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硅谷禁书iii:吸引力法则 >

第14部分

硅谷禁书iii:吸引力法则-第14部分

小说: 硅谷禁书iii:吸引力法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精神行为其实就是个体与宇宙思想之间的互动,既然宇宙思想是遍及任何空间,令所有生物生机勃勃的大智慧,那么精神行为和反应就是一种因果关系。这便是宇宙化学,不过因果原则在个人思想里并不通用,必须放在整个宇宙思想中才行得通。这不是客观的天赋,而是主观的过程。尽管如此,个人或许可以将这股力量展现出来,由于人的想法可以随意地拼凑出无限的组合,这股力量展现的结果也体现在包含各种情况经历的不同案例当中。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第60章


第59节:人人该懂得的精神化学(2) 


  6。原始人的生活状态是,赤裸着身体,保留着兽性,窝居在洞穴中,茹毛饮血。他们从出生,成长到死亡都处在一个弱肉强食,危机四伏,充满敌意的世界里。原始人对这个世界的敌意以及生存中遭遇的种种不幸归根究底是因为他们的懵懂无知。他们以憎恨和害怕与这个世界对抗着,惟一的武器便是手中的棍棒。在他们眼中,野兽、森林、湍流、大海、乌云,甚至是自己的同伴,都是带有威胁性的敌人。他们未意识到别人之间,别人和自己之间存在任何的依托关系。 
  7。现代人相对地都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生活舒适方便多了。一出生便被包裹在爱的襁褓之中,家人们爱意拳拳地摇着他们的摇篮,为青春期的他们遮风挡雨。现代人为生活而奋斗一纸一笔足以,肯定不用挥着一根棍棒。他们赖以生存的是大脑的智慧,而非一身蛮力他们既不对强壮的体魄顶礼膜拜,也不与之平起平坐,而是把身体当做是得力的助手他们把同伴和自然力当做是携手共进的好朋友,而非怒目而视的敌人。 
  8。从原始人到现代人的飞跃由憎恨跨越至爱心,由畏惧跨越至自信,由物质纷争跨越至精神控制,这些匪夷所思的变化源自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启蒙已经慢慢开始。人们的好运或歹势跟他们对宇宙规则的认知是成正比例关系的。 
  9。思想可以引起人体或动物器官的变异。原生质细胞想要获取光线,它便会把这个需求以神经脉冲的形式发送出去。神经脉冲便逐渐地制造出了眼睛。某一种鹿,其生长的地方树叶都高高地长在树梢,长期伸头去够喜欢吃的树叶导致这种鹿脖子上的细胞分化,增多,于是长颈鹿便诞生了。两栖爬行动物想要离开水面,在空中飞翔,于是它们进化出了翅膀,变成了鸟类。 
  10。生长在植物里的寄生虫,通过实验也证明了即便是最低级的生物也在利用精神化学。马里兰州的杰克琼斯·兰波博士,他是洛克菲勒研究所的研究员之一,做了如下试验:为了获取资料,将一盆盆栽放在一个房间内密闭的窗户前。随着盆栽逐渐干枯,寄生在盆栽上原本没有翅膀的蚜虫会变异成有翼昆虫。蚜虫彻底变异后,会离开盆栽,飞向窗户,然后沿着玻璃往上爬。显而易见的是,这些小昆虫意识到了它们曾经赖以生存的乐土已经死亡,它们再也不能从中获取食物和水分,惟一的办法便是自救,为求活路它们长出了临时的翅膀。 
  11。脑细胞受大脑想象的直接影响,脑细胞同样可以对生物起作用,改变生物属性,这一点得到了华盛顿史密森纳研究所的艾尔默·格迪士教授的证实。他做了一个实验,将豚鼠置放在以某些颜色为主色调的密闭空间里,大脑解剖显示,生活在有颜色空间里的豚鼠的大脑要比其他同级别豚鼠的大。对处在不同情绪中的人的排汗作用以及排出的汗的分析发现,生气的人排出的汗里,其盐分的属性与众不同,让小狗尝过这些盐后居然发现带有毒性。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第61章


第60节:人人该懂得的精神化学(3) 


