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秦帝国 >

第16部分

大秦帝国-第16部分

小说: 大秦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这年轻人的信任目光,白驼老人顿时精神抖擞,“行,请两位稍坐片刻,我看看字文。”说完熟练的抖开布结,一眼看去,竟是脸色大变。老石工虽远不能称为读书人,但石工行久与碑文打交道,字还是识得些许的。青石板上这斗大的两个字分明是“国耻”二字!一时间老石工心惊肉跳——谁敢刻这样的碑文?将“国耻”刻在石碑上流传?刹那之间,老石工似乎明白了什么,回头打量一老一少,却见黑衣后生向他深深一躬,默默注视着他。 
  白驼老人也是默默转身,褪下沾上泥水的衫裤,换上石工劳作时穿的破旧羊皮裤,拿过铁锤凿子和斧子走到青石板前。蹲身跨在石板上时,老人双手颤抖,将铁凿凑近大字,却迟迟不敢下锤。那个黑衣后生站在他身旁幽幽的问:“老人家,老秦人都是这样想的,对么?“白驼老人饱含热泪,默默点头。 
  “那就下锤吧,老人家。” 
  “铛——!”这一开锤竟是声震屋宇,余音久久回荡。老石工大滴大滴的泪水随着铁锤之声在石板上飞溅,赤裸的脊梁渗出了汗珠,一双胳膊青筋暴起,满头白发瑟瑟抖动。老人觉得这不是刻字,而是一锤一锤的将自己的儿子、妻子、女儿和族中战死者的灵魂,一锤一锤的镶嵌在这永远不会衰朽的石碑上。锤凿打到碑旁一行小字时,老人已经不认识了,只是本能的感到这是老秦人世世代代的血泪和仇恨,是灭绝刀兵血火的上天咒语。一锤一锤,老人虽是泪眼朦胧,却竟当真是鬼斧神工,分毫不差的将石碑文字打了出来,青石白字,力道奇佳。 
  丢掉锤凿,白驼老人猛然扑在石碑上,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黑衣老者默默的蹲身扶起老石工。黑衣后生却转过身去,仰望着无边雨幕。 
  “白大哥,这是一百魏国老刀币,请收好吧。”黑衣老者从怀中拿出一只皮袋递给老石工。那时侯,天下称魏国老刀币为“老魏钱”,那是魏文侯时期铸造的刀型铁钱。因为笨重携带不便,魏国已经不再铸造了。但这样一来,反而使这种刀币成了兼具古董意义的名钱,走遍天下皆视为珍品。白驼老石工是居住在栎阳城里的“国人”,也在官府管辖的“百工”之列,比起穷乡僻壤的耕夫虽然好一些,但也是穷得叮当做响。这一百老刀币对于一个栎阳工匠老说,无疑是一笔大钱。何况老石工白驼一辈子也没有见过这种名贵的老刀币。 
  谁想老石工却瞪起眼睛,声音嘶哑道:“老哥哥哪里话?这两个大字能由老白驼锤凿出来,死也安宁了。给钱,却将老白驼看得贱了。老哥哥,可知一句老话?”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黑衣老者正容回答。 
  “着啊!钱为何物?要它做甚?” 
  说话时分,黑衣后生走出门去,从牛车上拿回一个布袋,向老人肃然躬身道:“老人家高义大德,无以为敬,请收下这两条干肉,略表后生敬老之心。” 
  老石工泪眼婆娑,“后生呵,你是大贵之人,托福了。我老白驼就收下这两条干肉了。”老人猛然跪倒,向黑衣后生叩头不止。 
  “老人家……”骤然间黑衣后生语音哽咽,跪在地上扶起老人,“秦国百工,尚且难以食肉,这也是国耻啊。” 
  老人流着眼泪哈哈大笑道:“有贵人碑上两个字,老秦人吃肉的日子就不远了!” 
