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期货历史故事经典案例 >

第15部分

期货历史故事经典案例-第15部分

小说: 期货历史故事经典案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K窃赗708上悄然建多,在1997年5月份的下半月将胶价由10000点水平拉至11300点以上。而空头也不示弱,从国内现货市场上调入了大批天然胶现货进入中商所仓库,并声称手中已掌握了10万多吨现货仓单,准备以实盘交割相见。多头主力是上海、江浙一带的投机大户,他们诈称准备接完库存胶去扩充上海市场,以此来吸引中小散户加盟。多空大战在6月底至7月初再次升级,双方在11200…11400之间形成对抗。7月4日,多头突然发难,实行上下洗盘。在R708合约跌到10790之后,多方强行拉抬,当日封至涨停,随后将期价连续上推,并挟持近23万手的巨仓。R708在7月底一度摸高到12600一线。   
        巨大的风险已聚集在海南中商所以及部分会员身上(R608合约的“历史”再度重演了!我一直不理解的就是这一点: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交易所如此不吸取教训?!)。7月26日、27日,交易所理事会持续不断地讨论R708问题,并在多空大户之间斡旋。由于谈判无任何进展(进展是有的,就是一个字:乱!),7月30日,中商所发文,“对R708买方持仓保证金分阶段提高,并自30日起,除已获本所批准其套期保值实物交割头寸尚未建仓者外,一律禁止在R708合约上开新仓。”(补充:同时禁止资金出入,相当于资金暂时冻结。这等于丧钟已经敲响了……)   
        同日,中商所再次发文,暂停农垦所属金龙和金环仓库的天然胶入库(废话:早就满了!)。至此,R708大战基本宣告收场(然后就是最空前绝后的“变通”政策出台:将停板幅度由+/…400点缩小到+/…20点,于是有了连续十多个跌停的历史记录……)。从8月4日起,以每天一个跌停板(前3日每日400点,后7日每日20点)的速度于8月18日以11160元/吨和持仓59728手摘牌。 R708事件的处理延续了几个月时间。其间,标的达数亿甚至数十亿的经济纠纷在法院审理(一直到现在还在打官司),中国*证*监*会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地处罚了一批期货经纪机构和市场参与者(所以,期货市场在10年内没机会翻身了。现在才刚刚过去5年!)。   
        R708事件的直接结果为:多方分仓的近20个席位宣告爆仓;多方按8月18日持仓单边29864手支付20%的违约罚款,计333亿元;多方于8月4日至13日的协议平仓中支付赔偿金近2亿元;多方在交割中只勉强接下13000吨现货;而空方意欲交割的16万吨现货,最终在期、现货市场上以平均不高于8000元/吨的价格卖出,共计损失14亿元(看见了,空方才是真正的受害者!)。   
        因此,R708事件是一场严重破坏期货市场规则而又两败俱伤的豪赌。(最后补充一点:能有这个结果也是因为市场外的因素促成。1、空方的告状信最后送到了*总*理*手上,*总*理*亲自作了3点批示、才有了一点好转。2、空方被迫采取了一点非常规措施,以向有关各方施压。3、由于私人利益在里面所起的作用,空方才会有作后的妥协。) “天然胶”事件的频频发生并不是孤立的,它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经济状态和经济秩序的混乱。生产力低下导致国产商品的生产成本大大高于国外,为了保护“弱者”而建立的关税“壁垒”必然导致走私猖獗,经济萎缩引发地方保护、进而挑战法律和与*中*央*对抗。   
        为什么5年来我一直也不愿意全身心地介入股市(这里没有标榜自己有什么身价的意思,仅仅是说明自己的态度),其实股市的风险甚至更大。上市公司凭什么为自己的关联企业作贷款担保?为什么诸如此类的贷款绝大多数没有偿还?为什么一个大学毕业才一年的女生可以在1年内通过“柜员机”提走现金1亿元?为什么一个银行分理处的30余员工能够齐心协力、步调一致地将金库里的所有现金席卷一空、逃往国外?为什么中国银行海南分行居然能发生高达50亿的“经济问题”?为什么在97“香港保卫战”中两大中资企业会亏损高大上百亿……   
        历史告诉我们:在一个民族的发展历程中、即使100年也不过是过眼云烟但对于我们这些草民来说却是现现实实的一辈子;究竟是所谓的“子孙后代”重要还是现在活生生地活着的13亿人更重要呢?! 事实上已经协议过一次了,但是对方又毁约、重烧战火;“在咖啡品种上他们双方达成和平协议;再加盟到你们的对立面”,这个可能性本来也不大的:毕竟天然胶是交易所的看家品种,虽然允许“袖珍投机”、但要是把“空头”做死了则交易所也就完了后来交易所关门虽然是按行政命令执行的,但也真的很难维持了(看看现在上海期交所的状况不就很说明问题了吗?)。   
        期货的活力在于双方对现货行情的演变都有不敢确定的地方,一旦成为“批发市场”了、谁还敢投机呢?同样,一旦恶性*仓(即经常性地连续出现一开盘即停板)成为“家常便饭”、最有可能倒霉的就是交易所了。   
        现在、我们可以假设一下:股票指数期货如果开了   
        1、如果实行“自由竟价交易”,会不会发生“恶性*仓”;   
        2、如果实行“做市商”制度,谁来充当这个角色?他的特权是什么?他的利益如何约束、谁来约束?   
