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冈村宁次 >

第50部分

冈村宁次-第50部分

小说: 冈村宁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其后,因‘对华处理纲要’业已确定,并决心亲自掌握处理,加以所接触的中国
方面要人态度颇为亲日,而又是向友人何应钦投降,从而产生一种轻松之感。在今
天的签字仪式上也未特别紧张和担心。然而,这总是从未意料到的痛苦处境。因此,
一进入会场,就试用隐禅师夜船闲话的内观法,安心定神。对陪席的美国人也默念
着‘坐禅如在桥上,把往来行人当作深山树林’一语,借使自己镇静下来。签字时
的心情,和过去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或处理公务时的心情并无不同。”
    实际上,他求助什么“内观法”来安心定神,已经自供了自己当时的心情并不
轻松。
    签完降书后,冈村向侵华日军正式下达投降命令,要点如下:
        (一)余遵奉大命,率领在华(满洲除外)、台湾及北纬16度以北法
    属印度支那之全部陆军向蒋委员长无条件投降。
        (二)华北方面军司令官、第6方面军司令官、第10方面军司令官、
    第6军司令官、第13军司令官及第23军司令官、第38军司令官,应指挥所
    辖地区内一切陆军部队(包括非部队成员)向各地中国受降主官投降。
        (三)各方面军司令官在执行上项有关命令时,应与所在地区海军
    指挥官密切协作。涉及陆海两军有关事项,应负责对海军部队的领导,
    为此,在与受降主官交涉中,应包括有关海军事项之执行。
        (四)各方面军在执行本命令时,必须迅速、确切,赏罚严明。
        (五)执行本命令时,应根据当地具体情况,书面请示当地受降主
    官,就地妥善处理。
    同时,冈村还以总司令官名义下达对中国派遣军全体官兵之训;示:
        今奉大命,率我武勋赫赫战史辉煌之中国派遣军,不得已投降敌军。
    念及我征战万里、确信必胜、英勇善战之将兵,以及皇国之苦难前程,
    万感交集,无限悲痛。
        然圣断既下,事已至此。全军将士面临冷酷事实,宜彻底遵奉圣旨,
    毋趋极端,含辛茹苦,更加严肃军纪,保持铁石团结,进退举措,有条
    不紊,以显示我崇高皇军最后之真姿。
        异域瘴疠之间,望全军将士珍重自爱。泣血训示如上。
    由此可见,他虽然签署了投降书,但内心并不肯向中国人民低头,更谈不到有
真正认罪的态度了。
    9月中旬以后,遵照中国方面的指令,冈村的总司令部改称中国战区日本官兵善
后总联络部,他本人改称总联络部长官,负责协助盟国方面遣返在华日军官兵和侨
民回国。此间,他每天只是上午到该部办公二三个小时,下午便回到私邸,参加以
小玉吞象占卜师为中心组成的易经恳谈会活动。他知道自己身为侵华日军最高指挥
官,将难逃中国方面的审判,“但也只管打坐以待未来,将来即使走上断头台,也
愿持此心情”。
    那么,当时的国民政府是如何处置这个老牌侵华恶魔的呢?且听下章分解。   
   冈村宁次        
      第三十三章  “无罪释放”
                   冈村宁次大战犯,交接有功受报赏;
                   优遇敌酋为反共,判为“无罪”被释放。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传统国际法中,发动和诉诸战争被当作主权国家的当
然权利。那时的国际法里无所谓侵略国与被侵略国的是非划分。
    当时以战争解决政治问题、推行国家政策的手段是合法的,任何国家都有诉诸
战争的不容置疑的绝对权利,即所谓的“诉诸战争权”。在这种情况下,战争犯罪
并不包括发动战争本身的行为在内,而仅指交战国军队在作战中使用诸如有毒或其
他禁止使用的武器,杀害或虐待战俘、平民等行为。至于战争本身却无可非议,发
动侵略战争的统治者和军队负责人这些罪魁祸首,亦一贯逍遥法外,从未受过任何
审判。就是曾入侵了大半个欧洲的拿破仑遭流放,也非经过国际法庭的审判,而是
根据战胜国元首的政令执行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法有了新发展,1925年国际联盟第六届大会宣告:“侵
略战争构成国际罪行”。同时,否定了以上级命令作为否认自己战争罪行的辩护理
由之规定。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德法西斯分子给各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世界人
民强烈地要求严惩战犯。1942年,比利时等9国流亡政府在伦敦发表了惩治战犯的宣
言。1945年7月26日波茨坦公告亦指出:“吾人无意奴役日本民族或消灭其国家,但
对于战争罪犯,将处以法律之裁判。”同年11月6日,国民政府在光复后的南京设立
“战争罪犯处理委员会”,并于12月中旬以后分别在南京、上海、北平、汉口、广
州、沈阳、徐州、济南、太原、台北等10城市,成立审判战犯的军事法庭。其中南
京法庭直属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后改隶于国防部。
    1946年1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将冈村宁次和东条英机、松井石根等人一起列入
战犯名单。对此冈村自己也心里有数,“中国事变以来,我虽未直接参与战争的谋
划,但一直在中国战线先后担任师团长、军司令官、方面军司令官,最后达到最高
地位的总司令官。因此,在停战初期,我自忖不仅将被判为战犯,且死刑也在所难
免”。但是几经曲折,冈村最后竞被蒋的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宣判无罪,并将其悄悄
遣送回国,此举大出国际、国内甚至冈村本人意外,这一案件的内幕究竞如何呢?