  “老人家,说得好。老秦人终究有得肉吃的。” 
  当哐啷咣当的牛车驶出狭窄的石板小街时,淅沥雨丝依然连绵不断。牛车拐了几个弯儿,便从一道偏门驶进了国府大院,直接进了政事堂前的小庭院。 
  秦孝公脱去淋得透湿的夹层布衫,换上了一件干爽的布袍,又喝了一鼎热腾腾的羊肉汤,便来到政事堂东厅。略显幽暗的空旷大厅中,黑伯已经将高大的石碑安放在事先做好的龟座上。秦孝公端详沉思一阵,低声吩咐,“黑伯,一个时辰内,不许任何人进入政事堂。” 
  黑伯答应一声,便出去守在了庭院唯一的石门前,却总是心神不宁。想了想,他招手唤过一个带班护卫的武士低声叮嘱几句,便匆匆向最后一进走去了。 
  距日落还有一个时辰,国府大院第六进大厅就已经是暗幽幽的了。但是,厅中闪动的红色身影与剑气光芒,却给沉沉大厅平添了一片亮色。练剑者纤细高挑的身影,飘飘飞动的长发,连同一身火焰般的红色劲装,都在显示着这是一个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少女。 
  这是一间摆满各种兵器的大厅,往后两进就是秦国的后宫,往前五进则是国君的政务诸室。这间摆满兵器的大厅隔在国君与后宫的中间,叫短兵厅。厅中兵器架上是各种各样的短兵器。非但有中原各国流行的骑士厚背短刀和阔身短剑,还有已经灭亡的吴国的弯剑——吴钩,其他诸如韩国的战斧、戎狄的战刀、东瀛的打刀、越国的细剑、魏国的铁盾、赵国的牛皮盾等等,几乎包容了当时天下的种种常用短兵器。练剑少女在厅中不断选择各种短兵器演练,无论快慢,却都是一点儿也不花哨的基本格杀动作。当她从剑架上拿下一柄吴钩弯剑演练时,挥剑斜劈,却怎么也没有凌厉的剑风啸声。她不禁皱皱眉头连劈数次,还是不行。停下来想了想,她掏出汗巾檫檫,提着吴钩向前院匆匆而来,步履轻盈,步态柔美,象风一样掠过了一道道门槛。 
  政事堂的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唰唰唰的雨声。少女轻手轻脚的走进庭院,走到书房门口,轻轻叫了一声“黑伯。”见没有人答应,她顽皮的一笑,伸长脖子向书房里张望,也没有人。她拍拍自己的头,忽然一笑,便从长廊下向政事堂大厅轻盈走来。走到门口,她又是伸长脖子顽皮的笑着向里张望。忽然间,她屏住了气息,美丽的脸上充满了惊愕和恐惧,急急捂住已经张开的嘴巴,轻轻退出几步,转身向后院飞跑而去。 
  片刻之间,红衣少女扶着白发太后来到政事堂门外。黑伯疾步在前打开政事堂虚掩的厅门。白发苍苍的老太后没有说话,只向黑伯摇摇手,便径自走进政事堂。 
  黑沉沉的政事堂里,嬴渠梁躺在地上,身上沾满了片片点点的鲜血。身前五步之外,立着一座高高的石碑,碑上的血迹在沉沉大厅中发着幽幽红光。 
  “大哥——!”一声哭喊,少女扑到嬴渠梁身上太后站在石碑前一动不动。石碑中央是触目惊心的两个大字——国耻!大字槽沟里的鲜血还没有凝固,细细的血线还在蜿蜒下流。石碑右上方是一行拳头大的字——国人永志六国分秦是为国耻天下卑秦丑莫大焉。左下方是“嬴渠梁元年”五个字。石碑上血迹斑斑,血线丝丝,令人不忍卒睹。 
  一回头,太后见儿子还在妹妹怀中昏迷未醒,两根断指还在淌血!刹那之间,太后脚步踉跄,几乎要昏倒。她咬紧牙关,扶住大柱终于站稳,嘶声吩咐:“黑伯,背渠梁到后宫,快!” 
