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新中国近代史 >

第124部分

新中国近代史-第124部分

小说: 新中国近代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福兰克……我能称你作福兰克吗?”
  在得到允许后,我继续说道:“这个问题很难说清楚,由于东西方的观念不同,而我又不想你发生误解,请允许我提几个问题……”
  再次得到罗斯福的同意。
  “福兰克,我看过你今年的致国会咨文了,真的非常棒,‘四大自由’说出了我想要说却无法说出的……”
  罗斯福微笑着说道:“谢谢!”
  罗斯福咨文中提出了人类四大基本自由,分别为:1)言论自由;2)以自己的方式崇奉上帝的自由;3)免于匮乏的自由;4)免于恐惧的自由——世界范围的裁军。
  “没什么,你说的确实很帮!这样的想法,在你心中一定是由来已久了吧?”
  罗斯福点点头,做了个肯定的回答——“是的”。
  “福兰克,这些自由有没有适用范围,换句话说,它包不包括黑人……包不包括黄种人……”
  罗斯福不知道我要说什么,却敏锐地察觉到陷阱的存在,他犹豫了一下,没有回答。
  我停顿了一下,没有等到他的回答,就继续说下去——“我想知道,它包不包括犹太人?”
  我有意说的含糊其词,但罗斯福还是愣了一下,时间短暂到了极点,却被我清晰的收入眼底。罗斯福看了我一眼,就把脸转到其他方向。
  风似乎停滞了,气氛比刚刚还要沉闷。
  我没有紧逼下去,“福兰克,如有冒犯,还请允许我表示歉意……”
  罗斯福笑了笑,声音有点苦,“没关系,这是我做的不够好。”
  中国迄今为止,已经接收了170多万犹太人,美国却不足1万人,再怎么说,事实摆在面前,也是无可辩驳的。就像我不想,或者说不能欺骗罗斯福一样,他也难以用诡辩来骗我。如果他告诉我说,他对欧洲犹太人的处境毫不知情,我相信与否不说。目前美国也不可能大批接收犹太人的。
  我用力一挥手,“不不不,福兰克,你误解了我的意思。我不是想指责什么,你受到很多限制,我也一样,我们都有许多实实在在的困难……”哦,我想说的不是这个。
  “在四大自由之前,还有生存的自由。”——狗屎!我要说的也不是这个。我恼怒地敲了下桌子。
  “福兰克,希特勒已经向我保证了犹太人的生存权,中国驻欧洲的二十七个使馆,获准随时可以进入集中营地进行核实。至今我还没有收到不好的消息。希特勒信守了承诺。
  福兰克,你说的是很好,但我做的也不赖。
  在我看来,英国与纳粹德国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没有什么正义之分。种族歧视不是希特勒的专利。在东南亚,在印度,在非洲,‘约翰牛’做的更卑鄙。英国‘绅士’也曾经在国会通过战争决议,目的仅仅是为了到我国贩卖鸦片……
  福兰克,我看不出这里面有什么不同。”
  罗斯福惊讶地望着我。
  “无论你是否意思到,福兰克,在你提出四大自由的时候,你并没有考虑到白人以外的其他人……这不公平。”
  我平静的望着罗斯福,平铺直叙地说道,不是抱怨,只是单纯的叙述。
  我没有理会罗斯福的困惑,也没给他辩驳的机会,接着说下去,“我清楚,这世界不存在公平。这理所应然,强者总是会得到更多,只要他不剥夺弱者的最后一块面包……
  中国人民愿意为了理想而战斗,但不会为了分赃不均而战斗。中国人愿意为了正义而牺牲,但在这场战争中,我看不到正义的存在。
  战争的起因,我们都清楚。法国与英国制订《凡尔赛和约》时,就注定了这一天。他们选择了‘祸水东引’时,就应该知道有今天。没有希特勒,没有纳粹党,也会有其他人来做这一切。
  ……
  向天吐沫,口水就会落在自己的脸上。
  约翰牛自食其果。
  我不会同情他们的。”
  罗斯福恢复了安祥,一脸的微笑中蕴涵苦涩,他知道,我不喜欢英国人,中英关系一直不好,却没想到我是如此考虑的。尽管他不喜欢,却也知道,这是深思熟虑地结果,是最真实的想法。就如同他的信念一样,不会轻易改变,也不会轻易动摇。
  不过,罗斯福也察觉到一点儿希望,他开始努力说服我,列举了种种事实,来证明德国的非正义性。
  他指出德国是侵略者,我就告诉他英法是同谋犯;
  他指出德国对自由的压制,我就告诉他这不会比苏联更严重——他没有争辩,如果苏德发生战争,我们都清楚,他会支持谁;
  ……
  我忽然觉得有些厌倦,决定换个话题,“福兰克,我们还是谈一点现实的吧!
