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柏杨全集 >

第549部分

柏杨全集-第549部分

小说: 柏杨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答:男女平等应该求实质上的平等,而不是形式的平等,男女生理结构不一样,生儿育女一定是妇女来从事,妇女不能说我只管生,不管养。男人不能喂奶,除非喂牛奶。孩子需要人来抚养,以母亲最适合。家庭主妇待在家里,如果不想与社会脱节的话,必须设法使它不脱节,必须付出代价,那就是,不断地求知。有些女人结婚三年后,就变得面目可憎,既不看报,又不看书,以前的气质完全没有了。妇女自己脱节了,怎么能怪社会不要你呢?你不要脱节,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这是其他人帮不上忙的。
   
     最近一位从美国回来的女孩子说,她十几年没回来,回来后发现一种现象很奇怪,跟女同学聚会时,每个人都谈丈夫和孩子,从来没有人谈到自己。女人已经不存在了,消失在丈夫、孩子的影子里了。你自己这样不自尊、没有自我,先把自己抛弃了,怎么能怪社会和男人抛弃你?这需要自己的觉悟和努力。一个人想要别人爱你,首先要使自己可爱,自己不可爱,教别人爱你,怎么可能?你要社会不抛弃你,首先要自己不抛弃自己,要多看书、多接触、多吸收、多思考,不能让自己被家庭埋葬。
   
     年纪大的人总觉得孩子不孝,在埃及金字塔里就发现责备儿女不孝的纪录,几千年来,包括我们自己、我们的父母、祖父母在内,都是不孝的子孙。我愿有一点离经叛道的建议,对儿女的爱心是不是可以用理性来稍稍节制?固然很多人说爱儿女不希望儿女报答,话所以这么说,那是没有遇到节骨眼上,人只要有付出,总希望回报,至少希望儿女对你笑一笑,从远处回来时给你抱一抱。你付出的愈多,潜意识里希望他回报的也愈高,一旦达不到你希望的水准,你就会非常伤心。现在工商业社会,每个家庭都必然崩离,儿女离开父母,就像没有儿女一样。假定你不能认识这个倾向,不训练自己适应这种情况,不肯在这方面努力,就要付出代价,悲悲惨惨地过老年的日子。假如你能够觉得人生就是如此,内心觉悟对儿女到此为止,你才会有快乐的老年。
   
     我有个朋友在慕尼黑做事,家对面住了一对德国年轻夫妇,每星期天早上,这对年轻夫妇都要出门去看父母,一面等车,一面唉声叹气。他问他们:「既然不喜欢去,何必要去?」他们说:「不去不行,因为父母的遗嘱上规定如此。」做父母的很可怜,明知道子女的爱是购买来的,还是要购买。这件事给我们很多启示,各位还年轻,要知道,将来儿女孝顺不孝顺,看你定的标准而定。
   
     台湾省立高雄师范学院曾昭旭教授也曾在场发表意见:
   
     我想提醒各位几句,听柏杨先生的话要会听,如果不会听的话,恐怕不会得到益处。原来柏杨先生说的话都是反面文章,虽然柏老教大家不要太爱儿女,并不是表示柏老是个没有爱心的人,事实上他的同情心非常深厚。但是为什么要说一些反面的话呢?就是因为如果世界上只有正面的话,没有反面的话,正面的话就会过份,产生流弊,变得僵化,因此需要有点反面的话来反省一下,这个反面的话,并不是跟正面的话相反的,刚刚柏老很庆幸圣人朱熹已经死掉了,这是反面的话,如果你能了解这跟朱熹正面的那些并不矛盾的话,那你就是会听了。
   
     世界上要使真理真正能成立,一定是相辅相成的,不可能走极端,一边的意见一直推下去一定会出毛病。我想我们的社会就是有太多对于反面的忌讳,都是讲正面的话,讲到后来变成僵化腐朽,需要有人起来对那些已经僵化腐朽的、正面虚假的话,做一个反省,才能完成相反相成的作用,使正面的变成真正的正面,而不是假的正面。刚才柏老说的许多话都应该作如是观,这是我的感想,也许柏老不同意,不同意正表示他是反面文章。
   
     我觉得我非常了解柏杨先生的话,虽然我跟柏杨先生不是很熟,可是我跟他的夫人张香华女士很熟,因为柏杨夫人的缘故,才认识柏杨先生,见过几次面,印象非常深刻,我觉得他说的话我非常了解,我希望大家听他的话一定要会听,不然的话,就会听错了。
   
     华文与华人·曾光华·郭棋佳
   
     ⊙国立台湾大学马来西亚同学会纪念特刊编辑委员会专访。
   
     ⊙文载一九八二年台北《台大大马十周年纪念特刊》。
   
     「发展马华文学,必先培育读者;培育读者,则须维护华文华语。」
   
     「大马社会不能有冲突,华人必须积极参与建国行列。」
   
     日期: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六日
   
     地点:台北新店花园新城柏杨宅
   
     执笔:曾光华·郭棋佳
   
     杂文将成为文学主流
   
     问:柏杨先生,能不能请您谈谈对文学体裁今后发展的看法?
   
