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秦帝国 >

第354部分

大秦帝国-第354部分

小说: 大秦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燕国,燕国也是天子贵胄最老诸侯的做派,历来不与楚国南蛮来往。战国以来,即便是苏秦合纵时期,楚燕之间也没有诸如相互联姻、互派人质、互相救援等等实质性邦交往来,当真是形同陌路。两国朝野都以为,除非横亘在他们之间的齐魏赵三大战国灭亡,否则远隔万里的楚燕两国几乎永远都是风马牛不相及。孰料世事多变,燕国一个合纵攻齐,强大得与秦国并称“东帝”的齐国竟匪夷所思的一朝瓦解!楚国君臣顿时惊讶得瞪起了眼睛。当初,楚国不愿加入合纵攻齐,并非真正效忠齐国,而是认为合纵攻齐根本就是儿戏!当年,楚国魏国齐国分别出头合纵攻秦,哪一次不是大败而归?如今一个弱燕出头,堪堪四十万兵马,能灭得了拥有六十万精兵的煌煌齐国? 
  楚人认为绝不可能发生的事,却偏偏雷霆万钧般逼近到了眼前。 
  若燕国迅速灭齐,最危险的便是没有加入合纵的楚国。燕国辽东铁骑的威力已经令天下刮目相看,楚国的半老大军如何抵得这些生猛的辽东虎狼?吞并了齐国的燕国南下攻楚,简直便捷极了。楚国的新都寿郢已经在淮水南岸了,燕军若从琅邪、薛邑两路南进,不消三五日便可进逼楚都,如之奈何? 
  便在这惶惶之时,鲁仲连到了寿郢。 
  鲁仲连第一个说服了春申君黄歇,便与春申君共同晋见楚顷襄王。这位深沉寡言的楚王只一句话:“但能安楚,吾必举国从之也!”鲁仲连也只一句话:“楚做后援,支撑齐国抗燕军民,拖住燕军不能南下,天下必当再变,楚国自安!”“齐国抗燕?”楚王大是惊讶,“七十余城尽失,齐人何从抗燕?” 
  “楚王所知,但其一也。”鲁仲连悠然一笑,“虽失七十余城,然有三地,足可撑持。东有即墨,聚集了齐国商旅精华二十余万;南有莒城,聚集了齐国庶民三十余万;西有孟尝君薛邑,财富根基尚在。若楚国施以援手,齐人必能复国!”楚王哈哈大笑:“如此说来,齐国命运握在我大楚之手了?” 
  “唇齿相依也。”鲁仲连却是淡淡漠漠,“楚国命运亦在齐人之手。若无齐人浴血抗燕,今日之齐,便是明日之楚也。”“鲁仲连所言大是!”年轻的左尹庄辛霍然站起,“楚国未入燕国合纵,已在五国孤立,若不救援齐国民军,燕国吞灭齐国之日,楚国便是形影相吊坐以待毙了!” 
  楚王一阵思忖,终于拍案而起:“好!本王从鲁仲连之策,后援齐国。”便在那日,楚王当殿命左尹庄辛为援齐特使,与春申君、鲁仲连共同筹划援齐事宜。事关楚国存亡,昭氏等一班老世族竟破天荒地没有出面作对。 
  田单眼睛一亮:“如此说来,你必是海路来了?” 
  “田兄果然商旅孙吴。”庄辛笑道,“大海船三艘,便在之罘岛 ,所需物事尽有,只是要一个运货谋划。”“好!”田单拍案而起,“天不灭齐!乐毅却能奈何?”大手一挥便道,“中军司马,立即集中三万精壮军士并城中全部车辆,一律做商旅便装待命。” 
  “嗨!”中军司马立即疾步出帐。 
  鲁仲连沉吟道:“田兄,几万人上路,城中岂不空虚?” 