    “八一五”日本投降之时,蒋介石的中央军大多还远在川贵一隅的大后方,不
可能很快赶到上海、南京、北平、天津等地接受日军投降。而八路军、新四军等中
共武装,自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后,发起了大反攻。新四
军已收复了大江南北10几个县城,主力已逼近上海、南京、合肥、武汉等地。新四
军为了接收城市,公布了各省市领导名单:刘长胜任上海市长,黄克诚任江苏省长,
粟裕任南京市长,何克希任杭州市长,郑位三任湖北省长,李先念任武汉市长。八
路军也任命了华北各省领导人。已经壮大起来的八路军、新四军与这些城市近在咫
尺,而蒋的中央军却鞭长莫及。
    怎么办?蒋介石思前想后,决定依靠日军和伪军替他先看管好这些地盘。8月1
6日,蒋电告冈村宁次,要他继续坚守岗位,并负责维持秩序,所有武器装备移交给
重庆中央军,而决不可向其他军队移交,遇到不法扰乱者,可作自卫反击。华北、
华东的大城市和日军武器装备交给国、共哪一方?这一决定权实际落在了冈村宁次
手上。他权衡再三,认为蒋介石代表中国政府,且国民党内亲日派多,顺从蒋的旨
意,在战后审判时或许能逢凶化吉。于是,冈村立即复电蒋介石:遵令执行。同时,
命令所属部队在原地等待重庆政府军队来接收,对共产党军队的任何要求,坚持予
以拒绝,必要时可采取武力自卫,毋庸踌躇。
    两天后,8月18日冈村亲自给在华日军起草了《和平后对华处理纲要》,纲要指
出:“皇军停战后,切不可松懈斗志,要继续坚持不屈不挠的气魄和斗志,加强对
重庆政府的支持,要促进重庆中央政权的统一,协助中国的复兴建设。关于移交武
器、弹药、军需品等问题,要根据重庆政府的命令按指定时间、地点,完全彻底地
交付重庆政府军队。”         这个纲要是冈村自主决定起草了发的,应当说它与东京方面当时的主张并不一
致。日决定投降后,东京大本营作为正式指令曾给冈村发来密电:“此际莫如将红
色势力引进中国本上,使之与美方势力发生冲突,引起东业之混乱,从而日本可坐
收渔翁之利。”也就是说冈村应放手让中共接收,使其实力进一步增强,与国民党
方面争夺天下。这倒是符合作为战败者的日本统治集团当时的报复心态。后来不就
是因国共内战及朝鲜战争,使美国决定放松对日管制并扶植其发展,使日本获得东
山再起的机会么?但是,当时的冈村拒绝了大本营这一主张,他从一贯坚持的反共
原则立场出发,采取了“与国民政府紧密结成一体,断然对付中共”的方针。这当
然赢得了蒋介石对他的好感。
    8月中旬,新四军军部曾派冯少白等,到南京与日军总司令部联系受降事宜,冈
村宁次得知后,采取敷衍态度搪塞,同时,又派参谋主任桥岛等到吁胎县黄花塘新
四军军部,以种种借口拒绝向新四军投降。八路军的谈判代表在北平、天津、太原、
石家庄等地也遇到同样的拒绝。
    冈村对共产党冷若冰霜,而对国民党却主动热情。8月27日,冷欣中将作为前进
指挥所主任抵达南京时,冈村派小林浅三郎总参谋长率领百余名高级军官前往机场
迎接。当晚,小林浅三郎代表冈村在新街口福昌饭店宴请冷欣。席间,小林对冷欣
说:“我们盼望着由你们来接收。这几天,我军在前线仍在与八路军、新四军对峙。
他们要受降,我们命令部队抵抗。上海中共地下党准备组织10万工人大起义,与新
四军苏浙军区里应外合攻占上海,这一行动被我们制止了。”
    冷欣对此表示感谢,称:“如果没有贵军的大力协助,许多大小城市早成了共
产党的天下了。”接着,双方相互敬酒,场面十分亲热。
    战争结束初期,国民党同内部掀起了一股所谓“中日合作亲善”的怪潮。按照
蒋介石的指示,为了“不刺激对方”,对投降日军,一是不称俘虏,而称“徒手官
兵”;二是到遣返为止,不解散其部队的指挥体制。只是将侵华军总司令改称为
“日本官兵善后总联络部长官”,各方面军司令官改称“某某地区善后联络部长”。
冈村也供认,停战后中国官民对日军、日侨的态度“出乎意料的良好”,他认为
“这可能与中国人慷慨的民族性格有关。但最大原因是广为传闻的蒋介石先生8月1
