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数字生命 作者absolut (第一部全) >

第83部分

数字生命 作者absolut (第一部全)-第83部分

小说: 数字生命 作者absolut (第一部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终的结果,就是吕振羽和IBM的妥协,双方都各退一步,大家联合投资格林兄弟公司,共享这种很有趣的技术成果。可能,随着他们的联合运作,格林兄弟公司说不定会变得越来越强大,强大到可以在芯片这个领域占上一个不算小的份额那也说不定,可那毕竟是以后的事情了。

    要说吕振羽不想把格林兄弟公司全部吃下来,那是假的。可是,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各种因素,现在这个样子的协议,也能让吕振羽接受了。

    当然,现在还不是高兴的时候,虽然协议是签了,但无论如何,格林兄弟公司的芯片想要正式供货,那也至少是明年年初的事情了。吕振羽虽然解决了芯片问题,可是,仍然是空着双手,在全球IT高峰论坛结束之后,回到了上海。

    “师父啊,跟着你当秘书到没多累,可是这些日子飞来飞去的,前几天航空公司已经打电话来告诉我说我积累的飞行里程已经可以换个很不错的礼品了耶。没想到现在居然自己也变成了空中飞人了。”在飞机上,坐在吕振羽身边的苏宛很是有点撒娇样子地说。

    要是让人看见,估计就是吕总养小蜜的绯闻了吧,吕振羽不知道为什么脑子里浮现出了这个想法。他微微笑着,说:“怎么拉?这些日子不是你该去的地方都去了?到哪里不是都给你放半天假让你去跑跑?再要多请假的话,你这个秘书也太轻松了吧?”

    苏宛摇了摇头,说:“没有没有,我可没有说现在的日子不满意。拿着总裁秘书的薪水,公款满世界飞,大概再也找不到更舒服的日子了吧。就是觉得有点不明白。因为好多事情你都不跟我解释。有时候,师父你,还有公司里那些大老们说的东西,我都不太明白为什么。”

    “哦,你哪里不明白了?”吕振羽对于苏宛能主动说出自己的疑惑而感到高兴。现在这么着,这个徒弟才算是带的有点意思了。

    “每次你提出新的计划什么的,或者采购,更新设备,楼家明楼老财主都要算了又算,确定自己手里的资金充足率才松口,给你钱总是不那么爽快的吧。怎么这次你一跟他说,投资一个芯片厂,楼家明想都没有想就同意了?”苏宛问道,她对楼家明的口气相当不善。也并不是有什么意见,而是她好像天生就和楼家明那个家伙有些相克,总是没办法和那个严谨到极点的财务总监好好相处。

    “他当然同意啊,因为这次的投资,摆明了是有赚无赔的生意。还能带动公司的整个采购结构的改善,为什么不投资?”吕振羽带点诱导性地说。

    “肯定挣钱?”苏宛歪着脑袋,一边思考着一边还在问,“你这次投资芯片厂,和公司地采购结构又有什么关系了?”

    吕振羽笑了笑,仔细给苏宛解释道:“我们的产品每一种都是非常不错的,可以说,从单一产品的完美性来说,很少有公司的产品能够超过我们。无论是软件,游戏还是掌机,宠物狗,乃至蜘蛛平台。完美性有好处,那就是产品很吸引人,但也同样有坏处,那就是用户对于更新换代的需求不迫切,除非,你能给他们一个绝大的更新产品的动因。你看,我们的《纵横家》,《搜索机》这两个软件,《搜索机》还是有些调整不断在发补丁更新。但《纵横家》呢?从软件的层面上来说,就不怎么需要再出2。0版本什么的吧?因为核心不会变化,周边的发展已经成了体系,大家没有那个需要,《纵横家》的软件是基本完美的。……再比如,波波狗,你会不会为了一些外形或者功能上的小的调整而去换代?我想不会吧,因为哪怕是我们,也很难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一次性地能改变到产生足以让用户感觉到需要购买,值得购买地动因。我们的产品只卖一遍,这个也是个问题啊。……”

    苏宛仔细想着吕振羽的话,说:“那也就是说,换芯片这个事情,会是公司的产品升级换代的一个标志?”

    “对啊。我仔细算过,格林兄弟公司的这种芯片,掌机上如果用,至少掌机的速度提高35%,如果给波波换上,波波的单位时间处理能力大大增强,就可以给波波设定更丰富更像真的狗的动作之类的。至于蜘蛛,换了芯片,换了电脑系统,处理能力大大增强,对于军用的东西来说,电脑反应一下子快了很多,而且还减轻了散热部分的重量,这个到底是不是吸引人,就不用详细说了吧?”

