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都督周瑜_2 >

第29部分

大都督周瑜_2-第29部分

小说: 大都督周瑜_2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站在人群前面的李通奋然走上台阶,振臂高喊道:“众位父老乡亲静一下!听我说!”
  阶下黑压压的人群立时安静了。
  李通张开嗓子大声道:“各位父老乡亲!自周大人到本县上任以来,施恩德于我等,著信义于四乡,挽生命于垂危,我县百姓,如久旱之苗,骤逢甘霖;干涸之鱼,欣逢江河;四方境内,郡境翕然!如此官员,从古至今,哪里去寻?今日周大人要离去,对我等而言,无疑是红日不见,星月无光,四方乡邻,将再入苦海!我等何苦还要守着这穷乡避壤之处任袁氏欺凌?何不随周大人去江东寻找富贵?”
  下面爆出雷鸣般的喊声:“我们愿随周大人同往江东!”
  周瑜与身边的鲁肃相视笑了一下,又充满欣赏地看了一眼李通,然后对众人道:“往江东去乃是离乡背井,请各位乡亲务要思量清楚!”
  黑压压的人群乱纷纷嚷起来:“我们不用想了!周大人到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跟着周大人,我们就有好日子!”“周大人既要离去,我等何必还留在此处?”
  周瑜笑了,对阶下人群喊:“既如此,周郎愿领诸位同奔富贵安康之乡!现在,请各扶老携幼,依序往江东而去!在江东,自有孙郎接应我们!”
  说完,周瑜令李县尉率数十县庭兵为第一队,在前开路。令方夏领数十县庭兵护着鲁肃祖父、母亲及宗室,还有冬儿等为第二队,紧跟着李通前行。令王德带县庭椽吏、差役、家眷及县城百姓为第三队,随后跟上。周瑜自已与鲁肃带百多少年健儿断后,既收容掉队的百姓,又安置、接受新加入的百姓、士人。调拨完毕,李通即跨上马,领数十县庭兵或骑马或步行,举着火把,跑上前开路。其余人等依周瑜的调拨跟着往城外行去。于是,庞大的、拥挤的人群跟着缓缓往城外挪动了,大街上立时形成一条喧腾的河流和长龙,直往城门洞流去。原先被惊醒的百姓中,有的只是来看热闹的,此刻见周瑜动真格要过江东,又听了李通一番话,就赶紧回去领了家人、族人,带了行李、跟上大队人马,往城外走去。一些稍稍富有的大户及书香人家、世代官宦之家,也举家前往。也有不去的,多是家有老小不便迁移或在乡间尚有家人,不便一时取来的。还有原在县庭供职,后为周瑜整肃的人也不愿离去,他们企望周瑜离去后,再回县庭为官。
  因为人多,又有车杖行李,队伍行走缓慢。走了二个时辰,才走出一小半的路。就在此时,后面一阵狼烟滚动,一队铁骑奔将过来。奔近了,隐约可见旗帜上写着一个“刘“字。
  周瑜道:“定是刘勋使人追了过来!”于是要鲁肃领众人先行,他在后阻敌。
  鲁肃笑道:“我领手下健儿为公瑾壮声势岂不更好?”