  ……
  在这个世界上,美国是中国最重要的朋友。在各个领域,中美之间都存在着许多共通之处。如果美国处于十分危机的时候,比如说,战火蔓延到北美大陆,中国是愿意提供帮助和支持的。
  不过,德国是中国的朋友,日本也是中国的朋友,而英国不是,苏联也不是。在欧洲的战争中,中国宁愿德国获胜,而不是英国。
  然而,中国不会为此而战斗。
  如果美国对德国宣战,那么,中国会宣布保持中立立场。
  ……”
  此后,我们的谈话,开始进入实质阶段。
  罗斯福是个不错的人,我们却没有办法成为朋友。谈话是短暂的,然我们就像结识已久的样子,彼此十分了解。白发如新,倾盖如故。
  罗斯福与我没有达成任何条约,只是宣布中美贸易一如既往。
  我知道,罗斯福一定会支持英国,必要时还会支持苏联,而我则会继续与德国、日本保持贸易。但是,中国不会卷入战争,至少不会与美国开战。在必要的时候,如战事发生在两国本土,我们就可以在大洋彼岸找到一个帮手——自然,这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对于日本与美国的分歧,我笑着说,“我不认为,日本会威胁到美国(本土),如果,有那么一天的话,中国一定会与美国站在一起。”
  尽管这话听起来象是开玩笑,但罗斯福和我都知道,这是真心话。如果日本能够威胁美国的话,那它也一定会对中国造成威胁,中美自然会合作的。
  现在嚒,美国就需要自强不息了。
  这不算是个好结果,却是个可以接受的结果。
  罗斯福在我离开以后,有些失落地坐在那里,半晌没有说话。私下里,罗斯福显得忧心忡忡,他对战争的胜利,不再把握十足了。然而,即使欧洲战争失败,美国也不会孤立无援。这倒像是个好消息。
  回国后,罗斯福告诉赫尔结果——“中国不是美国的敌人,却很有可能成为美国最主要的竞争对手”。
  与此同时,日美会谈也在进行中。美日之间的分歧日益严重,日本要成为一个大国,只有向东南亚扩张。但美国绝对不希望日本强大。如果不是中国崛起的时机太好,美国也不会支持中国的。反而会采取措施压制中国,使之成为美国的附庸。同样的错误,美国不会再犯第二次。
  拟议中的近卫…罗斯福会谈,并没有能够举行。
  赫尔备忘录和中国的密电警告,在东京造成了很大混乱。
  赫尔备忘录是在五月发出的,它以哈里·德克斯特·怀特(执行“雪计划”的苏联间谍)拟订的备忘录为基础的,敦促日本从印支撤军,并取消在印支的经济特权。
  该备忘录的实质是,促使日本放弃在远东的一切野心,并在事实上成为美国的附庸。
  日驻美大使来栖接到备忘录时,答复道,他想象不出本国政府怎能同意备忘录。赫尔暗示的财政援助,毫无意义。以日本人的“好强”,是不可能忍受这一“屈辱”的。
  而前些时候,日本接到了中国的警告。唐绍仪拿出了一堆破译好的近期日本密电电文,警告说,日本的密码已被破译,请不要在电报里讨论重要的事。
  随后,更换了新密码的日本,再次接到警告,并表示中国愿意对此提供支援。日本自是婉言谢绝,也不再在电报里讨论任何重要问题。重要的的问题,日本人采用了信使,或者使用一次性密码。
  政府竭力想避免与美国开战,但想到美国不知破译了日本多少密电,就觉得前途无亮了。而日本“主张积极行动的人士”正在增加,军部越来越明显的主导了国家决策,这里的军部是指海军军部。他们要求突袭新加坡,以排除美国军队使用新加坡的一切可能性。
  与此同时,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情报来源,华盛顿的意见变得相当的混乱。人人都估计,日本要在东南亚继续推进,却不知日本已决定进攻美国。
  既然进攻新加坡,就会与美国开战,那就不如一次解决美国和英国了。日本的实力超过另一个世界不少,又是集中了全部力量在东南亚,举倾国之力一战的话,还是有四分胜算的。加之,还有中国提供支援。假如说不能战胜美国——日本也知道多半没戏,称霸太平洋,却也足以守住占领区了。
  值得一提的是,山本五十六也没有过多的反对,估计也是觉得可以一博了。
  日本连续在鹿儿岛等地,进行了多次演习,在外交上施加压力,也为日本的进攻作准备。
  而在同时,德国的“芭芭罗萨”计划,也已经准备就绪。希特勒光是德军就准备了150个师。
  希特勒的计划不错,德国的海军太弱,但进攻不行,却也足够防守用的了。英国别说登陆欧洲,就是北非战场,隆美尔已把英军打的屁滚尿流。德国有整一年的时间对苏作战,只要消灭了苏联,德国就稳居不败之地。到时候,即使美国参战,也为时已晚。
  至于德军打不过苏联红军,这样异想天开的念头,元首阁下想都从来没有想过。
  【看书要砸票,做人才厚道】  ?
