军东援,保障了洛阳战役的胜利进行。5月,配合中原野战军进行宛西战役,先在方城、泌阳地区阻援,后奔袭许昌,全歼河南省保安独立第21旅,俘其旅长以下官兵1700余人。6月初,在宛东战役中,于西平、洪河、遂平地区阻援。中旬,参加豫东战役,先与兄弟部队一起攻克开封,后担任阻援,歼灭区寿年兵团残部。9月,在济南战役中,在鲁西南地区打援,保障了攻济作战的胜利。11月至1949年1月,参加淮海战役,在围歼黄百韬兵团,担负徐州以南阻援和总攻杜聿明集团的作战中,歼灭国民党军2。6万余人。
  1949年1月22日,第8纵队进至蚌埠以东临淮关地区集结休整,待命向江南进军。2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军,隶属于第三野战军第8兵团。张仁初任军长,王一平任政治委员,钟国楚任副军长,陈宏任参谋长,李耀文任政治部主任,周羽一任后勤部部长。第22师改称第76师,高文然任师长,曹普南任政治委员;第23师改称第77师,王建青任师长,董超任政治委员;第24师归建,以其第71团、第72团一部为基础与第69团、军部特务团组成第78师,陈忠梅任师长,张健任政治委员。全军共3。2万余人。4月,参加渡江战役,全军分别由扬州、邗江的驷马、王圩等地渡江,在天王寺、上沛地区追歼国民党军第312师4000余人。5月,参加解放上海战役,解放昆山、嘉定,攻占江湾机场,从苏州河北侧攻入市区,歼敌4。2万人。6月,担任上海警备任务。 1950年1月,第30军第88师改归第26军建制。是月,李耀文任政治委员,刘伟任政治部主任。尔后在上海浦东、崇明岛担任海防任务。在解放战争中,第26军从鲁中到鲁南,从山东到河南,从皖北到苏南,转战在华东、中原的辽阔战场上,涌现出9个英雄连队,数十个模范排, 100多个模范班,1。5万名功臣, 1500名模范。其中一级英雄14名,二级英雄23名,三级英雄202名。
  1950年11月,第26军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人朝参战。在朝鲜战场上该军与兄弟部队一起,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从长津湖到汉江边,从三八线南北到平(康)金(化)前线,先后参加第二、第四和第五次战役。涌现出王兆才、王德明、刘庆亮、叶君、林范洪(女)、陈德忠等许多战斗英雄和英雄集体。 1952年6月,第26军从朝鲜回国。 
 
二十七、第27 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27军的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该纵队是由抗日战争时期胶东地区几支武装发展起来的。
  1937年12月,中共胶东特委书记理琪等领导在文登县天福山抗日武装起义组成的队伍和以1935年“一一。四”暴动保留下来的昆嵛山红军游击队,组成“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军”。1938年春,又有“掖县抗日游击第3支队”等一批抗日武装成立。9月,第3军与第3支队合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5支队”。 12月,该支队改编为山东纵队第5支队,辖6个团7000余人。1939年秋,第5支队整编为第13、第15两个基干团,又以黄县、掖县地方武装组成第14团。1940年9月,第5支队改称第5旅,同时成立新第5支队,辖第1、第2、第3团。1942年7月胶东军区成立,新第5支队第1、第2团分别改称第16、第17团,第3团拆编与第5旅同属胶东军区领导。1943年3月,胶东军区部队再次整编,取消第5旅番号,直辖第13、第14、第16团,第15、第17团分别编入各军分区。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胶东军区部队在对敌大反攻中得到发展,先后组建第5师、第6师和警备第4旅。
  1945年10月,胶东军区主力部队奉命进军东北后,留下的第5师第13团和第14团第1营重新组建第到师(辖第13、第14、第15团),1946年6月,警4旅改称第6师,9月,组建警备第3旅。6月至11月间,以上3个师(旅)参加第一次胶东保卫战,给入侵胶东解放区的国民党军以沉重打击。
  1947年1月,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统一整编为华东野战军,第5、第6师、警备第3旅依次改称第25、第26、第27师,合编为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共3。1万余人。司令员许世友,政治委员林浩,参谋长聂凤智,政治部主任刘浩天。第9纵队编成后,即率第25、第26师赴鲁中参加莱芜战役,以极小代价歼国民党军第73、第46军近万人。4月,该纵队第26师(附第74团)参加泰(安)蒙(阴)战役,在白马关、九女关地区打援。5月,在孟良崮战役中,由阻击转为主攻,与兄弟纵队一起全歼敌整编第74师。1947年7月,参加南麻、临朐战役。9、10月,参加第二次胶东保卫战。11、 12月,参加胶(县)高(密)追击战和莱阳保卫战。
  1948年春,第9纵队经过“三查三整”新式整军运动,以全新的面貌投入了对敌大反攻。3月,该纵队以“挖心战术”巧取胶济路中段敌重要据点周村,歼国民党军整编第32师1。2万余人。4月,参加潍县战役,在城北担任主攻,其第79团首先打破突破口,对攻克号称“固若金汤”的潍县,全歼国民党军整编第45师等部起了重要作用,华东野战军授予“潍县团”称号。9月16 日,华东野战军发起济南战役,第9纵队担任东集团主攻,迅速攻占敌重要外围据点茂岭山、砚池山、燕翅山和马家庄等据点。其第73团在城东南突破城垣首先攻入市区,中央军委授予“济南第一团”称号。 11月至1949年1月,参加淮海战役,担负在碾庄圩围歼黄百韬兵团、徐州以南阻援和围歼杜聿明集团作战任务。
  1949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统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