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新中国近代史 >

第69部分

新中国近代史-第69部分

小说: 新中国近代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书要砸票,做人才厚道】  ?
  第68章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没错,发出如此感叹的,就是我。
  签署《中俄条约》,与美、日的贷款谈判也在稳步发展,签约是指日可待的事。
  英国的反对也好,法国的不满也罢,都不是问题。木已成舟。再不满意,也不会撕破脸皮——现在不是时候。
  两国虽然对中国的扩张主义倾向,有点担心。但向北扩张,总比向南扩张强。而且,中国不很友好,却也无意与两国直接对抗。所有的小动作,都是在背地里,这也让两国放了点儿心。俄罗斯别看这么虚弱,凭着地广人多,也够中国折腾几年的。等过了这一阵,两国恢复元气,就不知道谁琢磨谁了。所以,两国不会太叫真,多半明里劝阻,暗地里推波助澜。
  苏俄的问题也不大,真要打起来,中国不会吃亏——这点儿信心我还有。当然,占便宜的可能也不大,八层是两败俱伤。所以,麻烦是麻烦,却也能够解决。大不了,我挥军直入——现在可是国防军占优势,占领是不可能了,破坏行不行呀?!我就不信,哪个文明国家受的了这个。受不了,不就妥协了。不过,到时候仇就结大了。看看情况再说。
  总之,国际形势还可以,我不是因为这些发愁。
  国内形势也很好,不是小好是大好,一片大好,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华北地区的旱情,基本已经确定了。这是一场几十年一遇的大旱,影响遍及五省,上千万人。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农林部增加了陈稻米的生产数量,机井打了很多,提供了相当多的耐旱作物,应该不会饿死人。
  此外,国家已经成立了气象协会。该协会是个民间学术组织,国家提供部分资金支持,协会为全国的灾情提供预警。说白了,就是成立协会,协会在全国成立气象台、气象站,甚至气象爱好小组,并为之提供一点儿经费补助。而那些接受经费的组织/个人,定期(五~十天)将气象信息发给气象协会。一般地说,没有异常,就用信件,有异常就用电报——都是气象协会付费的。
  同时成立的,还有长江委员会、黄河委员会。顾名思义,该委员会就是如同其名字一样,对长江/黄河,详细勘测水文资料,研究综合治理的。稍后,我颁布了长江/黄河河流域管理法,以对长江/黄河河流域实行综合治理。据此法案,将其改组立了长江/黄河流域管理局,负责控制洪水,改善河运,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开发长江/黄河,及其支流的电力资源。管理局系国有公司,由三人委员会负责管理,委员由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任命。该水利系统,着重控制洪水,统一管理所有的水坝,建造了航行船闸,加深和改良航道,同时鼓励地方政府和私营企业投资兴建沿河港口设施,从而促进和发展了河运,效果显著。
  农林部水利局也着手在全国筹备水文站,建立水情预警机制。
  汗,真是花钱如流水。我怎么这么穷啊?!!!
  对了,我不是感叹这个。
  个人生活也很美满。家庭生活幸福,详细情况保密,个人隐私,个人隐私。儿女也很争气,
  老大董浩然去年被抓回国,正在服兵役中,虽然辛苦点儿,但作为新兵,倒也没有什么危险。
  老二董毅然,人是淘气点儿,但没什么坏心眼,成绩不是很优秀,却善于与人相处,我也挺满意。过完年,就会跟着他大哥去美国上高中,我本想让他去德国上学,但想到法西斯,还是算了。我没有崇洋媚外的意思,只是希望我的孩子们能够自立一点儿——这点国外是要好些儿,见见世面。
  三女董嫣然,是个假小子。只有在妻子面前,才能够表现出大家闺秀的风范来。成天跟着他二哥胡闹,也学会了两手国术。三女是个好强的丫头,霍老二说她的功夫比我强——我就当他拍马屁了(霍元甲:丫丫个呸的!谁拍你马屁!)。不过,三女的学习可比他二哥强多了。至于,女儿是否出国,我还在犹豫中,女孩子应该不用那么独立吧?!哈,我是不是有点儿偏心,大家都这么说的。
  老四董欣然还小,暂时看不出什么来,似乎软弱了点儿。难道是我名字起错的原因。我强制要求他跟霍老二习武,男人得对自己狠一点儿。没有点子硬气,还叫什么男人。
  事业成功,应该不用说了。我要算失败,别人就不用活了。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年初的参议员改选,我顺利通过,正式成为了国会的一员,参议院议长。
  我正在推动关于年老和残废者的保险、产妇补助、贫穷儿童的照管和失业救济等一系列的法律通过。有人担心政府没有钱来支付这一庞大的福利计划,我是破罐子破摔了——钱怎么都不够花。当然,这话不能直说。
  我大义凛然地说:“国家关怀每一个公民,尽一切努力去帮助他,这是国家的义务。如果现在不实行福利制度,那我们与满清独裁者又有什么区别呢,国家等于是还没有建立”——这东西应该能够保证,我在今后几十年的执政地位了。
  还是有国民党议员反对,追问我钱从哪里来?
