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冈村宁次 >

第17部分

冈村宁次-第17部分

小说: 冈村宁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贯彻这一意图,冈村宁次请求这时已晋升为元帅的武藤司令官,批准他亲
往担任主攻任务的第8师团去指导作战。武藤信义自然也乐得让他离开自己的身边,
省得他在司令部专权。
    5月11日,冈村在伊藤副官陪伴下,由长春飞至奉天。由于要在战场附近古北口
小溪的河畔降落,所以乘坐蚊式轻型轰炸机于12日晨由奉天起飞。午后2时许,飞机
到达古北口上空。但由于风向不好,不能与小溪平行在河岸降落,同时,又因河岸
狭窄,与小溪成直角降落也很困难,因而驾驶员提议暂时飞回承德,等候天气好转。
“这使我非常为难。因为战斗已从昨天打响,所以我说服驾驶员慢慢地多转几圈,
找个好机会降落。驾驶员终于理解了我的想法,试着盘旋了七八圈,才在离水边仅
二三米处停止滑行,真是非常危险啊!”
    下飞机后,冈村乘车驶往设在郝家台的第8师团战斗指挥所,去见正指挥作战的
西义一师团长和久纳参谋长。
    当时的战况是:该师团对迎面2—4公里中国军队纵深阵地的攻击,迄今尚无大
的进展。但官兵们似乎士气很高,狂呼着“占领北平!占领北平”的口号。冈村觉
得这种气氛与上面的意图不符,便在协助部署完部队新的攻击阵势后,将西义一师
团长叫到指挥所外边谈话:“阁下有担任侍从武官长的经验,我想定能拜察陛下的
心情。我本人3月中旬晋京时,陛下竟命我这一少将即时进宫觐见,我向陛下上奏了
热河作战迫不得已的理由,并对陛下保证今后决不越过长城线。其后战况,阁下已
经了解,这一次进攻是为了警备上的需要,好不容易取得中央谅解,这才发展成这
次作战。现在听到贵师团冲往北平的口号,使我非常担心,因此,无论如何务必严
格遵守适时停止的命令。”
    西义一师团长当即回答说:“您的看法十分正确,我也非常理解。本师团为了
鼓舞士气说是冲向北平,但一定会遵守上级命令的,请放心好啦。”
    在冈村宁次的协助指挥下,第8师团很快突破中国军队的防线,向密云、怀柔一
带压迫,其师团指挥所也前移至白河洞。冈村为观察攻击进展情况,要求乘汽车到
前沿,久纳参谋长不同意说:“连这里都受到枪炮的攻击,再往前去非常危险,副
参谋长来到这里,我们已感谢不尽。”但是,冈村见站在一旁的西义一师团长默不
作声,便强行登上一辆汽车,和伊藤副官一起驶往前沿。
    在前沿阵地,冈村宁次见到了正指挥战斗的川原旅团长,目睹了中日双方官兵
的累累尸骨,并指导日军坦克部队攻击石匣镇。
    不久,石匣镇被攻陷。冈村率第8师团司令部一同入城,“此时飞来一流弹擦身
而过,(冈村)俯身拾起以留纪念”。是夜,饱餐一顿当地特产粟米粥后,冈村一
伙宿于石匣镇。其他一般官兵破城后,四处杀鸡宰羊、奸淫虏掠,这里暂且不表。
    5月14日,冈村宁次返回奉天。16日,参加完在大连满铁俱乐部召开的第16次军
事运输协商会议后,又到了伪满“首都”——新京(即长春),因为这时他还有一
份兼职:日本驻“满洲国”大使馆副武官。25日,中国方面遣密使来新京,正式提
出停战要求。28日,关东军决定由冈村宁次作为谈判代表,赴塘沽与何应钦的代表
商谈停战事宜。欲知这次谈判究竟达成了什么条款,且看下章分说。   
   冈村宁次        
      第十二章  塘沽协定
                    探囊取物来谈判,威逼利诱耍蛮悍;
                    做完平生得意事,不满冷落走为善。
    话说当时的塘沽,还是个居民仅万余人的小镇。它位于天津东南方向100多华里
的海滨,港内风平浪静,便于船只停泊。经日方同意,中国当局选择在这里举行双
方的正式停战谈判。
    本来当关东军向长城以南各地实行武力进逼时,日本的一项和平侵华阴谋已在
付诸实施,这就是在中国策动内变,分裂华北,扶植傀儡,建立所谓“新政权”。
早在1933年2月间,与关东军进犯热河的同时,其高级参谋、奉天特务机关长坂垣征
四郎便来到天津,专门开展此项活动,经费由冈村宁次具体筹措。坂垣最初计划策
动吴佩孚、孙传芳等旧北洋派头目出面组织亲日政权。但由于这两个人不愿留下汉
奸的臭名,他们又选中原皖系军阀成员张敬尧作为主要工具,企图使张在北平发动
政变,华北其他地方军人加以响应。为了实现这一计划,坂垣不惜重金收买华北的