  12。哈佛学院做了一项实验证明了大脑有活络通血的功能。协助实验的同学们站在测量板上,当他们开始想象跑步的情景的时候,测量板下沉到了脚部,当他们开始计算一道数学难题的时候,平衡板则降到了头部的高度。这实验说明,想法不仅是某种密度与速度都高于电流的闪电,来回不断穿梭于大脑与身体之间,想法同样能建起可供其发挥功能的器官。 
  13。通过意识,我们了解到作为个体的自身以及和我们相关的外界世界。而潜意识则是脑中出现过的想法的储存库。通过小孩学钢琴的例子,我们可以获知什么是有意识或潜意识行为。老师会教小孩怎么做手势以及如何敲击琴键,起初,小孩不知怎么才能控制自己的手指,他必须常年累月地练习,并且全神贯注地指挥手指,敲出正确的音符,这些都处在理性意识状态下。日积月累,这些理性意识,潜移默化地变成了潜意识在演奏过程中手指自然地受潜意识控制。在练习的头一个月,或者头一年,学生不得不把注意力全副集中在琴键上,习惯成自然后,他可以轻松自如地演奏,并且演奏的同时还能和周边的人谈话,因为潜意识已经彻底吸收了弹琴正确的指法知识,即便意识出差了,潜意识也能应付自如。 
  14。潜意识是本能的欲望,它遵照意识的提示执行任务,并且是无比忠诚地。正是因为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紧密的联系才使得有意识的思考如此重要。人的官能是受潜意识控制的。循环、呼吸、消化、吸收通通都受潜意识控制。潜意识不断地从意识那儿接受神经脉冲,我们想要改变潜意识的话只需率先相应地改变我们的意识就行了。 
  15。我们一直生活在深不可测的海洋里,里面是人造的思想物质。这种思想物质从一而终地处于活动状态,而且极度敏感。它会根据精神需求成型,具体呈现什么形状是由思想决定的,例如我们的未来便会以此刻心怀的理想为模具呈现它们的样子。 
  16。宇宙是活动的。宇宙想要表达生命的存在必须依靠思想,没有思想万物都是无稽之谈。存在的一切物体都是思想的表征,万物被创造和更新进化的前提都是思想的存在。人的思考能力决定了人乃是创造者,而非普通生灵。 
  17。一切事物都是思想的结果。人类得以攻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难题,那是因为人拒绝把它当做难题,人类已经成功地在有限与无限,可视与不可视,私人与公众之间架起了桥梁,世间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 
  18。通过创造出绝妙的狂想曲,伟大的音乐家们震惊了整个世界凭借非凡的创造力,杰出的发明家造就了令世人为之瞩目的作品。伟大的作家、哲学家和科学家们为这个世界带来了难能可贵的和谐,尽管他们的作品、成就可追溯到几百年前,今天的我们对于他们阐述的真理也不过是管中窥豹,稍知皮毛。对音乐的热爱,对事业的投入,对创造的执著使得这些伟人们在为之着迷的爱好上呕心沥血,实现理想虽然长路漫漫,却始终在前进着。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第62章


第61节:人人该懂得的精神化学(4) 


  19。就全宇宙范围而言,因果法则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作用。这条法则是至高无上的:起因必然会导致结果,两者如分开就无法单独存活的连体婴,相辅相成,密切统一。大自然总是致力于构建完美的平衡和谐,这便是活跃着的从不懈怠的宇宙法则。宇宙和谐是大自然奋斗的终极目标,整个宇宙都在这条法则的管制之下。为取得和谐,太阳、月亮、星星在宇宙中各得其所,各司其职。它们围绕着各自的轨道运行,在固定的时间出现在固定的地方,分毫不差。正因为宇宙法则的准确无误,天文学家有能力告诉我们1000年后任何一颗星星将会出现的位置。科学家把所有的假想都建立在因果法则的基础之上。这条法则放之四海而皆准,惟独在人类范畴遭遇了争议。有人提到运气、机会、偶然和不幸,这些似乎无因果可言,它们有可能存在吗?宇宙是一个整体吗?若回答是肯定的,宇宙中某一局部存在法则和秩序的话,局部的法则和秩序势必会延伸到其他任何部分,遍及整个宇宙。这是一个科学推论。 
  20。任何一个有生命存在的层面都存在〃有其父必有其子〃规律。当人们对这一规律认识模糊、模棱两可的时候,他们拒绝给予更多的思考,即便是与他们休戚相关的事情。这应该归因于,迄今为止人们还对为什么会遭遇一些事情懵然无知,谁知道早在事情发生前他们的经历、人格等已经为此悄悄埋下了伏笔。直到最近的几年才出现了一个有效的假说宇宙以和谐为目标,成功地把这条法则传达给了人类。宇宙以和谐为目标意味着万物完美的平衡。 
  21。天空填充了太阳系内所有行星之间的空间。这多少有些抽象难懂的物质乃所有物质之本。无线信号的传播便是通过这种物质。思想碰到天空引起某种感应,这种感应又与天空中相似的感应产生共鸣,同时回馈给思想者。所有能看见、听见、感知到的物体都属于思想的产品,不过思考却处于另外的层面。 
  22。某一个层面的思想属于动物层面。动物层面内由动物参与的某些行为与互动是人类全然不知的。然后是意识层面,人类能够参与的思想层面似乎是无限多的,而我们的思想停留在哪个层面上取决于我们的思想的属性与高度。我们可以有无知的、睿智的、贫穷的、富裕的、生病的、健康的、可怜的、病入膏肓的各种想法。思想的层面可以无限多,关键在于我们将自己定格在某一个具体思想层面时,我们会对这个思想层面的想法做出反应,然后我们可以在周围明显地看到这种反应带来的效果。 
  23。举个例子,一个人的思想处于如何致富的层面上,致富的想法令其发奋图强,最后的结果便是他取得了成功,不会有别的结果。他的思想要是停留在获取成功的层面上,物以类聚,他的这种想法引起其他类似的想法,诸多同以成功为目标的想法豁然贯通,成功便水到渠成。试图成功的人只接受关于成功的想法,其他的不利信息都会被他的意识过滤掉,所以他能够心无旁骛,一心倾注于如何达到成功。他接受信息的天线会伸向广袤的天空,网罗有助于完成计划和实现野心的有利信息。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第63章