    苏宛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了:“果然。产品的换代,还有老产品的升级,这笔利润实在是很吸引人啊。难怪楼老财主那么快就松口了。”

    这些只是摊开能放在桌面上讨论的好处而已。吕振羽微笑着。

    数字图腾的用户群已经是个庞大的网络了,有很多用户对于数字图腾的产品颇为顶礼膜拜,甚至有了不少如同当年膜拜苹果电脑那样的自发性的用户组织了。不过,在这些用户组织里,最多被讨论的并不是数字图腾的系列产品的外观和性能,而是怎么才能对数字图腾的那些东西拆来该去,怎么让数字图腾的这些东西看起来显得个性。

    而越是随着他们的拆来该去,他们就越是希望数字图腾能够推出基础更好的产品,给他们更大的余地。对于这部分人来说,只要换芯的消息一旦公布,那他们就马上开始等新产品了。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换芯,这两个词汇经过公司市场与公关这两个部门的炒作,经过有意识的引导与夸张,放大,能够对普通用户产生多大的吸引力,那是很难预料的。这一次,毕竟是第一代人工智能专用处理芯片投入使用。这,是个多大的噱头呢?

    一回到上海,吕振羽就将格林兄弟公司的芯片规格的一系列技术材料分发了下去,指示研究中心在最短时间内拿出基于这种核心的芯片的所有产品的调整方案,同时,对还有潜力的产品进行升级方案的制定。

    研究中心从来不嫌事情多,这看似复杂的工作就在不知不觉之间就被布置到了研究中心各个实验室和课题组手里了。

    “小羽,小羽……”陈宁忽然之间冲进了办公室,大声喊着。

    “你是叫我,还是叫岳羽?”吕振羽一脸愕然。名字重叠,有时候也是个麻烦的事情啊。

    “嗯,这次是找你的。”陈宁嘿嘿笑着,说:“大麻烦啊大麻烦,终于来了呢。”

    “什么大麻烦啊?你最近不是不怎么管公司业务了吗?什么大麻烦要您出面了啊?”吕振羽很是有点不解。现在,陈静协助管理公司事务已经颇有点样子了。陈宁也就全面下放权利,除了学校方面和球队方面的事情,公司业务基本放任了。反正她很清楚,有青青这个家伙盯着呢,有什么问题还是会通知他们的。

    “不是公司的事情。”陈宁摇了摇头,“是游戏里的。国内玩家和日本玩家对上了。甲午海战马上就要开始了啊。”

    第一百一十二章甲午海战

    马上开始?不,这个说法不确切,按照游戏中间的时间虽然已经到了真实的历史上发生了甲午海战的日子,但由于中日玩家们都小心翼翼地将各自地进度进行调整,以便将最后的决战放在上线人数最多的周末,现在双方虽然剑拔弩张,不过却都有意识地脱离了接触。

    进入游戏后的吕振羽首先发现的就是这一点。随着游戏进入运营一年多,游戏中奋战的玩家越来越多,成熟的玩家们自动扮演起了调节者和控制者的角色。

    中国的玩家们是经过了大风浪的,他们中间的不少人已经承认,日本玩家在这个极其讲究集体的游戏里的表现远比中国玩家要好。有相当不少的日本玩家,没有在自己的地盘上玩《风林火山》这个日本战国题材的游戏,而是进入了对全世界开放的《崛起》。没有人能说清楚,到底是什么吸引了他们,是相比起日本战国来更大的地图场景和更丰富的角色设定?还是最高400万人同时在线的可怕数字?

    可是,正是这不到5万的日本玩家,从游戏的一开始就屡屡让数量是他们数十倍的中国玩家吞下苦果。开始的时候是江南沿海地区的袭扰战将数以十万计的中国玩家拖在了那里,间接导致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场景里,中方的主力作战部队兵力不足,用人海战术和牺牲战术抵抗西方的总体战略最终失败。打破历史壁垒的局面至今仍然没有出现过……

    相反的,一直以来,中国的玩家表现一直不怎么样。大部分人,确实都在游戏里玩得不亦乐乎,走战斗路线和非战斗路线的人同样因为游戏的丰富性而兴奋。但是,作为整体来说,中国玩家的表现就乏善可呈了。虽然一些资深玩家一直想努力组织一个从商业,技术一直到武力,整个体系能协调健康发展的玩家结构,但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始终无法成功。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太多了,大家的想法也太多了,而牵扯到的个人利益,更是让团结,成为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两次鸦片战争中,中方的主力就分为几派,主张积极抵抗,节节设防的有之,主张诱敌深入打游击战的有之,主张聚集天下玩家,进行会战一鼓而定的也不少,甚至在这个以爱国主义为基调的游戏里,还是出现了明哲保身,只管个人级别的投降派……在谁也没办法说服谁的情况下,大家各自为战,在混乱的指挥中,甚至发生了不少此隶属两个派别的部队打起遭遇战,打了很久才发现是自己人的事情。

