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军 作者:张明金等 >

第3部分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军 作者:张明金等-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改进政治思想工作,增强了内部团结;开展“拥政爱民”、“尊干爱兵”运动,密切了军政、军民、官兵关系;开展大生产运动,克服财政经济困难,做到丰衣足食。这样,就从组织上、思想上、政治上和物质上为坚持抗战打下了基础。各部队在人民群众配合下,对日伪军加强军事斗争和政治攻势,广泛开展地雷战、地道战、围困战、麻雀战;贯彻“敌进我进”的方针,组织精干的武装工作队,深入到日军占领区开展斗争。在两年中,挫败日伪军千人至万人兵力的“扫荡”132次,1~7万人兵力的大“扫荡”27次。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制造“皖南事变”,包围和袭击奉命由皖南向长江以北转移的新四军军部及皖南部队,新四军损失7000余人,军长叶挺被扣,副军长项英遇害。事变后,中共中央决定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后饶漱石代),张云逸为副军长,将所属部队扩编为7个师另1个独立旅,全军共9万余人。中共中央还决定组成中央军委华中分会,由刘少奇任书记。 1942年6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成立,贺龙任司令员,关向应任政治委员,统一指挥留守兵团、八路军第120师兼晋绥军区、晋西北新军和陕甘宁边区保安部队等。8月,山东纵队改为山东军区。
  1943年3月,第115师与山东军区合并称第115师兼山东军区,罗荣桓任师政治委员兼代师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943年,敌后抗日武装力量开始恢复和发展。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积极作战,多次挫败日伪军1~4万人的大“扫荡”, 并继续贯彻“敌进我进”方针,积极拔除日伪军据点,破坏交通线,恢复了一些地区,迫使日伪军收缩兵力。同年夏,制止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企图以重兵进攻陕甘宁边区为主要目标的第三次反共高潮。10月,第129师机关与八路军总部机关合并(第129师番号仍保留)。
  1944年4月,在毛泽东等指导下,谭政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作《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这是继古田会议决议之后又一指导军队建设的历史性文献。7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训部队的指示。随后,各部队陆续开展以改进政治工作和提高军事技术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大练兵运动。4~12月,日军发起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作战。国民党军在华中、华南地区批抗不力而溃退,八路军、新四军则向日伪军占领的城镇和交通线连续发动攻势作战。 1944年7月起,八路军、新四军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开辟河南、控制中原战略要地的指示,派出数支部队向河南敌后挺进,扩大,开辟或恢复了豫东、豫南、豫西,豫皖苏边根据地。10月,第120师一部组成八路军南下支队挺进湘粤边。 12月,新四军一部渡长江南下,建立了苏浙皖边根据地。 1945年春、夏、八路军,新四军继续开展攻势作战。在一年半的攻势作战中,共攻克县城70余座,收复国土32万平方公里,歼灭日伪军47万余人,把日伪军压缩到城市和交通线沿线地区。到1945年夏,在西北、华北、华中和华南的解放区,人口发展到9550余万人,抗日武装发展到91万余人。
  1945年4~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政治路线,提出了准备实行从抗日游击战争向正规战争的战略转变和迎接大反攻的任务。“七大”以后,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游击队,在各个战场上积极开展攻势作战,英勇打击敌人,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壮大自己,并开展军政大练兵,为举行大反攻创造条件。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组成新的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任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任副主席,彭德怀兼军委总参谋长,叶剑英任副总参谋长,刘少奇兼总政治部主任,谭政、傅钟任副主任,杨尚昆任军委秘书长。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8月6日、9日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本宣战,次日出兵中国东北。此时,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游击队,向日伪军展开猛烈的大反攻,尔后继续攻歼拒绝投降的日伪军,收复了华北、中原、华东、华南等地区的大片国土。八路军一部和东北抗日联军积极配合苏联红军作战,收复了东北、华北地区的大片国土。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结束。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在八年抗战中,同日伪军作战12。5万余次,毙伤俘日伪军171。4万余人,在19个省区内形成了拥有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和约1亿人口的解放区,部队发展到120余万人,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
  在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全面内战中发展壮大,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坚持独裁和内战方针,企图垄断胜利果实,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在全国重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中国共产党高举和平、民主、团结的旗帜,在同国民党政府进行谈判,争取国内和平的同时,对其发动内战的阴谋保持高度警惕,加强应变准备。
  1945年9月,中共中央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为贯彻这一方计,在广东、浙江、苏南、皖南、皖中、湖南、湖北、豫两等地的部队,分别转移到长江以北的苏皖、山东和中原解放区;关内各解放区抽调部队11万余人和党政军干部2万余人进入东北。各大战略区的部队进行整编,至1946年6月,全军共编成27个野战纵队、6个野战旅和14个炮兵团。各战略区和野战军是:东北民主联军(由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晋绥军区和晋绥野战军;晋察冀军区和晋察冀野战军;晋冀鲁豫军区和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军区;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和山东野战军;属新四军建制的华中军区和华中野战军。全部野战军约61万人,地方部队66万人,民兵220万人。在此期间,各解放区部队对国民党军的挑衅和进攻进行坚决的自卫还击,歼灭了一部分进攻解放区的国民党军,有力地配合了和平谈判。与此同时,开展军政大练兵,并协助地方党组织和政府开展减租减息、土地改革和发展生产。
  1946年6月,蒋介石公开撕毁国共双方于1月10日签订的停战协定,以重兵围攻中原部队,接着对全国各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中原军区部队胜利突围。各解放区部队奋起自卫。此后各解放区部队陆续改称人民解放军。战争初期,人民解放军在兵力和装备均居劣势的情况下,依靠解放区人民群众;采取以歼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为主,而不以保守地方为主的战略方针和以运动战为主的作战形式,在内线大量歼敌。 1947年3月,国民党军被迫停止全面进攻,改为向陕北和山东实施重点进攻。人民解放军在这两个战场继续进行内线作战,打击并牵制国民党军的主要集团,在东北、晋察冀、晋冀鲁豫、冀东、豫北、晋南等战场开始举行战略性反攻。至1947年6月,共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发展到195万人。在此前后,人民解放军普遍恢复和建立了各级党委会,加强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同时,大力开展杀敌立功运动、瓦解敌军、改造新解放战士的工作。
