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人面桃花 作者:格非 >

第25部分

人面桃花 作者:格非-第25部分

小说: 人面桃花 作者:格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穿梭往来于梅城、庆港、长洲一带的陌生人和乞丐,声势一天天壮大起来。事情的进展大大超出了丁先生的预料。那时,丁树则有一句话常常挂在嘴边。他说:“照这样下去,还没等到我们找人来弄她,她就先要将我们勒死了。”
  他们搞了一个放足会,挨家挨户去让人家放足。夫人刚开始还不知道“放足会”是干什么的,就去问喜鹊,喜鹊说:“就是不让裹小脚。”
  “干吗不让人家裹小脚?”夫人大惑不解。
  喜鹊说:“这样跑得快。”
  “你本身是一双大脚,倒也不用放。”夫人苦笑道,“那什么叫做‘婚姻自主’?”
  “就是随便结婚。”喜鹊道,“无须经父母同意。”
  “也不用媒人?”
  “不用媒人。”
  “可没有媒婆,这婚姻怎么个弄法?”夫人似乎被她说糊涂了。
  “!就是,就是,还不就是……”喜鹊的脸红到耳根,“就像那杨大卵子和丁寡妇一样。”
  “这杨忠贵和丁寡妇又是怎么回事?”
  “杨大卵子看中了丁寡妇,就卷起自己的铺盖,住到丁寡妇家,两人就……
  就算成亲啦。“喜鹊说。
  很快就成立了普济地方自治会。那时的皂龙寺已经修葺一新,加固了墙体,刷了石灰,更换了椽梁和屋瓦,又在两边新盖了几间厢房。秀米和翠莲都已经搬到了寺庙中居住。他们在那座偌大的庙宇中设立了育婴堂、书籍室、疗病所和养老院。秀米和她的那些手下,整天关在庙中开会。按照她庞大的计划,他们还准备修建一道水渠,将长江和普济所有的农田连接在一起;开办食堂,让全村的男女老幼都坐在一起吃饭;她打算设立名目繁多的部门,甚至还包括了殡仪馆和监狱。
  不过,普济的那些老实巴交的人很少光顾那座庙宇。除了秀米自己的儿子,那个没有名字的小东西之外,村里也很少有人将孩子送到育婴室。后来就连小东西也被夫人差人偷偷地抱走了。养老院中收留的那些老人,大多是些流浪各处的乞丐,或者是邻村失去依靠的鳏寡老人。疗病所也形同虚设。虽然秀米从梅城请来了一位新式大夫,此人也去过日本,据说,不用号脉就能给人治病。但普济人生了病,还是去找唐六师诊治,有些人甚至宁可躺在床上等死,也不去自治会尝试新的疗法。至于水渠,秀米倒是让人在江堤上挖开了一个口子,试着将长江水引入农田,却差一点酿成江水决堤的大祸,给普济带来灭顶之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钱很快就成了一个问题。
  当秀米开列出一张所需款项的清单,让人挨家挨户去催讨摊派款的时候,村里的那些有钱人一夜之间全都消失得无影无踪。最后王七蛋、王八蛋兄弟带人将一名经营蚕茧的生意人捉了来,扒去衣服,在牛圈里吊打了一夜了事。
  秀米渐渐地变成了另一个人。她明显地瘦了,眼眶发黑,无精打采,甚至很少说话,后来就听说她病了。
  她整日将自己关在皂龙寺的伽蓝殿中,窗户和屋顶的天窗都蒙上了黑色的绸布,她怕见亮光。她睡不着觉,头也不梳,饭也不怎么吃。看见什么东西都爱出神,除了翠莲等为数不多的人之外,她与谁都不说话,似乎在故意为什么事而责罚自己。
  那些日子,据村中巡更的人来家中报信说,几乎每天深夜,他都看见一个黑影在寺院外的树林里转悠,有时一直转到天亮。他知道是秀米,可不敢靠前,“她会不会……”
  夫人知道他想说什么。那时,村里几乎每一个人都相信秀米的确是疯了。村里要是有人平常在路上遇见她,都会把她看成是一个十足的疯子,远远地绕开。
  巡更人的来访,使夫人下了一个很大的决心。她经过反复考虑之后,决定直接去寺庙,找女儿好好谈一谈。
  她拎着一篮子鸡蛋,趁着黑夜悄悄来到女儿住居的伽蓝殿中。无论她说什么,她怎样苦苦相劝,秀米就是一言不发。最后夫人流眼泪对她说:“娘知道你缺钱,我可以拆屋卖地,可以把家中所有的钱都给你,可你也得明白告诉我,你好端端的,搞这些名堂究竟是做什么?你是哪里来的那些怪念头?”
