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

第47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47部分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有见出家。解脱一切缚。修治诸佛行。常乐观寂灭。】
  这首偈意思很深,包罗很广,我们在「离世间品」出家八相成道,出家这一段长行看过了。长行总有十句,最后的两句,第九句。
  「为显当得如来十力无畏法故,示现出家」。「显」是显示,菩萨在这一生当中示现成佛,所以说「当得」,当是快要得到了,示现成佛的时候就得到如来果地上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这些前面都曾经介绍过了。总的意思,成就究竟圆满的智慧、德能、相好,真的是达到究竟圆满。究竟圆满是性德,一切众生统统都有分,不是说这是菩萨成佛了,他得到了,我们凡夫没有,不是这个意思,性德是一切众生各个本来具足。现在失掉了,佛给我们说,这个失不是真的失掉,如果真的失掉,那自性就有生灭,那就是有为法,不是无为法。自性不生不灭,所以自性本具的德能、相好也是不生不灭。在哪里?就在现前。
  迷失了本性,我常说把性德扭曲了,你看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变成了烦恼,智慧一扭曲就是烦恼,如果一恢复那就是智慧。所以,大乘经上常常讲,烦恼即菩提。烦恼跟菩提是一桩事情,觉的时候叫菩提,迷的时候叫烦恼,菩提就是智慧,它是一桩东西。迷了,你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就变成烦恼。德行?德行就变成了业障,无量无边的德能统统变成业障。相好?相好变成现前果报,三途六道。迷了!所以性德并没有失掉,真的是什么?扭曲了。就好像觉悟的时候看水,不起波浪是平静的;迷的时候是水起了波浪,还是水,但是照用完全不同。平静的水,它像一面镜子一样,把外面的景观照得清清楚楚;迷了的时候,水起了波浪,起波浪的时候也能照,不是不能照,照得是支离破碎。我们凡夫自性就像是起了波浪的水,诸佛如来他们的心像平静的水,一丝毫波浪都没有。诸位从这个比喻里面,细细去体会你就知道了。
  说「如来」是说我们自己自性的风光,本来具足。我们真听懂了,真听明白了,一定要发心,发起信心!相信自己能作佛、能成佛。为什么?本有的。正是马鸣菩萨在《起信论》上所说,「本觉本有」,本有哪有不能恢复的道理!「不觉本无」,不觉是迷惑,迷惑本来没有,自性里头没有,当然可以断掉。对於断惑证真,我们有了理论上的依据,信心十足,而世出世法无一不是建立在信心的基础上。所以佛才讲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里头最重要的就是信心,要相信佛语,佛的话一点都不错。末后一句。
  「最后菩萨法应尔故,示现出家」。「最后菩萨」就是等觉菩萨,最后一位了,再上去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也称之为后补佛,补处菩萨。像现在在我们这个世界,弥勒菩萨他的地位就是补处菩萨,最后身的菩萨。他将来时节因缘到了,他要降生到这个世间,像释迦如来一样,示现八相成道。佛佛道同,所以才说「法应尔故」,法是方式,降生、示现、教化众生的方式,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法应尔故,就是法尔如是,自自然然它就是这个样子。所以他要现示现出家。
  「菩萨以此调伏众生」,这两句很重要,每一段都是这两句做总结。菩萨用这种方式、用这种方法来教化众生。教化用「调伏」两个字意思很明显,调是调和,伏是降伏,你看老师教学,父母教儿女,都要懂得这种手段。「调」是调顺,柔颜爱语来教导他;「伏」是威严,所以叫恩威并济,这可不能用错。该用慈爱,用慈爱去安慰他、安抚他;该用威严,要用威严来教训他,不能只用一个方法,一个方法教不出来。好的父母,好的老师,懂得这个道理,也知道学生、儿女的心情,所以用得非常恰当。儿女对父母又敬爱、又畏惧,学生对老师亦复如是,敬畏,这样才能把人调教出来。如来示现八相成道,意义在此地。现在我们再读,继续往下面读,第七首偈:
  【或见坐道场。觉知一切法。到功德彼岸。痴暗烦恼尽。】
