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军 作者:张明金等 >

第5部分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军 作者:张明金等-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际的导弹核武器,成为一支具有相当核反击能力的战略导弹部队。
  从1983年起,人民解放军有计划地以现役军人为骨干、以预备役军官和士兵为基础,组建陆、海、空军的预备役部队,并列入人民解放军序列,其师、团级单位授予番号、军旗。这是寓兵于民,战时实施快速动员的重要组织形式。
  1985年5月,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邓小平在会上宣布中共中央决定人民解放军裁减员额100万人。会议提出对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即把军队工作从立足于应付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准备状态真正转入和平建设的轨道。会议确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军队建设的总方针是:坚持我军建设的基本原则,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不断发展现代化的因素;实行精兵政策,减少数量,提高质量;把重点放在发展武器装备和提高人的素质上,实行科学编组,使人和武器装备更好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作用;既要使军队成为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又要使军队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重要力量,人民解放军坚决贯彻会议精神,陆军军整编为集团军,兵种结构发生重大变化。11个大军区调整合并为沈阳、北京、兰州、济南、南京、广州和成都等7个大军区。人民解放军经过改革和整编,向机构精干、指挥灵便、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反应快速、效率很高、作战能力很强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1986年12月,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讨论和作出了《关于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决定》。这个文件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继承军队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结合新时期军队的任务和面临的情况,对军队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任务、方针政策和基本方法进行了阐述和规定。1988年,军队干部制度进行改革,重新实行军衔制,并在部分干部中实行文职制度。
  1989年春夏之交,国内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与国际上的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相呼应,制造以反对共产党的领导、推翻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的政治动乱,并于6月初在北京发展成为一场反革命暴乱。人民解放军部分部队根据中共中央的决策和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命令,于5月20 日起进入北京,同武警部队、公安干警一起,对部分地区实行戒严,迅速平息了反革命暴乱,维护了国家的稳定。1989年6月24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和6月30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赵紫阳先后被撤销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国家中央军委副主席职务。11月,党的第十三届五中全会同意邓小平辞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职务的请求,决定由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杨尚昆为第一副主席,刘华清为副主席。 1990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接受邓小平辞去国家中央军委主席职务的请求,选举江泽民为国家中央军委主席,杨尚昆仍任副主席,并任命刘华清为副主席。
  1991年1月,中央军委颁发《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1992年10月,党的第十四届一中全会决定江泽民为中央军委主席,刘华清、张震为副主席。1995年9月,党的第十四届五中全会决定增补张万年、迟浩田为中央军委副主席。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解放军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952年,有31个师转为建设9市,其中15个师参加农垦建设。1958年有10万转业、复员官兵开赴黑龙江省东部三江平原,创办一批大型国营农场。1952年,中南军区派出10万余人,承担荆江分洪工程主要建设任务。全军仅1956~1969年就参加修建各种水利工程2。6万余项1978~1984年参加建设大中型重点工程8200余项。基建工程兵自1966~1982年,承担重点建设项目182项,多为基础工业的骨干项目,完成建筑安装工程量价值达83亿元,竣工面积为1800万平方米。铁道兵到1984年集体转业为止,参加铁路建设52项,共建成铁路1。3万余公里,还参加了北京地下铁道的建设。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在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10年间,贯彻“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方针,不但保证了国防科研、生产的发展,而且积极为国家振兴经济、发展科技、繁荣市场做贡献,仅军用技术成果转为民用就达3万余项,新增民用产品总产值达110亿元。此外,人民解放军每年都出动数万至数十万人,参加各种抢险救灾活动。1976年7月,河北省唐山一带发生强烈地震,陆、海、空军立即出动14万余人,汽车5000余辆,在余震频繁、酷暑炎热的情况下昼夜奋战,抢救人民的生命财产,并帮助重建家园。
  1981年夏季,全国有18个省市、自治区的一些地区发生洪水灾害,各地驻军共出动50余万人,各种车辆1。5万辆、舟船650只、飞机822架次,支援抗洪救灾。 1987年5~6月,大兴安岭发生特大火灾,沈阳军区出动3。52万人、 884辆汽车,空军出动飞机62架次,与烈火搏斗25个昼夜,终将火灾扑灭。进入90年代以来,全国有许多省市、自治区先后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各地驻军出动大批人员、车辆、船艇、飞机,投入抗洪抢险和抗震救灾,充分表现了人民子弟兵的崇高品质。
  中国人民解放军从诞生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忠实地履行自己的历史使命,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巩固国防,保卫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愧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人民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已成为具有强大战斗力的现代化军队,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序言
 