  “也是天意了。”田单拿过那卷羊皮纸,“乐毅正在劝降,至少三几日不会攻城。”鲁仲连将书信浏览一遍便是哈哈大笑:“乐毅小视齐人也!我代田兄回了他。”“好!”田单霍然起身,“你在这里回信,我与庄辛兄去之罘。” 
  “这却不行。”鲁仲连也站了起来,“头等大事,头一遭都得去,明日你便回来坐镇。”一时三人全换了全副甲胄,便上马急驰东门。城内兵士车辆已经集结完毕,田单传下将令:牛带笼嘴马衔枚,车轴涂油,熄灭火把,黑夜疾行!片刻间收拾妥当,东门缓缓打开,三万人马便俏无声息地涌出了城门。这之罘却在即墨东北方向百余里的大海边。海边有座小小的要塞城堡——腄城 ,腄北三十余里便是茫茫大海。大地在海边突然昂起了头颅,便有了一座陡峭的小山,之罘岛与峻峭的山岩遥遥相望,仿佛便是一对喁喁私语的姊妹。于是,这海边小山便也叫了之罘山。之罘山与之罘岛之间,便是一道深深的海湾,历来海盗商贾的私盐大船都在这道隐秘的海湾停泊。鲁仲连虽非商旅,却早听田单备细叙说过即墨田氏当年做盐铁生意的这个隐秘出海口。此次海船从楚国琅邪北上,本来距崂山海湾最近,可因了崂山湾是人人皆知的商船登岸处,鲁仲连便坚持绕道北上停泊之罘,虽然路途远了许多,可只要隐秘安全也只好如此。为此庄辛大费了一番周折,寻觅到楚国大商猗顿家族,才找到了熟悉这条贩私海路的一拨水手。半月海上颠簸,终是将三艘大海船稳稳地停泊在了之罘海湾。田单久为商旅,与海船私货也免不了常有来往,对此地自然是轻车熟路根本不用乡导。三万人马一夜疾行,太阳跃出海面时便到了海边。看着海湾中的船桅白帆,田单精神顿时抖擞,立即下令:军士歇息两个时辰饱餐战饭,而后一鼓作气将海船物资全部搬运到已经是空城的腄城囤积! 
  天将暮色时分,三只大海船的粮食与诸般物事终于全部搬运完毕,海船留下了一只小快船接应鲁仲连与庄辛,便趁着夜色悄然南下了。田单立即下令:三千精锐步兵秘密驻扎在腄城内留守;两千骑兵前行肃清道路,遇有可疑人等立即捕获;其余人马休整两个时辰,夜半运送粮货上路。 
  次日夜半,这支粮草辎重大军终于安全秘密地抵达即墨,卸下的粮食物资竟堆满了即墨的三座大库。即墨军民士气顿时大涨,寒衣在身,甲胄鲜明,欢呼声响彻全城。便在太阳升起的时分,一骑飞出即墨西门,直向燕军大营而去。     
五、战地风雪 大将之心 
  乐毅没有想到,王蠋之死在齐国引发的暗潮竟是如此之大。 
  五道安齐法令颁布的初期,大势确实很是缓和了一段,留在临淄的中小官员与散落各地的士子们已经有百余人出山做燕官了,纵然不出山者,也对“乐毅五法”颇为赞同。庶民百姓更是一片赞颂,相遇议论,皆说“田地当杀!田齐当灭!”依照传统,兴亡巨变的非常之时,总会有神秘的童谣或谶语在民间流布,可这次竟然没有一则童谣谶语流传。对于素来有议论之风的齐人而言,这无疑表明了他们对乐毅的安齐法令是服膺的,至少是没有怨言的。 
  可是,随着“王蠋死节”消息的秘密流传,情势竟发生了莫名其妙的变化。燕官们说,那些没有出山的旧齐臣子与遗老遗少们最是骚动,纷纷聚相议论:“王蠋一介布衣,尚有如此大义,不北面于燕 ,况我等在位食禄者乎!”紧接着,对出山燕官的诅咒便在坊间巷闾流布开来。燕官们在书房,在寝室,甚或在轺车上,动辄便有箭书或匕首书飞来,突然钉在书案上榻帐上轺车伞盖上,大体只一句话:“若不回首,共诛齐奸!”这些士子官吏原本便是试着做做再说,许多人连燕国封地都没有领受,如今陡遭国人侧目,便如芒刺在背,竟是纷纷递来辞官书。乐毅反复思忖,若强留这些人做燕官,仁政化齐的方略便会流于无形,于是但有辞官书便一律允准,且以燕王名义赠金百镒以为生计。如此一来,燕国宽仁厚德的美誉倒是流传开来了,但骚动鼓噪者们却也更加有了声势,齐西一时暗潮汹涌。 