  “哈哈……”,我仰天打了个哈哈,真是讨厌,不想再当选了不是,废什么话。不过,问题还是得回答,这是国会大厅,拖延不得的。于是,我坚定不移地表示,就算裁军也要保证福利制度——“如果国家等于是还没有建立,说什么保卫呢?”
  全体议员起立,向我鼓掌。《福利法案》及N个修正案顺利通过。
  ……
  至于钱嘛,“哈哈……问那么些做甚?”——现在可不是国会大厅了。
  ……
  “什么?你是记者!记者好,记者好。我……就算裁军,也一定会实行福利制度的。你一定要告诉国民,请大家放心。”——车到山前必有路,到时候再说。
  所以,我也不是因为国内发愁。
  说起来,这事还是与苏俄有点儿关系。
  我看到手中的电文,还是不由自主,发出感叹。
  “七月二十六日电,西伯利亚驻军司令部电
  新西伯利亚失守,守军大部被俘。托木斯克、巴尔瑙尔告急。
  ……
  综合以上情况判断,如果没有外力介入,俄罗斯临时政府军绝对无法应付接下来的战斗中,预计会在一个月内,完全丧失泰舍特以西的大部分地区。
  ……
  俄罗斯临时政府请求西伯利亚驻军出兵支援。请求指示。”
  事情就是如此。
  苏俄在得知《中俄条约》后,就增派了部队,加紧了对新西伯利亚的进攻。而《中俄条约》的签署,按理说,应该增加士气,有了帮手,胜利的可能大增。实际上,却在白卫军中,造成了混乱,人心浮动,士气反而下降了。这一紧一降,新西伯利亚的失守,也就势在必然了。
  而这一消息,势必会使白军的士气进一步减低。如果没有一场胜利来激励人心,只怕白军的士气在触底反弹之前,就崩盘了。
  而俄罗斯临时政府现在收到物资没两天,绝对没有能力,独立打一场胜仗的。所以,高尔察克万分不情愿,还是不得不请求国防军出兵支援。
  这些白痴,刚刚拿了我的钱,就溃不成军。真是让人恨铁不成钢,一群饭桶!
  反过来讲,如果没有《中俄条约》,苏俄红军就不会那么重视,白卫军也许还能够多坚持一阵。
  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应该怎么办?
  时间,时间!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时间!
  我们在与时间赛跑。
  高尔察克对我提出的“建议”,十分不满,这严重伤害了他的自尊。所以,他没有全部,如未明确国体,只采取了部分他认为行之有效,影响很大的政策。比如说,“一切土地归人民所有”;“为自由而战,为活的更好而战”;“军功赏罚令”——一个确认的战果奖励10俄亩土地;配给制度等等。
  作为独裁者的高尔察克,雷厉风行的颁布了这些政策——“政治中心”反对派都被流放到丘力费,赤塔东北的一个小村庄,位于国防军控制范围,但没有被国防军直接控制。但政策的实施和落实,是需要时间的。现在,恰恰就是没有时间了。
  高尔察克军事上有两下子,是个很有决断的人。他把得力助手莫尔恰诺夫将军等人派往前线组织防守,并直接有物资和奖励刺激守军和援军。他告诉守卫托木斯克和巴尔瑙尔的部队,只要不投降,坚守阵地,战后每人都奖励100俄亩免税土地,同时战果另算云云。然后,就直接通过各种途径,向中国要求支援。
  事情反映到我这里,我也很挠头的。
  老实说,红军、白军之间,我也不看好白军,多半战斗到了最后,还是红军胜利。给钱给物资,就算了,大家都这么干。直接派军队参战,就有点过了,很容易费力不讨好。常言说得好,人情留一线,日后好见面。这也是各国不肯直接参战的原因之一。
  但是,实际情况摆在面前,白军得不到有力的支援,可能,应该,肯定会在短时间内崩溃。到时候,我不就落了个鸡飞蛋打嘛。
  真是难为我了,我招集了蒋百里、陈士诚,一起谈论这个问题。
  大家很快得出一致的结论:出兵的弊多利少,不能出兵;不出兵,白卫军肯定大败——有可能一个月后,俄罗斯临时政府只剩下首都伊尔库次克(位于北海,即贝加尔湖畔)。
  问题就卡在了这里,大家想来想去,不约而同,都把主意打到了一个部队。
  九华山,龙巢基地。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王元瞿对特种战,特种部队感兴趣,却不代表他本人有多高的成就。当初,王元瞿是我卫兵中的矫矫者,但更重要的,还是他对这有头脑,有天赋,不是说他身手最好。现在,他年龄也大了,身手比不上年轻人,早就退出了一线工作了。
  王元瞿也没有什么不满,当初在新军里他属于中层以下,低级军官这种,大帅给留后路时,来福食品的股份分的不算多。但是,王元瞿也满足了。怎么说,他现在也有十几万,二十来万的(相当于今天一两千万),这辈子够花了。北京的那次行动,虽然被熟人笑话,但也不违反规定,算是立功了。王元瞿现在也是上校了,没什么不满意的。
  就是有点儿无聊,‘要不,再去训练一下,妈的,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身手好,就了不起呀?还不都是老子教出来的!’王元瞿心里知道,身手好,确实了不起,军队里就这样,要不然他怎么会退出一线的。他打了老大一个哈欠,心想,‘谁念道我呢?’