地方军人,并利用他们与国民党政权的矛盾进行煽惑,借以削弱中国中央政府在华
北的势力。
    在华北一带建立所谓“缓冲”地区,以确立伪“满洲国”军事、政治、经济的
保障,是关东军历来的追求目标。在冈村宁次建议下,日军4月下旬对古北口以南的
南天门阵地的进攻,主要就是为了配合坂垣的活动,企图以日本军事上的声威来促
成华北的内变。但原北洋系统军人中甘心充当汉奸者毕竟是少数,纵观整个抗战期
间,降日或反复无常经常反水的多是原西北军系统的一些将领,旧北洋派军官的气
节反而要高些。这是后话。5月7日,张敬尧在北平被刺杀,坂垣的计划搁浅。16日,
原西北军将领石友三在日本特务中野英光操纵下,在滦东打出“独立”旗号,但无
人响应。在这种情况下,坂垣只好向武藤、冈村等人报告:在华北制造亲日政权的
计划,“因各将领持观望态度,难以进展”。因而,日军向长城以南的新攻势便从
策动内变,发展为以战迫和。
    自日军向长城一线进攻以来,中国军队虽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但南京政府
并没有抗敌到底的决心。在上海事变爆发时,国民政府一度迁都洛阳,1932年12月
又返回南京。蒋介石等人对当时各项政策研究的结果,仍然主张一面对日妥协,一
面加强与列强各国的友好,首先要谋求国内统一,以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作为基本方针。即当前以讨伐中共军为目标,至于日军的进攻,则作为将来的问题
对付之。次年1至2月间,适值蒋亲率国军主力专心剿共之际,关东军攻陷热河部分
地区,令蒋十分难堪。3月8日,蒋自南昌剿匪司令部飞赴河北省保定与张学良会谈,
结果张以承担热河战败责任辞去军委会北平代理委员长之职而下野,11日赴上海。
12日,何应钦受命继张后任。蒋介石则急速南下对付中共军。张学良指挥的东北军
改编为4个军,分别以万福麟、于学忠、何柱国、王以哲为各军军长。至此,蒋介石
瓦解东北军以及使中央威令扩及华北的夙愿,经一番周折反而初步获得成功。
    这时,正赶上汪精卫在国外“游历”约半年后回国,于3月30日又任行政院长,
再次组成蒋汪合作政权。不久,对日持强硬态度的外交部长罗文干辞职,汪兼任外
长。于是,对日政策也由抵抗更明显地转变为对日谈判。4月中旬,国民政府通过北
大校长蒋梦麟与英国公使蓝浦森联系,要求英国调停停战。5月3日,蒋汪决定起用
亲日派、前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黄郭为委员长,成立有华北各界实力人物参加的“行
政院驻平政务整理委员会”,职责是“改善华北方面的中日关系”,并将此意转告
给日本方面,以博得对方的好感。
    而在军事上,何应钦起初是想要顶一顶。他准确地判断日军如果再进攻,主要
将来自山海关方面。因此,他将华北的中国军主力集中于滦东地区,沿滦河构筑数
道防御阵地,又将其余兵力配置于长城沿线。
    为了“教训”何应钦,并在停战谈判开始前再作一次军事讹诈,5月3日,关东
军经中央部批准下达了由冈村宁次起草的“关内作战”的命令。命令指出:“华北
方面之敌,依然坚持挑衅态度,不仅再度进入滦东地区,而且在兴隆县方面已越过
长城线进入热河省内,我军务须予以致命打击,以挫败其挑衅性进攻。”6日,东一
京的参谋本部也提出了《北支(华北)方面应急处理方案》,其要点是:“以关东
军继续使用武力加强压制为基调”,“坚持在沿长城地区反复打击中国军队”,同
时,“采取措施,加强促进华北、华中和华南各方面的分立倾向”;中国如要求停
战,其军队须“大体上后退至宣化、顺义、三河、玉田、滦县、乐亭以南及以西,
并以事实表明不再进入该地区”;而且“中方必须在事实上厉行取缔排日,并予以
切实保证”。该方案还告诫关东军,要“避免缔结停战成文协定。在看清形势的基
础上,根据对方之迫切要求行事”。         从5月7日起,日军沿长城猛攻中国阵地,很快又侵占了滦东地区,并侵入滦河
以西。15日,在冈村宁次的建议下,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发表声明:“如果中国
军队幡然悔悟,放弃以往的挑战态度,从国境线远远后撤,则本军有意速回长城线,
从事维持满洲国国内治安之本务。若中国军队仍不改变态度,则本军亦不得不继续
作战。”
