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游戏、漫画中的日本历史 >

第26部分

游戏、漫画中的日本历史-第26部分

小说: 游戏、漫画中的日本历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取桥以后,政宗接受了教训,开始稳步扩展自己的领土。因为此时丰臣秀吉已成天下人,不日就将关东出阵,因此政宗急欲统一奥州,以准备好与秀吉对战或者谈判的本钱。人取桥合战的第二年,他攻克二本松;第三年,讨伐内通羽州最上氏的家臣鲇贝宗信,接受大内定纲的归降;第三年,为了援助老婆的娘家田村氏,又与相马展开激战——可谓马不停蹄。
  就此顺便说说田村氏。田村氏本出自坂上田村麿,而战国时代的田村氏,自称为平氏的后裔,是于南北朝初期过继并继承藤原田村苗字的。田村隆显以伊达稙宗之女为正室,而其嫡子清显,却娶了相马显稙之女,清显并将自己的女儿爱子,又嫁给伊达政宗。田村氏在相马和伊达两大势力的夹缝中艰难求生,由此可见一斑。
  政宗的老丈人田村清显,据称是豪勇的名将,曾与会津苇名氏同盟,在东白川郡的寺山城击破北侵的佐竹军。天正十四年(1586年)十月,清显还没来得及指定继承人,就突然暴毙,家中分裂,田村月斋等支持显赖,田村梅雪斋等支持显基,新当主的人选久议不决。伊达政宗遂利用这个大好机会,拉拢月斋,压制梅雪斋与其后台相马夫人(清显的后妻)。最后的结果是,相马夫人退隐到船越城,伊达政宗进入田村主城三春,立清显的侄子宗显为田村氏家督。大名田村氏从此失去了自主性,成为伊达的属臣。
  天正十七年(1589年)六月五日,爆发了著名的“摺上原合战”——这是继人取桥以后,伊达政宗一生中的第二场关键性战役。此战爆发的原因,已经在前文交代过了,现在来描述一下其大致过程。参战的苇名军七千人,伊达军五千人,战斗首先在苇名大将富田将监和刚寝反伊达方的猪苗代盛国间展开。
  恶战良久,猪苗代氏大败,伊达方二番队片仓景纲急往支援,依然处于下风。就在危急关头,伊达政宗亲率铁砲队于侧面射击,挽回了败局。苇名氏死伤两千五百人,当主盛重带十三骑逃回本城会津黑川,并于十日晚又逃出黑川,往佐竹氏控制的常陆国遁走。次日,伊达政宗进入黑川城,获得了此战役的最后胜利——并且一战灭亡诺大的苇名氏,可称完胜!
  第二年,丰臣秀吉向上杉和佐竹等东国大名,下达了讨伐伊达氏的命令……
  ●商品目录·;伊达政宗的主要家臣团:
  伊达成实(1568~1646)
  通称藤五郎,是稙宗子实元之子,按辈分算政宗的叔父,但其实比政宗还要小一岁。他是政宗的左右臂膀,也是武勇威震奥羽的名将,但在1595年,却因为无法确定的原因,离开伊达家,出奔高野山。此后曾一度出仕德川家康,上杉景胜也想以五万石的待遇招募他,但遭到拒绝。政宗愤恨成实的出奔,发兵讨伐成实治下的角田城,成实的妻儿被迫自杀。
  但在出奔五年后,通过片仓景纲和留守政景等人的斡旋,成实又回归伊达家,并且竭尽忠诚,直到七十九岁高龄去世。他晚年曾受邀前往幕府,担任“战话”的讲师,还完成后世藉以研究奥州伊达氏的重要史料《成实记》。他的盔饰,据说是毛虫的前立,以宣示“绝不后退”的信念。
