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

第339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339部分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妄心、妄境,你要知道这是有为法。不但六、七识是妄心,这个地方讲的本识,你看「妄境依妄心,妄心依本识」,本识是阿赖耶,阿赖耶也是妄心。阿赖耶里面含藏著种子,这个种子永远不会灭坏,遇到缘它就起作用,就现行。色法如是,心法亦如是。前七识跟相应的心所都是缘生的,所以心法、色法之起,这个地方讲的妄心跟妄境,统统是缘生,缘生无性,依阿赖耶,阿赖耶确实来先去后作主公。
  「本识依如来藏」,如来藏就是法性,就是真心,僧肇大师所讲的本无、实相、法性、性空、缘会,一个意思。「如来藏无所依」,如来藏不是心法,也不是色法,可是阿赖耶依它而有的,阿赖耶是能依(本识),如来藏是所依,能所是一不是二,这个道理我们要懂。所以,清凉大师在这里给我们说,「是故若离如来藏」,实在讲这是离不开的,这是假设,若离如来藏,「余诸妄法,各互相依,无体能相知」。如来藏是真性,在哪里?含藏在一切有为法之中,这是法性,这是一切诸法的真性,一切诸法的本性。所以说,离如来藏,一切诸法没有自体,没有自体怎么能相知?所以说『各各不相知,诸法亦如是』,统统给我们讲「不相知」的道理。
  前面我们读过,清凉大师在此地所说的,如来藏与无明合,这叫阿赖耶,这就是本识。本识、阿赖耶怎么来的?如来藏跟无明合在一起,这是大乘教里面法相宗所说的真妄和合,如来藏是真,无明是妄,合起来就另外叫个名词,叫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真妄和合,不同其他的七个识;其他七识是从阿赖耶识里头变现出来的,纯妄,没有真。清凉大师在此地讲得好,「若离如来藏,余诸妄法」,就是八识里面其他的七识跟心、心所法、不相应行法、色法,「各互相依」,变现是唯识所变,心现识变。心、境都没有自体,都是缘生的,无自性,无体性,所以「各各不相知」。末后这句总结得好,「是则妄法无不皆尽」,把一切法统统包括尽了,没有例外的,所以一切法各各不相知,这给我们答覆出来了。
  第二看「依所依者」,我们看大师这段的开示。「依所依者,地界正由各无自性而得存立,向若有体,则不相依,不相依故,不得有法,是故揽此无性,以成彼法」,这是说明一切法因为皆无自性,所以诸法能建立。如果真的它要是有自性,就是它有自体,它就不能相依。正因为一切法没有自体,所以说「揽此无性,以成彼法」,这个彼法就是一切妄法,我们要懂这个意思。为什么说一切妄法?是因为无自性而能够相依互起,这就是所谓因缘所生法,《中论》里面讲的「我说即是空」,空就是无自性,它能够互起又彼此不相妨碍。
  这些事情我们在大乘经教里面学了,要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刻刻提起观照。观照,六根最利的还是眼根跟耳根,《楞严经》上文殊菩萨拣选圆通,特别选中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他老人家讲,「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但是,我们这个世间眼根利的也大有人在!宗门里面,看花开花谢、看流水、看青山开悟的人不少。他悟什么?从一法当中,任何一法,能看出诸法实相。诸法实相缘起无性,无自性,刹那生灭,皆无所有,它怎么会相知?文殊菩萨也问得好,你要知道皆无所有,你就晓得彼此不相知,可是现象我们真正是很难体会。
  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我们张开眼睛见外面的色相,眼睛睁开接受外面境界相,确实境界相能够保留一段时间,这段时间虽然很短很短,比刹那生灭的时间长。也就是说,实际上这个现相已经灭掉,已经不在,可是它的印象还保留在我们眼识里面,我们的第六意识缘眼识的相分。外面境界相,前面相灭了,后面它就又生了,前面的相灭掉,不常;后面的相接著就生,不断,所谓不常不断。前面相灭了,这是不生,后面相接著起来,它不灭。你在这里体会到什么?不生不灭,不常不断。再细心去体会,境界相不一不异。不一,绝对前面的境界相跟后面的境界相不一样,不是一个。但也是不异,不异是什么?它相似,前面境界跟后面境界相似,它不是异。
  从见色当中入了这个境界,这境界是佛境界,入佛境界,入佛知见。见色如此,闻声亦如是。音声,我们现在讲的音波,波动的现象,波一定是就像水波一样,有前浪后浪。前波灭了,后面波就生了,前波不到后波,后波也不会到前波,跟流水、跟火焰、跟风动,前面的意思你懂得,你回头想想是不是?我们今天读这个经,在日常生活当中忘掉了、疏忽掉了,没有在日常生活当中起观照,起观照才叫用功。细心观察诸法实相,实相真的是清楚、明白了,你的妄想、分别、执著自然就放下。为什么现在讲这么难放下?哪一个同学都说:我很想放下,就是放不下!什么原因放不下?总得要晓得,什么原因?实在说真相没有看清楚。