  不久,便有惊人消息从莒城传来:貂勃率齐人拥立王子田法章为新齐王了!原来,莒城令貂勃颇有谋略,寻思要长期支撑下去便要打出王室旗号感召齐人。没有王便没有国,这是天下公理。一旦立王,便意味着齐国没有灭亡,国人便会多方来投,他国不愿燕国强大不定也会设法后援,局面与孤城困守便大不一般。围困莒城的燕军却是秦开部将,忠实奉行乐毅的化齐方略,长困缓攻,莒城之战事便远非即墨那般惨烈。貂勃便利用燕军许些许商旅出入莒城之机,派出精干斥候扮做商旅出城,四处寻觅王子下落。 
  齐湣王被杀,活下来的田氏王族早已经星散逃亡了,眼见国人汹汹,谁还敢说自己是王族子孙?貂勃自然清楚王子难觅,可他只有一个要求:只要是个王子,嫡系或旁支均可;非常之时,但立王族子孙足矣,何须定要嫡系?可即便如此,秘密斥候寻访半年,竟还是一无所获。情急之下,貂勃派出心腹干员秘密潜入薛邑,请求孟尝君遴选出一个儿子进入莒城立为齐王。病体支离的孟尝君却是摇头叹息:“天意也!吾虽有子十三,却尽皆庸碌,若窃为救亡之君而实则误国,田文有何面目立于天下?”竟是断然拒绝了。便在貂勃心灰意冷的时节,斥候总领却报来一个意外消息:太史嬓府中有个不明来路的灌园少年,相貌与齐湣王有几分相象!貂勃精神大振,立即派了一个心腹干员以抄录国史天象记载为由,进入太史府探察少年底细。这个太史嬓,便是被齐湣王用王蠋换了的那个老太史。无端被罢黜,白发苍苍的太史嬓便回归莒城故里做了个田舍翁。四进庭院之中,只有那间堆满竹简典籍的书房与那片两三亩大的园林是老人最留恋的所在,整日价轮换徜徉,却是乐此不疲。当莒城陷入难民大海时,貂勃前来问计,太史嬓只有一句话:“民为国本,便是丢了莒城,也不能丢弃国人!”老太史为莒城老名士,人望极高,貂勃素来敬佩,便劝老人迁到孟尝君的薛邑去避开战乱。太史嬓却点着竹杖大是慷慨:“邦国危亡,名士死节!老夫纵不能战,亦决不能做望风逃窜之鼠辈乎也!”貂勃有感于老太史垂暮志节,便通令军吏:不得对太史府做任何征发,不许任何人骚扰太史府,违令者立斩!如此太史府便在非常之时竟是一片宁静。便在齐湣王被杀之后的一个夜里,老太史的小女儿史缇却突然跑进书房,说后园狗吠,有个飘来飘去的长发身影。太史嬓笃信天道,却从来不信鬼神,便立即拿起竹杖与举着火把的小女儿进了后园。将到竹林,果见一个长发身影在山石茅亭间飘忽游动。那只因怕伤了难民而被铁链锁在石屋中的猛犬,正不断发出低沉的怒吼。 
  “你是何人?不用躲藏,过来说话了。” 
  太史嬓平静苍老的声音仿佛有着一种磁铁吸力,那个飘忽的身影站住了,慢慢地走了过来。火把之下,却是一个蓬头垢面长发披肩的少年,虽然是一身褴褛布衣,双眼闪烁着惊慌恐惧,却依然透出一股不寻常的气息。“禀报老伯,”少年开口了,“我随家人逃战,父母都死了。” 
  “上天!齐人何其多难也!”太史嬓长长地叹息一声,“你便留下吧,仗打完了,老夫再设法送你还乡顶门立户便了。”“哇!”的一声,少年便是号啕大哭,扑倒在地连连叩头。 
  老太史跺了跺竹杖:“后生莫哭,复巢之下,岂有完卵啊。缇儿,带他去换身衣裳,吃顿饱饭了。”从此,这个少年便在太史府做了灌园仆人,经管后园这片园林。既得温饱安定,萎缩的布衣流浪儿便神奇地变成了一个英挺俊秀的少年公子。秘密斥候无意中听得传闻,便以军中借用太史府猛犬为名,专门到园中察看了这个少年。三日之后,貂勃的心腹干员从太史府归来,禀报了探察结果——少年的相貌步态确实与死去的齐王一般无二。貂勃惊喜非常,立即夤夜秘密拜见太史嬓,备细叙说了事情的前后经过,请求太史嬓支持立王。一听之下,太史嬓恍然醒悟,连连点杖感叹:“天意天意!若得立王,齐国有望也!” 