  片仓景纲(1557~1615)
  通称“小十郎”,后世称其与直江兼续并为“天下的二大陪臣”,江户时代,作为大名的家臣,而获得万石以上的大名身份者,唯此二人而已。
  他本是米泽八幡神社的神职人员,家系不明,受伊达辉宗的重臣远藤基信推举,成为幼年政宗的侍卫,而他的姐姐(一说母亲)於喜多则是政宗的乳母。政宗因此以兄事之,对他言听计从。传说,政宗幼年时罹患疱疮,右目失明并且鼓出,非常丑陋,打击了他的自尊心,景纲因此挥起小刀,一刀割去政宗右目,并教导政宗要振作起来。
  人取桥之战,景纲在最危急的时候,大叫“我是伊达政宗”,吸引了敌军主力,从而挽救了政宗的性命。他在内政、军事、外交等多方面,都给予政宗强大的臂助,因此被封白石城一万六千石,看管伊达家南方的门户。
  景纲之子小十郎重纲,在大坂夏之阵中讨取了名将后藤基次,被德川家康誉为“鬼的小十郎”。
  茂庭纲元(1549~1640)
  原名鬼庭纲元,与成实、景纲并称为“伊达三杰”的名将,是人取桥合战中战死的老臣鬼庭良直之子。鬼庭氏从朝宗时代就是伊达的家臣,到晴宗时代获得同族资格。一种说法,片仓景纲与其姐於喜多都是良直离异之妻所生,因此,纲元和景纲份属兄弟。
  丰臣秀吉侵略朝鲜的前后,纲元进京谒见,受到秀吉器重。秀吉不但亲自给他改苗字为“茂庭”,以喻示“家族安康繁荣”,还把侧室香御前赏赐给他,想拉拢他做自己的家臣。纲元因此遭到政宗的怀疑和嫉妒,被勒令隐居,仅授地一百石为养老费。纲元一度出走,复归后,将香御前献给政宗,以示忠心无二。
  留守政景(1549~1607)
  政宗的叔父,出继名门留守氏。留守氏始祖为担任镰仓时代掌管陆奥民政和财政的官职“留守”的伊泽家景,其后裔即以官名为苗字。
  关原合战时,政景受命往援遭到上杉氏攻击的羽州最上氏,与直江兼续激战,圆满完成任务。战后受封一之关约二万石,其子宗利恢复伊达本姓。
  铃木元信(1555~1620)
  构筑伊达家完整财政架构的名臣,原是京都的茶道学生,受政宗召为茶道讲师。他认定政宗终将代替德川家康成为天下人,为此拟就了所谓“伊达幕府”的各种规章制度。临终前终于认识到梦想无法实现,而将这些文书付之一炬。
  支仓常长(1571~1622)
  通称六右卫门,于1613年率团渡海出访欧洲,史称“庆长遣欧使节团”——此次出使的目的是增进了解,发展贸易,但主使者是伊达氏的仙台藩,还是德川幕府,史学界尚有争议。常长在罗马觐见了教皇,受教皇亲自洗礼,并获得罗马市民权。经过八年的岁月,他终于回到日本,但此时,德川幕府已经开始了锁国政策,对基督教的政策变得极不友好,他因此郁郁而终。
  
  
●十五章、战国的名将·东北篇下'加入书签'
(更新时间:2006…10…275:15:27)
  ●十五章、战国的名将·;东北篇(下)
  “独眼龙”伊达政宗有统一日本之志,却没有扫平日本之能,更不用说,他根本就没有获得上天眷顾的时机。时势创造英雄,没有时势的推动,一个人想在乱世中砍出一片光明,完全是不切实际的臆想。而政宗最高明之处,大概就在于他终于及时看清了形势,甘居下位,从而得保威名不堕。否则,大概会是北条氏政一般的下场吧。