5日所作的‘以德报怨’的广播演讲。这个演讲与当时斯大林之‘讨还日俄战争之仇’
的声明比较,应该说中国之豪迈宽容,无以复加。这一思想及方针。已成为中国官
民在接收日军投降及对待战犯等一系列问题态度的基础”。
    他后来还在其回忆录中拐弯抹角地承认,200多万日军、日侨能在战败不久很快
顺利返回国内,几乎未受到人身伤害,这是日本民族所做不到的。自甲午战争以来,
在华的日本军民欠下过累累血债,中国人民完全有理由报复或至少像苏联那样,押
他们在西伯利亚之类的地方服苦役,但中国没有这样做。历经战败,遣返整个过程
的冈村宁次,不得不承认“中国民族敦良宽厚之性格,值得日本人学习”。
    当然,蒋介石对冈村宁次个人的处置,就不完全是宽宏大量的因素,而是带有
强烈的反共色彩。
    9月9日举行过投降仪式后,10日,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率一些高级将领,与
冈村举行了“亲切会见”。双方就反共合作问题进行了密谈。何应钦等人声称:
“日军并非战败,中国军亦非胜利。尽管如此,我等应停止一切争议,让既往之事
付诸东流,而致力于中日之合作。”此时的所谓“中日合作”,无非就是共同对付
与国民党争夺受降权的中共。果然,何应钦提出:“对日战事结束了,国共战争就
要开始,我们对共产党作战困难不少,蒋主席说要请贵军协助。”
    冈村宁次点头赞同:“我既受天皇之命向中国投降,就应该忠实地为中国政府
效劳。”
    中秋节那一天,何应钦还派人送了两卡车月饼和1卡车水果,到萨家湾日军总司
令部表示慰问。另外,何派王武上校单独给冈村送了两箱香烟和一箱茅台酒等物品。
    10月21日,冈村应何应钦之邀,又举行了第二次会谈。“这次会谈,日方只我
一人,对方有何应钦、萧参谋长、钮少将、王武上校(除萧氏外均精通日语)。谈
完公事后,拿出甜酒,大家闲聊了两个多小时。席上,何应钦极力高唱中日合作。
其中,何应钦谈话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如下一段,河上将说:‘由于贵官认真负责
的态度及贵司令部职员热诚勤勉,使接收工作顺利进行。应趁此机会培育中日合作
的趋势,使子子孙孙继续下去。我任军政部长以来,就提倡中日合作,但因国内情
况未能如愿以偿,而日本军部内,也有不谅解蒋委员长和我等真意者,因此遂启战
端,诚不胜遗憾之至。我曾对矶谷、喜多两武官提出,如果日本侵占中国,外国势
将介人,事态将向困难发展。7月3日芦沟桥事变前夕,喜多武官迫使中国放弃亲苏
政策,并接受广田五原则时,我也曾说过中日相战两败俱伤,结果将使共党势力扩
大。此事不幸为我言中。’何言毕举杯与我畅饮。”
    国民政府从重庆还都南京是1946年5月5日,但蒋介石早在1945年12月20日就秘
密来到南京。23日晨,冈村“突蒙蒋介石委员长召见,遂去总司令部作短时间面谈”。
一见面,蒋即对他在接收过程中给予的合作表示感谢,并躬身问安:“贵官健康如
何?生活上有何不便,请不要客气向我或何总司令提出。日本侨民有何困难,也请
提出。我们会尽量给予便利。”冈村后来回忆当时情景说:“蒋和蔼之情溢于言表。……
以好言相慰,深感敬佩。”
    1946年6月,以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共中原根据地为标志,国共两党战争全面
爆发。在何应钦、汤恩伯等人的建议下,冈村宁次被秘密聘为国防部高级军事顾问,
以发挥他的所谓“军事天才”。此前,冈村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时根据对八路军作
战的经验而编纂的《剿共指南》,也被译成中文后大量印发给国民党军各级指挥官。
这年底,为了隐秘冈村的行踪,国民党当局把他从南京萨家湾原日军总部大院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