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新中国近代史 >

第39部分

新中国近代史-第39部分

小说: 新中国近代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没有人理会他,田清泉撇了撇嘴,拉长了声音,说:“当然……了,具体安排还要大帅指示,财政司会努力配合”。
  我扫了一眼,盘算一下,让韩铁介绍日本的情报。这些情报我已经看过了,韩铁在介绍的时候,我却由田清泉的讲话,回忆起一件事来。
  其实,我在财政上是个外行,也犯过很严重的错误。只是前期准备充足,运气又好,才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不过,安徽的物价仍然较辛亥年间,有所上涨,不过不多,约在5~7%之间。我犯的错误很简单,就是货币发行。
  货币发行,是件很复杂的事情。不仅与含金量,也就是储备金,有关;而且,也与市场上的商品总量等许多因素有关,毕竟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是为了商品交易而存在的。无论发行的货币多了,还是少了,都会出现问题。我就是一下子,发行了过多的货币,从而引起了通货膨胀。加之,奸商囤积居奇,导致粮价飞涨,货币贬值。
  好在我运气极好。一来,货币的发行必须以四层银元作储备金,又拥有大量的黄金和外汇储备,减少了货币贬值的发生。二来,我组建了兴华银行,将资金控制在手里,陆续投入工农业生产,使市场流通的货币量,没有急剧增长,而是缓慢增加,避免对市场的强力冲击,物价上涨时,吸引了外地物资的涌入。三来,我得到消息早,多少知道这里面的利害,颁布了严厉的法令,又迅速通过董氏从国外购买了大量粮食,扶持起一批有良心的商人,抑制了粮食价格,从而赢得了时间。最重要的是,高投入导致高产出,当年安徽粮食大丰收,使军政府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这是三年前的事情了,短短不到两个月的交锋,虽然紧张,但谈不上危急。毕竟,我还没有动用军队,只使用常规手段,就解决了问题。如今,军政府控制区的市场,已经逐步发展完善,扩大了许多倍,商品总量也增加许多倍,发行货币稍为谨慎一点儿,也就可以了。当然,军政府对此的应对能力,增强了许多,已经能够比较准确的计算货币所需的发行量。然,我之后,也对财政专家的意见重视了许多。
  等我回过神来,韩铁的介绍已经接近尾声。
  “……
  根据以上情况,我们可以判断出,日本目前的陆军总兵力约为二十五万。日本已经放弃了对中国全面开战的企图。
  我的话完了。”
  然后,我宣布了裁军计划:
  “根据新修改的《兵役法案》,从服役期满的官兵中,选择训练有素、身体健康、战术/战略水平突出的官兵,转为职业兵。保留二个步兵师,一个山地师,一个近卫师和二个炮兵旅,人员编制为满员的八成;另外,保留四个基干步兵师,四个基干山地师和二个基干炮兵旅,人员编制为团级。其中,常备部队为双副职;基干部队的官兵比例为1:2。这样一来,在必要的时候;陆军可以迅速扩军到45万,足以应付突发事件。总计,职业陆军的总兵力,约为16万,加之海军的一万五千人,国防军职业兵总数为17。5万。
  其他服役期满的官兵,一律复员。
  此外,按照《兵役法案》修正案,今年服义务役的人员,将会减少,预计会在30~35万之间。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今年的军费开支,可以控制在1。6亿元上下。虽然,开支仍然不少,但主要用于后备力量的培养,这是不能少的。
  这次复员,是我们的第一次复员,规模还这么大,各单位一定要配合好。所需经费,一定要按时拨付。”
  田清泉道:“是,一定按时拨付。”
  “一定要做好各级官兵的思想工作,有实际困难的,要酌情帮助解决。”
  陈士诚道:“是,保证完成任务。”
  “政府机关招收人员,一律率先通知军令司;各地的招聘信息,也要第一时间,通知复员军人。”
  钱凤梧道:“是。”
  “教育司要尽一切力量,为复员军人提供免费的职业技术培训。这要形成惯例,一直保持下去。”
  邓绳候说:“好,我会尽力。只是师资和实习场所会有一定问题。”
  我说:“有问题,你就想方设法去解决,我会让董氏尽量为你提供方便,但这显然是不够的。其他企业,你可以和凤梧一起想想办法。”
  邓绳候道:“是,我这里也没问题了。”
  ……
