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新中国近代史 >

第137部分

新中国近代史-第137部分

小说: 新中国近代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时间,屋里鸦雀无声。
  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想了想,又开口询问了几个细节,才说道:“泰舍特不是主要进攻方向,命令守军立即出动少量部队,破坏东部铁路。同时,加固工事,准备防守。”
  斯大林讨厌别人说废话,所以华西列夫斯说话都很简洁。但与会者都明白他的意思。
  由于感受到中国的威胁,苏联在工业部局时,没有过多的考虑西伯利亚。临近中国边境,只有新西伯利亚工业区和乌拉尔工业区——都远离泰舍特。中军即便攻克泰舍特,也还须进军一千多公里,才能威胁新西伯利亚。
  中国没有必要舍近求远。否则,后勤就是个负担。
  “其余两路都很重要。我判断,中军将以乌拉尔河防线为辅,以西伯利亚防线为主。
  ……”
  说到这里,就产生分歧了,与会者一阵骚动。
  中军攻克乌拉尔河防线,就可以从东方、北方威胁斯大林格勒,一旦攻克之,就可以与德军汇合,席卷这里和高加索地区。并且从南方威胁到莫斯科,战略意义不是西伯利亚防线能够相比的。况且,中军至少在此动用了五十万大军。
  华西列夫斯基一说完,安东诺夫就反驳说,“我认为恰恰相反。中军是以乌拉尔河为主,继而以斯大林格勒为目标,与德军汇合……”
  斯大林一面听着各人的意见,一面在办公室里缓慢地来回走着。他不时地走近那张大桌子,弯下身子,凝视着打开的地图。
  这时,斯大林回到自己的办公桌旁,拿出几支香烟,捏碎,然后把烟丝慢慢地装进烟斗。烟是“黑塞哥维那弗洛尔”牌的。
  朱可夫的发言吸引了他的注意,斯大林停下点烟的动作,留意倾听。
  “中国军队超过三百万,以其出动的空军来看,恐怕是动用了大部分兵力。
  就是按出兵二百万计算,中军也足以两条战线,同时并举了。从战略上讲,中军应该以乌拉尔河为主。但是,KGB根据情报判断,中德密约约定的是,亚洲部分归中国,欧洲部分归德国。
  因此,我支持华西列夫。
  不管怎样,中军的参战都会带来沉重的压力,必须尽快地增援前线。
  ……”
  随后,朱可夫的发言进入实际的计划。中军在北哈萨克的进攻,针对两大工业区。
  因为西伯利亚铁路距离中国太近,苏联在“一五”其间,修建了伊热夫斯克(下塔吉尔)…谢罗夫…托博尔斯克…托木斯克铁路线,并把工业部局向西西伯利亚平原和东欧平原的北部扩展。因此,中军的进攻很难截断当地的铁路交通。
  这是对苏联有利的一面,应命令当地守军严防死守,争取时间,并迅速在当地组建乌拉尔方面军和新西伯利亚方面军,统一指挥,从东西两个方向,阻截中军的进攻。
  同时,对两条战线的增援,也是必不可少的。
  战争的胜负取决于苏联能否守住西西伯利亚平原,以及美国的援助力度。
  朱可夫建议,收缩防御,把高加索方面军调到斯大林格勒,动员起所有可动员的力量,武装起每个适龄男女,尽快督促美国开辟第二战场,苏联人只能战斗到底了。
  “把高加索油田送给德国人?”梅赫利斯挖苦地说。
  朱可夫明白,“放弃高加索”这几个字对于所有的苏联人,包括对于斯大林意味着什么。但是,高加索是守不住的,他不能感情用事。
  “高加索不得不放弃,”朱可夫断然回答,‘必要的时候,斯大林格勒都得放弃。’——这句话,他明智地没有说出来。
  ……
  关于高加索问题,会议没有达成一致,但中国很快帮助斯大林下定了决心。
  当夜中国空军彻底把巴库油田和格罗兹尼油田轰炸了一遍。根据当地矿务局的报告,采油和炼油设施大部被毁,绝大多数油井燃起熊熊大火,半年之内油田无法恢复生产。
  高加索油田遭遇毁灭性打击,也帮助希特勒下定了决心,德军向高加索的进攻已经毫无意义。希特勒带着些许不满,命令德军,除留下一部牵制高加索苏军外,余部掉转过头来,集中所有兵力,用于斯大林格勒——早该如此了。
  提起霍东阁,人们更愿意说起,霍东阁那担任中华国术协会会长的父亲,以及霍父与董家二老,当初喝过血酒,一个响头磕在地上的,八拜之交。要不,就说霍东阁是董家的嫡系,在董家长大的。霍妹嫁给了董毅然。凭着这样的背景,霍东阁什么不干也能升官云云。
  人们私下里,就是喜欢说长道短。比如说,有本事的不只霍东阁一个,孙立人有没有本事?孙才晋升为准将,而霍东阁少将已经当四年了。此间的差距,可不是四五年军龄,二三个战功,就能够解释的。
  霍东阁对此已经麻木了,谁在初次接触的时候,都会如此设想。不过,稍为知道一些儿的,都会承认,霍东阁本身确实是有本事,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
  霍东阁的资历无可挑剔。在中国一路军校读上来,成绩全部优秀;留学美国西点军校,仍以第一名毕业;驻德武官,表现出色,蒋百里指名要他去参谋部,但霍婉言拒绝了;在连队中,作战勇敢,初次上战场就荣立战功;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每战必前,每阵必胜,从东北打到西北,一路打到土库曼,军功章少说也有十几枚。
  要知道,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军队可没打几仗。全军上下,战功能够与之相比的同龄人寥寥无几。其中,还有大半是出自于“龙牙”,但龙牙那是特种部队,始终有任务的,谁也比不了。
  霍东阁名列“陆军三杰”的榜首,不是凭空而来的。其率领的装甲第七师,向来以“作战勇敢,战术灵活”而著称,在装甲部队中是数一数二的王牌部队。除了白崇禧的装甲第一师和薛岳的第九山地师,在对抗演习中,罕逢敌手。
  霍东阁少将今年已经四十七了,但他身体健康良好,看上去精力十足,矫健的宛如一头豹子,似乎只有三十七。以他的人脉,消息灵通着呢!