  黑伯一个箭步冲来,两手平伸插进国君身下,平端起国君飞步向后院的太后寝室而来。 
  嬴渠梁悠悠醒来时,天已经大黑了。无边雨幕萧萧落下,风铃铁马叮叮有声。烛光下,他面容苍白得没有一点血色,眼睛却亮得没有半点儿衰颓气息。他闻到了一股浓浓的药味儿,也看到了瓦罐前木炭火映出的少女泪脸。 
  “荧玉?”他惊讶的轻声呼唤。 
  “大哥!你醒来了?”少女惊喜异常的跑过来,坐到榻前边檫眼泪边笑,“疼不疼?饿不饿?吃不吃?手别动也。” 
  嬴渠梁哈哈笑道:“不疼。不饿。不吃。” 
  “对!你就睡觉。娘说了,今晚不准你走出这里半步,若有违抗,拿我是问。” 
  “噢?娘呢?” 
  “娘,娘出去了。不让给你说。” 
  “出去?何处去了?阴雨天,如此的黑。”年轻的国君一下子坐起来,推开妹妹就要出门。 
  “哪里去?我回来了。”太后板着脸走到门口,显然是刚刚拿掉雨布,鬓边还有水珠,衣裳还有水渍。 
  “娘,你到外边去了?”秦孝公急问。 
  “你先给我坐回去。”荧玉一见母后,立即来了威风,将大哥推到榻上。 
  太后笑笑,“没事。我出去转了转。渠梁呵,坐吧,和娘说说话。做了国君,见你一面都难了。“老人幽幽一叹,脸上却挂着慈祥的微笑,仿佛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 
  “娘,渠梁不肖。”秦孝公眼中含泪。 
  “哪里话来?”太后坐到绣墩上,“渠梁啊,娘知道你心气高远,有担待。可娘还是要说,你太得激切,又自责过甚。忧国忧民是好君主,然过甚伤身,得失可是难料啊。” 
  秦孝公沉重的叹息一声,默默点头,又默默摇头。 
  这时,黑伯用铜盘托着一只热气腾腾的铜鼎进来,默默放下轻步退出。 
  “荧玉,给大哥盛鹿龟肉,鼎中肉汤也全让他喝完。” 
  “是!”荧玉高兴的拿起小陶碗和长木勺从鼎中盛肉舀汤。 
  秦孝公惊讶道:“娘,何来鹿龟肉?龟肉可吃么?” 
  太后微笑道:“娘和黑伯去猎到的。这龟龙麟凤,乃四大灵物,寻常时自然是不能食它的。然圣贤绝境,万物可食。我儿渠梁既受天命为一国君主,忧国伤身,上天自会体恤的。”老人又是轻轻的叹息了一声,“半月之内,你要把这只野鹿和十只山龟给娘吃下去,一分一毫都不许留。荧玉,你替娘看着。” 
  “是,遵母后命了。”荧玉高兴得端着陶碗走到榻前,“大哥,即刻开始。” 
  黑伯走进来拱手道:“君上,太后入山前设坛祭天,进山后第一道山口就撞上了这只鹿。射杀野鹿,山石后就爬出了这十只小山龟。此乃天意,君上安心进食吧。” 
  秦孝公不再说话,默默的吃肉喝汤,脸上渐渐渗出汗珠。太后和荧玉则一直守候在房中,又逼着嬴渠梁喝下太医配的草药汁。 
  “娘,”秦孝公精神振作,微微一笑,“我想给小妹派个事做,你看如何?” 
  “好也!我也能派上用场了。”荧玉先自高兴起来。 
  “娘不赞同不行的。”秦孝公正色道。 
  太后笑道:“说来听听,何事啊?” 
  秦孝公诡秘的一笑,“娘且附耳来。”摇手让荧玉回避。荧玉大急叫道:“莫非想卖我不成?”孝公与太后大笑。太后走到榻前,孝公一阵低语,太后沉吟良久,“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公室子弟岂能越外,去吧,她也长大了。” 
  荧玉高兴的摇着太后胳膊:“娘答应了?好也!” 