    玩家如此,再加上符合历史事实的各种乱流,要打破历史壁垒就成了一种奢望。在甲午海战这个历史场景里,由于有封闭测试的玩家取得打破历史壁垒的经验,加上一年的磨合好歹让国内玩家形成了几个大的势力阵营,终于算是拿出了一套看上去还算是合理的方案。

    北洋水师现在除了几个不能被改动的NPC之外,已经全部是中高级别的玩家在扮演着高至铁甲舰二副,低至码头小水兵的角色,平均级别可以说是高得吓人。由于玩家们的密集,也造成了必要的时候可以不管NPC发出的命令,自己采取有利措施的情况。这些中高级玩家,大部分都是在封闭测试中进入过北洋水师任职的原班人马,新加入的也被这些老玩家们层层筛选,必须是有一技之长的。

    由于不少玩家在清政府里担任了比较高的职位,现在的北洋水师在后勤补给方面和军备方面比起真实历史上的北洋水师强上了不止一分。

    而在战略上,为了能获取先机,中国玩家中的精锐部队早就出兵朝鲜,以55万人的雄厚兵力和日本方面玩家和NPC的混成军队对抗,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战斗,至少到现在为止,中方还是保持着优势的。

    可是,这些强大的兵力在作为NPC一方的清政府的观点里却是叛逆,清廷的远征军实际上扮演的是清叛的角色。如果不是要在清军和日军的夹缝之间作战,或许这支完全由玩家组成的部队早就已经取得了更大的战果了。

    就在这种大家都觉得这是最有可能打破历史壁垒积分,这是最有可能在游戏里一雪前耻的机会的气氛中,时间在慢慢向着周末推移。

    从《崛起》运行至今的这一年多来,这个倾注着数字图腾游戏组和市场、营销各个部门无数心里的游戏就一直牵动着大家的心。虽然因为游戏公平性的原则,数字图腾的员工并不能进入游戏游玩,但还是能通过各种渠道来了解游戏中发生的事情的。网络游戏组更是辟出了一个专门的房间,让其他部门的同事们来客串GM,来了解游戏中的事件。公司里的大部分员工,对于这次游戏中的甲午海战还是保持着乐观的态度的。

    对于参与制作《崛起》的人来说,他们则会有着更深的思考。因为,他们比其他人更了解这个游戏,更了解这胜负之间的意义,与胜负之间的分际会造成的后果。因为他们看得比别人远,却又不能将自己的了解告诉别人,这段时间,网络游戏组的成员们都显得有点黯淡和深沉。

    当这个周末来临的时候,破天荒地,总部的很多员工都没有下班,而是在附近的饮食店里匆匆吃了晚饭之后又回到了公司,他们不是为了加班,为了工作,而是为了作为一个受到限制而无法亲身进入游戏的人,作为一个旁观者来观看整个战斗的进程。虽然整个战争的前面的铺垫是那么长,但只要双方的舰队一接火,决出胜负可能也就是一个多小时的事情。毕竟,大家都只是玩家而已,大家都不在乎死亡,而是要通过某种方式来表示自己的决心。

    为了能让大家看到整个战场的全貌,看到战争发生的整个过程。游戏部这一次派出了40多个GM,他们将在各个角度,手持虚拟的摄像机进行拍摄。而在他们的身边,是整个视觉艺术部门中精挑细选出的精英,他们将负责从那些纷繁芜杂的画面中截选合适的镜头,将整个战争最富冲击力的一面记录下来,不仅仅是为了让公司的同事欣赏,也是为了留下珍贵的记录。

    游戏中发生的各个大事件,都这样被他们记录了下来,这些记录,大部分被更精细地剪接后做成了UMD电影,在玩家和非玩家的圈子里广为流传。这种索尼公司发明的介质,却成了数字图腾输出文化的重要渠道。

    除了数字图腾公司内,这个时候,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玩家都在关注着游戏里的这次甲午海战。各个门户网站和专业游戏站点都不约而同地派出了战地记者,对无法参战的玩家和没有进入游戏的普通网民进行直播。这次的战斗,将是有史以来网络游戏中发生的最大规模的战争,双方从前线的士兵到后勤保障,科技研发,策略与指挥部门等等,玩家和NPC的总相关人数达到了120万人,相信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记录都无法被打破。相比起在欧洲运营的《神圣纪事》,几万玩家参与就算是史诗般的宏伟战役,甲午海战的规模堪称奇迹。

    在大家的热切企盼中,双方的舰队在晚上8点多的时候,终于相遇了。

    由于双方对于对方的身份都心知肚明,由于大家都等待这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