  这首偈,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也只有两句,「坐道场时,障尽德圆」。『觉知一切法,到功德彼岸』,这是德圆,『痴暗烦恼尽』,这是障尽,功德圆满!我们常常在佛的大殿,看到有匾额上题的四个字,「功圆果满」,这后面两句就是这个意思,功圆果满。这首偈,清凉大师要我们参考《疏钞》六十九卷,就是经文五十九卷。我们现在用《疏钞》的本子,这个页数就好查了,在二十一页,二十三页,这里面讲得很丰富。我们先看二十一页里面讲的『坐道场』。
  「佛子,菩萨摩诃萨坐道场,有十种事」。十代表圆满,代表无尽,无尽略举十个例子,所以举例也是圆满数。哪十种?第一,「所谓坐道场时,种种震动一切世界」。清凉大师在《钞》里头,也就是注解里面,跟我们说,这十首偈,前面四首都是讲的处所庄严,道场,处所庄严,大地震动是庄严。这是不是地震?不是。如果佛菩萨坐道场都产生地震,那是很恐怖的事情,那就不是好事情了。这个震动是说的人心震动,人心振奋。菩萨示现成佛,你说这多么高兴,多么值得庆幸!震动是一切世界,十方三世无量无边的世界统统震动,也就是这个讯息刹那之间就传遍在遍法界虚空界。谁知道?法身菩萨知道,诸佛如来知道,欢喜庆幸,有缘的这些佛菩萨也来道贺。
  在一切经里面最特殊的,是《地藏菩萨本愿经》,诸位看看它的序品,「忉利天宫」这一品。世尊开讲《地藏菩萨本愿经》,十方诸佛都来了,一尊佛都没有缺,这个法会比《华严》还要庄严,无比的希有殊胜。什么原因?《地藏菩萨本愿经》是大乘佛法的根本法,这是佛门的孝经。讲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诸佛不来不行,诸佛他有父母,他有师长,成佛了还是要孝父母,敬师长,所以统统都来了。十方诸佛带著侍者(侍者是大菩萨)向世尊致敬,问讯就是致敬,退坐在一旁,听世尊讲《地藏菩萨本愿经》,你说这个会多殊胜。世尊灭度了,弥勒佛还没有来,这当中空档时间很长,五十六亿七千万年,这么长的时间,这个时间没有佛,众生苦。可是诸佛菩萨慈悲到了极处,绝不忍心众生在受苦受难,於是这个空档度化众生的任务,就交给地藏菩萨。所以,在这一段期间当中,地藏菩萨是代理佛,地位在一切菩萨之上,一切菩萨聚会在一起,地藏是首席,这个我们要晓得。
  所以,大乘法从什么地方修?从孝亲尊师,这就好比你有地,你要建立个寺院,首先你要取得土地;像我们建个道场,你没有土地,道场建不成功。一般人住家,我要盖个房子,房子要建在土地上面,地藏就好比是土地,首先你要取得。这个土地是比喻,比喻心地,这个心是什么心?菩提心,大菩提心!我们今天讲五种菩提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地;世出世间一切善法都是建立在这个心地基础上,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人发这种真诚心来求道,十方一切诸佛立刻就知道了,所以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
  江老师画「地狱变相图」,回去才没有几天,告诉我,在短短这几天当中,他三次梦见地藏菩萨。地藏菩萨召集所有的阎罗王、城隍、鬼王,人众很多很多,好像在开庆祝大会,他见到了三次,这是感应。打电话告诉我,说这个事情,我说我能理解,这一幅图画成功之后是要开庆祝大会。我想他很可能把他梦中这个境界做为「地狱变相图」最后的总结,无比的殊胜。这桩事情,凡是信仰宗教的人都不会怀疑,都知道这个事情是真的。我们学院现在开始上课,我们英语的教材,就是美国预言家凯西的报告,我们选这个来做英语教材。好!言语学会了,文字学会了,内容是讲轮回、讲报应,跟《地藏菩萨本愿经》所说的,真是异曲同工。增长我们对於因果的信心,坚定我们修学的弘愿,一定要发心,念佛求生净土,要依靠经论的教诲,真正去修正自己一切错误的行为。
  人只要起这种念头,发这个心,震动一切世界。我们是凡夫,自己力量很薄弱,求佛菩萨加持,求佛菩萨帮助。人有善心善愿,哪有不成就的道理!修学过程当中难免遇到挫折,肯定有的,你看菩萨示现成佛还有魔障,那个魔障就是挫折。不能灰心,遇到挫折就灰心,这个人没成就。遇到挫折,这是考验的时候,看你有没有智慧,你能不能转境界!果然有智慧转境界,这个障碍不但障碍不了你,反而帮助你提升。一次挫折,一次障碍,帮你提升一层,你会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不生烦恼,增长智慧。当然这一方面是自己善根成熟,一方面确实十方世界佛菩萨加持。再看第二句。
