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柏杨全集 >

第274部分

柏杨全集-第274部分

小说: 柏杨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不得了兼了不得,谁要是去碰小狗一下,狗老娘就龇牙。再试看贵府的猫太太,对他的儿女更当成宝贝,叼来叼去,唯恐怕被广东老乡俘去煮「龙虎斗」。可是转眼之间,小狗小猫大啦,摇摇尾巴,扬长而去。老家伙既不在意,小家伙也不留恋,从此父母子女,一刀两断。
   人类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对儿女爱护的时间太久,而且爱护得简直没有完,从儿女呱呱坠地,直到儿女老死;更一直延伸到儿女的下一代,再下一代,以及再下下一代,再下下下一代,无不十指连心。所以问题不出在老爹老娘身上,而出在儿女身上。分析起来,儿女对老爹老娘,包括柏杨先生这种祖父型的老汉在内,可以分为四期,每期有每期不同的感情和态度。
   第一期焉,大约从隆重降生到十三四岁,简直把老爹老娘当成齐天大圣,崇拜兼尊敬,认为普天之下,只有老爹老娘伟大不掉,会七十二变化,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小朋友一旦较量起来,就扬言曰:「我找我爸爸揍你。」另一位小朋友怒目曰:「我爸爸一拳就把你爸爸打得大声叫妈。」盖小孩心目中,一旦叫妈,跟狗夹了尾巴一样,大势就要不好。此时也,乃老爹老娘的黄金时代,儿女对他们的话,百依百顺,言听计从。老爹老娘关起大门,过着皇帝干瘾,于是为可爱的小宝宝的前途,编织精密计画,认为别人的儿女都是没有出息的蠢货,只有自己的小家伙才是上帝的选民,老福是享定啦。越想越舒服,越舒服越想,怡然自得,笑口常开。
   第二期焉,大约从十三四岁到二十三四岁,儿女越来越大,尤其是生理上成熟啦,男孩子开始一胡子脸,女孩子开始穿高跟鞋。但心理上还是一个孩子,却以大人自居,而且多愁善感,明明没啥愁可感的,硬是非愁非感不可。柏老一位朋友的掌上明珠,今年才十三岁,她实在找不出有啥苦恼,于是她就幻想她的亲娘是一个凶恶的后母,天天虐待她。她在日记上所写的话,全是目下最流行的鸳鸯蝴蝶派小说上的词句,老娘有一天偷偷的看了几页,吓得魂飞天外。在这种情形下,偏偏老爹老娘,仍把他们看成孩子,于是火就更大,认为父母是世界上第一流的老顽固,既不开眼、又不开窍,不但笨、而且蠢,噜噜苏苏,肚子里像装着机关炮。所谓爸爸也者,不过付钱机器兼训话机器;妈妈也者,不过做饭机器兼抱怨机器。此时也,乃老爹老娘的生铁时代,虽然不一定不值一文,却是价码不高。
   第三期焉,大约从二十五六岁到三十五六岁,这期间儿女们最他妈的忙,恋爱,结婚,生下一代,高不成低不就的找工作,受老板的气,吃朋友们的瘪,官小钱少,捉襟见肘。不是把老爹老娘抛到九霄云外,就是「恨父不成龙,怨妻不成凤」,老爹如果财大势猛该多好呀,偏偏俺爹穷兮兮。贤妻如果是老板之女该多好呀,偏偏俺堂客出身寒微。此时也,乃老爹老娘的青铜时代。儿女已经大懂事特懂事,在口头上不得不隐忍不发,必要时还会说点场面话捧捧,可是总觉得老爹老娘这也不对劲,那也不对劲,反正不太顺眼,除了娃儿们吵闹时想把二老唤来当奴才外,父母这玩艺,有固然好,没有也没啥。
