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摄影的情感表达 梅生 >

第2部分

摄影的情感表达 梅生-第2部分

小说: 摄影的情感表达 梅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作多情,故作多情的东西一定是虚假的,而这种虚假的情绪,在你摄影当中的表现,它也是虚假的,这种虚假它不会感动人,感动人的东西它一定是非常真挚的东西,但是这个情感,刚才我说了,贫民百姓有,皇帝老子有,大家的情感,喜怒哀乐,每个人都有,我相信在座的人每一个人,无论是年龄大的,还是年龄小的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这样情感上的经历,为什么,就是你的情感经历在你的作品当中的表现跟别人不一样,如果说这是你仅仅是把你的情感表现在你的作品上,那么你的这个作品至多是中级班的水平,也就是说,作品是情感的一个载体,而这个作品,它能够做一种人类文化的这种表现,人类精神状态的一种表现,就是情感它的一种升华,而情感升华的这个过程,不是你当时就是能够认识到的,这个也是之所以刚才我讲我的一个作品,一个系列的作品为什么时间跨度都很大,在这个跨度的过程当中,对情感有所认识。

    我在后边表现的一组残荷当中,会看到那种非常漂亮的颜色,在夕阳西下的时候,由于色温的变化对残荷有了一种黄金般的表现,而不像初期那种灰蒙蒙的调子,那种非常让人黯然神伤的情绪,这个就是人的这种这段情感的创伤,慢慢地平复了之后,你再回过头来看它,你会在这里边发现许许多多对你有益的东西,而这个有益,就是一个人对于自己过去生活经历的反思,对于自己情感的反思,这种反思如果你没有对它有一个认识,你的情感没有升华,那么,你的作品就永远会仅仅停留在情感表达上。

    刚才我讲了一个,我对李娜唱的一首歌《走近西藏》前两句歌词的体验,在城市当中,滚滚红尘,到处都是纷杂的人流,到处都是那种水泥森林,高楼大厦,这时候我注意到的只是这个歌曲非常优美的这种旋律,它旋律动听,也就是它形式上的东西,但是当我走进西藏以后,当我走上高原以后,当我看到了那个灿烂的阳光,这时候我看到了理想,这时候就是,人对一个具体物象已经有他精神上的升华,情感。最后他的最高的结论就是精神,情感是属于个人的,情感在个人的这种经历上大家会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在情感的表达上也会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喜怒哀乐,四个字讲起来很容易,表达上也很容易,为什么,它有许多规律可循,而这种有规律的东西就成为一种模式,而成为模式的东西,就会看起来大家的东西就非常相似,你就离不开别人的这种套路,要想离开别人的套路,要想使情感的表达,你另树一帜吧,你必须对自己的情感有一种反思,有一种升华,而这种情感的升华,我觉得情感的升华就是精神,情感是属于个人的,而精神是属于整个人类文化的。

    我在残荷当中后面还有几张,就是冬天结冰的冰面,冬天的冰,在北京它会有许许多多非常有趣的变化,它可能,突然的寒流使得冰冻得非常严实,非常坚硬,但是,又有突然的暖流使冰的表面融化了,会看到我有几张照片,冰的表面是蜂窝状的,北京又有沙尘暴,一次沙尘暴来了以后,冰面上会弥上一层尘土,使得冰面看起来很脏,但是在那种灿烂夕阳的映照之下,这种尘土覆盖在冰雪上,它会出现一种非常浑厚的质感,而这种质感,它使我想起了,因为我对高原文化情有独钟,高原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我曾经徒步走了很多地方,我就是在拍那组残荷的时候,大家看到在融化了的冰塬上,又覆盖了一层尘土,灿烂的夕阳映照在下面,那种非常坚实浑厚的感觉,而残荷,全逆光的残荷也形成一种非常伟岸的形象,我在拍这组的时候,映入我眼帘的使我第一感觉,使我想起了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文化诞生的一个摇篮,它在黄河流域,尤其以陕西和山西为最重要的一段晋陕大峡谷,是黄河当中非常重要的一段,壶口瀑布就是诞生在晋陕大峡谷上,我记得有一次,我在黄土高原上,太阳也是在慢慢沉入谷底,在黄土高原上照,黄土高原的天气非常晴朗,但是,在太阳一落入峡谷之后,立刻黑暗,一下全部涌上来,人的眼前就是一片黑暗,这时候我心里也是充满了那种又敬畏又惶恐的那种感觉,但是,还要赶路,突然我发现在远处有一线的光亮,这种光亮是在一个像一个古堡一样的建筑当中透射出来的,我具体,我不知道它是什么建筑,但是这线光亮它给我了一种希望,这种希望使得我一直朝着这一线光亮,在沉沉黑暗的晋陕大峡谷当中,这一线的光明引导着我往前走,这一夜给我的这种内心感触是非常非常重要,因为在这种沉沉的黑暗当中,这一线光明使我感觉到,这个光明它对我的重要性,这个光明它是一种非常神圣的东西,而这线光明又使我想起了中国5000年的历史,想起了在黄土高原上中华民族历代繁衍生息的这么一块土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我看到了果不其然,它是一座古堡,已经非常残破了,一个烧窑人在古堡里点亮着灯,这时候给我内心的这种感触,这种震撼也是非常强烈,这时候这个古堡,它在我的心里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残存的历史遗迹,它成了一种精神的象征,这种精神的象征,它非常崇高。