  “不知何事,高兴个甚来由?”太后板着脸。 
  荧玉笑道:“无论何事都是好事,反正荧玉有用了嘛。” 
  “把你卖到魏国去。高兴?”孝公正色道。 
  “啊——?”荧玉尖叫一声,“真的?” 
  太后孝公一阵大笑,荧玉也清脆的笑起来,向秦孝公狠狠的扮个鬼脸。 
  五更起来,秦孝公精神大好,便在短兵厅练了一回剑术。他心思细密,昨日书写血碑时斩断的是左手两指。右手对他太重要了,至少提笔执剑是绝然要用的。所以虽然左手吊着布带,依然没有影响他的晨练。练完剑天色已经是蒙蒙发亮,老霖雨暂时停了,天上黑云却是向西疾疾而去。秦地谚云,云向西,水滴滴。看来上天的老霖雨还得下。秦孝公来到书房时,恰逢左庶长嬴虔遣使急报:先头两万骑兵已经逼近陇西,后续两万骑兵三日内也可抵达,戎狄方向还没有动静。嬴虔申明,四万铁骑足以镇剿叛乱,决定不再向西调兵。秦孝公思忖有顷,对军使写了回书,赞同嬴虔部署并在最后重重写了八个大字:万勿懈怠,务须全胜。封好密札,军使疾疾而去。秦孝公看看天色,已是大亮,便唤黑伯牵马,带了两名护卫出栎阳城东门去了。 
  出城十里,道边一片杨柳新绿,细雨方停,微风摇曳,直是青翠欲滴。新绿中掩着一座用石柱石板搭成的石亭,虽是粗拙古朴,倒也宽敞干净。亭中石案上摆着两只大陶碗,碗中盛满清亮的米酒。亭外引道上停着一辆锃亮的青铜轺车,虽只有两马架拉,但雄骏的马姿一看便绝非凡品。轺车旁肃立着十名红衣壮汉,身旁各有一匹纯色良马。还有四辆被牛皮苫得严严实实的篷车停在道边。杨柳新绿下,站着一个华贵锦绣的人物,红色的绣金披风和头上的六寸白玉冠,使他的背影也显得丰姿英华。寻常人看来,这一行人马只能是山东的巨商大贾,贫弱的秦国如何有得如此的富商车队? 
  华贵的主人身在杨柳之下,眼睛却不断的向栎阳东门了望。终于,他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渐渐的,栎阳东门的三骑快马从较为干硬的草地上飞驰而来。到了十里亭,三骑士走马进入杨柳林中翻身下马,为首者大笑,“好!你这摇身一变,还真是一派大富大贵,成事吉兆啊。” 
  丰姿华贵的青年深深一躬,“君上,道边不便久留,若无叮嘱,景监便告辞起行了。” 
  “自当如此。来,你我共干一碗老秦酒,为你壮行。”说着拉起景监的手进入石亭,“还记得我说过给你派个帮手的事么?” 
  “记得,君上却是一直未派,臣便也疏忽了。” 
  “今日我便将此人交给你。黑林,过来见过特使。” 
  “遵命!”只听一声脆亮的回答,秦孝公身后的一名武士走来向景监拱手一礼,“千夫长黑林,见过特使大人。” 
  景监一瞄,此人年轻俊秀,声音脆亮,心中便闪过一个念头:如此女气,竟能做千夫长?却又立即想到既是国君推荐,想必不是平庸之辈,便笑道:“好吧,你就给我做总管吧。”年轻的黑林又挺胸高声,“遵命!”便大步站到了景监身后,俨然一个贴身总管。 
  秦孝公叮嘱,“黑林是黑伯长孙,缺乏历练,黑伯托你要严厉督导了。” 
  “景监明白。” 
  秦孝公端起陶碗,肃然站起道:“为君壮行,干!” 
  景监双手举碗,“虽万死不辱使命。干!”陶碗相碰,两人一齐举碗咕咚咚一饮而尽。 
  “臣告辞。”景监深深一躬。 
  “走吧,我在这里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