  第122章[全]
  尽管苏联在苏芬战争中,吸取教训,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在41年5月15日,德国的进攻一开始,苏联还是吃了大亏。
  39年,苏联的大清洗正是高潮,直到苏芬一战吃亏不小。斯大林才清楚,清洗对苏联红军的战斗力造成了多大伤害。从40年起,斯大林采取了一系列的备战措施。如召回了数千“大清洗”中被判刑的军官,开设了军事院校,恢复军衔制度等等。并实施了义务兵役制,使苏联红军的总兵力在41年初达到了420万。
  同时,斯大林开始大力发展国防工业。至德国进攻前的一年多时间里,苏联就装备了一万七千多架飞机,其中新式飞机,如伊尔…2,就有四千架;装备坦克一万八千多辆,其中新式坦克,如T…34,就接近六千辆。
  按说,以苏联红军的实力来看,即便是打不过德军,也不会相差悬殊,不至于吃亏太大。要知道,苏联红军的换装是以西方防线为主,一多半的新装备,都武装了西方方面军。苏军与德军的装备差距不是很大的。
  然而,斯大林刚愎自用,他的两个判断失误,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其中,一个判断,是关于德国的主攻方向;另一个判断则是关于进攻时间。
  在进攻方向上,斯大林认为,德国要是想打一场长期的大规模战争,那乌克兰的粮食和顿巴斯的煤,就是必不可少的。他否决了总参谋部,关于“德军主攻方向是斯摩棱斯克和莫斯科”的判断,断定德军将主攻方向为西南方。
  大清洗刚刚结束,谁敢与最高领袖顶着干?!
  参谋人员明明知道,希特勒的“闪电战”强调速战速决,却也没有人有勇气指出这一点。苏联红军就把主要防御方向定在西南了。这直接导致德国进攻后,苏联红军需要把100个师的部队,从西南调动到前线去。
  德国的进攻不是没有征兆的。
  41年3月,苏联获悉,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在安庆与唐绍仪和蒋百里进行了极为秘密的谈判。谈判内容不难想象,希特勒是想与中国建立联盟,形成对苏联的军事包围,迫使苏联两面作战。
  中国与苏联之间,是有《互不侵犯条约》的存在,中苏也已经有十几年没有发生战争了。
  但是,斯大林清楚,在中国的国防白皮书里,苏联始终以敌国的身份,名列榜首——与中国在苏联三十年代早期的国情报告中的地位相当。此后,德国后来者居上,超过了中国,居首位。不过,中国仍然排在第二位的。
  斯大林可不相信,一纸条约,会限制住中国。当初,中国最后是怎么对待俄罗斯临时政府的,斯大林还记忆犹新。
  斯大林陆续收到了一些情报,指出德国正准备进攻苏联。不过与此同时,斯大林也收到与之截然相反的情报,指出德国是在为入侵英国作准备。
  其中,比较著名的消息,是丘吉尔在4月初的电报,提醒斯大林,德国准备进攻苏联。然,41年春天,西方国家盛传“苏联对德国进行大规模军事准备”的挑拨性消息。正因为消息属实,使迫切需要时间准备的斯大林极为生气。而丘吉尔在干涉苏联内战时,也给斯大林留下了恶劣的印象。
  总而言之,斯大林对此类不合意的消息,一律无视。苏联正是武装到关键的时候,斯大林是决心与德国“亲善”了。武器装备到了部队,并不会马上形成战斗力,还需要时间训练。假如能拖到明年,再有几月时间,苏联红军换装完毕不说,战斗力也会有很大提高的。
  于是,即使在战前几小时,苏联得到了很确切的消息,斯大林还是花了几个小时讨论,才决定提高警戒,但为时已晚了。
  5月15日凌晨四点,德军对苏联展开全面进攻。这是一次不宣而战。德国轰炸机猛烈袭击了西部、基辅和波罗的海沿岸3个特别军区的许多机场 ,苏联红军配备的大量飞机,被直接消灭在机场上。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德国空军总司令戈林元帅的命令,空军放过了强击机。尽管戈林缴获的愿望是良好的,苏联红军却明显不愿意配合,这些飞机飞回了国内,在随后的战争中给德军以沉重打击——“坦克克星”。
  德军的进攻,就不详细描述了,与另一个世界差不多。
  苏联虽然在武器装备上,有所改善,但措手不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