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柏杨全集 >

第328部分

柏杨全集-第328部分

小说: 柏杨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装集团,曾经以『泰边爱国部队委员会』名义,致函泰国政府,陈述他们是在尊重泰国法律之下进入泰境居住的,并依循泰国政府政策,协助国家建设。诬蔑当局此次采取征剿行动,是受到美国的雇佣。对这封信,泰国政府分析研究后,认为坤沙很希望跟政府谈判,可是政府绝对不跟他谈判。」记者追问,内务部长实铁上将说的「会面」,是不是谈判?是不是国务院的命令?秉上将不予答覆,只轻微的摇了摇头。
   实铁上将紧接着连「会面」也打马虎眼,发表一篇谈话。他说:「请不要作太刺激与太重视的报导,政府对此事已有明确的政策订定,即此事是没有商讨余地的。因为有关国家人民的安全,所以政府不接受任何条件。」他强调:「目前当地(满星叠)人民已恢复正常。」
   云天雾地了一阵,全是玲珑剔透,不着边际,怎么解释都行的外交词令,不过,有一点是确定的,战事已经结束,逃难的人都返回家园。
   满星叠的伤害不重,大概只有十栋左右的房舍毁于炮火。
   
   
   历史的回溯
   截至十九世纪初叶,中国已成为鸦片世界,中国人一榻横陈,骨瘦如豺,这是一个悲惨景观。
   泰国政府这次虎头蛇尾的军事行动,只有一项象征性的胜利──确实的掌握了满星叠,但并没有解决问题,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更具爆炸性。其实泰国四境,只要是边区,都像一堆炸药。泰缅边区如此,泰寮边区如此,泰柬边区如此,泰马边区也如此,为这个爱好和平的国家,带来椎心疾首的隐忧。第一个问题是鸦片毒品根深柢固,第二个问题是山地民族复杂,而这两者又藤葛般的缠绕在一起。就像「掸邦革命军」的成员,除了掸邦人,还有中华裔掸邦人,还有缅甸人、中华人、中国人、阿卡人、傜人、拉瓦人……简直可称为一支民族联军。在南部宋卡一带要求独立(实际上是要求跟马来西亚联邦合并)的回教武装集团,则以马来人为主。在北部考牙山一带誓言推翻政府的泰国共产党武装集团,则以苗人、暹族人为主。这些动乱的种子,不是靠泰国政府一念之间,就可以根除的。每个祸根都有其历史渊源,了解这些历史渊源,才容易了解金三角为何形成,以及这场「征剿」壮举,为什么弄到这种窝囊的结局,以及将来为什么有再爆炸的可能性。
   西方报纸曾形容泰国这次军事行动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已透露出它的历史背景。欧美国家一谈起金三角,就咬牙切齿,认为东方的鸦片遗害世界,他们忘了东方根本没有鸦片,它是在西方国家威迫利诱之下才有的,现在不过「乌鸦反哺」,把这些原来要毒害东方人──尤其是要毒害中国人的毒品,原封不动的回馈它的原主,如此而已。十九世纪初,当中国拒绝被毒害时,英国曾经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强迫中国接受。想不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一百五十年后的一九八二年,更藉泰国之手,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却恰恰相反的,希望根绝西方早先撒下的种子,还义正词严的破口大骂「毒贩」「毒枭」。
   追根溯源,今日横眉怒目,努力肃毒的国家,正是往昔贩毒的罪魁祸首。
   远在十六世纪最后一年──一六○○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这是一个起点,野心勃勃的英国商人,不仅要扩大掠夺印度,还要用军事力量,维护他们所标榜的自由贸易,凡是反对自由贸易的人,都等于犯了天条。他们为了发更大的财,搜括更多的金银,古老的中国遂成为一个诱惑力最大的猎物。一则为正在加速膨胀的英国,提供一个潜在的庞大市场;仅这一项就够英国商人眼花撩乱。而更重要的一项是,中国正供应很多奢侈品给英国,像茶叶一种,就是英国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
   然而,在中英贸易中,英国非常吃瘪,它一直处于与日俱增的逆差,中国很少购买英国货物,而英国向中国买东西,中国不接受以货易货办法,而只接受银子。这种见了钱才开眼的传统手段,使英国叫苦连天。那时几乎所有到广州的英国船只,都满载着金块银块。英国佬眼睁睁看着耀眼欲眩的财宝流入中国,一方面心痛如绞,一方面也情急如火,他们急需要取得平衡。终于,想到一种奇货,那就是当时还是无名小卒,不像现在一提起它就使人变色的鸦片。
   中国人对鸦片的印象,跟对任何草药的印象一样,认为它不过只是一种药品,可以煮在水里下肚。当时还盘踞在台湾的荷兰商人,比较聪明,教导中国人把鸦片掺在烟草里吸食,果然效果大增,比吸食纯烟草更能刺激精神。到了十七世纪初叶,不知道谁先开始的,或许是中国人,也或许是英国人,发明更陶醉的享受,把鸦片提炼成一种浓膏,用一根像原子笔笔心那么长短粗细的铁针,沾着烟膏,在置在床榻中央微弱的灯火上烤炙。这是一种艺术,二十世纪初叶,也就是我幼年的时候,还亲眼看到过这种场面,那时候类似「酒女」之类的一些名女人,除了秀色可餐外,必须具备这种技能,才是第一流闺秀。被烤炙的烟膏很快的成为烟泡,然后焊在「烟枪」(烟管)一端的吸壶之上,瘾君子瘾淑女,横卧在烟灯两侧,吸食起来,只要两口下肚,他眼前立刻呈现出美好世界。面对着那美好世界,内心充满了自信和欢乐,这不是金钱可以买到的。
   最初,上瘾的只限于有钱的老爷和他们的公子公孙,但经过十七、十八两个世纪,越来越多在社会上有工作能力的人,诸如:军官、士兵、商人、劳工,甚至妇女,甚至中央政府高级官员,甚至自封为传统文化的卫道之士,都大批的投向吸毒阵营。百万富翁或一些土财主,还鼓励儿子们吸毒。那时虽没有电子计算机,却有同等效果的算盘,在精密的计算下,发现一个人吞云吐雾的消耗量,十分有限,总比赌博好。赌博可以败家,吸鸦片对偌大的财产来说,不过九牛一毛。
   截至十九世纪初叶,中国已成为鸦片世界,半数以上的国民,包括大部份政府高级官员,一个个骨瘦如豺。这是一个可怕的悲惨景观,由西方人,主要的是由可敬的英国人,一手造成。
   