    我在拍残荷后面这一组的时候,我第一个感觉就是,荒原上的这座古堡给我心里的这种震撼,而这时候,我看到的残荷,已经不再是我个人的那种单纯的悲伤情绪的一种流露,这种情绪它在积淀了之后,它在平和了之后,它会升华,它的升华呢,升华成为一种精神,而精神是一个艺术家最重要的一个支柱,因为,一个人,他没有情感,这个人我们觉得不可亲近,一个人没有精神,这个人他就不会克服一切困难,精神经常是引导着一个人、支持着一个人前进的最重要的动力。

    一个人没有精神,他很难提高自己,很难前进,一个民族没有精神,这个民族很难发扬光大,一个国家没有精神,这个国家必然要受人欺凌。

    所以,从情感到精神的这一个升华的过程,我觉得是一个艺术家的最重要的心路历程,这个题目,好像说起来有点大,你不就是拍了一个残荷吗,我不知道我的残荷给大家是一种什么印象,但是,它在我的心里确确实实是这样,而对一个题材的这种认识,对一个题材的切入,一个摄影家对一个题材的这种把握,我觉得,有非常重要的几条因素,刚才我讲过第一条,就是一个艺术家他的这种文化准备,一个人没有文化,他对事物认识的深度不够,一个民族没有文化,这个民族它不会壮大。

    第二个,就是一个艺术家他要有一个独立的人格,这种独立的人格,它是认识事物本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艺术家的这种人格上的独立,它使得你对题材的认识,对题材的切入会与其他人不一样,会与众不同,这种与众不同造成了他摄影语言上,摄影形式上摄影题材表现的多样化。

    第三个,我觉得就是刚才我讲过的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一个艺术家他还必须要具备有精神,这三条,就是艺术家他的知识,他的人格,他的精神,使得他的作品,表现的品味格调,它的形式会显著与众不同,一个人从情感到精神的这个升华过程,是怎么产生的,人与人不一样,没有规律,这里面没有规律可言,但是,有两条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大概古往今来的艺术家都所能够面临到的,都接触到的,这两个一个是你的知识,一个是你的经历,一个人的人生经历会使一个人非常丰富,使一个人,无论是他的为人做事,他对事物认识的程度,都会非常丰满,但是,不是一个人有了经历,他就能够丰满,这个世界上受苦受难的人太多了,不是每个受苦人都能成为艺术家,也不是每个失恋的人都能成为艺术家,这里还非常重要的,你要具备一种文化准备,你的知识的积累,会让你的认识升华,所以一个艺术家从情感到精神的这个升华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你题材表现的一个过程,一个人对这个过程他的准确的把握,是艺术家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我的残荷大部分都是用长焦头拍的,因为长焦头它对于一个题材的提炼,会有非常精彩的表现,因为长焦头它可以切割画面,它可以使得主体语言的表达非常明确,但是这里边,我又提到一个题外的问题,就是说用什么样的镜头,我用什么样的镜头对于你来说没有任何的参考价值,为什么呢,每个人对一个题材的认识不一样,每一个人的情感经历也不一样,你对一个题材的认识决定了你摄影语言的表达方式,所以什么样的题材用什么样的镜头去表现,我希望你根据自己的感受去表现它,我过去讲课当中,也有一次一个影友问我,一幅作品非常具体的暴光数据,比如暴光时间,你用的光圈,我当时也是觉得很为难,我当时回答我是这样回答的,我说具体的暴光时间我可以非常明确地告诉你,但是,你到我这个地方用我告诉你的这些数据,很难再拍到同样的作品,因为光线是在变化的,情况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即使是一万分的可能,使得你在同样的光线下,用我的数据去拍到一张同样的照片,那你也是在重复我呀,那么你到哪儿去了,所以,我当时,我是这样回答的,我说你如果这样问这张照片,我可以告诉你,它的暴光时间是40年加1%秒,光圈任意,距离无限远,这里边,实际上讲到了一个个人的人生经历,对一个片子的这种认识,一个摄影家的眼睛跟普通人的眼睛是不一样的,他要对光有一种极度敏感的观察能力,一个音乐家对声音,通过他的耳朵有非常敏感的感受能力,一个摄影家他的眼睛对光一定要有非常敏感的表达能力,感受能力,如果你没有这种感受能力,你很难注意到这种非常局部的微妙的变化,你注意不到,在你的作品当中就很难表现到,当然这个表现还有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需的技术储备,冰雪,刚才我讲了它大面积的反光,测光表,它会欺骗所有的不论机内的测光表,还是手持的测光表,它都会遭到欺骗,因为局部的反光,会造成测光上的,机器上的这种紊乱,这时候就需要你的经验数值来调整,而经验是这种技术表达上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成分,这个也就是刚才我讲了许许多多的这种摄影家的这种心理呀情感呀,他的精神状态呀,但是还有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你心里不管有多少话你得会说呀,你不会说谁知道你心里那么丰富的情感呀,谈恋爱谈恋爱你得谈呐,不谈你怎么知道呢,谈的语言它有一个技巧,所以摄影语言上的表达,它是很重要的技术积累在里面。