  趁着丰臣秀吉九州出阵,政宗基本统一了南部奥州,而当他把利剑指向相马和常陆佐竹的时候,秀吉却已经从西线腾出手来,准备气势宏伟的关东攻略了。前此,因为伊达灭亡了已经向秀吉表示臣服的苇名氏,秀吉下令上杉、佐竹和最上等周边大名群起攻之。政宗一方面派使者上京,解释说并无与关白为敌之念,灭亡苇名,乃是为报父仇,另方面却暗中联络小田原北条氏,准备先攻破佐竹,再谋求更大的发展。
  所谓“报仇”这种话,在政治斗争中,从来都不过借口而已。在中国,努尔哈赤书“七大恨”告天,对明朝掀起反旗,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明人窝藏他的杀父仇人尼堪外兰。可是等到在奉天称汗,基本吞并了整个东北,终于捉到尼堪外兰的时候,却不过鞭打一顿就放他走路。两相对照,政宗将曾经帮助过大内和二本松的苇名称为杀父仇敌,意图是一样的吧。
  但是,虽然有伊达成实等主战派一力撺掇,政宗终于还是认清了秀吉的价值,并且认为,战则必亡,降则或有机会。但是,就因为他在一段时间内,就战降两道犹豫不决,竟然导致了伊达家中的分裂……
  【兄弟阋墙的疑团】
  政宗的母亲,是羽州山形城大名最上义守的女儿,辉宗死后,称为保春院。保春院一直不喜欢长子政宗,却偏爱次子小次郎竺丸,再加上其兄最上义光也将政宗看作眼中钉肉中刺,就更增加了母子、兄弟间的矛盾。
  最上对伊达早有吞并之心,但更重要的是,在最上义守和其子义光的争斗中,政宗站在义守一边。义守失败了,一代枭雄义光继承了最上家业,便因此深深地痛恨着政宗。这也就是作为有姻亲关系的最上家,为什么会响应秀吉的号召,准备向伊达家动兵的缘由。
  秀吉的关东攻略,成为保春院和政宗间矛盾激化的导火索。因为政宗的犹豫,保春院认为他定会毁了伊达家,甚至还可能会牵累到舅家最上,因此想暗杀政宗,而以竺丸代之。
  天正十七年(1589年)六月,政宗进入会津黑川城,并准备将居城从米泽移至此处,做出向南大举侵攻的势头。其后,他又臣服了白河、石川、岩城等豪族,灭亡二阶堂氏,势力继续膨胀。十一月,丰臣秀吉发布小田原讨伐令。
  次年一月,秀吉命令奥羽诸侯小田原参阵。政宗一再拖延动身时间,引起保春院的担忧。三、四月间,保春院以送行为名,带着竺丸从米泽来到黑川,居住在西馆中。四月五日,政宗来到西馆向母亲辞行,准备次日即动身前往觐见秀吉。
  据说,从母亲处回来以后,政宗突然腹痛不止,几乎毙命。经过调查,证实是保春院和竺丸在食物中下毒,想要杀死政宗。政宗雷厉风行地处死了兄弟,并将母亲送回娘家山形城。如此人伦惨剧,发生得太仓促,处理得也太干脆,总给人带来无尽疑惑。笔者倒宁愿相信,是政宗怕自己离开黑川后,保春院和竺丸会趁机抢班夺权,所以编造个借口,先下手为强。对于伊达政宗这个枭雄,揣测其用心再多险恶,也不会有太大偏差……
  因为此事件耽搁了行程,政宗迟至五月九日才离开黑川。此时,关东各地正在激战,他被迫绕道越后、信浓,兜了个大圈子,才在六月五日来到小田原附近的秀吉本阵中。此时,后北条河越、江户诸城已降,钵形、八王子等也即将落城,胜负大势已定,这时候再来表示恭顺,不嫌太晚了吗?秀吉于是大怒,准备杀掉政宗,灭亡北条后就挥胜利之师北上,完全吞并伊达领。
  小狐狸开始玩弄他的权谋诡计……
  【狐狸的毕生】