  这个时候,秀米开口说话了。她冷冷地笑了一下,说道:“不做什么,好玩呗!”
  一听这句话,夫人立即号啕大哭。她使劲地揪自己的衣服,扯自己的头发,双手把地上的方砖打得啪啪响,道:“闺女呀,看来你还真的是疯了啊。”
  不久之后,秀米突然把自己所有的计划全都废除了。她也不再让人登门去让村中的女子放足,不再让人敲锣开会,修建水渠的事也搁置下来。她让人将寺院门外那块地方自治会的门牌取下来,劈了当柴火烧掉,换上了另一副匾额:普济学堂。
  她的这一举动使得村里的乡绅们喜出望外。他们认为这是秀米走上正道的开始,那些日子,他们逢人就说:“这回,她总算是做了一件正经事,兴办学校。
  泽被后世,善哉善哉!“
  《人面桃花》第三章 小东西2(5)
  夫人也认为这是女儿大病初愈的信号。可丁树则不这么看。他冷冷地对夫人说:“她的疯病若是好了,你就把我丁某人的名字倒贴在茅缸上。她办学校是假,相机而动是真。她只不过略微变换了一下花样而已,只怕更大的祸乱还在后头!
  再说了,她一个黄毛丫头,何德何能?竟然自任校长,荒唐!“
  《人面桃花》第三章 小东西3(1)
  一觉醒来,太阳已经升得老高了。老虎听见小东西在楼下叫他。他看见小东西一边吃着馅饼,一边冲着墙壁撒尿。喜鹊在井边洗帐子。她赤着脚,高挽着裤腿,在一只大水盆里踩着帐子。
  “今天不用去放马了。”他下楼的时候,喜鹊对他说,“翠莲刚才来吩咐过了,你不用去了。”
  “怎么又不放了?”
  “山上的草都枯了,天凉了。”喜鹊说。
  “那马吃什么呢?”
  “喂豆饼呗。”喜鹊把盆里的帐子踩得鼓鼓囊囊的,“再说,那匹马饿死了,关你什么事,整天瞎凑热闹。”
  她的小腿白得发青,老虎没法把他的视野从那儿移开。
  吃过早饭,老虎问小东西想去哪里玩,小东西说:“你去哪儿,我就去哪儿。”
  他还真不知道该去哪儿。
  大人们都在忙着自己的事,他的爹在账房里打算盘,夫人和隔壁的花二娘坐在天井里,一边晒着太阳,一边拣棉花,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闲话。她们把棉球剥开,去了壳,再把棉籽抠出来。黑黑的棉籽在桌上堆得很高。小东西歪在夫人身边,手里捏着一只棉球,夫人就丢下手里的活,把他搂在怀里。
  “等到这些棉花挑出来,我也该为自己做一件老衣了。”夫人说,她的眼泪又流出来了。
  “怎么好好的,又说这些不吉利的话。”花二娘道。
  夫人仍然是叹气。
  “什么是老衣?”他们来到屋外的池塘边,小东西忽然问他。
  “就是寿衣。”
  “那,寿衣是什么东西?”
