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

第258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258部分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够跟阿弥陀佛结个法缘,这一生往生没有指望。为什么?往生最重要的条件是要放下身心世界,念佛堂堂主常常讲的,勉励大众,警策大众,这句话是堂主的口头禅,时时刻刻提醒大家,六波罗蜜是放下。布施放下悭贪,持戒放下恶业,忍辱放下瞋恚,精进放下懈怠,禅定放下散乱,般若放下愚痴,你看看是不是放下,为什么?这些东西统统障碍你一心不乱,统统障碍你真信切愿,你要是不放下不能往生。所以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六波罗蜜就具足了。
  菩萨行,六波罗蜜用在家庭里面、用在工作里面、用在处事待人接物里面,你要能活用,那你就真的会修了。用在家庭里面,现在都是小家庭制度,一般都是夫妻带著儿女,如果你一家人各个都懂得,六度、四摄都懂得,你的家庭就是道场,你的家庭里面都是菩萨。布施就是你能够为家人服务,布施供养用现在的话就是服务。财施、法施,财布施在家庭里面内财布施,用劳力!煮饭、洗衣服、扫地、抹桌子,都是布施波罗蜜,把家庭做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让一家人都能够欢喜,过的生活很舒适,这不是布施供养是什么?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个规矩,有个程序,那就是持戒。煮饭有煮饭的程序,一点都不乱,守法。炒菜有炒菜的规矩,扫地有扫地的规矩,抹桌子有抹桌子的规矩,你都懂得,都很如法,这持戒波罗蜜在里头。我举这个最小的例子,然后你就晓得,日常生活,菩萨行!
  忍辱就是有耐心,你没有耐心事情做不好,草草率率没有耐心,很认真负责把事情样样都做得很好,忍辱波罗蜜。精进是什么?改进。明天会比今天做得更好,天天有进步,你怎么会不生欢喜心?家里面只要有一个人带头,全家都动员起来。为家人服务,这个家庭做得好,是你邻居的好样子,一家和睦,家庭里面整齐清洁,一尘不染,邻居的好榜样!日久天长,你就影响到邻居,影响到邻居是度他,自行化他,化是教化。禅定,在家庭生活里面就是有主宰,不轻易变更,有原则。般若是智慧,前面你都能够做得很如法,你就开智慧,智慧就提升自己生活品质,这个家庭真正是佛化家庭。
  在家庭里面,如果父母没有学佛,你学佛了,你把菩萨六波罗蜜表现在你家里,你家里人看到一定:学佛好!他会赞叹,他也会学,自动的他就会宣传,告诉人说我家里小孩学佛非常乖巧,尤其学佛跟不学佛完全变成两个样子,这叫真学佛;不是口头上学佛,不能做到,你说到做不到,人家轻视你,不相信你。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四首偈:
  【从初供佛意柔忍。入深禅定观法性。普劝众生发道心。以此速成无上果。】
  前面两句是六度自利,已经跟诸位介绍过了。我们再看后面这两句,这两句是利他,『普劝众生发道心,以此速成无上果』。自行跟化他,大乘佛法里面说不一不异,不能说自行化他是一样,也不能说自行化他是两样,自行里面有化他,化他里面有自行。在初学,就是自己还没有得度,自行是主,化他是助,正助双修,要以自度为正,正修,化他是助修;到自己修行有成就了,化他做为正修,自行做为助修,这个行的。什么样的标准要自己定,不是别人给我们定的,看你自己用什么样的标准。
  你看智者大师为我们所示现的,这很普通的,过去许许多多祖师大德都是这样的示现,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那他这个自行决定能往生。我们修净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肯定有把握,然后就可以多一些时间帮助别人。帮助别人有帮助别人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华严》文殊菩萨所讲的十波罗蜜,方便、愿、力、智。这句「普劝众生发道心」,这五个字都具足。你没有这个方便,你很难做到!但是这些方便是以六波罗蜜做基础,没有六度自度,你怎么能度人?古大德讲得很好,「自己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没有这个道理,度人首先要知道自度。我劝人学佛,自己总要学得像样子,别人能相信;如果自己学得不像样子,人家一看学佛是这个样子,算了,别学!那你就错了,这是不能不知道的。