  设想的再好,实际执行起来,也会出现许许多多的问题。复员工作困难重重,一共花了四个多月才告一段落。许多军人都舍不得离开部队,国防军待遇好,受人尊敬,生活稳定。忽然一下子退伍了,很多人没有着落,自然不愿意。三总司只好耐心细致的做工作。一遍遍的把众所周知的道理,讲给这些官兵。但还有许多人,一直待到最后,才不得不接受现实。没有办法,这是制度,必须如此,也应该如此。
  辛亥之初,有德国的贷款,有董氏在美国多年的积累资金,同时,国防军也需要发展壮大,以应付接下来的内外战争,才不得不疯狂扩军备战。但是,这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短短几年,国防军军费开支愈十亿。虽然,我把这风险,通过发行货币,与民众一起承担了。然,超过四亿的资金,也不是一个小数目。现在,外界形势已经缓和下来,我是不可能继续,保持一支规模庞大,无所事事的军队的。这不仅会吞噬军政府为经济发展,所做出的努力,也会对我产生威胁。军队必须职业化。
  军令司只能尽量为复员军人创造条件,把各地招聘警察、消防员、职员、公务员和招工的种种信息,通告给即将复员的军人,多发一点复员费,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如此而已。我也让青年会配合董氏,增办了许多职业技术培训班,并命令董氏需要招工的企业优先招收复员军人。
  1915年,我裁军八十五万。然,当年征兵三十三万,加上海空军,国防军总兵力仍有五十万之众。但是,我好歹将军费开支从惊人的三亿多,减少到一亿多——联省勉强可以承担的程度。这一年里,我继续发行了教育债券和建设债券,我决定把这当成常例,每年发行一次。债券的发行,依然如故。教育债券购买者少,建设债券购买者众。但不同的是,今年债券一准备发行,美国公使芮恩施就找到我,表示了美国对债券的兴趣,想要购买建设债券。我刚刚欠了他一个人情,联省的关系与美国也正处于升温阶段,实在很难拒绝。但是,我是百分百的不愿意,这时代的铁路太重要了。于是,我想方设法,终于把建设债券推到明年去了。作为试验,我今年会在美国发行一批教育债券,金额四千万美元,年息7厘——这个我求之不得。不过,明年就很难推脱了。我与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约定:如果今年教育债券发行顺利,联省会在1916年,在美国发行了一亿美元债券。其中,教育债券和建设债券,各占一半。
  在陆军裁军的同时,国防军扩大了海军和空军编制。
  海军的潜艇、鱼雷艇、驱逐舰、巡洋舰的数量逐年增加,1916年上海高庙造船厂完成了战列舰的建造,国防军终于有了自己的战列舰。但德国制造的那艘战列舰,则被德国海军征用了,当然,德国也为之付出了代价。同年,高庙造船厂开始了新战列舰的建造工作——这是一艘改进放大版的德国战列舰,增加了部分自行设计——新战列舰的85%将实现国产化,重要部件全部国产化。呃,质量上还有些差距,详细的评估还没有结果,预计建成后,整体差距应当在5~10%左右。
  空军也扩大了自己的编制,在所有主要城市和重要地点附近,修建了飞机场,并把国防军飞机的数量增加到两百架。
  【做人要厚道,看书要砸票】  ?
  第42章
  欧战的原因有许多,最初是由于德国工业总产量的激增,导致英德在海外市场的激烈竞争;而这种经济上的竞争,导致的军备竞赛,以及新殖民地的争夺——提供海外市场;军备竞赛使各国关系紧张,新殖民地的争夺,又形成了同盟国和协约国两个联盟体系。加之,高涨的民族主义。于是,欧战爆发了。
  欧战起初,与历史上相比,没有多少变化,差不多。同盟国与协约国原本都希望能够在短期内战胜对方。其中,德国想在6~8周内,打败法国,再回归头来,花几个月时间灭了俄罗斯——汗,感情日本声称三个月灭亡中国也不是很自大。而英、法、俄也各有盘算,交战双方的军列上都用粉笔写着“圣诞节回家”的题词。众所周知,这绝对不可能。很快,双方的如意算盘都被打破了,战争持续了好几年。
  1914年秋,德军与英法联军在法国边境展开激战,德军突破防线后,迅速向巴黎进军——这是德国最接近胜利的时候,但是,法军集中了巴黎所有的出租车,向马恩河运送了数千名士兵,从而结束了德军的攻势,德国的速胜企图破产。德军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冲锋枪,但终究数量有限,只是在进攻和防御时,给法军造成了更多死伤,并没有左右战役胜负的能力。西线的战斗由这时起,变成了阵地战和消耗战。
  不过,德国觉得武器效果很好,开始大规模订货了。法军在受到打击后,也订了一点。这一时期,联省的主要作用,就是把各种物资卖给交战双方,把军火卖给德国,如此而已。