   
   毒潮直扑中国
   这是一项残酷的贸易,把毒药卖给愚昧无知的中国人,将他们榨穷,再使他们中毒。☆
   在中国,只有云南、贵州两省若干地方,可以种植鸦片。荷兰商人教中国吸食用的鸦片,是葡萄牙商人从印度输入的,零零星星,为数有限。直等到英国完全控制印度,成立了东印度公司之后,才建立一个强大的贩毒网。事实上,东印度公司就是一个庞大的贩毒机构,在它鼓励并支持输出的作业下,积极开辟鸦片的东方市场,因为当时其他国家的财富都不足挂齿,所以全部力量,直扑中国。中国三百年来的恶运,从此开始。
   东印度公司最初不过用鸦片代替金银,目的只在平衡贸易差额。到了十九世纪,大量鸦片输出的总额,远超过中国货物输入的总额,大量金银反过来倒流到英国。中国像爬满了吸血虫的老人,濒于倒毙边缘。而其他国家商人看得两眼发红,也加入贩毒行列。英国是以印度为产地的。美国,这个现在肃毒立场最严正最激烈的国度,那时却垄断土耳其产地,也向中国输入。
   中国警觉到毒品的严重性,也曾查禁过。远溯到一七二九年,满清政府就颁发过查禁命令。十八世纪最后一年的一八○○年,满清政府再度颁发查禁命令。可是,了解中国「官场」特殊内容的人都知道,命令和执行是截然不同的两码子事。政府方面,只要发布一个命令,便认为功德圆满,已尽了全力,你不是说政府不关心人民健康吗?我们已「三令五申」查禁了呀,而且有白纸写黑字的布告,作为证据。至于查禁的结果,没有人再去追问,胆敢追问,就被斥责为「挑剔刁难」「别有居心」,轻则官位不保,重则鎯铛入狱。可是,禁令却促使贪官和奸商结合,查禁命令越严厉,贪官奸商结合得越密切,也越发暴富。官商共同织成一个严密的网,专门保护毒贩。于是,鸦片像怒涛般的汹涌。十九世纪的一八三七年那一年,正式有案可稽的进口数目,是二百四十万公斤,任何一个国家都受不了这种谋杀,中国人却得承受。
   依当时的鸦片价格,每公斤值银币五两,仅只一八三七年一年,就流出国境银币一千万两左右,如果换到小国,经济早已崩溃,即令庞大的中国,每年流出这个数目,也使人发抖。这是一项残酷的贸易,自称为最文明的西方绅士们,把毒药卖给愚昧无知的中国人,将他们榨穷,再使他们中毒。这样发展下去的结局,是可以预见的,一是,中国民穷财尽,社会结构瓦解,一千多万方公里的庞大国土上,一片混乱荒芜。一是,中国人体格败坏,一个个鬼影幢幢,种族灭绝。
   上苍阻挠这场悲剧,使有头脑的中国人警觉到上述的两种后果。一八三八年,满清政府第八任皇帝绵宁先生命各大臣提出意见,大臣们主张亡羊补牢,应该禁绝。尤其湖广(湖南湖北两省)总督林则徐先生,这位名垂青史的伟人,态度最为激烈,他在上给皇帝的奏章上说:「如果再漠视这种贸易,则数十年后,中国再没有可以抵抗敌人的士兵,也再没有维持国家的粮饷。」他说的是实话,不但没有夸张,反而把灾祸减轻到最低的程度。
   绵宁先生采纳了查禁的意见,任命林则徐先生当钦差大臣──皇帝的代表,前往广州执行。
   次年,也就是十九世纪三○年代最后一年,一八三九年,林则徐先生到达广州。但他跟当时的其他中国官员一样,缺少最低水准的国际外交知识,却习惯于高压手段。到广州八天后的三月十八日,就下令禁绝鸦片,命外国商人把现存的鸦片,于三天内全部交出,还要具结保证:「以后永不夹带鸦片,如果违犯被查出时,甘愿船只立即没收,人员就地处决。」这是一个青天霹雳,使所有的外国毒贩大吃一惊。其他国家在僵持了一阵之后,只好作出承诺。英国商务监督义律先生,也愿具结保证以后英国商船绝不夹带鸦片,不过,他提出两点要求:
   第一、没收鸦片,必须付给补偿。
   第二、对于违法人员,不能就地处决,必须经过公开审判,才可以定罪。
   ──我们应了解,英国自十七世纪起,就坚持人权尊严,政府不能随随便便,由当权份子一高兴,或一不高兴,就下令抓人;抓人后也必须经过陪审团合法而公开的审判。为了坚持这个原则,甚至把国王老爷的头砍掉。所以对古老中国这种不经审判就在现场处决(就地正法)的办法,不能接受。因为这可能产生冤狱,一个被恶意栽赃,或其他原因(好比,一时误拿了别人的行李,而别人行李中恰恰有毒品),将没有证实他清白的机会。
   