  一听说要对苏联开战,霍东阁就忍不住热血沸腾,说什么保卫和平,那都是扯蛋,辛辛苦苦的训练这么些年,不就是为了战争嘛!
  对于战争的胜利,霍东阁信心十足。一来,他对自己带出来的兵有信心,而来他对政府有信心。那个‘好战的老头子’狡猾的很,没有便宜占的事,才不会参和,霍东阁想到这,不由自主地微笑起来。
  居然会被称作‘好战的老头子’,报纸真是什么都敢编。
  霍东阁清楚,汪道铭、陈庆良、蔡锷这批“老”将军才刚六十出头,集团军司令的位置不是他能抢到手的。所以霍东阁瞄准的是“先锋官”。
  果然不出所料,汪道铭上将亲自出马,抢下了中央集团军司令一职。霍东阁评价,还让不让人活了,这位老大都打了一辈子仗了,就不能给别人留点儿机会。
  中央集团军下辖四十五个满编师,五个炮兵旅,五个战斗机联队和五个轰炸机联队,共130万人,二千四百余辆虎式坦克,五千辆豹式装甲车,及四千五百余架飞机。
  中央集团军从被哈萨克出发,兵分两路:甲集团由勒石堡出兵,同时向库尔干、伊希姆和鄂木斯克进军,目标直指喀山(佯攻);乙集团由斋水市和巴水市出兵,进攻巴尔瑙尔,目标为整个新西伯利亚地区。
  另一个西方集团军司令被蔡锷夺下,这也没什么可争的,蔡锷身体健康,别人也就争不过他。
  西方集团军下辖三十五个满编师,五个炮兵旅,四个战斗机联队和四个轰炸机联队,共115万人,二千余辆虎式坦克,四千余辆豹式装甲车,及三千七百余架飞机。
  西方集团军目标就是越过乌拉尔防线,攻克斯大林格勒,与德军汇合。
  好在“老将”都知道培养新人,要不,这“先锋官”的位置,还真不把握。
  “陆军三杰”是霍东阁少将、白崇禧少将和薛岳准将。
  其中,白崇禧少将,装甲第一师师长,受命指挥第一装甲师、第十一装甲师、二个摩步师和二个炮兵旅,为北海集团军司令。
  论规模,北海集团军也就与突击集团相当。但北海路途遥远,在参谋部的计划里,就是个牵制力量。然,白崇禧却觉得这里有戏。苏军在泰舍特的防守尚可,越过此处,苏军的兵力就很薄弱了。
  薛岳准将,山地第三师师长,受命指挥第三山地师等二个摩托化师、二个装甲师和二个炮兵旅,担任中央集团军的突击集团指挥官。
  所以,霍东阁少将,装甲第七师师长,就如愿以偿了。霍东阁受命指挥装甲第七师等三个装甲师、一个摩托化步兵师和二个炮兵旅,担任西方集团军的突击集团指挥官。
  4月11日下午1时1刻,集团军司令部的命令下达到霍东阁手中。霍东阁一声令下,严阵以待的十万大军就宛如惊醒的猛兽,立刻露出那嗜血的獠牙。  ?