  正想着电话铃响了,王元瞿伸手拿起电话,‘怎么还响?哦,是保密电话。’——王元瞿的想法有点问题,龙巢这里的电话,都是保密电话,他所说的保密电话,是指绝密电话。
  王元瞿站了起来,整理了一下衣服,伸手拿起电话,很恭谨的开始讲话。
  十五分钟后,龙巢响起了警报声——紧急集合。
  刘叔同:“报告,龙牙大队180人,应到110人,实到110人,请指示。”
  王元瞿看着面前的队伍,很满意,紧急集合警报一响,一分钟之内,全员到齐。
  “我现在有一个死亡任务,需要自愿者。”
  毫不犹豫,所有人向前一步走。
  “同时,这还是一个秘密任务。”
  同样没有犹豫,所有人向前一步。
  王元瞿又是骄傲,又是感动,嚇斥道:“急什么?有什么问题,趁早说。命令一下,就不能反悔了。给你们一分钟时间考虑。”
  一分钟后,所有人向前一步,呃,怎么还有人没动?!王元瞿说不出的恼火,脸板的象锅底,有选择,要自愿,有利于任务的执行,但……我怎么教出这么个胆小鬼!他冷冰冰地问道:“有什么问题?”
  也难怪王元瞿生气,龙牙与外界的猜想不大一样,军中都知道,龙牙待遇不是很高。他们的武器装备都是第一流,最顶级的,但待遇却相对普通,他们挣钱多,主要是任务津贴和危险任务津贴什么的。只有抚恤金、退休金比其他部队提高了一倍,很少有人都是享受到后者。从组建开始,龙牙就极其注重荣誉感的培养。龙牙就是巨龙最锋利的牙齿,就是共和国最精锐的部队。“龙牙攻无不克”。
  所以,尽管龙牙危险极高,待遇普通,能够加入其中,仍然是大部分国防军战士的最向往的事情之一。龙牙部队的战士,都有着极高的荣誉感。
  现在竟有人在危险面前犹豫了,这怎么能够让王元瞿接受。看到未动的人,是以勇气闻名的孙子方,脸色稍微缓和了一点儿——他应该不是怕死,但王元瞿的语气没有什么改变,反而更刻薄了,“难道孙大胆也怕死了?”
  孙子方知道自己的作为不漂亮,但他是有原因的。在别人惊讶的眼光里,孙子方不好意思的问:“如果我死了,能不能进入英灵殿?”
  王元瞿一听这个问题,怒火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他很爽快地回答说:“这有什么问题……”他是很想答应下来,但转念一想,有问题,有大问题。
  死亡任务,就不说了,生还机会不超过10%的,就是死亡任务。
  此次行动,深入敌后,突然袭击红军的铁路线、军火库和司令部,必然会面对敌人的报复和大肆搜捕,不熟悉的地理,恶劣的环境,自身明显的外部特征,生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参谋部评估,生还可能性不会超过5%。
  秘密任务,则又是一回事,只有牵涉到外交等,必须加以保密的任务,才是秘密任务。出这样的任务,是要暂时开除军籍的——生还就当没有此事,战死或者其它情况,国家是不会公开承认的。而英灵殿规定:凡为国战死的军人,都可以列入英灵殿。这事可就说不准了。
  尤其是,这是第一次执行秘密任务,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于是,面对战士们热切的眼光,到了嘴边的话,又被王元瞿咽了回去。这不像别的事,食言就食言了,这事答应了,就一定得做到,“……我也不知道”,他讪讪地笑笑,“我给你们问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