   第四期焉,大约三十五六岁之后,大多数的老爹老娘都含恨而殁,翘了辫子。而儿女在事业上也有了基础,尤其是他们的下一代也开始遵古炮制。就不由自主的良心发现,回想起来当年的种种杰作,悔恨交集,悲从中来,忽然感觉到「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在」,泪珠纵横,搥胸打跌。此时也,乃老爹老娘的钻石时代。可惜这时代在实质上已没啥意义,只不过供儿女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写怀念文章时赚笔稿费。
   呜呼,父母在儿女心目中的地位,作哑铃状,两头大而当中小。而一切火爆的场面,无不都在哑铃最细的地带发生。如何解决这个地带所埋伏的千万把两头尖的利刃,免得既伤害了老爹老娘,又伤害了娇儿娇女,这是一个最大的神圣任务。
   
   
   严重的危机
   解决两头尖利刃所造成的伤害,唯一的方法,只有靠孝道。
   一提起「孝」,老一辈的人无不咳声叹气,认为世风日下,道德沦丧,「想当年」自己对父母何等起敬畏,真是一言难尽,不堪回首。而年轻人一听到「孝」,准吓一跳,哎呀,现在是啥子时代,竟然有人要俺念《孝经》,老脑筋兼老顽固,开倒车也不能开到月台上呀。
   但这个课题却真的十分严重,不能因为年老人叹气和年轻人一跳,就假装看不见。正因为有叹气和一跳的反应,更说明这课题迫在眉睫,非解决不可。再不解决,天固然塌不了,但它却会促成社会的危险,甚至人类的危机。
   现在最普遍的一种现象是,下一代对上一代的冒犯、顶撞,已没有人觉得有啥了不起,偶然发现有些儿女对父母稍稍体贴,简直又羡又妒,奔走相告。柏杨先生日夜都在祈祷天老爷,教我那可敬的孙女早早嫁掉,没有她阁下,我生活过得安如泰山。有了她阁下,搞得我这个老汉惶惶终日、寝食不宁。现在年轻孩子一旦不穿开裆裤,嗓子里就好像安装着大炮。老汉嗲声嗲气跟她讲话,回答的却是一阵轰隆轰隆的开花弹,恨不得把老子娘轰死。我有一个朋友,女儿已大学堂毕业,父母爱她爱得捧到手里怕飞啦,含到口里又怕化啦。她到台湾南部旅行,老爹在沿途为她布下连环欢迎阵,动员南部所有十年以上的交情,接送饮筵,盛大如仪。吾友玛格丽特公主去年到澳大利亚访问,所受的礼遇,据说也不过如此。女儿倦游归来,老子娘特地为她买了一件漂亮的洋装,以作纪念,不知道是颜色不合她的心,还是样式不称她的意,一声怒吼,洋装落地,还用脚乱踩,为了表示她发炮有坚强的理由,立刻就流出一茶杯的眼泪。老子娘心胆俱裂,几乎下跪。有一则小故事可说明柏老同类的心情,在一个结婚典礼上,一个人向身边人问曰:「介绍一下,如何?」身边人曰:「那个愁眉苦脸的是新郎,那个眉开眼笑的是新娘的爹。」看起来老一辈的人不知道啥时候才能眉开眼笑也。
   这种情形,我们宽大为怀,可称之为「撒娇」,可称之为「不懂事」,还不能十分肯定的说她就是不孝。因为这类型的年轻人发展下去,固然可能坚硬到底,誓死不变。但再长大一点,有可能大彻大悟,回头是岸。所以只是使人烦心,还够不上使人伤心。烦心引起的是小的波澜,一旦升了一级,到了伤心阶段,就怒涛澎湃,轩然大波矣。「小鸟依人」的娇儿娇女,忽然面孔狰狞,把老子娘当成刍狗──老子娘万一挣扎不动时,还把老子娘视作累赘一脚踢,那就真正的不妙。