  方便,方是方法,便是最适合的方法,什么方法?佛教我们,我们要会用,四摄法,摄是摄受,我们常常希望佛能摄受我们,我们能不能摄受众生?这是因果。我们不能够摄受众生,佛怎么会摄受我们?你不能不懂这个道理。再把这个意思引申,我们自己冷静的反省,一身都是罪业,这一点许许多多同学都承认。我造的业太重了,我们希望佛菩萨原谅我,能包容我;那你回头想想,我能不能包容别人?我能不能原谅别人?看到别人造罪业,我要不能包容,我要不能原谅他,佛菩萨能包容我吗?能原谅我吗?所以古人常常教人,「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这就对了。这样的心态处事待人接物,你才会成功,你会得到群众的爱戴,得到别人的欢喜、尊敬。所以一切是从自己本身做起。
  四摄法里面第一个是布施,第二个是爱语,第三个是利行,第四个同事,这是「普劝众生发道心」,这四个原则,佛教我们的。这个布施跟六度里面的布施意思不一样,六度布施是放下,此地的布施意思是结缘,跟一切众生结缘。所以我常常讲四摄法的布施,落实到实际上,那就是多请客、多送礼,我常常这样讲法。请客送礼是人与人之间关系里头最重要的一个关节,谚语常说:礼多人不怪。财施、法施、无畏施看需要,他需要什么,我们尽心尽力帮助他,他生欢喜心,关系从这个地方建立。所谓是一次生,再次就熟了,三次就变成朋友了。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总得要带一点礼物,中国、外国都一样!送礼要预先要多打听一下,为什么?每个地方风俗人情不相同。这个地方的风俗,一般哪些礼物是人家欢迎的、尊重的,这个要懂,你搞错了可不行。譬如在我们东方,过年、过节招待小朋友,送一个红包都非常欢喜,东方人的习俗。在澳洲就不行,澳洲是过年的时候,你送小朋友红包,人家很不欢喜、很讨厌,说是你这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叫人贪财?所以这是习俗,我们要懂得。他们喜欢什么东西?他们喜欢小卡片、小玩具,这些东西他们欢喜,决定不要送红包,入境随俗!风俗习惯不能不知道,各个地方它不相同。
  中国古时候入门问讳,避讳,他这个地方风俗有些什么忌讳,你一定要懂得,你才不会在举止言语当中,有意无意犯了人家忌讳,惹起人不高兴,这就不好了,这是属於常识。我们到一个地区国家去访问,一般现在旅游,这个旅游团会给你介绍,这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会给你做一个介绍,你到那里去的时候,你知道应该做些什么事情。东西方习俗、忌讳不相同,就是在中国,中国幅员这么大,南方、北方每个省分,甚至於每个县分都不一样,真要搞清楚,不搞清楚就常常闹笑话。这是交际上的布施,不能够不知道。
  那我们佛门,佛门布施总是以法宝为先,学佛的人,这大家都欢喜的。经书、佛像,现在的这些读经、讲经光碟录相带,这都是一般人很欢喜的。今年这个书展刚刚过去,每一年我们参加书展,就是广结法缘。我们在那个地方布施供养法宝,希望年年有进步,为这个地区佛门弟子做出一份贡献。
  所以,这个布施在家庭。这四摄法的布施,我常常讲,四摄法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公关法,公共关系法,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方法,佛讲这四个原则。怎样能够维持长时期良好的友谊,这个法子妙绝了。由此可知,这四摄法是道,是自然的,不是佛菩萨发明的。人悟道明理之后,自自然然的跟一切众生交往,他就是这样的,一丝毫做作都没有。在交往当中最重要的,就是懂得礼尚往来,这个做法是早年我在台中跟李老师,老师教导我们的。发心学讲经最重要是法缘,结法缘,结法缘要懂四摄法,用真诚心、用恭敬心去修,随分随力就是圆满的功德,这里头最重要的是个诚意、敬意,你布施一些财物,那都不足以为道,表你的诚敬。
  所以与人往来,颜色柔和比什么都重要,颜色,你要笑脸迎人,你板起面孔不行,谁欠你的,言语柔和。所以佛门,你看看在中国寺院庵堂,你进门第一个看到的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就是教你笑面迎人,宽宏大量,他代表的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代表包容,代表欢喜。所以把他的像放在进门门口,你一进门头一个看到他,你要想到他,你要学他。古人在弥勒菩萨这个像题上八个字,题得好,「生平等心,成喜悦相」,弥勒菩萨就是教我们这八个字,对一切人事物要平等、要欢喜,这就是布施里头最重要的精神。
  布施用在家庭,你一家和睦!用在公司行号,你用在对待你的员工、干部,你这个公司行号上下团结一致,没有不发达的道理。用在社会、用在国家,无论用在什么地方,都决定是成功的、兴旺的。中国人常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四摄法就是修人和的方法。诸位想想,颜色柔和就是布施,宽宏大量,包容是布施、尊重是布施、敬爱是布施、关怀是布施、互助合作是布施。哪一样不是布施?