  我把军火卖给协约国,是在1915年。那时候,俄国在东线遭遇了沉重打击,除军事上共伤亡250万人外,还丢失了15%的领土,损失了10%的铁路,失去了30%的工业,丧失了20%的平民人口。与此同时,英、法两国“击败土耳其,开辟一条通往俄国的补给路线,控制达达尼尔海峡”的行动,也失败了。俄军的情况,窘迫到了极点。1915年夏,一位俄国将军在写给法国大使的信中,对此作了生动的描述:“想一想,参加最近几次战斗的几个步兵团吧,他们中三分之一的人没有步枪!这些可怜的家伙在暴风雨般的榴霰弹片中耐心等待,等待着拾起倒下的同伴的步枪。……”
  然,这对我是个极好的机会。
  一个民族的幸福,往往就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俄军的窘迫,我却从中看到了商机,便联系俄使库朋斯基,几经辗转交涉,终于把裁军封存起来的大批军火,以高价卖给了俄罗斯。封存军火能够,以高出全新武器的价格,出售给俄罗斯,十分出乎我的意料。毕竟,还有日本也在竞争这笔生意,而这批军火虽然质量状态都不错,但终归是用过的。
  顾维钧看出我的疑惑后,便给我解释。一来,俄军急需这批军火,越快越好,我们能够提供大批现货;二来,他给了俄国负责采购的人员,一大笔回扣。
  我才想起来,俄罗斯在这一时期的腐化情况十分严重。日俄之战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就源于此。俄罗斯新建好的军舰试航途中,就能沉没。其原因绝对是常人所无法想象的,军舰上没有铆钉,是用木楔子联结的,贪污到这种程度,也算是一绝了。
  不管怎么样,联省总算开始了与协约国的军火贸易。我前前后后,把裁军封存起来的武器装备,以及军队换装下来的武器弹药,都卖给了俄国。甚至,还专门为之生产了一批。当然,后期的款项,主要来自英法两国,以及各种稀有金属。若非,我不肯为行将灭亡的沙俄提供贷款,想必贸易还能够扩大。
  军队的换装,是因为董氏的兵工厂于1914年,研究成一种自动装填步枪。该枪射击时,利用火药燃气的部分能量和弹簧伸张力,来完成射击循环中开锁、退壳及将下一发子弹推入弹膛的动作。只有第一发弹需手工装填,余下的每扣动一次扳机便可射出一发子弹,直到弹夹内的子弹全部打光。该枪采用导气式原理,口径7。63mm,弹夹容量10发,战斗射速约30发/分,有效射程560m,弹仓供弹。其优点是,该射速较毛瑟98提高了两倍,而且射程也较冲锋枪远。
  该枪经过严格实验,反复改进,性能不错,极为可靠。在1915年年初定型后,上报给军需司,同时也偷偷报给了我。我看到样枪,试射了几次,不由自主的叹道:“这不是半自动步枪吗?”(感谢书友平衡)于是,在军需司报告上来后,我下令采购一批,给部分部队试用。如果没有问题的话,就全军换装。全军换装在1916年年底,初步完成。换装后的步兵班,装备冲锋枪二,半自动步枪八,狙击步枪一,掷掸筒一,火力略有上升。
  洛伦兹说:“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这样的话,我虽然听说过很多次了。但是,象这样无法控制的事情,我的态度一向是随它去——面对不可预测的变化,只能“他强任他强,清风抚山岗”。
  但是,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还是让我出了一身冷汗——德军用强大的火力攻占领了杜奥蒙要塞后,集中了手中所有的冲锋枪,攻击部队人手一支,只用了七天,就干净利落地占领了杜奥蒙村——而不是像我记忆里那样用了三个月。那时候,我压力很重,万一德国胜利了我怎么办?我真是万分的后悔莫及,我怎么会卖那么些冲锋枪给德国,人真是不能太贪财。我默默的为法军祈祷,祈祷他们能够坚持下去。我不是担心德国的贷款,哦,也不对,那可是一大笔钱,能不还我就不想还。只是我更担心历史的转变,德国要是胜利了,以后的世界局势的变化可就大了,我能借鉴的东西就少了很多很多。
  与我的祈祷无关,法军艰难的——比历史上艰难了许多——抵御了德军的进攻。凡尔登战役有一个插曲,法军集中了3900辆卡车,在一周之内,从后方运送了近二十万士兵和二万多吨物资,从而挫败了德军的攻势。与马恩河一样,汽车打败了德国。
  当10月份时,我听说了英法联军在索姆河发动了大规模攻势。心里方松了一口气,以后就是消耗战了,协约国无论如何也不会失败了。于是,紧张了半年的我,带着家人,去庐山休假去了。我在庐山最美的风景区,修建了一所中式别墅。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