  我们心目当中,依旧是落在妄相上、妄法上,把妄当作真,你才会起心动念,你才会有分别、执著。如果你知道事实真相,你怎么会有分别?怎么会执著?你为什么不会有分别?不会有执著?能现、所现,能造、所造(能造所造就是能变、所变),并皆速灭。你的分别心才动,这个境界相早就不存在了,去之远矣!我要想著去执著它,那去之就更远更远!所以佛在经上跟我们讲真话,不可得,毕竟空,不可得。所以一切诸法有即非有,非有即有;你说它有,它已经灭了,你说没有,下面一个又起来了。前灭后起,灭起不住,不住就是它不停止,一个接一个,法尔如是,这才叫真相,事实真相。这品经文对这桩事情讲得很清楚,不厌其烦,反覆的在这里教导我们,加深我们的印象。目的在哪里?目的是希望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提得起观照,就在日常生活见色、闻声,能想得起佛给我们说的这些。
  小的,观照我们这一身,我们这个身体五脏六腑,眼耳鼻舌身,这是什么?器官,身体外面、身体里面许许多多器官。这些器官怎么样?各各不相知。所以,文殊菩萨问的这个话,我们把它缩小在一个身体上来说。「心性是一,云何种种」,心性是法性,真心、法性,这是一。为什么在我们身上有这么多的器官?而每个器官又是许许多多细胞在组成的,虽然都在一个身体,各各不相知。在外表,我们手伸出来五个手指,大指不知道小指,食指不知中指,各各不相知。这是什么原因?这段经文就是告诉我们这个,它是缘生的,因缘所生法,缘会,没有自性,没有自体。心性是一,心性是真的体;虽是一,像这个经里面前面跟我们说的,「真随妄隐」,这是凡夫,凡夫的病在此地。著相,所以你就见不到真性,真随妄隐。
  觉悟的人放下妄想分别执著,那就是真性全隐而恒露。我们在《中国禅宗史》里面见到,宗门大彻大悟的人,悟后,你听听他们常常说的,头头是道,左右逢源,随拈一法,无有不是,「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岂不是清凉大师在此地给我们讲的真性全隐而恒露!问题在哪里?我们凡夫没看到!佛在楞严会里面教我们,也教了一招,佛说我们这个身体心性是一,云何种种;我们今天执著种种,分别种种,把心性是一忘掉了。佛跟我们凡夫讲,心性在哪里?六根的根性。怎么知道这个东西是真的?六根、六尘、六识是生灭法,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我们这个身体精神跟肉体都是生灭法,六根的根性不生不灭,这个东西疏忽掉了。
  六识不是根性,譬如说眼,眼识,眼里头有见性,见性是真的,眼识是依见性而起的,妄心(此地讲的妄心),不是真心。真心是没有分别,没有执著,绝对没有起心动念;有起心动念,它就是生灭法,它就有前念后念。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永远常住,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所以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六根里头有身根,在眼叫见性,在耳叫闻性,在鼻舌身叫觉性,你有感觉,在意叫知性,我们用「见、闻、觉、知」来形容它;见闻觉知是自性,里头没有分别。睁开眼睛见外面境界,见性见,一有分别就落在意识里头,那就是意识缘眼识,见性就忘掉了,见性虽有,你完全不能觉察。
  《楞严》,交光大师讲得好,他提示我们,世尊在这部经上,用意就是教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舍识用根。举个例子说,我们眼睛见,不要用眼识见,要用见性见,这高明。见性见外面的色是什么?色性,就是明心见性,那才真正是头头是道,左右逢源,无有一法不是。佛门里头有句话说,哪一法是佛法?迷的人不知道,觉悟的人:哪一法不是佛法?悟的人是法法皆是佛法。迷的人是一切法里头找不到佛法,找不到法性;悟的人是一切法里头皆是法性,无心之性就是法性,遍法界虚空界,真正没有生灭。所以你要晓得经上讲的,你看前面所说的能现的心,所现的境界,并皆速灭,连阿赖耶识里头的种子都包括在内,就是大乘教里讲的有为法,并皆速灭。无为法里头,真如无为就是法性,就是自性,它没有生灭。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物质、精神都是它所现,虽然所现,也是各各不相知,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但是所现的这些法产生了变化,所现的原本叫一真法界,所现!为什么一真法界变成了十法界?就是此地讲的妄心,妄境依妄心;妄境是十法界依正庄严,妄心就是八识五十一心所,还要加上二十四个不相应,这妄心。你有这个东西,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妄心有善、有恶、有无记,善的,在六道里面变三善道;恶的,在六道里面变三恶道。如果我们把这个事情搞清楚,搞明白,确实世间许许多多难分难解的问题统统都解决了。怎么个解决法?妄心息了,妄境就没有了,这才叫真正把原理原则掌握到了。