第62节:人人该懂得的精神化学(5) 


  24。原地坐下来,戴上耳机,你可能听到天上有人间无的美妙音乐,或者是一场慷慨陈词的讲座,或者是最新的市场报告。除了从音乐中获取的享受和从讲座和市场报告中取得的信息之外,这还给你什么启示呢? 
  25。首先,一定存在某种相当细腻的物质能将音乐和信息的振动传达至世界各个角落。其次,这种物质一定是细腻到了一定的程度,足以穿透人们所知的任何物质。携带信息的振动必须穿透木头、砖瓦、石头,或者钢铁等等,必须跨越高山,穿越河流和土地,在任何地方都畅通无阻。再者,时间和空间都对它无可奈何。在匹兹堡或任何地方实时播放的一首音乐,只需合适的收听仪器,你就可以身临其境般将其尽收耳中,清晰而别致。还有,这些振动无孔不入,没有固定的方向,只要有耳朵存在的地方,它们都可以被听见。 
  26。那么如果有一种足够细腻的物质可以运载人的声音并将其传播到四面八方,任何带有合适的仪器的人都可以接受到声音信息,难道这种物质就不能同样地携带、传播人的思想?当然能够。我们何以得知?通过实验。这是证实事情的惟一途径。 
  27。原地坐着,选择一个你比较熟悉的主题,开始联想。想法会很快地接二连三出现。一个想法启迪出另外一个。你很快会对出现的某些想法感到惊异,它们把你当做了展示的通道。你会前所未有地发现原来你对这个主题所知颇多,你从未想过原来自己可以将这些想法诉诸如此美妙的语言。当你的触角探进这些想法中时,这些想法自如快捷的出现会令你乍舌。它们是打哪儿冒出来的?是从包含着所有智慧、力量和理解的统一源泉中来的。你曾经到过所有知识之源,因为任何在人们脑中出现过的想法一直都存在着,并且整装待发,就等着人们连接上合适的仪器,给予它们表达的机会。因此只要愿意动脑筋,你可以拥有每一个贤哲、艺术家、金融家、各行业巨头的思想,因为思想是不会死亡的。 
  28。如果你做的这个实验未臻完善,再试一次!没有人第一次努力便可功德圆满,就像我们第一次学走路的时候东倒西歪的样子。当你进行第二次尝试的时候,记住,大脑是容纳客观思想的器官,大脑通过脑髓和自主神经系统与外界客观世界相连接,神经系统通过各种感官和某种仪器与外界世界相连。这些感官便是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 
  29。想法是无形无声的东西,我们也无法品尝、嗅闻,或感觉到它。显然这五种知觉对接收思想爱莫能助,可以将它们从候选名单中剔除。思想是一种精神活动,我们无法通过物质途径接收它们。既然如此,我们就放松精神和身体,发出SOS求救信号,等候结果吧。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完全在于我们是否有足够灵敏的接收能力。 
  30。描述〃我们生活、活动和存在的地方〃时,科学家们喜欢引用〃以太〃这个词,〃以太〃无处不在,它能穿透物质,乃是一切活动之源。科学家喜欢用〃以太〃这个词是因为其涉及到的东西都是可测量的,而根据唯物主义流派的科学家们力所能及的研究深度,任何不能被测量的东西都是不存在的。可是谁能够测量出一个电子的大小、重量呢?目前据我们所知,电子可是构成一切物质的最基本单位。 
  31。要测量出一寸的长度需要5千亿个原子并排放着;需要将相当于地球人口2500万倍数量的原子放在试管里,科学家才能在化学试验中检测到它们一立方英寸的铅里大约含有125倍的10008个的原子;想通过显微镜看到原子简直是痴心妄想。原子虽小,不过相对于其内部的电子而言,它算得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