  貂勃一走,太史嬓立即唤来少仆询问,谁知少年却一口咬定自己只是一家商旅之后,不知王室为何物。太史嬓思忖一番,便将小女儿找来说了齐国大势与目下立王之急迫,吩咐小女儿设法盘问清楚少年的底细。小女儿却是聪慧美丽,没过多久便将少年带到了老父亲面前。少年终于承认了自己是齐湣王田地的儿子,叫田法章,末了却只一句话:“王族多难。法章愿永远为太史园仆,不愿为王。”一旦证实王子之身,太史嬓也不着急,只每日给少年法章讲述田氏齐国的历史,反复申明:王者只要恪守君道,勤谨治国,民众自然拥戴,便不会落到父王田地那般下场。太史嬓又将貂勃秘密请进府中,对少年法章讲述目下齐国民意与抗燕大势。田法章少年聪颖,终于默默点头了,却期期艾艾地说了一句:“法章但,得为君,须,须立史缇姐姐,为后。否则,法章不王!” 
  太史嬓顿时惊讶了,一双老眼对小女儿射出凌厉的光芒。 
  “禀报父亲,女儿已经与法章做了夫妻。”十六岁的女儿竟是一脸坦然。“罢了罢了!”太史嬓点着竹杖满脸胀红,“女不娶媒而自嫁,非我之女也!徒然令人汗颜!你便去吧,老夫终身不再见你也。”少女史缇却没有说话,只对老父深深一躬,便拉着田法章去了。貂勃却是哈哈大笑:“老太史何其迂阔也!王得一贤后,国得一贤丈,岂非大幸也?岂有汗颜之理?立王之日,末将再来专程恭贺!”便车马辚辚地拥着一对少年去了。一月之后,貂勃率莒城军民简朴而隆重地拥立田法章为齐王,这便是齐襄王。消息传开,齐人精神大振,临淄的旧臣子与一般遗老遗少便悄悄地以各种名目出城逃往莒城,投奔新齐王去了。 
  然则,乐毅却并没有惊慌失措。战国之世,王权号召力已经远远不如春秋之世那般神圣,说到底,已经能在各国自由迁徙的庶民百姓还是注重实实在在的生计。哪一国稳定康宁,便往哪一国迁徙。秦国变法之后,将三晋穷苦百姓吸过去了三百余万,便是明证。秦国大军夺取魏国河内郡,夺取楚国南郡,魏人楚人都没有反抗,因由何在?还不是秦国新法的威力?还不是与民土地彻底废除隶农制的威力?燕国法令虽不如秦国那般彻底,可比齐湣王的苛虐暴政却是宽厚得人多了,若持久行之,如何不能化齐入燕?莒城虽王,然貂勃却并非力挽狂澜之大才,并没有一套收复齐国人心的法令颁布,而只是忙着备战守城。以此观之,莒城不足虑也,新齐王不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