    我这么多年拍照片我的一个原则,我绝对尊重自然,就是一个客观物象在自然状态当中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我拍的这些题材,第一个我反对加任何的人工色彩的东西,就是各种色镜这是我极端反对的,第二个就是我反对用任何的辅助光,当然拍商业性的东西,那是另外一码事,它有具体商业上的要求,但是在我自己的题材创作当中,我所喜爱的题材当中,我绝对不会用,为什么有的就是逆光的时候呈现黑暗状态,有的色彩还非常,它的光比非常小,表现得非常均匀,这个是经幡外边的光线发生变化,在强光下肯定就光比非常大,阴影部分和明亮部分就会有很大的反差,在散射光的情况下,它光比小,所以这时候表现出来它就会差不多,你看到那里面有一个就是下面一幅绿草地,那个弧旋状的经幡,色彩非常漂亮的那张,你仔细看经幡上有很多水珠,那是刚下过雨,小毛毛雨,雨刚停我就开始拍,雨刚停天还阴着呢,所以那个光比很小,所以它的整个色彩也非常漂亮。

    具体如何从情感升华到精神,这个不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没有办法用确切的语言去讲它,但是很重要的一点,你必须得有文化,这首先是一点,就是一个普通的山野村夫的这种情感,和一个文化人的情感,或者是一个普通贫民百姓和一个伟人的情感,虽然在表现形式上都是喜怒哀乐,但是精神内涵绝对是不一样的,这个是为什么呢,就是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不一样,他对事物认识的深度不一样,而认识了之后,又有这个事情发展延续的一个过程,这个就是我们讲内涵,什么叫精神内涵,就是情感到精神实际上是内涵延伸的深化的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对于每个人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一样,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也是不一样的,刚才我简单讲了一下,这个荷它是中国传统文人,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精神象征,不同时代的知识分子,对同样一个精神象征的物象他会有不同的认识,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浊清涟而不妖”,李商隐:“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朱自清,《河塘月色》, “不折铮铮铁骨”,不同时代的文人对同一个物象,荷生长了千百年,不同时代的文人对荷他有不同的认识,前面这些大师,前面这些大艺术家,他对于我有一种精神上的启迪,但是它没有对我有一种题材上的限定,他们看到的都是荷,荷的不同状态,他们看到的是盛开的荷,我看到的是凋残的荷,这就是每个人他的精神认识不一样,所以他对一个物象的不同认识也是不一样的,同样对于黄河,王之焕“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他看到的是黄河对人精神奋发的一种启迪,而李白呢,那种浪漫的诗人情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他看到的是人生的一大境界,两个人的这种差别是不一样的,我第一次拍黄河的壶口瀑布,对我的印象非常深,这么多年我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我第一次看黄河,第一次拍黄河瀑布的时候,几公里以外就听到隆隆的雷声,当我走到黄河瀑布跟前的时候,铺天盖地而来,一下我就被震惊了,我当时呆呆地就坐在黄河瀑布那儿,我四个小时没有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