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新中国近代史 >

第58部分

新中国近代史-第58部分

小说: 新中国近代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国的强烈要求下,我不得不增加到一个团,最后,派出了一个万人的加强团。
  我对疑惑的芮恩施解释说:“保罗,我很高兴,中国能够为国际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但是你也知道,我目前的情况。中国正处于统一的关键时刻,‘攘外必先安内’,我不可能派出太多的军队的”。
  芮恩施表示了理解。
  理解不理解,我也没有办法。难道我能告诉他,时机还不成熟,俄罗斯还不够虚弱,过两年还会有大旱灾和大饥荒。再说,我从来没有考虑过,与人分享西伯利亚,那是中国下个世纪,乃至下下个世纪,最宝贵的财富。
  1919年1月2日,寺内政府屈服于美国压力,发布了出兵宣言。
  随即日本派两个师12000人的兵力,开往海参崴,中国派出10000人,美国派出7000人,英法合派5800人,日本取得联合远征军的最高指挥权。
  日本陆军在海参崴登陆后,擅自行动,深入西伯利亚,先后占领了滨海州、阿穆尔州和外贝加尔州,及赤塔、尼古拉耶夫斯克、布拉戈维申思克。到2月底,出兵西伯利亚的日军已达7。2万名,超出原计划出兵人数的5倍,日军占领东西伯利亚南线全境。
  这样一来,日本政府的承诺,就荡然无存,直接形成了“双重外交”,美国立即提出抗议,中国也提出了严重抗议。原来支持出兵的元老和国内舆论也转向反对。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1月5日,富山抢米的消息,在报纸上报道以后,骚动迅速蔓延到日本全国四分之三的地区。各地民众纷纷夺取奸商粮店,捣毁富豪住宅,袭击警察署,进而焚烧建筑物,很快转变为暴动,许多地区的群众和警察发生流血冲突。流血冲突不断加剧,并在一周后,达到高潮。据统计,此次骚动参加的总人数,在1000万人以上。日本政府出动军队,进行了血腥镇压,被捕民众多达数万人,其中有几千人被判处各种徒刑。
  由于此次骚动从抢米开始,日本人称之为“米骚动”。
  因为这两件事的影响,寺内正毅遂以“米骚动” 为由,于2月29日辞职,继而成立的原敬内阁的第一个课题,就是撤兵。
  对于原敬而言,寺内正毅临下台前,总算干了件好事,就是签署了同中国的《同盟密约》。《密约》规定:中日之间,结为秘密同盟;中国的海军规模受到限制,战列舰的总吨位,不得超过十万吨;日本陆军的规模受到限制,常备陆军总兵力不得超过15万——即12个师团,也就是说,日本陆军需要裁军5个师团;同时,日本海军陆战队总兵力不得超过一万;日本的发展方向为太平洋、东南亚和澳大利亚;中国的发展方向为中亚和西伯利亚;双方均须为对方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中国尊重日本在朝鲜的利益和地位;日本尊重中国在东北的主权;……
  此外,日本决定,再次撤离了一个师团的陆军回国,稳定国内的局势;而中国提供5万吨大米,出口给日本,以缓解日本的大米缺口,缓和日本的形势。同时,中国应筹集15万吨以上的大米,以备《中日友好条约》签署后,快速供给日本的需求。当然,以上的种种,中方只提供货源和方便,具体采购由日方自行处理。
  不管怎样说,这些事件的出现,极大的推动了中日间谈判的进展。
  2月25日,日本率先承认安庆政府为中国政府,决定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别外交关系。
  同日,中日签署了《中日友好条约》。
  这是中国第一个平等条约,条约规定:废除领事裁判权;废除日租界;废除不平等条约;中方以两亿元的代价,赎回南满铁路及相关的一切权利;日本限期撤离驻扎在东北的驻军;双方结为贸易伙伴,向对方开放市场;互相给予对方最惠国待遇,降低彼此之间的关税——为通常关税的一半;日本同意并支持中国关税自主;……
  同日,黄庭芳被任命为第一任中国驻日大使。
  《中日友好条约》的内容传回日本后,其国民深感失望。许多日本城市下半旗,以抗议和约内容,许多日本人缠着黑纱,举行群众集会,反对这一“屈辱”的条约。集会引发了一场暴动,暴动从东京蔓延到大阪、神户、横滨等地。这场政治风暴最后以寺内内阁倒台告终。因为大米的紧缺,导致了“米骚动”,从而是日方在谈判中陷于被动,签署了这样“屈辱”的条约,丧失了“十万同胞的鲜血和二十亿国帑换来的满洲”。所以,日本人把这次失败的外交,称之为“米失败”。