  周瑜含笑看着他,答应了。于是两人领鲁肃手下百多健儿一字排开。
  那队铁甲骑兵看着奔到眼前,约八百多人。旗下一员将,年约二十七八岁,身材壮大,脸上挂着一部络缌胡,小眼睛不时发出蛮横的目中无人的光芒,额前一条刀疤斜直划向眼角,使面目甚是狰狞。身披铁甲,手提一杆生铁枪。周瑜认得此人姓刘名偕,是庐江太守刘勋的从弟、现任庐江郡郡都尉。此人不喜读书,少时放浪乡里,常与诸泼皮无赖混在一起干偷鸡摸狗欺侮乡邻的勾当,也练了些武艺。后投奔刘勋,做了袁术将军府的侍卫。昔日袁术领兵围攻孙府、捉拿周瑜之时,他曾参与孙府大院里的混战。额上那条疤痕便是混战中留下的印记。刘勋到庐江来做官时,将他带到庐江任都尉,掌管庐江全部郡兵。
  “原来是刘都尉么?周瑜今日欲往江东投孙将军!未及与太守招呼,就此拜托刘都尉转告了!”周瑜见他们奔近了,在马上拱拱手道。
  “大胆周瑜!竟敢挟裹我庐江百姓叛逃江东!若速速下马,本都尉可保你不死!若不然,提你项上人头回去复命!”刘偕大声喝道。
  周瑜哈哈大笑道:“人各有志!周某今日回江东,正如小溪之归大海,何苦紧紧相逼?如真要撕破脸皮,打杀起来,必有一伤!想我周瑜昔随孙讨逆将军纵横江东,只用二千人就取下了曲阿城!就你等众人,未必能拿下周某!”
  刘偕冷笑:“可惜你今日并非二千精兵,乃是数千老弱之众?”
  周瑜冷笑道:“正是!今日随周瑜的多是无辜百姓,你我拼杀,徒使生灵涂炭,血流遍野,非君子所为!刘都尉可否与周瑜斗阵!如蠃了周瑜,周瑜愿下马受擒;如蠃不了周瑜,就请放开大路!”
  刘偕哈哈大笑:“做你妈的春梦!本都尉就是要冲着你领着的刁民大开杀戒!若不想血流遍野,就下马受擒!”
  周瑜小声对身边的鲁肃道:“需得一战了!只宜速战,不宜拖延!我与你带众健儿突袭!我先击杀刘偕,你带众少年健儿威逼庐江军。刘偕死,余贼势必溃散了!”
  一直严峻地看着对面的鲁肃想了想,对周瑜道:“公瑾!且试一回鲁肃的本事!如若不成,再依公瑾所言!如何?”
  说完,鲁肃对身后一个少年健儿一挥手。
  那个健儿赶紧手提一只盾牌,往对面跑去,走到二军阵前中间,将盾牌插入泥土之中,然后跑回来。
  鲁肃手持弓箭,对刘偕手下骑兵道:“众军士听着:时下天下大乱,寿朝也危在旦夕!你等截杀我们,不会有赏;放过我们,也未必有罚,何苦相逼?更何况你等既非我对手,更非周郎对手!”
  说完,鲁肃开弓如满月,一箭射去,那箭如流星一般,飞向那个立着的盾牌,只听扑嗵一声响,箭穿盾而过,盾牌上留下个洞口。
  东城健儿们一齐鼓掌喝采:“好!”
  周瑜惊奇地看着鲁肃:“子敬原来还有如此神力!”
  鲁肃得意地笑了。
  对面,刘偕愣了一下,呆呆地看着破了一个洞的盾牌。他身后的骑兵们也睁大了眼睛。
  一个骑兵失声道:“真是神力啊!”
  另一骑兵道:“这周郎据说与孙郎武艺不相上下,已够厉害了!如今又有这位壮士,我等岂是对手?”
  又一个骑兵道:“昔日周郎和孙郎横扫江东,尚无敌手,此刻虽有百姓相随!但他身边也有数百号可以厮杀的人,未必就会输给我们!”
  刘偕显然听见了这些议论,他眼里闪出一缕紧张与不安,转过身,将询问的目光投向身后一个司马。那个司马赶紧道:“都尉大人!我等未必拼得过他们!依卑职之见,不如撤兵!”
  周瑜看出了刘偕的胆怯和犹豫以及众骑兵的畏缩之态,大声道:“刘偕!不要以为周郎人少你便可以相威逼!周郎和身边壮士皆是以一敌之人!”又对刘偕身后的骑兵们大声道:“弟兄们!我周瑜横扫江东的事料你们是知道的!如识大体,便让开大路,我等后会有期!如若不然,我周瑜只好血染此剑了!”说完,刷地拔出宝剑,指向前面,剑刃在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芒,直朝四周射去。
  对面的骑兵骚动了,隐约传出盔甲的颤动之声。
  “好吧!撤!”刘偕见军心浮动,恨恨地瞪了周瑜一眼,对后面的司马悻悻道。然后,慌忙拔转马头,往回奔去。众骑兵一窝蜂似地也拔转马头跟上。一阵尘土飞扬,这一大队骑兵象一层厚厚的乌云一样往远处飘去了。
  周瑜见他们离去,对鲁肃道:“鲁子敬果神人也!”