  郑文翰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她从诞生之日起,就始终不渝地实践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在物质极其匮乏的条件下,以劣势装备同装备优势的敌人浴血奋战,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战胜了国内外的强大敌人,消灭了蒋介石的反革命武装,为建立新中国,并为保卫祖国的安全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中国人民解放军之所以成为一支伟大的军队,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建立丰功伟绩,是由于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武装,有缔造、统率我军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辛勤培育,有广大指战员前赴后继的英勇战斗,有人民群众的拥护和大力支援。
  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新中国建立之初,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到拥有70 个陆军军500 余万人的强大军队,为尔后建设多军种、多兵种的合成军队奠定了基础。
  近几年,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主办的《军事历史》杂志连续发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30 多个军的发展沿革简介。这组稿子是一部很好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资料,因此受到部队指战员、军内外史学工作者和广大读者的欢迎。由于现在每期杂志只刊登一篇,要把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70个军的简史全部登完,需要几年时间。为此,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赵功德、张明金同志,利用两年多的业余时间,将尚未发表的30 多个军的简史撰写完毕,并将《军事历史》杂志上先后发表的各军简史统一体例,重新编辑修改,同时还将已发表的中央军委、三总部及各野战军的简史一并收入,编写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 个军》这本书。从这本小册子的简要叙述中,可以看到我军成长壮大的一段历史进程。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份供军队和广大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材料,有利于广大青年了解我军艰苦奋斗的光荣历史,继承和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更好地献身干军队和国防建设事业。
  当前,我军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时期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总的奋斗目标,引导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改革中稳步前进。党的十四大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根据邓小平关于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使军队的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履行保卫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使命中,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认真学习和继承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大力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为实现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总目标努力奋斗。
  1993 年12 月1 日 
 
再版说明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军》一书, 1993年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许多革命老前辈和军史爱好者也来信提出宝贵意见,希望该书再版时能进行修改和充实,对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为了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0周年和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我社决定修订再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军》一书。
  这次再版,承蒙本书原主编赵功德、张明金同志对全书进行了认真的审改,采纳了许多老同志和广大读者在来信中提出的宝贵意见,充实了300多幅珍贵的历史图片资料,增写了70个军初建时期的主要组织序列及领导成员名录,使本书图文并茂,史料更为翔实,进一步增强了知识性和可读性。但由于这次再版的时间比较仓促,掌握的资料有限,许多图片征集不全,放置不够平衡,书中仍还会有错漏和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 
 
一、中央军事委员会
 
  即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是领导全党的军事工作、统率全国人民武装力量的最高军事机关。在中国革命战争与和平建设的漫长岁月中,中央军委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全国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等各个历史时期的复杂变化过程。
  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成立后的最初几年中,把工作重心放在领导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等方面,而军事运动尚未提到日程上来。随着革命运动的发展,特别是1924年实现国共合作,参加黄埔军校工作后,逐渐重视军事工作。首先在中共广东区委建立了军事部(后来在其他一些党的地方组织中也陆续建立了军事部或军委)。 1925年9月,在苏联红军学校学习的中国军事班学员回到上海,领队王一飞建议中央成立军委,被党中央所接受。10月,党的第四届中央委员会执行委员会第二次扩大会议,第一次提出在中央委员会下必须设立军事委员会。接着,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提出应成立中央军事部,承担系统的军事工作。1926年2月,为迎接北伐战争,适应全国民众革命运动的发展,中共中央特别会议决定中央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军委。随后,中共中央在上海建立了军事部,张国焘兼任部长。同年底,周恩来率领一部分军事干部从广州到上海,不久将中共上海区委军委与中央军事部合为统一的机构,充实、健全了军事部(亦称军委),周恩来任部长(亦称书记),加强了对军事工作的领导。1927年4月和7月,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公开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失败。5月,军事部随中共中央机关迁至武汉。同月,中共中央常委会决定,周恩来担任中央军事部部长。中央军事部内设军事委员会,周恩来为主任,由聂茉臻、欧阳钦等领导的湖北省军委充实中央军委机关。7月下旬,周恩来前往南昌领导武装起义,军事部工作由王一飞负责。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从惨痛的教训中,认识到建立革命军队、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极端重要性,领导了著名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进入了创建红军、开展土地革命战争的新时期。1927年11月,中共中央召开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最近组织问题的重要任务议决案》。 12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党的组织工作的第17号“通告”。中共中央的机构随之作了变动,废止设部制度,集权于常委,将所属各部改为科,军事部改称军事科,隶属于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及其组织局之下,组织局负责人周恩来兼管军事科的工作。
  鉴于各地工农革命军(后改称红军)陆续建立, 1928年4月,中共中央制定的《军事工作大纲》规定,有工农革命军和有广大的军运的省宜设军委。军委不仅有建议讨论权,而且应在各级党部常委军运政策之下负指挥管理军事工作之责。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井冈山地区,陕西渭南、华县地区和其他一些地区军委相继建立。5月,中共中央再次制定《军事工作大纲》,指出军事问题因暴动的发展而趋重要,党的军委必须成为健全而有力的组织;规定各地军委必须受上级军委与同级党部之审查指导,根据军事工作大纲独立地进行工作。并规定,苏维埃军委为最高军事指挥机关,同时即为党的军委。
  1928年6~7月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中央重新设立军事部,各地设立军事委员会在《军事工作决议案(草案)》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军事工作,都应集中于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部,各地军事委员会受地方党部之一般领导,但在军事工作方面则受中央军事部指挥。中央军事部和各地军事委员会依据中共中央的计划而工作。会后,成立了中央军事部(下设参谋、组织、兵士、特务、交通五科及军事委员会),杨殷任部长。 1929年8月,杨殷被捕遇害后,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恩来即兼任军事部部长。 10月,中央军事部为加强对军事工作的指导,制定了《目前军事工作计划大纲》,规定中央军事部是全国党的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