  第二、「爱语」,爱语不是甜言蜜语,是真正爱护他的言语,真正爱护他的言语里面的骨干,就是要帮助他破迷开悟!要教他,帮助他觉悟,真正爱护他的言语。
  「利行」,行是我们自己的行为、造作,决定於他有利益,决定没有伤害。尤其修学大乘的人,对一切人、对一切事、对一切物,决定不能做损害社会、损害众生的事情,那有罪,那哪里是慈悲?总要记住「佛法慈悲为本」。佛法教化总纲领、总原则,四句偈里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你们想想看,这四句是不是利行的总纲领、总原则?我们今天行遍全世界,跟一切人往来,没有别的,就是推行佛陀教化,我们自己以身作则,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只这个四句就行了。四句实际上就是三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十二个字,是诸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总纲领、总原则,真正的利行。这是向佛道,现在人所讲的成佛之道,这就是走的成佛之道。
  后面是「同事」,同事,古大德讲与众生同事,那是菩萨,那是已经觉悟的人,与一切众生同事,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真的是善巧方便。我们是凡夫,我们业习烦恼没断,还常常起现行,如果跟众生同事的时候,我看要不了几天就退转,就堕落了。所以同事两个字,我的讲法是与佛同事、与菩萨同事、与罗汉同事、与祖师大德同事;不能与凡夫同事,凡夫今天搞贪瞋痴慢,你跟他同事,吃喝嫖赌你也跟他同事,那你不堕地狱才怪。
  所以同事范围非常广大,法身菩萨没有问题,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这是同事;应该说什么法就给他说什么法,是同事。菩萨行,罗汉行;不是真正觉悟、真正证果的人不行。佛菩萨跟佛菩萨同事,佛菩萨是什么事?佛菩萨自度度他。声闻、缘觉、菩萨,自度还没有圆满,虽然已经有了很好的成就,但是没圆满,还要不断的把自己向上提升,除这个之外,教化众生,教学里头提升自己,教学相长。
  你看看释迦牟尼佛一生的行谊,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跟释迦牟尼佛同事,我们跟耶稣同事,正确,一点都不会错,我们跟孔老夫子同事,绝对没有过失。这是我们要「普劝众生发道心」,道心就是菩提心,觉心,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我们遇到基督教徒,我劝他要信耶稣基督,要理解耶稣基督的教诲,要把你在经典上学习的落实到日常生活当中。神爱世人,你是神的代表,你要把神爱世人落实在你自己的身上,你要代表神,像神一样去爱世人,你是真正的基督徒,你是真正上帝的儿女。我不是叫他来信佛教,我要叫他信佛教,我就有罪,为什么?你叫人背叛他的主耶稣来学佛,你叫人背叛,那错误,这是不好的样子。基督教徒也叫佛教来背叛,人人都背叛,这世界成什么世界!要互相尊重,要互相敬爱、互助合作,不可以破坏,要帮助他增长他的信心,这就对了。这个世界才会有和平,真正是和睦相处,平等对待。
  人各有缘分,不可以勉强,我信佛不可以叫天下人都信佛,不可以的,要懂这个道理。你看现在每个国家法律上都规定信仰自由,没有强迫!我可以宣扬佛教的好处,但是,我绝对不可以说其他宗教不好处,不可以,比较也不可以。比较尚且不可以,怎么可以批评?这个道理我们要懂。为什么不能比较?不能批评?你要晓得,这个世界上几个大宗教的创始人都是圣人,他们的教诲在这个世界上都有千百年的历史,亿万人跟他学习,这种大智、大德、大能,我们能比得上吗?我们怎么能批评他?批评他至少是跟他一般高,甚至於比他高一级,你才能批评他。所以我们没有资格批评,只有资格跟他学习,做他的学生,这个可以。
  我学佛,我是释迦牟尼的学生,我也读《圣经》;我读《圣经》,我是耶稣的学生,是上帝的学生;我也读《古兰经》,我是穆罕默德的学生,我是真主的学生。我都是用真诚、恭敬心来学习,这个对。为什么?我们肯定所有宗教的典籍都是多元文化最好的社会教材。我在这个里面学习德行,成就智慧,这发道心;不可以自赞毁他,自己赞叹自己,毁谤别人,这个最缺德,这没有道德。这些大圣人,我们都知道,他们生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区,如果他们是生在同时代、同个地区,他们见面一定是互相尊重,一定互相赞叹,可想而知。我们不懂得神圣的意思,自赞毁他,认为我们好像做了好事,不知道这个做法错误的;应当要彼此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然后真正落实到生活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