  “没些本事,如何使周郎倾心?”鲁肃笑道。
  二人一起哈哈哈大笑起来。
  笑声在原野上滚荡开去。
  到了下午晡时,这支东渡的浩荡的人马终于抵达了长江。江边渡口处有几名江防军士,是居巢县的县兵,李通的部下,见周瑜领人东渡,即刻加入东渡大军。数千人马沿江堤排开。对面,十多艘大船鼓满风帆开了过来。走近来,但见最前面一艘楼船上,金盔金甲红袍的孙策挺立船头,冲周瑜亲切地微笑着。他的身后站着张昭、吕范、太史慈等人。顿时,岸边江北民众全部欢呼开来。
  船靠了岸,孙策跳下船,直奔周瑜,两人紧紧拥抱在一处。
  好一会,周瑜松开孙策,将在一边的鲁肃向孙策介绍道:“主公!这是临淮东城鲁肃鲁子敬先生!”又介绍了鲁肃的为人及刚才吓走追兵的事。鲁肃向孙策作揖行礼,孙策高兴地还礼,打量鲁肃道:“看着便气度不凡!公瑾识人就如同他识音律,向无差错!哈哈!”这时,张昭、吕范、太史慈等众人一道上前向周瑜行礼问好。太史慈上前行礼时,孙策笑道:“公瑾!伯父及太夫人回到江东!多亏了太史慈神勇!”他告诉周瑜:昨日,他令吕范、太史慈两人领一队人马潜往舒城,杀死看护周府的刘勋的郡兵,领着周瑜父母一家人到了江边,上了候在那里的帆船,直往江东驶去。刘勋察觉后,即令人乘快船追赶。眼看就要赶上。太史慈立在最后一只船的船尾,张弓搭箭,一箭射中领头军官搁在船舷上的手掌,将那手掌活生生地钉在船舷上。然后,又一箭射断系扯风帆的一根大绳,那风帆哗地落下,船便横在江中打起转来。太史慈又喊:“这两箭只是警告你等,如再要追赶,一并射下水中!”后面的敌船见太史慈如此神勇,哪里还敢追赶?眼睁睁地看着吕范、太史慈的船往曲阿而去。
  孙策讲完,周瑜赶紧向太史慈躬身行礼致谢。太史慈赶紧还礼道:“此是末将份内之事,何须言谢!”周瑜对孙策笑道:“多亏昔日收伏太史将军!若非此,谁来箭退追兵?”
  一席话说得孙策和众人哈哈大笑。太史慈也不好意思地咧着嘴笑了。
  孙策又告诉周瑜说周伯父及太夫人均在对岸等着,须快些过江才是。周瑜点头称是,转身对四周围着的百姓喊道:“各位父老乡亲们!这位就是名震江东的孙伯符将军!孙将军亲自来接诸位过江了!”
  众百姓全部跪下拜道:“孙将军!小民们拜见孙将军!”
  孙策伸开双手,做着手势高兴道:“各位请起!请起身!”待众人起身后,孙策大声道:“欢迎各位到江东安居乐业!我孙郎定会教我治下的百姓安康富足!各位请放心好了!”
  众百姓有的山呼万岁,有的道:“总算有了一方乐土了!”