  伊达政宗的一生中,有两次身着死者之服觐见秀吉。一次就是小田原参阵的时候,他以必死的觉悟,再加上通过浅野、前田等秀吉亲近的斡旋,终于获得了谅解,仅没收其会津三郡聊作薄惩。七月,政宗交出黑川城,回到米泽。
  第二次,是在次年,也即天正十九年(1590年)的二月。且说政宗才回到米泽后不久,秀吉就攻灭北条氏,开始奥羽领国势力重新分配,剥夺未能及时参阵的大崎、葛西等大名全部领土。是年十月,这些家族的浪人们,趁着“九户之乱”,发起一揆。次年年初,讨伐军总大将蒲生氏乡向秀吉秘报,一揆中有人使用政宗的旗帜和指物,并且,搜获政宗煽动一揆的一封书信。为此,政宗将涂以金箔的磔刑柱置于队列之守,自己再度穿上死人的服装,上洛向秀吉申诉,表明自己和这件事丝毫也没有关系。政宗的理由是,虽然那封书信上的笔迹和他的亲笔颇为相似,但是花押完全不同,定是伪造无疑。
  据说,德川家康对此事的分析和评价是:“大将要在许多文件上描上花押,既然能伪造笔迹,岂有花押完全不似的道理?定是政宗为了事败后便于撇清,故意描了假的花押——他不愧是一位多智的大将啊!”
  此后,政宗使用与早年完全不同的阴柔功夫,周旋于秀吉及其它图谋天下的人们中间。他再没有能够得到膨胀的机会,但他的才能,保住一方领土,已经绰绰有余了。江户幕府建立后,他受封奥州仙台六十余万石(表高),其后通过开垦,实高不断上升,故后世称之为“仙台百万石”。政宗七十岁高龄时去世,传嫡子忠宗,而其庶长子秀宗,前已被封伊予宇和岛十万石。这两支伊达家,都一直延续到明治维新,最后还出了一位贤侯伊达宗城——后话暂且不提。
  【暗杀者义光】
  其实奥羽诸侯中,还有一位枭雄,其能力应该完全不逊于伊达政宗,那就是羽州山形的最上源五郎义光。义光继承家业的时候,四周强敌环视,处境之险恶,是政宗所难以想象的,但到了江户开幕以后,他受封的领地,并不比伊达家少太多。查考义光的一生,更加富有传奇色彩。
  最上氏出自奥州探题大崎氏,南北朝的时候,大崎家兼因为羽州南朝势力过于强盛,因此派次子兼赖统军杀入,最终在最上地方构筑山形城,站稳了脚跟。于是指地为氏,称为最上。为了扩展势力,最上历代都将庶子分封出去,如天童、黑川、蟹泽、楯冈、中野等等,本意是要建立一族的强大家臣团,但结果强枝弱干,动乱就由此而生。
  永正十一年(1514年),伊达稙宗通过楢下口和小滝口进攻最上领的上山城、长谷堂城,最上家督义定与战大败,阵亡逾千人。义定被迫于次年娶了稙宗的妹妹,等于承认伊达的宗主权。六年后,义定嗣子去世,因为继承人问题引发纠纷,领内反伊达诸势力趁时而起,伊达稙宗兵入山形,镇压了各地的反乱。大永二年(1522年),在伊达势的支持下,旁支中野义清次子、年仅二岁的义守继承最上宗家。
  这就是一代枭雄最上义光纵横羽州前,最上家的情况,父亲义守无能,并且宠爱幼子义时,内有诸支系作乱,外仰伊达家的鼻息。天正2年(1574年),二十九岁的义光威逼义守退位隐居,继任为最上家第十一代当主。此时,旧领内除主城山形、清水义氏的清水城,以及长谷堂城外,几乎全部本家和外样领地,都纷起拥护其弟中野义时,反抗义光的统治。义光花了整整十三年的时间,利用罕见的谋略手段,将其逐一讨平。
  首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