     柏:每个时代都有它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周王朝和春秋战国时代有上古文学《诗经》和《楚辞》,以后进入的形式是「赋」,接着是六朝的「骈体文」,然后是唐朝的「诗」。诗控制中国文坛的时间很久,一直到现在还居于很重要的地位。清王朝末年,它还曾再度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没有一个知识份子不会写几首诗、不会背几首诗的。至于中国的小说──为什么称为「小说」呢?小嘛,不入流嘛!好像狮子不叫「小狮子」,蚂蚁却叫「小蚂蚁」!唐王朝时开始有「小说」,应考的士子常拿长篇大论的作品,给有权影响考试的大官看。谁要看长篇大论?所以那些苦心的士子只好用「小说」作为诱导。不过,虽然小说有这么大的力量,因为道德挂帅、政治挂帅的原故,仍不能居于主流。直到二十世纪「五四运动」之后,它才成为文学的基干。而散文方面……流行的时间更久,唐代、宋代的小故事,可以说是小说,也可说是散文。我们普遍对散文的印象是:它是抒情的,纯抒情的!所以女作家写散文最多。其实,除了小说以外的散文,包括议论文,都是「杂文」!杂嘛!就像过去,凡不属于八股文的,都称为杂文。凡不属于特定范围的文体的,也都叫「杂文」。但使它活跃起来的,创自鲁迅,还是个新兴的事物!任何一个新兴的事物,都有人反对!
   
     从前吴稚晖就不坐飞机,他说当飞机不能停在天空中修理之前,他就不坐!(哄堂)。这也不能怪他,因为有些新兴事物是不好的。但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需要,比如京戏吧,从前流行的时候,谁也挡不住,可是现在再提倡也没用。最近我看《双城复国记》,以西洋歌剧的形式演出,就觉得这是正确的道路,但这个新兴的事物一定有人反对,你们放心!(哄堂)。我认为,只有这种新形式的戏剧,才能在国际上站得住,京戏怎么行呢?「啊啊啊啊」拉得那么长,一个人在唱的时候,身边的人都像呆子一样。
   
     谈到杂文,同样有人反对。但是,不管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杂文势将成文学的主流,一个潮流过来了,谁都阻挡不住!杂文没什么,太简单了!每个人都会写,只是好坏的问题。它可以抒情、可以批判、可以谈道理说仁义,是个万能的文体,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不受限制。不像小说、诗歌,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我说这些,跟我写杂文毫无关系,我只是说明文体的进展,至迟二十一世纪,将是杂文世纪。
   
     说起来,杂文不容易写好,因为对人生要有体验,体验得越深刻,就写得越有深度。女孩子写杂文比较困难,尤其是漂亮的女孩子,因为其他人会替她担当苦难,遇到了老虎,准有年轻人喊道:「来,我替你打他!」(哄堂)。于是男人可以写打虎的经验,女孩子怎么写?何况男人可以进出很多场合。有些女孩子是专写婚姻的,写婚姻也不行,嫁了个丈夫,被当成宝贝,怎能知道婚姻的复杂呢?
   
     问:与台湾的文学作品比较,您认为星马的水平如何?
   
     柏:我觉得新加坡的水准很高,不亚于台湾,非常难得。马来西亚的则似乎比较「弱」一点。
   
     问:是不是缺乏「文化根基」的关系呢?
   
     柏:我读过方北方、孟沙等人的作品,他们都有很高的水准,文字的功力也很够。使我觉得,大马很像三十年前的台湾。三十年前,台湾没有一个作家可以靠写作生活,没有一个作家过得惬意,除非他本身已有很好的「资源」。当时刚光复不久,读者不多,而且对中文的阅读能力、吸收能力也不够。可是现在,能力不但够,而且好得不得了;有能力赏监,也有能力批评,会买他认为好的书。一旦经济力量充足的话,文学就会「开花结果」,才能从事作家这个行业。
   
     我想,大马文坛落寞,不是作家问题,也不是作品问题,而是读者问题。有一个最大的症结是,除了中国本土,其他国家的华文华语,都有同样困难的处境。我在贵国看到,一部份华人已经放弃了华文华语,这也不奇怪,人总是为了未来而生存。但是,华文作品如果没有华文读者,就是一个基本危机。目前的马华文坛,必须培植读者。想培植读者,必须先培植华文华语!如果把这工作放弃了,什么都不用谈,什么人都没办法!就好像海明威在英语世界可以成名,如果来到中国,一定成不了名,因为我们英文读者很少!
   