  第133章[全]
  7月11日上午10:30,空军出动,中苏战争开始。
  空军出动的不仅仅是战机,还有大量的空降兵部队。
  老实说,尽管去德国的军事观察员报告了,我军空降兵部队与德军伞兵部队的差距。空军也针对此种情况组建了五个空降旅。但是,对于大规模使用空降兵空降,深入敌后作战,参谋部仍然信心不足。
  无论是在演习中,还是在(德军)实战中,空降兵的缺陷都很明显——缺乏压制火力,没有重武器,自身缺乏掩护等等。空降兵部队从诞生开始,就注定只是奇兵,使用要受到限制。想大规模使用,就要有付出重大牺牲的心理准备。反正,不是大成功,就是大失败。
  因此,参谋部制订作战方案的时候,还是喜欢把空降兵小规模使用。一旦有损失,也不会很大,容易补充。
  这一次,就是这样。空降兵被几十人,百余人,被空投到一个个关键地点。控制水坝、桥梁、道路、堡垒等,为后续部队打开通道。
  所以,待霍东阁集团出动之际,空降兵已经干净利落地控制了乌拉尔河上游的水坝。乌拉尔河上的桥梁,早已经被苏军炸毁,这倒不用指望了。这里说的桥梁是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可以承受一定重量的。苏军处于守势,自不会留着,给我军利用。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说后勤,对军队的重要性。
  中国军队的装备好,火力强。换句话说,就是后勤负担重。而机械化部队中,工程兵的作用非常重要。故而,从组建之日起,中国国防军就很重视后勤和工兵。在编制和装备上,都有所侧重——对其它国家而言。
  此次为了越过乌拉尔河,工兵就采用了一种新装备。
  新装备说来也简单。就是个铁壳船,两侧安了一排轮胎,上面是块方方正正的装甲甲板,前后左右带接头,最希奇的,也就是在船里塞满了阻燃泡沫而已。但这东西效果却很不错。前面安上两节遥控的装甲船,就可以在短短几十分钟内,迅速铺设好一座浮桥。
  这东西价格不菲,效果也相当显著。尤其是在出其不意的情况下。
  毕竟,这东西在岸上连好,可以直接开到水里去,装甲甲板连小口径迫击炮都打不坏,就算打漏了船,有泡沫撑着,它也不沉。
  而且,霍东阁这里还准备好了大批重炮掩护。
  只花了一个小时,在准备好的十五个渡河地点,工程兵成功搭起了七条可以通行猛虎…3型坦克的浮桥。
  装甲部队一马当先,就越过乌拉尔河。
  然而,战斗才刚刚开始。
  前线的消息,流水般的汇集到指挥部,再集中到霍东阁这里,随后他的命令被迅速传达到战场各处。
  “报,苏军调集重炮,炮轰浮桥,各部要求火力支援”。这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刚才几个失败的地方,都是处于苏军的重炮轰击范围内。
  “命令各炮兵部队集中火力,全力压制苏军重炮”。
  “同时,命令工兵部队抓紧时间,在备用地点架设浮桥。”
  “还有,要求空军提供火力支援。好钢用在刀刃上,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回过头来,霍东阁问参谋长黄文,“怎么回事,第一旅到哪里了,怎么苏军还……”
  黄文苦笑道:“遇到一道反坦克壕。”
  霍东阁当时就奇怪了,遇到反坦克壕就推平它,这有什么希奇的,都是常规套路,“哦?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没有等黄文回答,霍东阁下一挥手,“算了,我去前边看看,肯定有什么不对的……”
  果然,霍东阁下一看,就骂了句粗口,“这孙子还真想的出来!”
  苏军动员了23万人修建乌拉尔防线,反坦克壕从乌拉尔河口一直向上延伸到乌拉尔山脉,这都是平常事,谁布置防线都得这么布置。没成想,苏联人还真把反坦克壕,挖出花样来了。
  都是明白人,事先想不到,到了现场一看,就知道里面的门道。
  苏联人是不惜工本,反坦克壕挖了六米宽,八米深——这也寻常,无非是人工多一点,苏联人决心大一点儿。我军填埋,多费点儿事。
  但苏联人把挖出来的土,都堆到了反坦克壕临近苏联人的一侧,形成了一个两米多高的土堆。
  这就麻烦了。
  土堆到另一侧,推土机就只好往地下挖。反坦克壕可是距离河边不远,往下挖不了多深,就能冒出水来。
  而且,坦克各部位的装甲厚度是不一样的,底部和上面尤其薄。基本上,随便拿支反坦克枪就能打穿。有这么一个大土堆在,上坡就把底部露出来,下坡把上面亮出来。这一下一上,就是个死亡陷阱。
  那边停的七八辆坦克残骸,已经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
  难怪第一旅一时也卡在这儿了。
  但是,打仗就是这么回事,有困难也得上。
  霍东阁下令,“还在这矗着做甚?!暂时先别急着过坦克了,过去多少,也是个靶子。过去的坦克不要心疼,直接填反坦克壕里,需要几层就填几层。
  先过去一批推土机,把土堆扒出几段豁口来。”
  “是!”第一旅旅长王海说,“跟我想的也差不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