   
   第一次鸦片战争
   义律向中国提出的,不是「冤情」,而是最后通牒。在得不到答覆后,即行攻击。
   当时中国还没有被拆穿西洋镜,仍然维持着一个一流强国的尊严。所以林则徐先生态度强硬,认为义律先生提出的要求,不但「不合国情」,而且「干涉内政」,一面拒绝,一面包围英国商人所住的商馆。义律先生只好屈服,交出全部鸦片一百四十万公斤,但不肯具结,而跟全体英国商人,撤退到澳门。稍后,林则徐先生再把他们逐出澳门。义律先生跟全体英国商人,就挤在一艘英国商船上,在南中国海抛锚,焦急的等候英国政府的训令。
   很显然的,这件事并没有结束,但在中国官场「锯箭杆学」的观念来看,英国人既然逃遁无踪,眼前再没有他们的影子,事情当然已经结束。林则徐先生向皇帝绵宁先生报告说,英夷已被赶走。鸦片已经禁绝(这跟现在泰国政府发表公报:「坤沙武装集团已被赶走,鸦片已经禁绝。」前后辉映,一模一样)。绵宁先生长在全是女人和宦官的皇宫之中,他对国际情势的知识,比起林则徐先生,更像一个白痴(这不能怪他,换了你我,可能比他加倍白痴),他高兴的跳起来,认为这是进一步给桀骜不驯的英国人一个更严厉惩罚的时候了。于是,他做出一项错误的决定,下令永远断绝英国的通商贸易。
   英国方面,最初反应是温和的。英国舆论站在受害的中国人这一边(除了官方报纸,任何一个国家的民间舆论,往往主持公道的时候多)。《泰晤士报》质问说:「假如中国人到英国贩卖鸦片的话,准被判死刑,为什么英国人却可到中国横行。」英国外交部通知义律先生:「女王陛下的政府,不能支持不道德的商人。」驳回派遣海军进入珠江的建议,只训令义律先生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英国国内的情势使义律先生坐到蜡烛上,继续坐既坐不下,可是拔也拔不出,进退维谷。万料不到,永远断绝贸易的诏书救了他,维多利亚女王以下,包括国会里的反对党,都十分激动,决定用兵。
   一八四○年,英国远征舰队抵达澳门,共拥有军舰十六艘,战斗部队四千人。义律先生这时神采飞扬,他认为跟林则徐先生之间,已没有回转余地,决定直接跟中国满清王朝的中央政府对话。他留下少数军队封锁广州,自己率大部份船只北上,在中途攻陷舟山群岛,建立补给站,然后直抵天津的外港大沽。中国皇帝绵宁先生这才吓了一跳,指派直隶(河北省)总督琦善先生,赶到天津谈判。义律先生猛龙过江,本来要展示英国炮火威力的,但驻扎在舟山群岛上的英军,得上了传染病,死亡累累,义律急于结束他在北方的停留,于是接受了琦善先生的条件:一、中国满清政府承诺处罚「办事不公」的林则徐先生。二、同样,承诺再派大员到广州,听取英国商人的冤情。
   当义律先生率军撤退后,皇帝绵宁先生对琦善先生竟然以三寸不烂之舌,说退强敌,认为简直是天下奇才。于是,把倒楣的林则徐先生撤职,贬谪到边远的新疆充军,任命琦善先生当钦差大臣(皇帝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