     华人的遭遇,我认为不是问题。我只是就历史的发展来看,成问题的是华人自己的品质,要得到别人的尊敬,要别人看得起,必须先有被别人尊敬、看得起的条件,这非常重要!
   
     要和谐就必须互相了解
   
     问:您认为马华文坛应往哪一方面发展?还有,马华文学对大马华人的地位有什么影响?
   
     柏:它的影响是非常大,甚至超越了枪杆。我们每天都受文化的影响,但不会每天都受战争的影响。
   
     对前一个问题,我有两个意见:第一点,这是我目前正在做的。目前,台湾几位名作家的作品在报上一发表,贵国的华文报章便立刻转载,这对贵国作家是个打击!所以,我希望编一部《马来西亚联邦华文文学选集》,和《新加坡共和国华文文学选集》,把好的作品介绍给中国国内,然后通过台北的销售网,普及到世界上凡有华人的地方。目前新马的作品只限制在一个地区,一本书出来如果能销售一、两万本……(众人:恐怕没那么多……)。这没什么稀奇,二十几年前,在台湾如果能卖出一两千本书,就可以大大请客了!(哄堂)。我希望马来西亚的作家,在台湾,在所有华人的地方,都能有很高的知名度,这对作家本身是个很大的鼓励──人总是需要鼓励的,这样才能使他们的创作水准更能提高。文学的交流应该受到重视,我们眼光要放大,文化应该普及到世界每个角落,没有办到的话,不能怪别人,应该怪自己。
   
     第二点,在马来西亚,不少华人的马来文那么好,为什么不把华文作品翻译成马来文?伏尔泰有一句话:一个爱国,爱他母语而且通晓外语的作家,有两个神圣的任务,一个是把外国好的作品翻译成自己的文字,一个是把自己国家好的作品翻译成外文。作家不但不要在小地方酱住,而要和其他国家交流,还要超越华文的范围。应该是这样的,华文一有作品发表,就应马上翻译成马来文。我看华文作品翻译成马来文的很少,可能文笔不成熟,但不成熟是另一个问题。华人生于斯、长于斯、葬于斯,要和其他民族互相了解,了解之后才能增进感情。在马来西亚,华人占少数,说实在的,非常需要和平。不要冲突,冲突之后,谁都不会获益。即使能获益也不能冲突,这就成了仗势欺人。要共同繁荣就必须互相了解,让其他种族了解,华人并不是只懂得金钱的民族。过去抗战时,我们都认为日本人是畜牲,后来有人翻译了大批日本的作品过来。我们一看,他们也有爱情啊!男女间也非常缠绵啊!也有正义,也有坏蛋啊!中国有五千年历史,我们的心胸应该像澎湃的大海!不要说在台北报上登了一篇文章,就「啊哟!不得了啦!」那有什么了不起?为什么不能再扩大?为什么不进入世界性、国际性文坛?所以作品除了给华人看之外,还要翻译成马来文,这是有意义的工作!至于翻译出来后卖不出去,卖不出去慢慢来!一个突破性的事情不是普通人可以做的,文化的工作是一种一步一步呈现成果的工作,快也快不得。
   
     作家须有自尊
   
     问:请问柏杨先生,作品的水准不高,和它的销路是否有关系呢?
   
     柏:没有好的销路,就没有好的作品,这是藉口!现代社会才讲销路,以前社会讲什么销路?《红楼梦》卖给谁?这都要看自己的要求,有了读者也未必能写出好作品!有些人卖出了一点书,被称为「作家」后,便飘飘然的自满起来。我有个朋友,别人问他:「你平时看些什么书啊?」「嗨!看什么书?我是写书给别人看的!还要看别人的书?」(哄堂)。这种作家怎么会有成就?
   
     问:要提高作品的品质,须从哪方面着手?
   
     柏:作家本身不要自暴自弃,「自尊」很重要。中华人常生活在两个极端中,一端是自卑,一端是自傲。举个例子:不少中华人到美国旅行,过斑马线时看到车子来了,就拚命跑,跑得满头大汗,后来导游说:「不要怕,美国是礼仪之邦,慢点走没关系。」结果发现车子果然停下来,于是就慢慢慢慢的走过去,反正车子不敢撞自己。但美国人本身就不是这样!他知道车子停在那里是「让」他过去,他会很快过去,这就是互相尊重。中华人却一面是害怕恐惧得要死,另一面却傲慢自大得要死。有些作家认为他写的东西都是骗人的,没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