  1947年内,战略区和野战军有若干调整。新四军、山东军区、华中军区番号撤销,组成华东军区,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合并为华东野战军,冀察热辽军区划归东北民主联军建制恢复1946年12月撤销的晋察冀野战军番号;组成西北野战军,晋绥军区划归陕甘宁晋绥联防军(1948年2月改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8月30日起,因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作战,由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兼代理军委总参谋长职务。
  1947年7~9月,人民解放军在总兵力尚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并把进攻重点指向中原地区。晋冀鲁豫野战军4个纵队,突破国民党军的黄河防线,举行鲁西南战役,越过陇海铁路南下,向大别山挺进;华东野战军主力组成西线兵团挺进豫皖苏边界地区;晋冀鲁豫野战军2个纵队和1个军南渡黄河,挺进豫西。三路大军艰苦奋战,开辟并巩固了长江、淮河、黄河、汉水之间的中原解放区。人民解放军在内线的各部队,先后展开攻势作战,展开战略反攻,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收复和解放了大片土地。人民解放军在内线的攻势作战与外线的大举出击相结合,构成了向国民党军举行全国规模战略进攻的总形势。
  1947年10月10日,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发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号召。同日,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12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召开的会议上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提出了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1947年冬~1948年夏,各部队利用作战间隙通过开展以“诉苦”(诉反动派和旧社会给予劳动人民之苦)、“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为主要内容的新式整军运动,发扬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开展立功运动,进行纪律整顿,提高了全体指战员的政治觉悟,激发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加强了组织纪律性。
  1948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其总部改为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领导机关(8月军区与野战军分开)。5月,重建中原军区,转入外线作战的晋冀鲁豫野战军改称中原野战军。晋察冀军区与晋冀鲁豫军区合并为华北军区。此时,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发展到280万人,加强了炮兵和其他特种兵的建设,提高了攻坚作战的能力。 1948年9月。华东野战军取得攻克济南,歼敌10万人的胜利。11月,中共中央军委对外改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
  1948年9月~1949年1月,东北人民解放军在辽宁省西部和沈阳地区举行辽沈战役,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和华东,中原军区及华北军区所属冀鲁豫军区部队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举行淮海战役,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在北平(今北京)、天津、张家口地区举行平津战役,取得了战略决战的胜利,共歼灭国民党军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进行内战的精锐部队大部被消灭,其反动统治的基础根本动摇。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增加到400万人,其中野战军218万人;国民党军降至204万人,且分布在新疆至台湾广大地区和漫长战线上。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确定了解决国民党残存部队的“三种方式”,即用武力解决的天津方式,进行和平改编的北平方式,暂时予以保留、待时机成熟后再行改编的绥远方式;并提出人民解放军不但是一个战斗队,而且是一个工作队,要担负经营和建设新解放区的任务。人民解放军按照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于1948年底~1949年初进行整编。西北野战军编为第一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辖第1、第2兵团;中原野战军编为第二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辖第3、第4、第5兵团;华东野战军编为第三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辖第7、第8、第9、第10兵团;东北野战军编为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辖第12、第13、第14、第15兵团;华北军区的3个兵团改称第18、第19、第20兵团。以上4个野战军和华北军区连同由东北野战军铁道纵队改编的铁道兵团,直属人民解放军总部。全国划分为5个一级军区,即西北军区(1949年2月由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改称),司令员贺龙、政治委员习仲勋;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林彪;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政治委员薄一波;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政治委员饶漱石;中原军区(1949年5月改称华中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此外,在长江以南各地坚持斗争的游击队,也进行了整编。各大军区和野战军以原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及所属分校为基础,成立了军事政治大学和军政干部学校及各类技术学校。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公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样式。
  1949年4月1~15日,国共双方代表团以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八项和平条件为基础进行谈判,拟定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签字。4月20 日夜起,第二、第三野战军及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举行渡江战役,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解放南京、上海、武汉等地,歼灭国民党军43万余人,4月24日,华北军区部队攻克太原。6月起,各野战不继续向华东、中南、西北、西南地区进军,追歼残余的国民党军。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至10月中旬,解放了除金门、马祖等岛屿以外的福建全省。第四野战军及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实施远距离大迂回大包围方针,至12月中旬,解放了除海南岛以外的中南全境。第一野战军5月20日解放西安后,相继解放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省。第二野战军在第一、第四野战军各一部配合下,于11月开始进军西南,至1950年4月中旬,解放云南、贵州、四川、西康4省。1949年9月19日,绥远和平解放,至此华北全境获得解放。1950年3~5月,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在琼崖纵队的接应下解放海南岛。5月19日,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解放舟山群岛。至此,解放战争的大规模作战行动即告结束。人民解放军在4年的解放战争中,共歼灭国民党军807万人,解放了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