  “死人穿的衣服。”老虎答道。
  “谁死了?”
  “没人死,”老虎抬头看天,“你外婆也就是这么说说罢了。”
  昨夜刮了一夜的风,天空蓝蓝的,又高又远。小东西说,他想去江边看船。
  到了秋天,河道和港汊变窄、变浅了,到处都是白白的茅穗。菖蒲裹了一层铁锈,毛茸茸的,有几个人在干涸的水塘中挖藕。
  他们来到渡口,看见舵工水金正在船上补帆。江面上没有风,太阳暖暖的。
  高彩霞坐在门前的一张木椅上,身上盖着厚厚的棉被,脸上病恹恹的,嘴里却骂骂咧咧。她骂校长是臊狐狸精,不知她施了什么魔法,将她的儿子谭四给罩住了。
  听人说,高彩霞的病都是被她的儿子谭四气出来的。她的儿子谭四是个结巴,整天在普济学堂里转悠。和他爹水金一样,谭四也下得一手好棋。
  在普济,除了这对父子俩,没人会下棋。来船上跟他们下棋的人都是慕名而来的外地人。据说在梅城的知府大人还专门派人抬来大轿,接他们去衙门住过一段时间。可结巴谭四如今只陪校长下棋,吃住都在皂龙寺里,整年整月地不回船上住。用夫人的话来说,这结巴一看到秀米,两眼就发呆。
  高彩霞和水金都不搭理他们。小东西故意将水泼到水金身上,在船上爬上爬下,水金也不理他。小东西又用泥块砸他,水金也只是淡淡一笑而已。他在穿针引线的时候,怎么看都像个女人。别看水金不爱说话,人却绝顶聪明。他的心眼比网眼还多。校长那年引长江水灌溉农田,大堤崩塌,江水横溢,眼看普济就要成为渔乡泽国,全村老幼,哭声震天,校长脸都吓白了。那谭水金却不慌不忙地摇来一艘小船,凿漏了船底,一下就把江堤的缺口堵住了。
  两人在渡口玩了半天,渐渐也觉得无趣。这时候,小东西忽然扑闪着大眼睛对老虎说:“要不然,咱们还是去皂龙寺转转?”
  老虎知道他又在想他娘了。
  普济学堂的门前空空荡荡。门前的那座旧戏台已多年不唱戏了,长满了蒿草和茅穗。成群的蜻蜓在那儿飞来飞去。学堂的门紧紧地关着,透过门缝往里一瞧,里面全是人,热闹着呢。老虎看见那些不知从哪儿来的汉子打着赤膊,在院子里舞枪弄棒。他还看见有几个人在大榆树上,抓住一根绳子,用脚一蹬,蹭蹭蹭,用不了几步,就爬到树枝上了。小东西跪在地上,扒着门缝往里看,一动不动。
  “看到了吗?”老虎问他。
  “谁?”
  “你娘啊!”