据说初民社会,父母生了重病,或老得不能再事生产,儿女就把他一个人孤苦伶仃的丢到旷野,让他自己饿死或被狼吃掉。这话被现代文明份子听见,无不干嚎曰:「野蛮,野蛮。」可是现代文明份子对父母的手段,却差不多,只不过不是丢到旷野,而是丢到破败的老屋,或丢到空荡荡的公寓,恁凭自生自灭。这还算高级的,低级一点的还把老子娘当成一个不付工资的长期老奴。君不见有些留学生老爷,把父母接到美国奉养晚年的壮举乎。当二老之凌空而去也,街坊邻居,羡慕得眼睛一个瞪得比一个大,有的甚至连眼珠都要往外爆。可是父母到了美国之后,只不过为儿女看家,为儿女照顾他们的儿女罢啦。盖番邦人工太贵,不如老子娘贱也。走运的偶尔还可以找几个住在附近的中国老头老奶,凑上一桌麻将牌。不走运的举目四望,全是碧眼黄发,说起话来叽哩咕噜,既无法串门子搬弄是非,只好专心专意的伺候小主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读者老爷中如果有留学生老爷,千万别在意,我说的只是别的有些家庭如此,贵老爷反哺之情,人人皆知,且已传为佳话,当然例外。
   柏杨先生有一位邻居,每天坐着司机开的汽车,望之颇似人君,他家有一个住在地下室,日常总穿着木屐的干瘪老头,双目无光,表情寞落,洒扫庭院之余,有时候也抽空跟柏老蹲在墙角下下棋,很少讲话。忽然有一天,他家宾客迎门,原来该邻居老爷给他爹太老爷做八十大寿,最奇怪的是,他爹就是跟我下棋的那位老头。是日也,灯火辉煌,只见老头披挂整齐,身穿西服,足登皮鞋,在寿堂上端坐如木偶,然后由儿子和媳妇分别宣传他们是如何如何的膝下承欢,众宾客都是老朋友啦,瞎子吃馄饨,心里有数,但仍报以啧啧称赞。好容易贵宾们作鸟兽散,身为媳妇的女主人发号令曰:「阿爹,你收拾收拾,给孩子们洗澡,教他们早点上床。」(柏老按:此婆仍叫「阿爹」而没有作唤狗状叫「喂」,令人赞叹)。夫妇二人吩咐已毕,检点了一下收到的贺礼和贺银,沐浴更衣,舒舒服服的坐在客厅看起电视来。遥望该老头脱下不知道从那里租来的亮相衣装,擦桌子洗碗,不禁大恐。
   一本杂志上刊出中华民国元老之一的黄郛先生的夫人的故事,黄夫人和她的女儿从美国来到台湾,老朋友在一家餐馆里碰到她,问她这些年在美国干啥?她曰:「干啥,还不是当黄妈。」话是十分幽默,但仔细一想,却又十分凄凉,以黄夫人所拥的社会地位,和文学造诣,结局只落得在自己女儿家当「黄妈」,其他的各种「美国人的爹」「美国人的娘」,不管他是住在波士顿、华盛顿、温利亚顿,或是其他什么什么顿,日子不见得都快乐如仙,至少恐怕没有像国内柏老之类,叼着旱烟袋,看蚂蚁上树那种清福。所以很多老爹老娘,狼狈而归,在台北一下飞机,就骂儿子媳妇不孝,骂得起劲时,还有眼泪为证。这就使柏老想起一幅洋大人的漫画,画着一个年轻人大发脾气,把家门砰的一声关上,手拎铺盖,掉头而去,一对老夫妇瑟缩的站在屋角,隔窗望着年轻人大步前进的英姿,自言自语曰:「他就是当初上帝赐给我们的小天使、小心肝、小宝贝呀。」老爹老娘沦落到这种站屋角的地步,实在没话可说。
   然而,这种儿女不过只引起伤心而已,如果步步高升,再升一级,那就要突破了人的界限,到了不可开交的痛心阶段,说起来就更毛骨悚然。
