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马季传:笑洒人间 >

第5部分

马季传:笑洒人间-第5部分

小说: 马季传:笑洒人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留念。
  在港演出临近结束之际,中国广播说唱团专门召开了座谈会,与会者热情洋溢,争相发言。一位任教于美国一所大学的美籍华人老上海,激动地拉着马季的手,说:“我从报纸上看到你们演出的海报,特地从美国赶来,就盼着听听乡音啊我曾见过侯宝林大师,如今他年纪大了,虽说宝刀不老,但毕竟是岁月不饶人啊你的演出太精彩了,我场场看。你把相声推向了另一个高峰。”他说到动情处,眼里闪着泪花:“离开祖国四十多年了,怀念之情刻骨铭心哪。”还有一位台湾的退役将军,听到演出的消息,乘飞机赶到香港。看了演出,还不过瘾,又托人找到马季,借了相声本子复印,准备带回台湾,给那些一起从大陆去的老哥儿们看。马季听说这件事情,深受感动,心想:“是啊我们在台上的每句话、每个‘包袱’,都不是单纯的表演,而是在架设无形的桥,把海峡两岸和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的心紧紧连在一起。”正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吸引着海内外游子,一声乡音,一份乡情,联系着民族的血脉,慰藉着骨肉同胞的心灵。


十九、轰动新、马


  新加坡华人居多,也有欢庆春节传统。1989年春节期间,当地举办“春到河畔迎新春”的大型联欢活动,马季、赵炎应邀前往参加。这项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由新加坡《联合晚报》主办,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八仙过海,精彩纷呈,同时也是激烈的竞赛竞争。
  新加坡观众最喜欢见景生情、机智多变的幽默诙谐,而相声的“现挂”和灵活多变的表演方式正好投其所好。马季选择了智慧型的娱乐段子《四字歌》。与赵炎搭档,你来我往,舌剑唇枪,处处离不开“四”字。请看其中的一段:
  乙:……你贵姓?
  甲:姓马。
  乙:没“四!”
  甲:有“四”三横一竖一拐弯儿,四个小点儿在下边儿。
  乙:噢,这么找着了。那您叫什么呢?
  甲:马季。
  乙:这没“四!”。
  甲:一年四季的“四”呀?
  乙:也找着了。马季同志,您今年多大岁数?
  甲:52岁。
  乙:52没“四!”
  甲:1934年生人。
  乙:三四年?
  甲:你算去吧!没错!
  乙:几月几号?
  甲:6月17日。
  乙:这没“四!”
  甲:那天星期四!
  乙:嘿!记性倒不错52岁,属什么的?
  甲:我属狗的。
  乙:这没“四!”。
  甲:我那是四条腿儿的狗!
  乙:废话!狗有三条腿儿的吗?
  他们精妙绝伦的表演果然引起了轰动。星辰在《联合晚报》著文评价《四字歌》,说:“《四字歌》在相声的表现形式里属‘子母哏’,语言简洁紧凑,一环扣一环,就像子母扣一样,互相紧咬不放。在《四字歌》里,一方百般诘难,另一方则一一化解,颇有点斗智的味儿,有时看来像抬杠。眼看一方要被难倒了,没想到他言出惊人,看来有点强辩,但倒还能自圆其说。”
  马季和赵炎在狮城掀起的相声热潮,引起了新加坡广播局的注意。新加坡正在推广华语,号召人民学习汉语普通话,而马季相声说的是标准普通话,又把普通话的种种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有助于学习和了解汉语,提高学习热情。
  双方签订协议:录制13集题为《笑一笑,少一少》的系列电视相声节目,在新加坡电视台陆续播放。
  1989年2月18日,播完前四集,调查统计表明,该节目跃居收视率的排行榜首。当地报纸上经常可以看到马季的大幅照片和有关评论。当时担任新加坡总理的李光耀夸赞说:“中国相声好”在音像商店里,马季、赵炎的相声磁带成了热门的抢手货。青少年更把它当作宝贝,有时一边聆听,一边照猫画虎,学上几句。马季出现在街头巷尾,常常被热情的新加坡朋友团团围住。不少人自诩为“马季迷”。有一次,马季一行到一家饭店用餐,饭店老板认了出来,马上吩咐伙计奉上美味肴馔,希望马季多多品尝。结帐时,老板无论如何不肯收钱,动情地说:“款待马先生,我是求之不得啊”马季虽然不曾喝酒,但,新加坡人民美酒般的热情,使他真有几分醺醺然了。
  马季在新加坡刮起的不是一般的旋风,而是被称之为“相声龙卷风”。


二十、下海弄潮


  1987年一场大病,马季死里逃生,不能像先前那样拚搏了。且已年届花甲,渐渐息影舞台,不免有些孤寂惶惑之感。
  时逢商潮兴起,马季又成为幸运的弄潮儿。
  马季曾患严重的心脏病,服用特效药山海丹,效果挺好。后来,电视台的一位朋友带来信息:河南山海丹制药厂想请马季拍广告。马季从未拍过电视广告,但此次建议出自一位德高望重的朋友之口,重在友谊,只好勉为其难。
  广告拍成,获得了一致好评。中央电视台播放,加上名人效应,效果绝佳。山海丹的销路直线上升,高峰时一年产值曾创两亿元的纪录。厂里聘请马季为顾问。
  马季和广东河源三友文化实业总公司携手,也是出于巧合。有一次,马季到广东惠州参加全国名人钓鱼比赛,河源的两位朋友跟踪而至,一直找到钓鱼池边。他们见马季所获不多,比赛前景堪忧,开玩笑说:“鱼市场有的是大鱼,买几条来,保险大获全胜。”说笑之间,钓鱼比赛结束,马季果然榜上无名。马季心里明白:这两位朋友决不是来欣赏钓鱼比赛的,问其来意,他们开门见山地说:“如今明星、‘大腕’到处投资,运用名人效应,影响不容低估。河源市想请您过去,共商兴办文化企业公司之大计。”马季觉得这个想法不错,遂即前往河源,受到市领导的接待。
  经过认真协商,双方达成协议。马季也接到了一纸聘书,荣任三友文化实业总公司董事长,主要分管影视部。
  马季“下海”,井非一帆风顺。也交过学费。有一次,马季在南京,与徐州附近某村党支部书记同住在一家饭店里。吃饭时,那位书记诚挚地说:“县里下了命令,找外资合办一个果茶厂。两年之内找不到,我这书记就得下台。我上哪找去,您是名人,帮我一把吧!”马季的心肠永远是热乎乎的,禁不住再三再四的苦苦哀求,答应帮忙。
  经过多方联络,马季终于找到两位对此颇感兴趣的港商。双方签订了合同,明文规定:港方提供用于购置先进设备的资金人民币100万元;村里提供资源、厂房、劳力以及部分资金。双方一致推举马季担任董事长,马季坚辞,却无形之中成了此项合同的保人。
  村里热情极高,果茶厂改建进展顺利,然而,两位港商签约之后却不见了踪影。人家找不着神出鬼没的港商,就抓住了好心办坏事的马季。马季极重情面,凑了一笔为数不少的人民币寄到村里,还不好意思,说是港方提供的首期资金。稳住这头,连忙追索那头,拖了几个月,好不容易得到回音:资金周转困难,无力履行合同,你们瞧着办吧!马季既无可“瞧”,又没法“办”,只有向村里吐露实情。村里为马季这种人间罕见的赤诚之情所感动,为他垫付的那笔款打了欠条,后来如期归还。总算还好,没吃大亏。马季犹自唏嘘不止:商潮可以载舟,亦可覆舟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