  其实,我们破译了日本的密码,从而知道了日本的底细,也是中方能够占到那么些便宜的重要原因。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由于中国的粮食限运,及大量日军出兵西伯利亚,日本国内的粮食依然存在缺口。尽管皇室和个大财阀共同出资上千万,进行赈济。但日本的米价相比以前,仍然涨了一半多,光凭赈济是很难解决根本问题的。日本急需中国的粮食,底限很低,中方既知如此,自然大占便宜。
  后来,原敬上台后,日本急于撤军也有粮食的因素。
  美国在得知中日之间达成协议后,大感失策。这样的话,光是印象分,就损失不少。大便宜已经占了,就不要想太多,与国内紧急磋商后,芮恩施在许多次要问题上,做了让步。
  2月27日,美国紧随日本之后,也承认安庆政府为中国政府,决定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同日,中美签署了《中美友好条约》。
  《中美友好条约》规定:废除领事裁判权;废除不平等条约;双方结为贸易伙伴,向对方开放市场;互相给予对方最惠国待遇,降低彼此之间的关税——为通常关税的一半;美国同意并支持中国关税自主;美国决定取消庚子赔款,并决定以之建立一基金,供优秀学生留学美国之需,(经中方的争取)这笔资金的使用,由双方共同掌管;……
  此外,还有一项附加特别条款——美国应当在两年之内废除《排华法案》。
  同日,施肇基被任命为第一任中国驻美大使。
  同日,日本开始逐步由东北撤离“满铁”守备队。
  撤军总共进行了二个月,原敬内阁上台后,依然决定维护该条约。一方面,日本此时已无能为力;另一方面,撤军已经进行了一半。现在反悔,无济于事,除了会与中国大战一场外,不会有任何好处。同时,原敬内阁还需要从西伯利亚撤军。国内外的压力,使原敬身心疲惫不堪。恨只恨,寺内正毅不能够多坚持两个月。那样的话,会给原敬减轻多少压力。原敬内阁作出决定,将西伯利亚驻军大部撤离,遭到陆军参谋本部的强烈反对。元老山朋有县态度暧昧,原敬内阁的决定,遂无法实施。一直拖到7月,在各国的压力下,日本才被迫承诺撤军。并把撤军行动一直拖到了第二年,也就是1920年。
  同日,出于美国大使芮恩施的要求,安庆政府宣布:十年内,不再缔结类似条约。这就意味着,除了美、日,十年内不会再有其它国家,享有最惠国待遇。
  接下来的两个多月里,外交司,呃,错了,现在已经是外交部了。外交部与各国使节,经过反复的磋商,互相妥协,终于陆续达成协议。
  协议的主要内容有:
  “一,取消领事裁判权,但两年内,外国人案件的审理,只能在原联省范围内举行;
  二,取消各租界,但保留上海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保留期限为十年。租界实行中国法律,由中国警员负责执法,华人参与租界管理,与各国人共同组成管理委员会,管理租界事宜,为租界最高管理机构。其中,华人比例应在45%以上;
  三,香港与上海租界雷同;
  四,中国为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拥有一切应当的权益,和关税自主权;
  五,各国撤离驻军;
  六,中国保护在华外国侨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七,中国给予基督教在中国建立教堂和传教的权力,同时,各国也承诺基督教不干涉中国内政;
  八,中国承诺给予外国人符合国际法和国际准则准许的合理权益,包括:……
  九,中国承认与各国的债务,具体情况则另行谈判;
  ……”
  像事前估计的一样,关税自主权,是最大的问题。朱尔典坚持要为英国取得足够的利益,但是他的要价过高,是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1919年4月,我邀请朱尔典来我家吃饭。
  在这次见面过程中,我没有与朱尔典讨论谈判事宜。我们谈论即将结束的欧战,谈论俄罗斯内战的后果如何,讨论着艺术、音乐和人生。
  ……
  在送朱尔典离开的时候,我凑到他身边,轻轻地说:“如果我直接收回海关的话,大英帝国怎么办?”
  朱尔典又惊又怒的抬起头来,看向我。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他双手握拳,努力克制自己。
  我看见他头上青筋暴跳,心想,‘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激动,也不怕中风?’
  朱尔典浑身僵硬,脚步蹒跚的离开了。
  我微笑着,挥手目送他离开。
  ……
  大英帝国怎么办?
  大英帝国能怎么办?
  战争已经持续四年半了,就算胜利近在眼前,大英帝国又能怎么样呢?