   痛心的事件不多见(幸亏不多见),烦心的事件家家都有,似乎都不足以构成人伦的威胁。构成威胁的还是伤心事件,不但像两头尖的利刃一样,一头伤害了老一辈,一头伤害了下一代。而且一种社会行为,一旦过于极端,必然引起另一端过于极端的反击。儿女们逐渐普遍的更加自私和更加无情,一定会产生一种严厉的回响,那就是,父母对儿女的爱,可能重加检讨。美国就已发出一种信息:「美国父母现在开始想到,为儿女付出太多的牺牲,是不是值得?」这话当作牢骚固然可以,但一旦流行为一种新观念,认真的讨论传播,后果却具有摧毁性的威力──这威力比啥原子弹、中子弹都可怖。盖人类的孩提时间太长,需要十年二十年以上的抚养,才能自立,如果老爹老娘一旦改变心肠,在观念上认为不必用尽心血去抚养一个将来终于有一天要轰我、诟我、遗弃我、奴役我,甚至宰了我的孩子。那么孩子的生存,也就是人类的延续,可能凋零,最后归于灭绝。幸而生存下来的孩子们的性格,也会变得奇形怪状,社会将一天比一天缺少爱,缺少温暖,恐怕到处弥漫着暴戾之气,没有一点祥和,这种社会终必陷于全面混乱和崩溃。
   所以,孝道的培养,不仅鼓励父母慈祥,不仅培植儿女高尚的感谢情操。也是社会安定,人类绵延和进步的动力。假如无限期的忽视它,这把两头尖的利刃是通灵的,它一定会狠狠的向我们报复。
   
   
   古孝道和新孝道
   希腊人把「爱」分为三大类:一曰天伦之爱。一曰夫妻之爱,包括兄弟姐妹之爱。一曰朋友之爱,延伸到对智慧、对正义的热情,和对其他动物、其他事物的喜悦。
   天伦之爱和夫妻之爱,猛一瞧是一回事,实际上却不是。这可用一个故事说明,春秋时代,郑国君主姬突先生,要杀他的宰相祭仲先生,就跟另一位大臣雍纠先生密谋如何如何,一切布置停当,只等下手。想不到雍纠先生的妻子是祭仲先生的女儿,知道了这个消息,左右为难起来。这真是人生历程中最可怕的选择,守口如瓶则老爹丧命,透露风声则丈夫挺尸。无可奈何中,她请教老娘曰:「父亲跟丈夫哪一个重要?」老娘曰:「爸爸只有一个,而人人都可以当丈夫。」结果是雍纠先生的脖子一刀两断。这位老娘一定是什么大学堂毕业,不然不会有如此高深的学问,一语道破天伦之爱和夫妻之爱基本上的差异。盖夫妻之爱的特质是不稳固兼十分脆弱,谚语曰:「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大多数的海誓山盟,都抵挡不住一场大灾难。天伦之爱则恰恰相反,注定了不管天翻地覆,其爱不变。柏老常想,上帝老爷当初造人时,一定在人身上特别多放了十公斤的天伦之爱,这爱化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内分泌,把人类搞得晕头转向,组成一个有天伦之爱的高级社会。一些老爹老娘无穷无尽为儿女牺牲的种种奇怪行为,真教禽兽们大惑不解。三○年代一位福建籍的女作家冰心女士,对她娘亲一直深深的怀念,她小时候曾问娘亲曰:「你为什么爱我?」娘亲捧着她的小脸曰:「不为什么,只为你是我的女儿。」这就是天伦之爱的特质,为爱而爱,没有条件。儿子腰缠万贯兼学问包天,固然爱得不得了;儿子是个白痴兼穷酸,同样爱得不得了。女儿美丽兼贤慧,又是打狗脱,固然爱之;女儿是个麻子脸兼歪嘴,更爱得不像话。吾友王晓民小妹遭遇那种惨事,父母大人二十年来含辛茹苦,服侍在侧,如果换了丈夫老爷,恐怕早就远走高飞。
   中国人更进一步的把天伦之爱加以分类,并分别的加一个专有名词。父母对儿女是一种下倾的爱,名之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