        中商所的覆灭是一面镜子一面折射中国当代经济混乱状况的镜子。 
        难道股市就没有问题?天然胶本来应该是最有炒作题材的品种   
        1、是农产品,却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2、45%国产,55%靠进口;   
        作为农产品,其之生产受天气以及其它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其价格的变动受宏观经济景气程度和行业经济景气程度的影响很大;作为主要依赖进口的商品,其价格的变动还受国际市场行情的制约以及受汇率变化的影响。   
        所以,想当年研究天然胶的时候会不小心提前发现泰国金融危机、就是这个原因。     
天胶风暴背后多方4天痛失8亿元!   
    它曾经给广大投资者带来深深的痛楚,时隔6年之后再次席卷而来,在4月上旬的短短4天时间里,一下子狂吞多头8亿元资金。   
  这就是本周期货界闻之色变的天胶风暴。这一波由空方主力发动的行动,势头之凶悍,远甚1997年的天胶708事件,4个交易日,天胶近月合约RU304、RU305、RU306狂跌25%。   
  与708事件相比,此次交易所采取了迥然不同的风险化解手段———没有按照惯例进行强制平仓,而是在第四个交易日扩大涨跌停板幅度并提高保证金比例,以非常手段挤掉价格泡沫,局面才渐渐平息,使市场重归理性。   
  4月11日涨跌停板幅度和保证金比例都恢复正常,而当天盘面反映也是持仓减少。   
  多空双方在这波风暴中结局各不相同,全军覆没者暗自垂泪,幸存者心有余悸,而获利空头则窃喜着清点8亿钞票。不过无论是谁,都无法松弛紧绷的神经,因为风暴有可能持续影响到远月合约。这场危机虽然擦肩而过;但并非最终定论。   
  惊魂4天   
  4月4日、7日、8日以及10日,这4天对天胶多头来说可谓惊魂。据一业内人士向本报提供的统计数字,多方仅在RU304、RU305、RU306这3个合约上的损失就高达8亿元左右(不考虑对锁盘因素), 然而,就在1天之前,局面仍然大好———天胶品种自去年下半年6000多元/吨的低位开始崛起,胶价一路上扬,主力合约从11000元/吨,上升到15000元/吨以上,RU306更在4月3日创下了16195元/吨的天价。   
  谁知风云突变,第二天近月合约RU304、RU305、RU306全线跌停。   
  4月7、8日,在涨跌停板从3%扩至6%的情况下,这三个月份的合约继续跌停。加上前两个跌停板,天胶期货市值损失15%。   
  4月9日,按照上海期交所的有关规定,这三个合约暂停交易一天。就在人们猜测交易所会采取强制平仓手段之时,交易所却决定第四个交易日继续交易,但把涨跌停板幅度提高至10%,同时对RU304收取20%的保证金,对RU305、RU306收取10%保证金。   
  多方阵营由此出现分歧,弃盘迹象逐渐明显。而此时,空方仍得势不饶人,4月10日,上述三个合约全部以跌停板开盘,其后多方虽奋力抵抗,但收盘时跌幅也达9%以上。   
  4个交易日,天胶三个近月合约价格狂跌25%,主力合约跌幅在3000元/吨以上,多方损失惨重,其中一些中小散户和投资机构,几乎全军覆没,保证金全部赔完,甚至还出现高比例的穿仓现象。   
  受此所累,一些期货经纪公司也损失巨大。据了解,某期货经纪公司因客户穿仓导致的损失高达上千万元。由于穿仓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估计大多数公司都会“打掉牙往肚里吞”。   
  一家期货经纪公司交易部经理庆幸:“还好从业多年,这样的事经历多了,所以在胶价从12000元涨到15000元的区间就要求客户追加了2%的保证金,才没有大面积穿仓。”   
  暴跌内幕   
  在通常情况下,人们认定此次天胶暴跌不外乎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胶价暴涨脱离现实基础;第二,天胶进入开割期,市场供应改善;第三,期现价格倒挂吸引现货商抛空;第四,伊拉克战局已逐渐明朗化。   
  但据一位不愿意披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本报披露:“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主力资金在借机推动。”   