  「坐道场时,平等照耀一切世界」。这都是属於庄严道场。庄严道场里头最重要的,不是物质,你把道场建得金碧辉煌,美仑美奂,那统统都是物质。里面所有一切佛像、菩萨像、神像精工雕刻,那只是人间一种艺术品而已,没有灵性。灵性从哪里来?灵性从心里头来。「平等照耀」,就把所有一切物相都变活了,它有灵性。有平等,诸位都知道,一定有清净,一定有真诚,一定有正觉,一定有慈悲,具足菩提心。菩提心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照耀一切世界。真正觉悟的人,他的心量就是这样的,原本就是这样,哪里不能容人?学佛,学大乘,尤其学《华严》,你要注意到,你没有平等心你就入不了华严境界。华严境界起心动念都是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都是一视同仁。不但平等,真诚,真的没有虚伪;清净,没有染污;正觉,没有迷惑;慈悲,没有自私,整个宇宙是一体,你看这个心量多大!中国人常讲,量大福大,心量小的人没有福报,量大福大。
  我们亲近的人,我常常教人,有许多人问我,经营工商业的同学、同修们,他们要用人,聘雇人员,有时候碰到我来问我,想聘请某个人怎么样?我也不见得认识这些人,我告诉他一个原则。你仔细观察,那个人有福你用他,他给你带来福气;那个人要没有福,你就别用他,你用他,你的福都被他折了。我教人用人是这个原则。你看看古时候贤明的帝王,打仗的时候,贤明的将帅,他底下用人用福,有福。先锋一定选什么样的人?福将,他有福报,他不会打败仗。纵然打败仗,他不会有很大的损失,福报大!你懂得这个原则,你就不会用错人。有福的人,选他担当一方面,有智慧的人,选他当参谋,让他来出主意。有智没有福,不能够担任主管,主管一定要有福,智慧差一点没有关系,找有智慧的人帮助他。
  佛教我们福慧双修,福在慧的前面,这是一个总的原则。你居家,你想请个帮助你理家的人,雇一个人,你也要懂得会看人,看那个人有没有福报。我没有做过主管,我一生孤家寡人一个,行业是讲经教学,大家都知道我一生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财。我读书有一点心得,懂得原理原则,所以有人来问我,我把这一点心得、经验贡献给他,给他做参考。
  平等照耀,平等心比什么都重要。这是佛道场,佛的心平等心,菩萨是六度心,缘觉是十二因缘心,声闻是四谛心,天人是四无量心,慈悲喜舍,上品十善心,人道是十善五戒心,饿鬼是贪心,畜生是愚痴心,地狱是瞋恚心。你用的是什么心?现在菩萨示现成佛『坐道场』了,那当然是平等心。这个平等心发的多大?也是遍法界、虚空界,没有不平等的。第三句。
  「坐道场时,除灭一切诸恶趣苦」。「恶趣」就是恶道,这一句了不起。「坐道场」,这个道场是什么?坐道场就是你现在正处於住持佛法、教化众生的地位,这就叫坐道场。一个道场只有一个住持,不能有两个住持,你负责教导,像一个学校,你是校长你负完全责任。当然你要聘请许许多多的助手,教职员,但是这些助手每个人都要听命於你。所以教育的成功失败,责任归校长,不归教职员。学校办得好,政府奖励,奖励校长;办得不好,要处分,处分校长,我们要懂这个道理,所谓是他有行政责任。助手好,他要有智慧要会运用,人家提的意见你要会采纳,你要能落实。功劳,功劳是你的,不是出主意的那个人,是你的,这一定的道理,要懂得。给你出个坏主意,你要没有智慧,把它用上了,以后出了事情,你要受处分。
  这一句在第三句,说的是什么?你看「除灭一切诸恶趣苦」。我们想想,佛在《十善业道经》上对龙王讲的话,龙王是代表六道众生。为什么用龙来代表?龙善於变化,代表六道里头变化太大了。现在看看我们的社会,不仅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的思惟、见解、言行也是千变万化。过去怎么样变还有个标准,所谓是八、九不离十,那个标准就是圣人的教诲。在中国,伦理道德是个标准,不能太离谱;在佛法里面就是戒律,十善包括在戒律里头。所以,礼没有了,伦理道德没有了,儒就没有了;戒律没有了,佛就没有了。前面我们读到,佛把戒律比做法轮里头的轴心,三昧是外面的轮,轴心是戒律,你就晓得这个东西多重要;智慧是庄严、是德用,戒定慧三学用法轮来做比喻、做代表。
  佛告诉龙王说,「菩萨有一法,能离一切世间苦」,不就是这一句吗?除灭一切诸恶道苦,诸恶道就是一切诸世间,一切世间。这一法是什么法?十善业道。教人「昼夜常念善法」,心善;「思惟善法」,思想善;「观察善法」,行为善。行为用观察两个字妙极了,我们今天修行,为什么功夫不得力?专门观察别人不善,你说糟糕吧!观察别人不善,自己就不善。为什么?你被染污了,这个影响实在讲太大太大了。专门看别人的不善,专门说别人的不善,你的心不善,你的思想不善,你的言行不善。好了!你落在五逆十恶,五逆十恶变的是三途地狱,你造这种业,你要受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