  派出几十万大军,长途跋涉,远征到东方来,与一个能够动员300万以上兵员的国家,再打上几年?
  除非英国人都疯了!谁在这时候再提议战争,等待他的,就只有下台,无论是谁!
  在漫长的战争岁月里,英国人已经彻底失去了对战争的兴趣。英国没有钱了,英国人也不想达仗了。
  这样一来,战争是不可能了。
  不承认中国,中国的损失微乎其微。中国与英国的贸易额并不大,美国、德国和日本,才是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与三国的贸易额为贸易总额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封锁中国?
  中国的远洋运输刚刚起步,没有多少远洋船舶,依靠中美关系,很容易找到美国远洋运输公司承揽运输。
  ……
  总之,当我直接收回海关后,英国没有任何办法,能够狠狠地“惩罚”我——这个轻蔑地“冒犯了大英帝国”的家伙。这样的情况,朱尔典应该清楚,却不知他为何如此难缠?
  1919年4月30日,《中英友好条约》签署了。
  此后的半个月,中国与十几个国家陆续签署了平等的条约。
  不久,朱尔典由于身体不适,不得不提前退休回国了。不会是中风了吧?!难道我有乌鸦嘴的天赋^…^?
  过年了,有人与我抢PC,所以,写书改晚上,更新改上午了.看我这么辛苦,把票都交上来!
  【看书要砸票,做人才厚道】  ?
  第61章
  有个当政者做理事长,民主党还是有很大的优势的。民主党成员选拔严格,仍然申请者多多,。在此基础上选拔出来的民主党成员,多半具有良好的素质和中上的教育程度。虽然不能够从政府的到拨款,民主党筹集资金,却也不很困难。其中,董氏就提供了进一半的经费。但更重要的是,民主党具有有效的组织形式,通畅的信息渠道,专业的培训辅导。
  别人还不知道,你已经有所准备;别人只听说名称,你却了解详细内容;别人还在摸索中前进,你却能够得到专业的培训;别人需要靠自己,你却有组织支持……
  这,才是最大的优势。
  国防军每攻克一地,民主党就迅速组织起来,宣传落实各项政策,解答相关的问题。并代表当地民众,与国防军,或行政官员,就某些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涉。既有力的推动政策的落实,同时也提高了本身的声誉。
  然,民主党在北方基础薄弱,对新成员的审核又严格。远不能与国民党兼收并蓄,大肆收人,相比较。
  1919年3月,国民党在北方几省的重新选举中,大获全胜,获得231席,民主党则获得97席。
  不过,民主党仍获得参众两院870议席中的481席。其中,众议员339席,参议员142席,均为半数以上。而国民党则获得327席,其中,众议员242席,参议员85席,为国会第二大党。
  国会成立后的首要工作,就是制定《宪法》。在此之前,国会还需要确定中国的首都。虽然,民主党为国会第一大党,在我的建议下,却还只是提议案:“先将国会迁移到安庆办公,各位议员了解具体情况后,以确定中国的首都”。
  在北方各省重新选举前,安庆已经开始了国会大楼的建设。国会被建在安庆新城区,东南方的一座无名小山下,交通方便,距离军政府也不远,只有十分钟的车程。议员们对国会大楼的巧妙设计,精心装饰,方便交通和优美环境,都很满意。
  在6月的一次会议上,国会通过第190019号决议案,将安庆定为中国的首都。
  会议中,有议员提出异议,认为安庆的历史意义不够深远,不如南京和北平。列席会议的我,解释道:“从地缘的角度讲,中国东方是日本,北方是俄罗斯。日本的海军实力,在很长时期内——可能要20年。都不是中国海军所能比拟的。一旦建都南京,会给中国海军作战带来很大压力。俄罗斯是老牌列强,也严重威胁着中国的安全。北平距离俄罗斯过近,也不是很适合。在战时,一个稳定有效工作着的首都,想必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此外,明朝建都北平,是为国戍边。在实战中,效果并不显著。
  现在,津浦路、中东路的复线建设工作,都在进行中。张(家口)库(伦)乌(苏雅里台)科(布多)铁路,也已经完成了勘测工作,开始施工了。待这些重轨铁路建成通车后,国防军的增援部队,在一周内,可以到达北方的任何地方。再建都北平的意义,也就不大了。”
  《宪法》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它确定中国以后的规则,我也为了通过符合我愿望的《宪法》,而做了许多准备工作。
  首先,我需要统一民主党内部的思想。
  这倒问题不大。
  我白手起家,在安徽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富民强兵。随着国防军百战百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