  如果用我们的想像,想像是第六意识,妄想。用我们自己的想法、看法,在佛法里面讲,邪知邪见,不是正知正见,我们想错了,我们看错了,会把这些境界愈变愈糟。我们希望这个社会安定和平,我们想出许许多多方法,希望能够达到安定和平,结果把这个社会搞得更乱,乱成一团,无法收拾。到我们自己无法收拾的时候,大自然来算总帐,许多宗教里面讲的末日,末日是算总帐,所以宗教里头也有讲末日审判。
  我记得我第一次初到澳洲来的时候,到这个地方来访问,很难得那时候冯居士介绍我认识了布里斯本这边多元文化局的局长。那时候还不叫局,那时候好像是个多民族的一个小单位,尤里先生做主管,他们每个月有个论坛,介绍我去参加。我在论坛里面也跟他们大家讲了话。最后有一位犹太教的长老问我,我们佛教对於最后审判是怎么看法?我跟他们强调,佛教是教学、是教育,佛教是化解纠纷,没有审判。他说那末日审判?末日审判是上帝的事情,就像一个国家一样,佛教好像是教育部,教育部不管司法。审判?审判一定是司法部的事情,是法院的事情。他也点头,也能承认。
  佛教不管审判,佛教只管教学,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悟了你就回头,悟了问题才真正解决。为什么?不造业了。不悟决定造业,就是《地藏经》上所讲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为什么?你有分别,你有执著,你根尘相接触的时候,你会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无明,分别执著是造业,有惑、有业,下面就有报!惑业苦是个循环,我们上次讲过。无明依业,业依苦,苦又依无明,永远在那边轮回不息,互为依缘,都没有自性。无明无自性,业也无自性,苦也无自性,所以它是个幻相。可是你要是不觉,你堕落在这里面,你真受苦!你不了解事实真相。
  末后第三,「唯所依者」,我们把文念一念。「谓揽无性成彼法者,是则彼法无不皆尽,而未曾不灭,唯无性理而独现前」。这一段说,揽无性成彼法者,就唯所依来说,也能把一切诸法都包括尽了。确确实实,宇宙之间万事万物各个无自性,所以才能成缘起。「而未曾不灭」,这就是前念灭后念生,前念灭,不生,后念生,不灭,不生不灭。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前念不是后念,后念不是前念,这个不生不灭不是一桩事情。或者我们拿电影银幕显现的画面,用这个来做比喻,大家好懂。放映机打开,这一张幻灯片打出去,另外镜头关上,再换第二张,前一张不是后面一张;前一张灭了,不生,后面一张立刻就现前,它不灭,但是前一张不是后一张,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我们整个宇宙并皆速灭,我们妄心、妄法就跟电影镜头开关显示出快速移动的画面完全相同,它不是真的。现在时间到了,这一段我们还是要用一点时间来谈谈。
  诸位同学,我们还接著来读这一段,「唯所依者」,这段文意思很深,很不容易体会。「谓揽无性成彼法者,是则彼法无不皆尽,而未曾不灭」,我们就先看这段。「彼法」是一切诸法,也就是佛经里所讲的「一切有为法」,这一句这个名词,我们一定要有很清楚的概念,一切有为法就是一切诸法。一切诸法只能够显现,佛经里面也讲能够成立,或者是能够显现、能够变现,全都是因为无自性,就是这一句所说的「揽无性成彼法」。
  「是则彼法无不皆尽」,世间所有一切法统统都包括尽了,「而未曾不灭」。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记住前面他所说的,「妄境依妄心,妄心依本识,本识依如来藏」,这几句话非常重要。妄心是第六、第七,妄心实在讲就是前七转识跟心所法,这都是用妄心。第六意识的分别,第七意识的执著,它不断!它所依的是第八识,本识。本识里含藏无量无边习气种子,佛在经上给我们说,这些东西不是物质,它没有形相。如果有形相,佛说尽虚空都容纳不下,哪怕它的形相再小,尽虚空容纳不下,好在它不是物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