  “我又不曾看她。”小东西道。
  话虽这么说,可小东西果然不好意思朝门里瞧了。他爬到门前的一只石狮子上,爬上去又溜下来。很快他就玩腻了。
  “咱们走吧。”他说。
  “可我们去哪儿呢?”老虎问他,再一次看看天。他觉得自己的心也像天一样阔大,空落落,没有一点依靠。
  就在这时,他听见村里传来了“嗡嗡”、“橐橐”的弹棉花的声音。老虎忽然想起昨晚看到的那个弹棉花的人,“要不,咱们去看人家弹棉花吧。”
  “可我们不知他在谁家呢。”
  “傻瓜,听听声音的方向,我们一会儿就找到了。”
  老虎原以为弹棉花的声音是从孟婆婆家传出来的,可到了门前,才发现不是。
  孟婆婆吸着水烟,穿着一件磨得发亮的皮皂衣,正和几个人在堂下打麻将。看到他们两个人走过来,孟婆婆就放下手里的牌,站起来朝他们招手。“过来,过来,小东西,过来。”孟婆婆笑嘻嘻地喊道。
  他们俩走进屋中,孟婆婆就捧出一把麻花给小东西,让他用衣服兜着。“可怜,可怜。”孟婆婆嘴里嘀咕着,仍坐到桌边打牌。“可怜,可怜。”那几个也跟着说,“这孩子可怜。”
  《人面桃花》第三章 小东西3(2)
  “你一根,我一根。”小东西说,递给老虎一只麻花。
  “那还剩下两根呢?”老虎说。
  “我们带回去给婆婆和喜鹊尝尝。”
  两人站在弄堂口,很快就将各自的麻花吃完了。老虎听见,弹棉花的声音是从孙姑娘家传出来的。在老虎来到普济之前,孙姑娘就被土匪弄死了,她爹孙老头很快就中了风,在床上挨了半年也一命归西。那处房子多年来一直闲着,从来不上锁。村里要是来个锡匠、木匠什么的手艺人,就在那落脚做活。
  说来也奇怪,当他们走到孙姑娘家门前的水塘边上时,弹棉花的声音突然消失了。
  “我刚才明明听见,声音是从那屋子里飘出来的,这会怎么没动静啦?”
  “我们过去瞧瞧不就得了。”小东西说,“可是可是——”
  “怎么啦?”
  小东西把那两根麻花左看右看,眼睛上下翻动,似乎在算账:“两根麻花,外婆一根,还剩下一根,是给喜鹊呢?还是给你爹宝琛呢?”
  “你说呢?”
  “给喜鹊吧,宝琛不高兴,要是给宝琛,喜鹊又不高兴。”
  “那怎么办?”
  “我看不如这样吧,谁也不给,我把它吃了吧。”小东西认真地说。
  “那你就吃了吧。”
  “那我真的吃了?”
  “吃吧。”老虎道。
  小东西不再犹豫,立刻咯嘣咯嘣地吃了起来。
  院子里静悄悄的,到处都是杂草。东边的一处厢房原先是灶屋,屋顶都坍陷了,屋门也已松坏,杂草把门槛都遮住了。院子的尽头是厅堂,门开着,院子里明亮的阳光使它看上去显得一片黝黯。两侧是卧室,各有一扇小窗,窗纸由红变白,残破不堪。草丛中有一架木犁,一座碾磨,都已朽损。
  老虎走进厅堂,看见屋子的正中用长凳支起两块门板。门板上堆满了棉花。
  弹棉花用的大弓就靠在墙上。
  屋子里到处是棉絮:梁上、瓦上、椽子上、墙上、油灯上哪儿哪儿都是。弹棉花的人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离开了。
  “奇怪。”老虎讶异道,“刚刚还听到当当的声音,怎么这一会儿就没了人影呢?”他拨了拨弦,那大弓就发出“当”的一声,把小东西吓得一缩脖子。
  “人家吃饭去了吧。”小东西说。
  通往两边卧室的门,有一扇敞着,门楣上结着一张蜘蛛网。另一扇则关得严严的。老虎用手轻轻地推了一下,里面似乎上了闩。弹棉花的人说不定就在屋里,他想。可他在屋干什么呢?老虎用力在门上拍两下,嘴里喂喂地叫了两声,没有动静。
  “我有个主意。”小东西忽然道。
  “什么主意?”
  “干脆,我把最后这根也吃了吧!”他还惦记着那根麻花。
  “你不是说要留给婆婆吗?”
  “要是婆婆问起来,我们就说孟婆婆没给,你说行吗?”他问道。
  老虎笑了一下:“傻瓜,你不说,你婆婆怎么会问?”
  “那我就吃了。”小东西两眼直勾勾地盯着手里的麻花。
  “吃吧,吃吧。”老虎不耐烦地朝他挥挥手。
  老虎看见,墙角有一张小四仙桌。桌上放着水烟壶,点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