    未等何应钦答复,5月17日关东军的第6、第8两个主力师团,开始向南推进,目
的在于“以作战上最有力的态势进入谈判”。第6师团于当日占领唐山,18日进入玉
田,19日占领蓟县,20日越过平谷、三河,第一线部队抵达蓟运河一线。第8师团于
19日攻占密云,21日进攻怀柔,23日突破中国军队防线,并继续南进。这样,北平
已处于日本侵略军的枪口之下。
    此时的何应钦已无心再战,在军事上一筹莫展的情势下,急于要与日军达成停
战。而人数较中国军队远为劣势的关东军,战斗力也已用尽。冈村宁次认为,日军
虽暂时胜利,但整个平津地区的各派系中国军队约有40个师,区区几个关东军师、
旅团尽管战斗力强悍,长期作战毕竟不支,“因此,必须乘胜于最短时间内导致停
战。唯恐予中国军以反击的余裕”。可是,他的这个看法一时不被东京方面理解。
参谋本部的首脑们起初对关东军人关作战顾虑重重,这时见战事顺利又主张继续干
下去,全然不顾现地作战的关东军兵力已捉襟见肘。于是,“关东军对此发出抗议
电报,认为停战谈判应由其自行处理,其他机关不得干预”。5月22日,参谋本部在
关东军指挥官们的压力下,电告武藤信义可以与中方进行停战谈判。
    何应钦和黄郛知道,此时关东军的掌权人除武藤信义元帅外,其次就是冈村宁
次副参谋长。所以,黄郛的和谈密使殷同于5月24日到达长春后,就要求直接与冈村
宁次晤面。冈村在日记中记载:“5月24日及25日,我应殷同的邀请,单身前往他的
住处密谈,并把我军有意缔结停战协定的想法告诉了他。通过两天的会谈,彼此间
疏通了大体的意见,达成了有关停战的大致意向。”
    冈村宁次这次与殷同秘密会谈,起初居然对顶头上司武藤连个招呼也不打,可
见其专权跋扈和武藤之所以对他反感的原因。后来,“可能是军司令官知道了这一
情况,故而委任我为全权代表。本来,协定全文已经决定,任务只是迫使对方同意,
因此可以说委任谁为全权代表都是一样”。
    其实,这是武藤顺手推舟让这个军部的大红人再去出次风头。
    中方谈判代表是熊斌。此人是湖北黄安(今红安)人,早年人广西陆军干部学
校、奉天讲武堂,武昌起义时投身革命;1924年起在冯玉祥部工作,1925年任过北
京政府的陆军部次长,1931年改任国民政府文官处参事、国民政府参军,1932年后
任参谋本部厅长。日方以冈村宁次为正式代表,又命喜多诚一大佐、远藤三郎少佐、
藤本铁熊少性等参谋和林出贤次郎书记宫随行。另外,日本驻北平武官永津住比重
和日第6、第8师团各选派的1名参谋,也作为代表团的非正式成员参加谈判。
    5月29日,冈村率代表团由大连乘日海军驱逐舰“朝颜”号,在风平浪静的渤海
上以24节的速度驶向塘沽。因山海关及沿京奉铁路一线,早已成为中日双方军队争
战或对峙的地区,陆路交通基本阻断,所以,选择塘沽为谈判地点也便于日方代表
走海路前来。
    5月30日,“朝颜”号驱逐舰抵达塘沽港。冈村一伙人换上一艘小艇,沿海河往
塘沽镇驶来,他“目睹海河河口及两岸堑壕上,中国兵守备之状态,不禁要属下做
好战斗准备”。自诩“中国通”的冈村宁次,虽然知道中国有“两国交兵,不斩来
使”的古训,但带着这10多个人闯入同仇敌忾的对方营阵中,还是令他战战兢兢,
不得不小心谨慎为妙。
    当天下午2时,以熊斌为首的中国代表团乘火车经由天津驶抵塘沽。冈村先派永
津佐比重前去接洽。下午4时,中日所有谈判代表集中开了一次会,双方寒暄之后,
互认委任状,熊斌和冈村宁次又分别介绍了各自的随员,并约定次日上午9时正式开
会。
    在塘沽逗留期间,冈村二行被安排宿于火车站的站长室,由日本卫兵和中国警
察共同负责警卫。塘沽镇上戒备森严,唯恐中国民众和下级官兵袭击这伙所谓“和
谈”代表。
    5月31日上午,双方按约定进入实质性的谈判。但严格说来,这并非真正的谈判,
而不过是日方将自己的条件强加于中国的一个仪式。会议一开始,冈村便拿出了事
先印好的停战协定草案,说了一下大体内容,要求中方在1个半小时内作出是否同意
的答复。他还蛮横地宣称,对草案中方一字也不许更改。熊斌事前得到南京国民政
府的指示。此次停战谈判应只限于军事,不涉及政治,不可有放弃长城以北领土之
类的文字。熊斌披阅日方草案内容,发现字面上没有这类文字,但还是希望能发表
一项声明,表明东北是中国领土之一部分或一个地区的立场。对此,冈村宁次自然
不会同意,熊斌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