  据称,主力空盘主要分为3种,一种是进行套期保值的实盘,一种是单边的投机空盘,更大比例的则是对锁盘。   
  “空头主力推动下行的力道比前期多头拉抬的力道更为凶悍。”该人士说,多头在前期拉抬时价格还是涨涨停停,让空头有出局的机会,但此番空头主力资金的行动迅猛,在4天内就推动价格下跌25%,使多头中的中小散户和机构连出局的机会都没有。   
  空头的行动之所以奏效,让多头毫无抵抗之力,原因是“他们选择了一个很好的时机。”   
  这个时机是:4月,是天然橡胶的开割季节(天胶供应旺盛);3月份的采购旺季又刚刚结束(需求减弱);另外证监会也对天胶多头拉抬价格表示了密切关注(市场存在清理多方资金的担忧)。   
  业内资深人士透露:“空方基本上都是针对多头采取的策略对症下药,明显有备而来。”   
  据悉,多方在拉抬时期的策略是,利用现货紧张、空方无法足额交割的弱点,充分利用交易规则,不断推升期价,迫使空方的虚盘在高位兑现,以虚盘的盈利弥补实盘的损失。   
  而空方的对策则是,组织大量的现货入库,拟在最后交易日进行实物交割。据悉,4月4日上海期货交易所沪胶库存达到创纪录的72340吨,注册成仓单的达61215吨。据悉上海期交所天胶库容量为10万吨,7万多吨的现货入库使上期所指定的上海和青岛的仓库全部爆满,也使得一些现货商的现货难以入库。   
  同时,多方的重大失误也给空方制造了良好的机会。据悉,由于多方非理性的持续拉抬期价,使得期现价格相差巨大———RU306合约4月3日达到16195元/吨的历史高位,成为全世界最昂贵的天胶价格,比同期日本天胶合约高出近800美元/吨。   
  而国内现货价格大约为13000…13500元/吨之间,期现差价达到了每吨两三千元,这种价差吸引了大量的现货商(诸如海南农垦、云南农垦、海南万汇等)到期市抛空,对多方形成强大的压力。   
  据称,多方另外的手段是以资金的优势推动主力合约持仓量增加(RU306持仓量一度达到了17万手的天量),从而使保证金的比例增加,加大空头的资金消耗,从而迫使空头出局。   
  但由于总持仓量中有相当部分属于对锁盘,难以判断这部分仓位到底是多头还是空头,当市场出现极度利空的单边行情时,对锁盘纷纷弃多守空,从而使多空双方力量失衡,多头阵营纷纷弃盘,更加剧了行情的下行。   
  为何不强制平仓   
  在这次风暴中,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处理方式成了业界争议的焦点。   
  按照惯例,交易所应该在连续3个跌停板之后进行强制平仓,但最终上海期交所采取了增收保证金、扩大涨跌停板幅度的方式。   
  有投资者对上海期交所的处理方式颇有怨言:“如果交易所强制平仓,显然就没有了做空的动能,就不会出现4月10日的继续暴跌。”   
  不过市场上也有另外的观点———即便交易所出面强制平仓,事实上多空双方都不一定愿意接受。   
  因为对多方而言,自信能够以保证金充足的优势,继续逼空,从而使局势反转。   
  投机空头则认为自己承受了天胶从12000元涨到16000元过程中很大的风险,刚开始赚钱,怎能协议平仓呢?   
  而对于实盘空头来说,如果强制平仓,他们显然将面临无法参与实物交割的不利局面,因此他们肯定也不会同意强制平仓的方案。   
  因此交易所在处理这波风暴时面临左右为难的局势。据悉,交易所曾经召集多空双方持仓前五名的会员商讨处理办法。   
  知情人士认为,前车之鉴表明强行平仓对市场伤害太深。此前有天胶101合约的例子,导致之后近两年天胶市场低迷不振;1997年海南橡胶708事件,也是采取强制平仓,结果多方支付了近2亿元的赔偿金。   
  一位从业10年的“老期货”对上海期交所的处理方式颇为赞赏。“此次上海期交所的处理方式是一种市场化的处理手段,让多空双方自己选择合适价位处理头寸。”该人士说,“用市场化的方式来解决市场问题,多方输得心服口服。这也表明中国期货市场正逐步走向成熟。”   
  不过,他同时认为,将涨跌停板幅度提高到10%,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风险,给空头很大余地。如果像以前在调整涨跌停幅度上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