  然后,孙策和周瑜安排众兵士、百姓过江。因为人多,又从江东调来数十艘船。周瑜令以方才来时顺序依次过江,待众人都过了江后,方才与孙策一同上了大楼船。此时,太阳已在西边的江涛之上溅起血红的晚霞。一堆堆的彩云被这霞光点燃,熊熊燃烧开来。波涛滚滚的大江,被霞光染红,如歌如泣,充满力量地朝江东奔流。血红的光芒充满悲壮,也充满激昂。一只只风帆鼓涨着,沐浴着落日的余晖,象一朵朵飘动的云。而横渡过江的战船在余晖中显得威严、肃穆庄重。几只江鸥凌空直下,扑向炉火红的江涛中,掠过水面,又充满激情地飞向蓝天,或者围着风帆盘旋着、尖叫着。在它们的尖叫声中,浓浓的暮色如苍茫的岁月不动声色地往江面上合围而来,不断地将斑澜的及落日里的战船调和成朦胧的风景。
  周瑜立在徐徐往江中心驶去的楼船上,看着他治理过的居巢地界,欣慰地舒出一口气,眸子里燃烧着红似晚霞的火花。
  “公瑾!今日过江东,与上回我俩往江东创业,心情是否相似?”站在他身边的孙策朗朗笑道。
  “比那时更多豪情!正似这万丈霞光,滔滔大江!”周瑜笑道。
  “哦?为何?”
  “前番过江,固是与伯符创业,却只是借兵助伯符一臂之力!今日过江,却是举家迁往江东,欲在江东追随伯符开创不世功业!乃终身之举!”周瑜道。
  “哈哈哈!”孙策豪放地大笑开来,拍拍周瑜的肩道:“有公瑾与共创不世之业,此生吾复有何求?”
  周瑜笑道:“伯符兄!此言正是我所欲言,竟被你抢了先去!”
  两人哈哈大笑。
  突然,周瑜沉吟半响,又扭过头,严肃地望着孙策道:“伯符兄!公瑾有一事,需伯符兄万勿推辞!”
  孙策一愣:“哦?”
  周瑜道:“自今日起,我随伯符执鞭随镫,既为兄弟,又为君臣!兄弟为义,君臣为礼。礼义自不可分!故,但凡军中、府中,公瑾也如众将一般,以主公称呼伯符!伯符万勿推辞!”
  孙策愣道:“公瑾!我二人何必拘于此礼?”
  周瑜正色道:“伯符为江东领袖,理当一言九鼎,威望莫比!如周郎视礼仪为无物,则群下就会竟相效仿,如此何以成大事?连子布先生等诸前辈尚以主公相称,周瑜岂可逾越?”
  此时,张昭走了过来,听见周瑜一席话,捋须道:“主公!公瑾所言极是!不拘礼节,何以服众人?公瑾是恢宏大度之人,不在意个人尊卑,主公且受公瑾称呼好了!”
  孙策感动地看着周瑜,伸出拳头擂了周瑜的肩膀一下,对在场众人感叹道:“公瑾英才出众,若不是与我孙策有伯仲之情、金兰之交,怎会如此屈人之下?”
  周瑜笑道:“是天意令我与伯符结为金兰之交,也是天意令我来随伯符立不世之功!天意岂可违乎?”
  众人都哈哈大笑开来。
  笑声惊起一群追逐着江浪的江鸥,它们振动翅膀一个翻身,哗地散开,直上云霄。此时,晚霞正在燃尽它最后的余光,西边天空剩下一层淡淡的无力的残红。暮色已笼罩了整个大江。秋日的寥阔的天空上,半只清秀的月牙儿在湛蓝色的天空中象一只纯白的象牙静静地搁着。几抹素洁的云象丝绢一样悠悠地飘在清丽高远的蓝天,或者象神仙轻轻抹在天庭上的一抹笔画,更显出蓝天的深隧与清幽。江东已近在眼前了,那里挤满欢迎的人群,还有周瑜父母及吴太夫人、草儿,周瑜的眼眶湿润了……
  ·18·
  耿峥 著
  第十八回
  报恩情孙策封官佐 斥刘偕乔家拒聘礼
  周瑜回到江东后,孙权即令人为他仿庐江舒城周府建造了一座大宅,请周瑜父母和周瑜住进去。又令人潜往江北,将周瑜的叔叔周尚一家接到江东。又赏赐他一支乐鼓队,专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